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治邊:文物考古視瞰下明朝對西藏的經略

以文治邊:文物考古視瞰下明朝對西藏的經略

《以文治邊:文物考古視瞰下明朝對西藏的經略》是2021年3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帥。

基本介紹

  • 書名:以文治邊:文物考古視瞰下明朝對西藏的經略
  • 作者:李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017454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文物考古材料,同時結合漢藏文文獻材料,從文物考古視角對明朝經略西藏主題進行綜合研究,主要涉及明朝治藏的政治與宗教策略、物質文化策略、思想觀念策略以及內政與外交中的相關治藏舉措等內容。本書將明朝的上述治藏策略概括為“以文治邊”策略,即主要通過制度、物質及思想觀念等“文化”策略來影響和牽引西藏形成對明朝的認同和歸屬。明朝以“文”治藏策略是古代中央王朝邊疆治理中的“西藏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使明代漢藏關係始終保持了和平發展,而且成功地使元朝與西藏之間建立的政治關係得到延續,並為清代治藏奠定了歷史基礎。

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章明朝在西藏構建的政、教體系(63)
第一節明朝在西藏構建的軍政體系(63)
第二節明朝在西藏構建的藏僧等級體系(91)
第二章賜貢體系下明廷與西藏之間的物品流通(119)
第一節西藏向明廷進貢的物品(120)
第二節明朝內地輸入西藏的物品(128)
第三節明廷賞賜西藏物品的文化因素分析(175)
第三章明朝內地輸藏物品在西藏的使用與影響(192)
第一節明朝內地輸藏物品在西藏的使用對象(192)
第二節明朝內地輸藏物品在西藏的使用方式(206)
第三節明朝內地物品與文化對西藏的影響(228)
第四章漢藏文化之間的差異與調和(256)
第一節“神權”與“皇權”——兩種社會與觀念的差異(256)
第二節改變與適應——漢藏文化之間的差異與調和(269)
第三節入鄉隨俗——藏傳佛教在內地的影響與融合(280)
第五章明朝經略西藏中的內引與外聯策略(298)
第一節明朝經營內地藏傳佛教的舉措及其與治藏的關係(298)
第二節明朝經略西藏中的南亞因素及其對治藏的影響(316)
結語(337)
附錄(353)
圖版(415)
參考文獻(558)
專有名詞漢藏對照(613)
後記(619)
圖版目錄
圖1-1洪武敕封搠思公失監為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元帥聖旨(416)
圖1-2洪武十二年敕封端竹監藏為信武將軍、加麻萬戶府萬戶詔書(416)
圖1-3必力公萬戶府印(417)
圖1-4烏思藏宣慰司分司印(418)
圖1-5朵甘衛都指揮使司印(419)
圖1-6明成祖敕封挫失吉承襲其父冷真監藏職名詔書(420)
圖1-7烏思藏衛俺不羅行都指揮使司印(420)
圖1-8永樂十四年敕封喃葛加兒卜為昭勇將軍、領思奔寨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僉事誥書(422)
圖1-9果累千戶所印(423)
圖1-10司徒之印(424)
圖1-11永樂皇帝敕封鎖巴頭目剌昝肖為司徒詔書(424)
圖1-12賞巴國公之印(425)
圖1-13灌頂國師闡化王印(426)
圖1-14“灌頂國師闡化”複製印(427)
圖1-15永樂十一年封斡喃渴烈思巴為思達藏輔教王的誥書(428)
圖1-16闡教王印(429)
圖1-17明憲宗為遣使來貢並回賜事給如來大寶法王等敕諭(429)
