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器

封堵器

封堵器作為介入治療的植入物,用於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已在臨床得到廣泛的套用。

封堵器簡單介紹,封堵器植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簡單介紹,擴展閱讀,

封堵器簡單介紹

先天性心臟病是危害兒童健康與生命的殘酷“殺手"。據統計,每1000個新生兒中約有6個患先天性心臟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估計我國每年有15萬病兒出生。在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中,室間隔缺損(左右心室間出現"漏洞")、房間隔缺損(左右心房間有"漏洞")、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有一通道)是臨床最常見的幾種先天性心內畸形。封堵器作為介入治療的植入物,用於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已在臨床得到廣泛的套用。主要的原理是將左右心室間的"漏洞"、左右心房間的"漏洞"、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通道堵住。 先心病封堵器分為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房間隔缺損封堵器和室間隔缺損封堵器。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的基本結構為超彈性的鎳鈦合金編製成的蘑菇狀裝置,內附高分子生物薄膜而成,網狀結構內部填充有聚酯滌綸或聚四氟乙烯(特氟綸)。
封堵器

房間隔缺損封堵器和室間隔缺損封堵器由鎳鈦合金網密集編織而成的自膨性雙盤結構,結構和原理與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相似。
封堵器

封堵器植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簡單介紹

目前運用封堵器治療室間隔缺損(VSD)、房間隔缺損(ASD)、動脈導管未閉(PDA)傳統方法有外科手術和內科介入兩種。這兩種方法均能有效地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傳統外科手術需正中開胸或側開胸,並且需要體外循環,切口長(15-20cm),創傷大,手術時間長,最快也需要2-3個小時,術後疼痛較劇烈,恢復慢,住院時間長,皮膚疤痕明顯,影響美觀。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的基本結構為超彈性的鎳鈦合金編製成的蘑菇狀置,內附高分子生物薄膜而成,網狀結構內部填充有聚酯滌綸或聚四氟乙烯(特氟綸)。
內科介入主要通過一根小小的導管經大腿根部切開的一個8-1 0毫米大小的切口,由右側腹股溝動或靜脈將封堵器準確放到心臟或血管內的缺損或異常通道部位,將其堵塞,手術即告結束。這種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方法在於沒有手術切口,不影響患兒的身心發育,在一定意義上講是一種美容手術。整個手術過程約1個小時左右。手術後第2天病人就可以下地行走,觀察1天就能出院了。治療效果好。封堵器植入心臟後1個月人體自身的內皮細胞就已覆蓋在其表面,3個月後內皮細胞就完全將封堵器包埋,不會發生封堵器脫落。

擴展閱讀

1.穆瑞斌,秦永文。 膜部室間隔缺損封堵器的研製和臨床套用進展 ,介入放射學雜誌,2004,13(2):181-184
2.伍偉鋒,曾曉春。經導管封堵術後房間封堵器血栓形成的認識,當代心臟病學最新進展,2008,366-370
3.徐亮,徐仲英。先天性房間隔缺損介入治療併發症及其處理,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5(6):480-484
4.張 敏,谷 翔,許向東,王 冰。先天性心臟病封堵器治療隨訪過程中彩色都卜勒超聲的套用,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15(16):3013-3016
5.蔣世良。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嚴重遲發併發症,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2011,19(1):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