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以仲

李以仲

李以仲,1949年生,筆名理可,號松麝書屋主人,又稱太陽石屋主人。曾受業於福建師大美術系中國畫專業,深造於中國畫研究院。國家二級美術師,薛城畫院名譽院長,瀟湘美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中原文化藝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現代書畫藝術家畫廊高級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龍巖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閩西畫院特聘畫師。中原文化藝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原福建煤礦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文聯五界全委委員。福福建省職工美協秘書長。福建煤礦文聯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福建煤礦美協主席。,多年來潛心於墨與線、黑與白、力與美的探索。畫路寬廣,不拘一格;畫風古拙,富有張力。他擅山水,工人物、花鳥,作品質樸、雄渾、大氣,形成溶節奏、韻味、力量為一體的藝術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以仲
  • 別名:筆名理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9年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
  • 性別:男
人物簡介,社會評說,

人物簡介

李以仲,1949年生,筆名理可,號松麝書屋主人,又稱太陽石屋主人。曾受業於福建師大美術系中國畫專業,深造於中國畫研究院。國家二級美術師,薛城畫院名譽院長,瀟湘美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中原文化藝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現代書畫藝術家畫廊高級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龍巖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閩西畫院特聘畫師。中原文化藝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原福建煤礦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文聯五界全委委員。福福建省職工美協秘書長。福建煤礦文聯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福建煤礦美協主席。,多年來潛心於墨與線、黑與白、力與美的探索。畫路寬廣,不拘一格;畫風古拙,富有張力。他擅山水,工人物、花鳥,作品質樸、雄渾、大氣,形成溶節奏、韻味、力量為一體的藝術風格。他那遒勁有力的線條和筆墨效應,常常給人以深刻、苦澀的美感;作品很強調動勢,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都呈現一種與力量抗衡的衝動,給人以震撼和激動。作品《春馨》,就是畫家李以仲這一獨特創作風格的表現。畫家善於把曲折有致、剛柔並濟的線條,與富有微妙濃淡變化的墨色塊面作有機的組合,自然隨意、秩序井然,以達到和諧的意境及更高層次的審美效應。畫面還講究用水的“度”及靈動的點擦皴染加以輔助,與線條輝映或對比,造成古樸清新的視角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作品聯展。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藝術交流並獲獎。作品遠赴美國,秘魯,波蘭、法國、德國,紐西蘭、瑞典、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並為珍藏。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福建廣播電台曾對其作專題介紹:多家全國性報、刊、雜誌對其發表評論文章及作品。個人名錄收入ART信息系統一中國藝術家資料庫。辭條輯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現代文藝名人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卷》、《中國專家大辭典》等。編著出版少兒科教書《小畫家畫譜》(1990年)。出版《李以仲速寫集》(1996年)、《李以仲畫集》(2001年)、《李以仲作品》(2007年)。