圖1-18宣德元年冊封公哥兒寨官忍昝巴為昭勇將軍、烏思藏都指揮僉事誥命(429)
圖1-19宣德元年續封那兒卜藏卜為領思奔寨行都指揮使司僉事誥書(430)
圖1-20成化五年封南葛劄失堅參叭藏卜為輔教王的詔敕(432)
圖1-21嘉靖四十一年封授劄思巴劄失堅參承襲其父闡化王之職誥書(433)
圖1-22如來大寶法王之印(434)
圖1-23正覺大乘法王之印(435)
圖1-24刺繡大慈法王像唐卡(436)
圖1-25明武宗給八世噶瑪巴的詔敕(437)
圖1-26廣慧悟法淨覺妙善翊國衍教灌頂戒定西天佛子大國師印(438)
圖1-27永樂十二年敕封妥巴阿摩葛承襲其子哲尊巴灌頂圓通慈濟大國師誥書(438)
圖1-28弘慈妙覺灌頂大國師印(439)
圖1-29灌頂國師之印(440)
圖1-30元代灌頂國師之印(440)
圖1-31灌頂淨慈通慧國師印(441)
圖1-32大慈法王像緙絲唐卡(442)
圖1-33戒定善悟灌頂國師印(443)
圖1-34永樂十三年敕封高日斡鎖南觀為慧善禪師之敕諭(444)
圖1-35弘善禪師圖書(444)
圖1-36洪武八年允準烏思藏哈爾麻(哈立麻)剌麻在卒爾普寺修行護敕(445)
圖1-37永樂十八年頒賜洮州喇嘛鎖南巴藏卜的敕諭(445)
圖1-38《敕建大護國保全寺圓寂大善法王墓志銘》(446)
圖1-39《法海禪寺記》碑(447)
圖1-40謝尚師哈立麻來京並進貢馬匹事敕書(448)
圖1-41宣德二年敕封六世葛里麻通哇敦丹為慧慈禪師詔書(448)
圖1-42明英宗為遣僧來貢並回賜事給尚師哈立麻的敕諭(449)
圖1-43弘治九年敕封鎖南堅參巴藏卜襲淨修圓妙國師的敕諭(449)
圖1-44正德四年畜吉短竹襲莊嚴通悟國師敕諭(450)
圖1-45嘉靖皇帝給管著堅昝的襲職敕諭(451)
圖1-46明憲宗回賜烏思藏大寶法王葛哩麻等物品詔書(451)
圖2-1摩利支佛母鎏金銅像(452)
圖2-2黃銅不空成就佛坐像(452)
圖2-3多籠僧綱司印(453)
圖2-4都綱之印(454)
圖2-5“圓修般若”圖章(454)
圖2-6“朵兒只唱”圖記(455)
圖2-7永樂皇帝遣使賞賜促兒卜丹薩瓦國師端古祿丹竹斡薛詔書(456)
圖2-8大明皇帝頒賜大國師果欒羅葛羅堅藏巴里藏卜禮單(457)
圖2-9雲龍紋錦緞(457)
圖2-10哲蚌寺措勤大殿明代龍紋織繡頂幔(458)
圖2-11扎什倫布寺雙龍金絲織錦緞頂幔華蓋(459)
圖2-12扎什倫布寺鸞鳳牡丹紋緙絲裝飾(460)
圖2-13明代飛魚補子(460)
圖2-14龍紋青白玉銙(461)
圖2-15龍紋青白玉鉈尾(461)
圖2-16洪武釉里紅牡丹紋執壺(462)
圖2-17永樂白釉錐花僧帽壺(462)
圖2-18宣德藍釉盤(463)
圖2-19青花海水龍紋高足碗(464)
圖2-20宣德青花八寶紋藏文高足碗(464)
圖2-21宣德青花藏文蓮托八吉祥紋僧帽壺(465)
圖2-22成化青花纏枝花卉紋碗(465)
圖2-23成化青花夔龍紋高足碗(466)
圖2-24弘治黃釉碗(466)
圖2-25正德黃地青花雲龍紋碗(467)
圖2-26嘉靖青花雲龍紋執壺(467)
圖2-27嘉靖黃地綠彩松竹梅紋碗(468)
圖2-28萬曆青花嬰戲紋碗(468)
圖2-29萬曆青花庭院仕女紋高足碗(469)
圖2-30景泰藍番蓮紋僧帽壺(470)
圖2-31八寶紋蓮花碗(470)
圖2-32白釉刻花夔龍紋高足碗及皮革碗套(471)
圖2-33萬壽紋雙花耳青白玉杯(471)
圖2-34玉高足碗(472)
圖2-35四仙壽字紋碧玉碗(472)
圖2-36萬壽紋龍紐蓋執壺(473)
圖2-37龍紋青白玉方執壺(473)
圖2-38萬壽長春青白玉八角托盤(474)
圖2-39青白玉夔龍乳釘壽字紋簋(474)
圖2-40龍紋雙龍耳活環青玉瓶(475)
圖2-41龍紋青白玉嵌飾(475)
圖2-42龍香御墨(476)
圖2-43人物紋水晶筆架(476)
圖2-44碧玉方印盒(476)
