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甘衛指揮使司,明代藏區官署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朵甘衛指揮使司
- 性質:古代官署名
- 朝代:明代
- 職責:管轄今甘、青、川廣大藏區
朵甘衛指揮使司,明代藏區官署名。
朵甘衛指揮使司,明代藏區官署名。沿革洪武三年(1370)五月,左副將軍鄧愈自臨洮進克河州(今甘肅臨夏),遣人招諭吐蕃諸首領,河州以西朵甘地區諸部歸附。四年十月,設定朵甘衛指揮使司,按明初建置例,設指揮使1員,正三品;指揮...
朵甘都指揮使司,簡稱“朵甘都司”,是中國明朝對四川省西部、雲南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區東部和青海省西南部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機構介紹 明朝治藏歷史是指從朱元璋1368年建明朝於南京,至1644年清兵入關,於北京建立清朝前這段時期內與藏區的關係史。據《明史·志第十六》記載,明朝疆域“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
朵甘行都指揮使司,簡稱朵甘行都司,是明朝在青藏高原東部的軍事管轄區名,下轄1衛2法王封地3宣慰使司5招討司4萬戶府16千戶所。明朝對藏政策主要形式為洪武年間在藏內設定羈縻性質的都司、衛所等軍政機構,封授當地僧俗首領擔任官員,永樂至正德以冊封僧俗首領為主,受冊封者定期朝貢,明朝則給予豐厚回賜。該段...
朵甘衛都指揮使司印,明朝永樂皇帝於藏曆第七繞迥火豬年(1407年)封賜西藏館覺頭目南葛堅贊為朵甘衛都指揮使的銀印。司印簡介 印文為九疊篆體,三行,從右至左。原件9.4X 9,4厘米,拓印,朱色,為銀印。出處 據《明太宗實錄》記載:“永樂五年(1407年)三月丁卯,命館覺頭目南葛監藏、阿屑領占俱為朵甘行...
萬全都司大半是實土。在東北、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明朝建立了羈縻性都司衛所,如奴兒乾都司、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設都指揮、指揮、千戶、百戶等官,由當地部落首領擔任,可以世襲,但須接受朝廷的統一節制。這種因俗為治的政策,有利於當地的發展。清初,裁廢都司衛所,改置為府、州、縣。
在元代烏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設立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後來,又將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升格為行都指揮使司,其下設指揮使司、宣慰司、招討司、萬戶府、千戶所等機構。各級軍政機構的官員,均封委當地的僧俗首領出任。各級官員之任免、升遷,概由明朝中央直接決定,...
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就開始在西藏地區陸續設定了烏斯藏、朵甘衛指揮使司以及宜慰使司元帥府、招討司、萬戶府、千戶所等行政機構。洪武七年,升朵甘、烏斯藏二衛為都指揮司。朱元璋明確制定、明朝始終遵行的政教分離原則,改變了元朝將西藏的宗教和政治權力集於一人、一家、一派的局面,保證了中央政府與西藏...
明朝中期起成為昌都寺的轄區。明洪武四年(1371年,藏曆第六繞迥陰鐵豬年),朝廷設定“朵甘衛指揮使司”,負責今西藏昌都地區、四川甘孜等藏區軍政事務,左貢屬“朵甘衛指揮使司”下轄部分。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藏曆第十二繞迥陽鐵鼠年),土伯特內亂,桑昂曲宗分邦達為上察瓦岡隆(今屬八宿縣)、左貢為中察...
在元代烏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設立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後來,又將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升格為行都指揮使司,其下設指揮使司、宣慰司、招討司、萬戶府、千戶所等機構。各級軍政機構的官員,均封委當地的僧俗首領出任。各級官員之任免、升遷,概由明朝中央直接決定,...
早在洪武四年(1371),明朝就開始在我國的西藏地區陸續設定了烏斯藏、朵甘衛指揮使司以及宜慰使司元帥府、招討司、萬戶府、千戶所等行政機構。洪武七年升朵甘、烏斯藏二衛為都指揮司。朱棣登極稱帝後,聽說烏斯藏(今西藏)僧人哈立麻精通道術,善於幻化,被稱為“尚師”,很想往征一晤。遂於永樂元年(1403...
明朝先於衛、藏地區設定“烏思藏衛”。洪武七年(1374年),升“烏思藏衛”為“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1374年,復於河州設定“西安行都指揮使司”,同時升“朵甘衛”為“朵甘行都指揮使司” 後接而升“行都指揮使司”為“都指揮使司”,下設若干行都指揮使司、萬戶府、千戶所、百戶所等。清政府為限制...
“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3]41,洪武七年(1374)八月又“定兵衛之制,大率以五千六百人為一衛,而千、百戶、總、小旗所領之數則同。遇有事徵調則分統於諸將,無事則散還各衛”[4]卷九十二。洪武四年(1371 年),明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區設河州衛,此後又置朵甘衛、烏思藏衛,並統轄三衛。明朝對...
永樂五年(1407年)二台銀印“朵甘衛都指揮使司印”,九疊篆,線條剛勁挺拔,後世稱之為鐵線篆。洪武五年(1372年)螭紐玉印“灌頂國師之印”,九疊篆,筆畫粗方,有稜角。永樂四年(1406年)螭紐玉印“灌頂國師闡化王印”(圖二六),九疊篆,線篆,雙邊,粗框內,加細框。永樂十一年(1413年)駝紐金印“闡教...