社會評說

太陽石屋原名“松麝書屋”,一座松林泥石結構的小平房,坐落在閩西龍巖蜈蚣山麓,屋前阡陌交錯,溪流淙淙,芳草萋萋;屋後松林層層,華蓋擎天,風乍起,綠濤滾滾,松香有如麝香般潛入書屋,常常撩撥起屋主人的畫興情思,以仲乃性情中人,在此情此景下,即解衣磅礴,潑墨揮毫,書屋一住20年,翰墨飄香,碩果纍纍,因感於得山川靈氣,松緣麝韻,早年其畫作多署“松麝書屋主人”。
1987年盂秋,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以仲兄的作品參加“中國煤礦十人國畫展”,展覽開幕當天,首都美術界名流雲集,前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不辭年邁,親臨赴會,並諄諄指導,當看到以仲兄作品落款“松麝書屋主人”時,華老眉頭一皺,詢問以仲緣何取此號時,以仲兄即細述自身職業、閩西山居環境、以及“松香麝韻”常激起他創作欲望的前因而自署拙號。華老沉思良久後說:“‘松麝書屋’有不食人間煙火之嫌,明天我給你另取一號吧”。
翌日,以仲兄欣然得到華老墨寶:“太陽石屋”,其旁跋云:
福建畫家李以仲,原號松麝書屋主人,此名雖雅脫俗,但有不食人間煙火之嫌,因題此名。
自始,以仲兄即以“太陽石屋主人”吟詩作畫。
華老題贈“太陽石屋”,也無意中天然吻合了石屋主人的職業範疇。“煤礦是太陽石的故鄉。礦工們每天往返於深深的井巷,鏗鏘的步履踏醒沉睡的山渠。他們打開地窗,把光明輸入黑暗的地層,更向黑暗索取永久的光明。風鎬在歌唱,烏金在流淌。他們用生命抒寫光明的事業和偉大的時代精神”,因些,礦藏工們把煤礦稱為給人們帶來光和熱的太陽石。石屋主人屬於“老三屆”,先插隊,1971年調入龍巖煤礦,從“煤黑子”工人到宣傳幹部,在龍巖礦區一乾20年,1990年調省總公司任省煤礦文聯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福建煤礦美協主席,此後集中國煤礦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社科院特聘研究員、福建省文聯五屆全委委員、福建省職工美協秘書長等職於一身,以其酷愛的繪畫藝術,在礦山人的心靈與筆情墨韻之間架設了一座礦山文化的精神橋樑,其樂融融。
石屋主人與太陽石有不解之緣。在福建美術界,他是公認的福建煤礦礦山文化的策劃、組織、培育和傳播第一人,“福建省‘太陽石’美術、書法、攝影展覽”連續舉辦了六屆,屆屆作品質量上乘,在福建畫壇留下了深刻印象,它集中反映了畫家們、礦工們投身時代洪流,深入現代化礦山建設主戰場和礦區生活第一線的繪畫主題,謳歌了礦山兩個文明建設呈現一派前所未有的繁榮氣象,形象塑造了當代礦工的精神風貌。石屋主人作品巨幅《豐碑》,以宿墨、焦墨法刻寫礦工頭像各種堅毅、剛強的情態,以雕塑式鑲鉗疊加法營造礦工們披星戴月眾志成城的磅礴偉岸氣勢,突出“豐碑”的主題,畫上方自題“太陽石頌:我沒有絢麗的光彩可與日月爭輝,不具斑駁紋理悅人眼目,我悄然蟄伏,更於沉默中積蓄熱情。假若某一天玉兔西沉,金鳥卻沉睡不起,那么別擔憂,我將燒成又一輪太陽”。這是以仲兄身居礦山,與礦工靈魂對話的佳作,在北京展出時,深深打動了不少觀眾。
石屋主人情系礦山,夢枕太陽山。一方面為創造礦山特異的人文環境,活躍礦工們的精神生活,開拓有時代特色的礦山文化,他經常深入礦區,多次組織各種類型的美術培訓班,在礦工中發現美術苗子,引導、普及、提升他們的美術素養和創作能力,至今那些礦工“煤黑子”難解翰墨情結,成為企業文化骨幹和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活躍在福建乃至全國的文學藝術界,
另一方面,石屋主人為配合每屆的“太陽石美展”組織稿源,經常組織福建專業畫家深入礦區最基層體驗生活,實地寫生,實地了解礦廠們的生活和情操,畫家李乃宙創作的《小字輩》、王鵬飛的《礦工兄弟》、孫浩林的《開拓者》、《擎日》、黃文輝的《掘進、掘進》、張永山的《又報第一春》等近百幅作品都是組團下的結晶,它淋漓地表現了礦工生產生活的各個側面,以較形象的視覺衝擊力升華了新時期曠工的精神風貌,在社會上反響較大。筆者亦創作了一幅《礦嫂》,是新婚礦工宿舍門前新娘織毛衣的神態描寫,石屋主人對礦工們知根知底,冷暖同心,特地為我擬就一段畫跋:“2000年9月6日,同福建煤礦文聯採風於永安礦務局豐海礦區有感:勇敢善良的礦工日夜採掘在煤海一線,為人類貢獻著光和熱,我們怎能忘記勤勞無私的礦嫂們為礦山築起了第二道安全防線”。字裡行間洋溢著濃濃的礦山情。
喬遷後的太陽石屋掩映在福州文林山東麓的綠蔭中,屋前的狗尾草、蒲公英、蘆花等野趣成為鬧市中的-塊淨地,也是石屋滌塵瀝心的天賜。同道們憑著這份天賜,以及石屋主人久居閩西陶冶的客家情懷,喜歡三三兩兩結伴造訪,煮酒品茗,詩情畫意盡在壺中,壁上古元(原中央美院院長)、吳勞(原中央工藝美院副院長),以及張仃裘沙黃苗子、林楷、楊成武等前輩名賢贈主人的墨寶,自然也成了茶餘飯後的精神盛宴。主人外表稍顯嚴肅,內心卻虔誠敦厚,常以近作與同道共賞,品評得失,力臻完美。
石屋主人早年畢業於福建師大美術系,得楊啟輿翁開恩等名師的悉心指授,後於1983年參加中國畫研究院經驗交流會,有幸聆教於黃胄周思聰盧沉婁師白范曾姚有多白雪石姚治華、金鴻均、李魁正等導師,黃胄、周思聰對其在深造期間的創作譽為“頗有靈性”。當時黃胄任研究院院長,常力薦獎掖莘莘學子,見八閩山區的“小李子”,素描、速寫別具功力和特色,欣然自作模特,囑其為已速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