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閉動脈導管

未閉動脈導管

未閉動脈導管位於左鎖骨下動脈遠側的降主動脈峽部與左肺動脈根部之間,粗細長短不等,大多外徑10mm左右,長約6~10mm。外形可呈管狀、漏斗狀,粗短者則呈窗狀。動脈導管未閉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先天性心血管病中居第二位。 由於主動脈和肺動脈的壓力相差懸殊,動脈導管未閉引起連續性的左向右分流,致肺循環及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左、右室負荷均加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閉動脈導管
  • 臨床表現:肺部充血
  • 危害:感冒或呼吸道感染
  • 特點:粗糙的連續性機器樣雜音
臨床表現,心臟檢查,心電圖檢查,X線檢查,超聲心動圖,手術適應證,手術方法,結紮法,切斷法,介入治療,其他方法,

臨床表現

導管粗、分流量大的嬰兒由於肺部充血,易有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發育不良,甚至可出現左心衰竭。導管細、分流量少者,則終生可無症狀。

心臟檢查

在胸骨左旁第2肋間聽到響亮粗糙的連續性機器樣雜音,向左鎖骨下窩或頸部傳導,局部可捫及震顫;肺動脈明顯高壓者則僅可聽到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瓣區第二音亢進。分流量較大者,心尖部還可聽到柔和的舒張期雜音。周圍血管體徵有脈壓增寬、宏大,頸部血管搏動增強,四肢動脈可捫及水沖脈和聽到槍擊聲等體徵,但隨肺動脈壓升高,分流量下降而不顯著,以致消失。

心電圖檢查

導管細小分流量小者正常或電軸左偏。分流量較大者示左心室高電壓或左心室肥大。肺動脈明顯哐拐咴蚴咀蟆⒂倚氖曳蝕蠡蠐倚氖曳蝕蟆?

X線檢查

心影隨分流量而增大,左心緣向下向外延長。縱隔陰影增寬,主動脈結突出,可呈漏斗狀,肺動脈圓錐平直或隆出,肺門血管陰影增深,肺紋理增粗。

超聲心動圖

左心房、左心室內徑增大。二維切面可示溝通主、肺動脈的動脈導管,並可測出其內徑和長度;都卜勒示有湍流而可判斷出分流的大小。

手術適應證

早產嬰兒有較高的動脈導管未閉發病率,且易引起呼吸窘迫症。可先服消炎痛治療,以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促使導管收縮閉合;如不能奏效,即需手術。嬰幼兒有心力衰竭者應提早手術治療。最適當的手術年齡是6~14歲。合併肺動脈高壓者更應及早手術,即使肺動脈壓力升高,只要仍由左向右分流,也應施行手術,以防發展成為逆向分流,失去手術機會。成年以後動脈逐漸硬化脆弱,手術危險性增大。並發細菌性心內膜炎者,最好在抗生素控制感染2個月後施行手術。

手術方法

氣管插管麻醉,置病人右側臥位,行後外側開胸切口,經第4肋間進胸。在肺動脈乾捫及震顫即可證實診斷。於迷走神經後方或與隔神經之間切開縱隔胸膜,充分顯露降主動脈上段和導管的前壁,再將導管上下緣和背側的疏鬆組織分離。如導管粗短,最好先游離與導管相連的降主動脈。注意保護喉返神經。導管的處理有兩種方法:

結紮法

適用於嬰幼兒導管細長者,在未閉導管的主和肺動脈端分別用粗絲線結紮。肺動脈壓較高,導管較粗大者必須在控制性降壓下結紮,以免撕裂管壁出血,或未能將管腔完全閉合。亦可先在導管外襯墊滌綸片再結紮。

切斷法

適用於導管粗短的病人。用無創傷鉗分別鉗夾未閉導管的主、肺動脈側,邊切邊縫合兩切端。成年肺動脈明顯高壓病例,尤其疑有動脈壁鈣化者,最好行胸骨正中切口,在低溫體外循環下阻斷心臟血循環,經肺動脈切口縫閉動脈導管內口,較為安全。

介入治療

近年來有人經皮穿刺股動脈和股靜脈,分別插入導管至降主動脈上端和肺動脈,而引入細條鋼絲。然後將一塑膠塞子塞入股動脈(Porstmann法)或股靜脈(Rashkind法),由心導管頂端沿鋼絲頂入動脈導管將其堵塞。這種不剖胸堵塞法對細小導管的閉合,有很高的成功率。

其他方法

胸腔鏡鉗閉導管術,適用於嬰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