圖2-45明永樂毗瓦巴鎏金銅像(477)
圖2-46明永樂寶冠無量壽佛(477)
圖2-47明永樂持金剛鎏金銅像(478)
圖2-48明永樂四臂觀音鎏金銅像(478)
圖2-49明宣德金剛持菩薩鎏金銅像(479)
圖2-50明永樂摧碎金剛鎏金銅像(479)
圖2-51明永樂喜金剛鎏金銅像(480)
圖2-52明永樂大黑天鎏金銅像(480)
圖2-53明永樂吉祥天母鎏金銅像(481)
圖2-54明永樂金剛亥母(481)
圖2-55明永樂綠度母鎏金銅像(482)
圖2-56象牙質十一面觀音立像(482)
圖2-57明永樂鎏金銅鈴、杵(483)
圖2-58明宣德鎏金銅鈴、杵(483)
圖2-59銅碰鈴(484)
圖2-60雕龍玉鐘(484)
圖2-61永樂年制銅鈸(485)
圖2-62宣德年制銅鈸(485)
圖2-63“大明永樂年施”鋼劍(485)
圖2-64鑲銀翅海螺法號(486)
圖2-65明永樂銅鎏金聚蓮塔(487)
圖2-66“大明永樂年施”菩提伽耶寺院模型(488)
圖2-67“大明永樂年施”款銅曼陀羅(489)
圖2-68明永樂銅鎏金八瓣蓮花大威德金剛曼陀羅(489)
圖2-69明永樂帶鏈銅香爐(490)
圖2-70銅象首足爐(490)
圖2-71永樂八年版硃砂《甘珠爾》(492)
圖2-72《吉祥無量壽佛好事經部》(493)
圖2-73“永樂年施”大威德金剛唐卡(493)
圖2-74佛陀釋迦牟尼捲軸絹畫(494)
圖2-75明成祖朱棣御容像(494)
圖2-76《噶瑪巴為明太祖薦福圖》長卷(498)
圖2-77楚布寺“大轉法輪之寺”匾額(499)
圖2-78噶瑪寺明代萬歲牌(499)
圖2-79宣德青花五彩鴛鴦紋高足碗(500)
圖2-80明大慶法王領占班丹繡施普賢菩薩像唐卡(501)
圖2-81扎什倫布寺明代二龍戲珠紋錦(501)
圖2-82薩迦寺藏宣德年銅鈸(502)
圖2-83哲蚌寺明代八卦龍紋頂幔(502)
圖2-84青白玉雲鳳八卦紋竹節足爵(502)
圖3-1大昭寺太監楊瑛碑(503)
圖3-2明代藥師佛唐卡(503)
圖3-3甘丹寺供奉的“甘丹繡唐”(504)
圖3-4明代緙絲《羅漢像》唐卡(504)
圖3-5淨修通悟國師印(505)
圖3-6第六輩紅帽噶瑪巴相關的文告(505)
圖3-7紅帽噶瑪巴印(506)
圖3-8正統法旨上的“淨覺西天佛子大國師”和“金剛三昧”印痕(506)
圖3-9明代西藏地方蓋“灌頂國師闡化王印”的文告(507)
圖3-10闡化王給德吉康薩娃的執照(508)
圖3-11木紐鐵質的“賞巴國公之印”(508)
圖3-12康熙十一年藏文檔案上的“賞巴國公之印”(509)
圖3-13清順治五年檔案上的“灌頂國師闡化王印”印痕(509)
圖3-14配有金屬託座的宣德青花五彩鴛鴦紋圈足碗(510)
圖3-15明代高足碗及鎏金蓮花紋銀碗座(511)
圖3-16十世噶瑪巴創作的《三羅漢與孔雀》唐卡(511)
圖3-17噶瑪寺明代壁畫中的器物圖像(一)(512)
圖3-18噶瑪寺明代壁畫中的器物圖像(二)(513)
圖3-19貢嘎曲德寺赤增康門外壁南鋪薩迦祖師像中的器物圖像(514)
圖3-20噶瑪寺明代壁畫中的僧帽壺圖像(515)
圖3-21阿里古格故城出土鐵鎧甲上的藍地福字靈芝紋妝花緞(516)
圖3-22貢嘎曲德寺赤增康門外壁北鋪薩迦祖師貢嘎寧波像(516)
圖3-23八世噶瑪巴米居多吉的鎏金銅像(517)
圖3-24明代瑪吉拉準像唐卡(518)
圖3-25明代彩繪強巴佛唐卡(518)
圖3-26色拉寺的主供鎏金銅彌勒佛(519)
圖3-27噶瑪寺明代壁畫中五世噶瑪巴使用鈴、杵的形象(519)
圖3-28噶瑪寺明代壁畫中藏僧使用串珠的圖像(520)
圖3-29貢嘎曲德寺明代壁畫中的香爐圖像(520)
圖3-30噶瑪巴玉印(一)(521)
圖3-31噶瑪巴玉印(二)(521)
圖3-32貢嘎曲德寺明代壁畫中的儀仗出行圖像(522)
圖3-33四臂觀音菩薩坐像(523)
圖3-34藥師佛坐像(523)