圖1-4烏思藏宣慰司分司印(418)圖1-5朵甘衛都指揮使司印(419)圖1-6明成祖敕封挫失吉承襲其父冷真監藏職名詔書(420)圖1-7烏思藏衛俺不羅行都指揮使司印(420)圖1-8永樂十四年敕封喃葛加兒卜為昭勇將軍、領思奔寨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僉事誥書(422)圖1-9果累千戶所印(423)圖1-10司徒之印...
明代,屬朵甘衛行都指揮使司。隆慶二年至崇禎十二年(1568年—1639年),屬雲南麗江土知府納西族木氏土司管轄。清雍正七年(1729年),屬巴塘宣慰司。清宣統三年(1911年),“改土歸流”始設縣治。民國時期,屬西康省管轄。民國二年(1913年),置得榮縣。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二十八...
圖1-4烏思藏宣慰司分司印(418)圖1-5朵甘衛都指揮使司印(419)圖1-6明成祖敕封挫失吉承襲其父冷真監藏職名詔書(420)圖1-7烏思藏衛俺不羅行都指揮使司印(420)圖1-8永樂十四年敕封喃葛加兒卜為昭勇將軍、領思奔寨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僉事誥書(422)圖1-9果累千戶所印(423)圖1-10司徒之印...
明朝時期,在西藏設立烏思藏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後升級為烏思藏都指揮使司。在朵甘思地區則設有朵甘指揮使司(後升為朵甘都指揮使司)。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清朝中央政府針對西藏地方出現的政治動亂,調整西藏與周邊川、滇、青等省區的行政區劃,明確將巴塘等地劃歸四川,而將靠近中甸、原來屬巴塘...
元屬朵思甘慰司都元帥府轄。明屬朵甘衛行都指揮使司。清雍正七年(1729),屬巴塘宣慰司。宣統三年(1911),置得榮委員,民國2年(1913),置得榮縣。民國14年(1925)屬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28年(1939),屬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10月,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縣治...
鎖南兀即爾者歸朝,授朵甘衛指揮僉事。以元司徒銀印來上,命進指揮同知。已而朵甘宣慰賞竹監藏舉首領可為指揮、宣慰、萬戶、千戶者二十二人。詔從其請,鑄分司印予之。乃改朵甘、烏斯藏二衛為行都指揮使司,以鎖南兀即爾為朵甘都指揮同知,管招兀即爾為烏斯藏都指揮同知,並賜銀印。又設西安行都指揮使...
——任用藏族僧俗擔當從中央到地方高級官吏。烏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機構之設裁及官員的任免、升降、賞罰,皆聽命於中央。——劃分西藏地方行政區域。元朝中央在藏族地區設了三個不相統屬的宣慰使司,均直屬宣政院管理,這就是藏文史書中所說的“三區喀”。就今西藏自治區的地域而言,當時分歸其中兩個宣慰使司管轄...
明屬朵甘衛行都指揮使司。清初,受轄於蒙葛結長官司,後屬德格宣慰司。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石渠縣。民國初年,屬川邊特別行政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隸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10月,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78年...
明朝中央對元代的官職名稱、品秩,大都保留原狀。在今西藏中部和東部分別設立“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與“朵甘行都指揮使司”,隸屬於陝西行都指揮使司,相當於行省級軍區機構,兼理民政。西藏西部阿里另設定“俄力思軍民元帥府”。這些機構的負責官員均由中央任命。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1403—1424年在位),以...
河州衛仍屬之,另轄朵甘衛、烏斯藏衛(今西藏及四川西南部);洪武九年(1376年),西安行都衛廢,後復設,移治甘州(今張掖);洪武十年(1377年),改置為軍民指揮使司,治事河州城,統管軍民;成化九年(1413年)復置河州,屬臨洮府;河州軍民指揮使司改為河州衛,隸於陝西都指揮使司。
陝西行都司:元屬甘肅行中書省。洪武七年(1374)置陝西行都衛,治河州衛,轄河州、烏思藏、朵甘三衛,八年(1375)改置陝西行都指揮使司,九年末(1377)廢;十二年(1379)復置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於莊浪衛,二十六年(1393)徙治甘州衛。甘州後衛:倚郭。元為甘州路[無倚郭]。洪武初年廢。明初置甘肅衛,洪武二十八...
在政治上,實施多封眾建,給西藏各地宗教領袖封以“法王”“灌頂國師”等名號;在經濟上,發展茶馬互市,促進西藏與其他地區的貿易和往來;在機構設定上,在今西藏中部和東部設立“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朵甘行都指揮使司”,隸屬於陝西行都指揮使司,在西部設立“俄力思軍民元帥府”。清朝(1644-1911年)時期,...
明,為朵甘行都指揮使司轄地,萬曆後屬河州必里千戶符。清,屬循化廳,為和碩特前首旗(俗稱河南親王)牧地。民國初由“青海辦事長官”及“蒙蕃宣慰使”管轄,民國廿四年(1935年),和碩特南左中旗劃同德縣,其餘“河南三旗”由河南親王統領,隸省直轄。1954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區(縣級)。1955年6月,...
明代隸於朵甘行都指揮使司,明末清初系“達日克松”(三達日)中的昂欠本,屬和碩特蒙古右翼盟轄;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央王朝在三部羅克地區封授千、百戶,達日地區屬上郭羅克百戶轄地。清末,稱“旺青九族”;民國十年(1921年)冬,青海地方軍閥武裝征伐達日地區,任命紅科部落頭人為千戶,各小部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