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朱高煦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北平
- 出生時間:1380年12月30日
- 去世時間:1426年10月6日
- 主要成就:隨父靖難,參與奪嫡
- 爵位:高陽郡王→漢王→庶人
人物生平,早期事跡,靖難建功,參與奪嫡,就藩樂安,起兵造反,被殺,軼事典故,人物評價,家庭成員,父母,兄弟,兒子,史籍記載,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朱高煦自幼生性兇悍,洪武年間與秦、晉、燕、周四王世子一同被明太祖召往京城學習,但卻不肯向學,而且言行輕佻,明太祖對他非常厭惡。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煦被封為高陽郡王。
靖難建功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駕崩,建文帝繼位,朱高煦與兄長朱高熾一同入朝。舅舅徐輝祖見他遊手好閒,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誡他。朱高煦非但不聽,還盜走徐輝祖心愛的寶馬,渡江返回北平(今北京)。歸途之中,朱高煦經常殺死官民,還在涿州擊殺驛丞,朝臣都因此指責燕王。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朱高煦隨軍出征,經常作為前鋒。1400年(建文二年),朱高煦參加白溝河之戰,並率精騎沖陣,斬殺都督瞿能父子。後來,朱棣兵敗東昌(今山東聊城),大將張玉戰死。朱高煦率軍趕至,擊退南軍,將朱棣救出。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軍擊敗,朱高煦率軍趕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又撫摸著他的背部道:“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朱高煦親率軍隊力戰,終於將南軍擊退。
參與奪嫡
就藩樂安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伐回軍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煦之子朱瞻圻當時正在北京,窺視朝廷舉動,朱高煦也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明仁宗知道後,將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數以萬計,仍命他返回樂安,還將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
後來,朱高煦向宣宗提出請求,敷陳利國安民四事。宣宗命有關官員將其建議予以實施,又覆信答謝。此後,凡是朱高煦提出的請求,宣宗都按照他的意見一一照辦,朱高煦卻認為宣宗軟弱無能,更加驕橫狂妄。
起兵造反
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又在衛所散發刀箭、旗幟,掠奪周邊郡縣的所有馬匹,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任命王斌、朱恆等為太師、都督、尚書等官職。朱高煦還企圖勾結英國公張輔為內應,但被張輔告發。
當時,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朱高煦謀反,改名換姓,由小路趕往北京告變。明宣宗仍不忍用兵,派宦官侯泰賜書信給朱高煦。朱高煦部署重兵壓陣,面南而坐會見侯泰,並道:“永樂年間皇帝聽信讒言,削去我的護衛,把我封到樂安,仁宗也僅用金帛引誘糊弄我,我怎能這樣鬱鬱不樂地長居於此?你回去告訴皇帝,將奸臣夏原吉等人送來,然後再慢慢商議我的要求。”侯泰非常恐懼,只好返回京師。宣宗問起朱高煦所言,侯泰不敢據實回答。
同月,朱高煦派百戶陳剛上疏,又給公侯大臣寫信,多有指斥之詞。宣宗嘆道:“漢王果然謀反了。”於是派陽武侯薛祿率軍討伐,大學士楊榮卻勸宣宗御駕親征。張輔奏道:“請給臣二萬兵馬,擒拿朱高煦獻給陛下。”宣宗道:“你確實可以平定叛亂,但我剛剛繼位,也許還有心懷二意的小人,若不親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