圖3-35鍍金銅手持金剛像(524)
圖3-36東方持國天王鎏金銅像(524)
圖3-37貢嘎曲德寺明代壁畫(525)
圖3-38《八思巴畫傳》唐卡第三軸“密宗神佛圖(一)”(525)
圖3-39貢嘎曲德寺明代壁畫之城門圖像(526)
圖3-40貢嘎曲德寺明代壁畫中的武士形象(526)
圖3-41大昭寺漢式斗拱(527)
圖3-42白居寺之藏式木樑托和漢式斗拱(527)
圖3-43“扎嘎”藏瓷酒罐(528)
圖3-44鐵糌粑盒(528)
圖3-45紅銅鎏金花六方寶瓶(529)
圖3-46頭顱骨鼓(嘎巴拉鼓)(529)
圖3-47止貢凝氏王府印(530)
圖4-1明末四合如意雲龍紋過肩妝花緞(530)
圖4-2大昭寺明代梵字龍紋綢緞(531)
圖4-3雙龍捧壽紋青白玉托盤(531)
圖4-4明宣德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碗(531)
圖4-5明景泰青花八寶勾蓮紋大罐(532)
圖4-6明宣德青花蓮托八吉祥紋高圈足碗(532)
圖4-7明成化鬥彩蓮托八吉祥紋碗(533)
圖4-8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碗(533)
圖4-9明代金地緙絲燈籠仕女袍料(534)
圖4-10絳色勾蓮八吉祥紋妝花緞(534)
圖4-11八吉祥紋緞繡四團龍圓領夾龍袍地紋(535)
圖4-12明永樂剔紅八吉祥梵文荷葉式盤(535)
圖4-13智化寺大智殿天花板上的彩繪梵文蓮花捲草圖案(536)
圖4-14青花蘭札體梵文出戟蓋罐(536)
圖4-15法海寺明正統青銅梵鐘(537)
圖4-16十三陵神道欞星門(538)
圖4-17北京萬佛堂石窗雕刻(538)
圖4-18南京大報恩寺塔拱門琉璃構件(539)
圖4-19明景泰銅鎏金藥師佛像(539)
圖4-20明景泰無量壽佛(540)
圖4-21北京潭柘寺金剛延壽塔(540)
圖4-22中國國家畫院白塔庵塔(541)
圖4-23河北正定隆興寺夢堂和尚舍利塔(541)
圖4-24五台山正德十年《廣宗寺碑》(542)
圖4-25《明故大隆善護國寺西天佛子大國師張公墓塔記》碑(543)
圖4-26北京雲居寺藏明重刊藏漢合璧《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544)
圖4-27大隆善寺淨覺慈濟大國師鎖南領占巴藏卜所譯元代帝師法旨(544)
圖4-28梵文金簪(545)
圖4-29北京定陵出土梵文真言字鑲寶玉佛鎏金銀簪(545)
圖4-30六字真言銀鍍金嵌寶石帽飾(546)
圖4-31南京明墓出土嘎烏式金盒(546)
圖4-32江蘇常州和平新村明墓出土銀嘎烏(547)
圖4-33定陵出土帶藏文的吉祥如意錢(547)
圖4-34定陵出土帶朱書藏文的金枕頂(548)
圖4-35湖南螞蟻山明墓內的石質喇嘛塔(548)
圖4-36明蜀僖王墓內的藏式風格圖像(549)
圖4-37金質大黑天造像(549)
圖4-38金質大鵬金翅鳥像(550)
圖4-39湖北廣濟張懋夫婦合葬墓出土的《法被圖》(550)
圖5-1《西天佛子大國師班丹扎釋壽像記》殘碑拓片(551)
圖5-2《重修古剎靈岩寺碑記》拓片(551)
圖5-3《重修雞鳴禪寺記》碑(552)
圖5-4班丹扎釋壽像(552)
圖5-5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553)
圖5-6五台山殊像寺藏“大明弘治九年歲次丙辰閏三月二十八日造”銅鐘(553)
圖5-7《御製瞿曇寺碑》拓片(554)
圖5-8“瞿曇寺”匾額(554)
圖5-9瞿曇寺“萬歲牌”(555)
圖5-10明成祖遣使致得銀協巴書(555)
圖5-11五台山圓照寺金剛寶座塔(556)
圖5-12真覺寺金剛寶座塔(5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