李剛(福建南安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剛(1914-1941),原名敬文,字瑞悌,民國3年(1914)生於福建省南安縣詩山內益鄉(今詩山鎮紅旗村)。閩中游擊隊領導人之一。同年2月14日,因疾病凍餓,犧牲在福建崇安的犁頭尖山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剛
  • 出生地:福建省南安縣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李剛(1914-1941),
原名敬文,字瑞悌,民國3年(1914)生於福建省南安縣詩山內益鄉(今詩山鎮紅旗村)。其父李孔富是馬來西亞華僑,母陳貌娘理家教養子女。父勤勞,母賢慧,李剛幼年時就得到良好的親職教育。閩中游擊隊領導人之一。1931年參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是從事城市地下鬥爭,1934年回南安詩山組織農民運動游擊戰爭,任中共金淘區委委員兼區共青團書記。1935年秋任中共晉南縣委委員。1936年秋,中共晉南縣委改為晉南工委,負責組織工作,在晉江塔頭一帶以國小教員身份開展革命活動,恢復晉江等地的黨組織。1937年7月任中共閩中工委委員,負責晉江、南安和惠安一帶的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書記、閩南特委書記。1940年冬調閩北進入中共福建省委幹校學習,並在閩北山區堅持游擊戰爭。1941年初“皖南事變”後,國民黨頑固派對閩北抗日游擊區發動大規模“圍剿”,包圍了省委幹校。李剛在與部分人員一道突圍後,隱蔽在偏僻荒山中堅持游擊作戰,依靠野菜充飢。同年2月14日,因疾病凍餓,犧牲在福建崇安的犁頭尖山上。

人物生平

民國12年(1923),李剛就讀於詩山進化一校(今燕山國小),學習勤奮,成績優秀。畢業後,因貧窮無繼續升學,在家務農。民國19年春,隨其二兄李加局往馬來西亞檳城謀生,在冰棒廠當學徒。因他迫切求學,同年12月由二兄資助回鄉,翌年考入泉州昭昧國學。“九·一八”事變後,李剛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曾寫下“鐵蹄蹂躪我神州,一代江山萬種愁;不殺倭奴不除暴,蒼天辜負少年頭”詩句,表達自己的信念。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改名為李剛。
根據組織安排,李剛於民國21年夏回到自己家鄉開展革命活動。他與當地黨組織取得聯繫,發動民眾,組織農會,開展抗租抗稅鬥爭。民國23年,任中共金淘區委委員兼共青團區委書記,領導民眾抗租斗霸取得很大勝利。如鎮壓當地惡霸葉某,民心大快。帶領游擊隊在詩山高田村機智地消滅國民黨收糧隊一個排的士兵,繳獲一批槍枝和銀元,給予民眾很大鼓舞。
民國24年至25年,國民黨軍第二十六旅謝輔三部對詩山、金淘一帶發動分片“圍剿”,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李剛迎難而上,勇敢地突破敵人的多次“圍剿”之後,按照上級“保存革命力量,分散轉移隱蔽活動”的指示,轉移到晉江、南安交界處,堅持革命鬥爭。當時,他任中共晉南縣委委員,他以國小教員身份在官橋、白垵塔頭一帶活動,先後建立黨組織,發展鄭堂楚、尤芳粭等人入黨。
民國26年到28年,李剛繼續在晉、南、惠、泉州一帶工作,先後任過中共閩中工委委員、閩南特委書記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書記等職。在他的領導下,泉州市郊的梅石、樹兜、浮橋、南安的九都等地,以及新華、高峰、紫岫等國小都建立黨的組織。抗日戰爭爆發後,把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到內地工作的同志和被新加坡當局遣送回國的同志組織起來,開展抗日救國運動,使泉州抗日救亡運動迅速發展。並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時機,派中共黨員辜仲釗參加國民黨組織的“福建省抗敵後援會泉州分會”工作,任慰勞股股長,還有幾位地下黨員分別到《泉州日報》、《抗日導報》、《江聲報》(由廈門遷泉州)等報刊任編輯,宣傳抗日。
民國27年6月,李剛在南安深坑主持召開晉江、南安兩縣的22個聯保代表大會,各界愛國人士也參加,會議決定成立“晉南聯鄉抗日自衛隊”,要求各聯保主任深入民眾,籌集錢糧和槍彈,支援抗日。很多愛國人士積極回響,其中富戶陳正宗、著名中醫陳孔雅以及國民黨退役軍人陳榮統等都資助不少軍需。
民國28年,國民黨當局懼怕民眾抗日的聲威,改組抗敵後援會,罷免辜仲釗的職務,《抗日導報》、《青年戰友》等被迫停刊,“聯鄉抗日自衛隊”被迫解散。此時,被任命為閩南特委書記的李剛一面做好疏散隱蔽工作,一面在黨內進行團結和紀律教育。同年12月底,李剛同曾白羽、許運伙等在南嶺養正中學舉辦黨員訓練班,李剛主持班務並講課,為泉州地區培養一批革命骨幹力量。
黨員訓練班結束後,金門淪陷,泉州直接受困,米源斷絕,官僚、米商狼狽為奸,大發國難財,糧價一日數漲,民不聊生。為了打擊官僚奸商,拯救饑民,李剛同許運伙等人,於民國29年4月4日在泉州塗山街頭組織民眾一百多人,開展一場反飢餓、反壓迫、斗奸商的“搶米鬥爭”,取得勝利。
同年10月,李剛奉命調到崇安省委幹校學習。翌年初,國民黨反動派對閩北山區發動殘酷“圍剿”,1月29日清晨,200多名國民黨軍包圍省委幹校,經過激戰後,李剛與部分同志突圍出來,連續數日,穿行在偏僻的荒山中。由於缺糧,缺醫,加上李剛體質較差,當突圍隊伍到達閩贛交界處的犁頭尖山時,他口吐白沫,昏倒在地,溘然去世,時年僅2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