朱高煦起初聽聞薛祿率軍,非常高興,認為容易對付,及至得知宣宗親征,方才害怕。後來,宣宗致信給朱高煦道:“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被殺,成於伍被。現在大軍壓境,你只要交出慫恿謀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過失,恩惠禮遇與原先一樣,不然的話,一開戰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當成奇貨綁了獻於朕,到那時,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征討大軍前鋒到達樂安後,朱高煦下戰書,約定明晨開戰。宣宗命大軍疾行,駐軍在樂安城北,包圍四門,並發射神機銃箭,震懾叛軍,又不顧眾將請求,再次把勸降書信射入城內,朱高煦仍不理會。
這時,城內叛軍都想抓住朱高煦獻給宣宗。朱高煦大驚,暗中派人到行營面見宣宗,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許。當夜,朱高煦把兵器與通謀書信全部燒毀。次日,宣宗移駐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勸阻,只得假意回到漢王府,暗中從小路出城投降。
被殺
這時,群臣紛紛上奏,請求將朱高煦明正典刑。宣宗不許,還把彈劾奏章給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該萬死,惟聽陛下處置。”朱高煦餘黨全部被擒後,宣宗赦免城中守軍之罪,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命薛祿與尚書張本留守,然後班師回朝。
返回北京後,宣宗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還親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亂一事編寫成《東征記》,昭示群臣。逆黨王斌等人伏誅,同謀伏誅者六百四十餘人,因故意放縱和藏匿反賊而被處死或戍邊的計一千五百餘人,發配到邊遠地區的計七百二十人。
後來,宣宗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軼事典故
朱高煦曾與兄長朱高熾同去拜謁孝陵。朱高熾身體肥胖,又患有足疾,由兩個太監攙扶著行走,不慎跌了個跟頭。朱高煦在後訕笑道:“前人蹉跌,後人知警。”皇太孫朱瞻基應聲答道:“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顧失色。
人物評價
谷應泰:①高煦為文皇第二子,強力善騎射。燕藩兵起,摧鋒陷敵,從征有功。而仁宗之在青宮也,性仁柔,體肥足壖,高煦輕之,以為可取而代也。於是潛謀奪長,飛語傾危,私造兵器,陰養死士,中傷東宮官屬,自比天策上將。而駙馬王寧、淇國公丘福,亦復官府交通,陰圖翼戴。自非居守功高,嫡長分定,又且張妃執爨,陰教克修,則成師名子,如意類吾,文皇之意亦未保其克終也。然而煦者,不過桀驁不臣,非有深圖遠算,特以成祖喜其猛鷙,昭帝曲加友愛,於時父兄見驕,恃愛肆奸。封雲南,則恚怒不去,封青州,則託故不行。支解無罪,僭用乘輿,逆節所萌,有自來矣。然而煦之謀,非有湘東刻檀之狡也;煦之才,非有曹植自試之銘也;地不過樂安,煦非有吳、楚七國之強也;人不過王斌、朱烜,煦非有貫高、伍被之佐也。乃以宣宗初御,輕其年少,陳兵踞坐,聲罪朝廷。所幸神機內斷,親督六師。煦不先爭濟南,轉躪河北,而困守孤城,束身就縛,豈非外多夸詐,內實怯懦,宣宗料敵真神算也。②其後逍遙城中,煦嬰鎖縶。檻猿未嘗不牢,縛虎未嘗不急,而忽伸一足,勾上踣地,以致銅缸燃炭,身首為灰。彼豈真有閽戕戴吳,築擊秦庭之智哉!要不過桀驁不臣,適以殺其軀耳。
張永山:朱高煦不過是一個在政治上懷有野心,居功自傲,蓄意製造叛亂,違逆軍心民意的野心家。在軍事上,朱高煦是無謀無斷、無深圖遠算之人。他在違逆形勢的情況下發動叛亂,既在政治上負叛亂之名,又在軍事上倉促盲動,困守樂安,自取滅亡。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朱棣,明成祖。
兄弟
大哥:朱高熾,明仁宗。
三弟:朱高燧,封趙王。
四弟:朱高爔,早夭。
兒子
長子:朱瞻壑,懿莊世子。
三子:朱瞻坦,封漢世子。
四子:朱瞻垐,封濟陽王。
五子:朱瞻域,封臨淄王。
六子:朱瞻垶,封昌樂王。
七子:朱瞻墿,封淄川王。
八子:朱瞻坪,封齊東王。
九子:朱瞻壔,封任城王。
十子:朱瞻□,封海豐王。
十一子:朱瞻垹,封新泰王。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諸王三》
《國朝獻徵錄·卷二·宗室二·漢庶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