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峪鄉

木頭峪鄉

木頭峪鄉位於佳縣東南部,東與山西省臨縣曲峪鄉隔黃河相望,北與峪口鄉(現併入佳蘆鎮)相連,西與店鎮鎮接壤,南與坑鎮鎮為鄰。屬典型的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地貌,岩石裸露,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佳(縣)吳(堡)公路沿西部邊緣而過,木頭峪渡口曾是佳縣水上交通樞紐之一。名勝古蹟有明清民居建築群。面積77.3平方千米,共3084戶、12983人(200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木頭峪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面積:77.3平方千米
  • 人口:12983人(2005年)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歷史沿革,歷史文化,

行政區劃

轄木頭峪、張家圪勞、曹家坬、杜家元、喬家興莊、新舍窠、合心圪塔、上坬、下坬、柳樹圪券、劉木瓜溝、李家坬、高家山、東山、李家園、高艾家溝、羊圈山、於家山、於家峁、小畔、張家灣、張家畔、前畔、張家元、高家元、元坬則、林家坬、梨山、井畔、牛圈溝、棗樹條、薜家畔、高家畔、雷家畔、喬家峁、賀家畔、高李家溝37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鄉政府駐木頭峪村,距縣城18.5千米。
位於縣境東南部,黃河岸邊,距縣城18.5公里。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1.2萬。榆(林)吳(堡)公路沿西部邊緣而過。木頭峪古鎮背依大山,唇吞黃河,數百畝棗林環繞其間,古為秦晉貿易往來的水旱碼頭,素有“好渡口”之稱。現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27院及古獻殿、文昌閣和觀音廟各一座。木頭峪古色古香的幽雅環境和山水相映的壯觀景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藝術家。木頭峪是探尋秦晉商業文化的一把鑰匙,是領略黃河風情和體驗民俗文化的理想場所。2004年,木頭峪古鎮被錄入《中國建築年鑑》一書,2008年,央視《人民是我們的活菩薩》劇組將木頭峪定為拍攝基地。

歷史沿革

1942年屬店鎮區,曾設木頭峪、劉木瓜溝2鄉。1958年設立高艾家溝公社,同年併入店鎮公社。1961年佳米分縣,設立木頭峪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張家圪塝、杜家元、曹家坬、喬家新莊、新舍窠、合心圪達、上坬、下坬、柳樹圪券、劉木瓜溝、東山、鐵蘆溝、高艾家溝、於家峁、張家灣、羊圈山、於家山、李家坬、賀家畔、高家山、木頭峪、小畔、張家畔、高家元、張家元、前畔、高李家溝、元坬則、林家坬、井畔、棗樹條、牛圈溝、薛家畔、喬家峁、雷家畔、高家畔、梨山37個行政村。

歷史文化

傳說,明朝萬曆年間,永鎮北方之大神真武祖師的化身玉風真人扮作一道人,雲遊到佳州。見城南雙龍嶺上天高雲淡,清雅幽靜,山下黃河奔騰、水流神韻,是一個修身鍊氣、悟道成真、祭神求仙的洞天福地。於是決意於此靈山寶地建廟設教,道化萬民。在眾鄉民的協助下,建成了西北最大的道觀——白雲觀。道觀竣工之日,米脂城下修行的五條金龍將真人駕起,於天宮之上俯瞰全景。真人意外地發現城南40里處黃河東岸的崇山峻岭之巔,有一高約十餘丈、寬約五六丈的巨石兀自聳立,形似香爐。爐頂有一金桿杖、銀簸箕,把隔河相望的環包木頭峪村的三個小山包映射得金碧輝煌,而且每個山包上面都隱約可見形似龍、虎、豹的雲霧冉冉升騰,真人不覺一怔,這可是龍脈興博的跡象。明王朝統治下的萬曆年間,正由盛到衰,長年的混戰使這裡的百姓苦不堪言,真武早已厭惡皇權,於是口中念念有詞,略施法術,便將巨石上面發光的金桿杖和銀簸箕調整了方向,不料,一束餘光不小心掃過那一條被稱為闖王(李自成)的龍尾。
傳說歸傳說,現實中,木頭峪村的村民歷來酷愛藝術,出了許多戲曲愛好者。早在民國初年,木頭峪的曹家猷就領著由各村組建起來的戲班走南闖北演唱晉劇,曹家猷的戲班在周邊地區聲名鵲起。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曹家猷及村裡的有識之士曹家樂、張振聲、張民良等人,合夥創辦了“木頭峪俱樂部”,後改為“木頭峪民眾劇團”,聘請山西老教練胡得盛、張本科、雷師、高寶成等戲劇界名流前來木頭峪傳道授藝。木頭峪的年輕人一呼百應,紛紛前來學藝。1943年,木頭峪民眾劇團到縣城演出後,受到普遍讚揚,改為“佳縣文藝工作團”。1947年,毛主席轉戰陝北來到佳縣,恰逢白雲山九月九傳統廟會,主席一行在真武祖師正殿的戲樓上觀看了該團表演的晉劇《反徐州》,並贈予該團“與時並進”的錦旗。從此,木頭峪劇團更是名揚西北。1953年,佳縣人民政府將木頭峪業餘劇團改為“佳縣晉劇團”。
木頭峪劇團培養出了一大批文藝界的精英。從木頭峪民眾劇團成立到現在的半個多世紀裡,從木頭峪村走出的演員多達400餘人,其中名揚西北的就有14人:張明良,著名導演,原延安歌舞團團長;苗公儉,著名導演,先後擔任綏德劇團團長、陝西省戲曲院黨委書記;張炎正,著名導演,鬚生;苗林林,武生,原陝西省歌舞團團長;另外還有名武生毛興,名鬚生曹錦芬,名正旦曹省玲,名正旦、青衣張英小,名小旦苗迎春,名三花張德勝,名司鼓苗金鎖、苗晉仁、苗少峰,名生苗慶豐等。
苗家院(現80多歲苗桂凡家)修建約二百年左右,老大院有民國時的大門內匾“仲連復生”,(傳)苗家有人做過佳縣教育局長。破四舊時,苗家人把舊書、官鞋交出銷毀。老二院的大門內有“蓮生貴子”磚浮雕。(傳)據說文革時木頭峪是全國報了號的地主村。
木頭峪劇團歷來善演歷史劇,特別是《反徐州》《打金枝》《長坂坡》《黃鶴樓》《金水橋》《烈火揚州》《蝴蝶杯》《八大錘》等更是爐火純青。木頭峪的男女老幼個個愛戲,人人懂戲,直到現在,有戲班來木頭峪唱戲,從來不敢掉以輕心,稍有偏差,就有被起鬨的可能。
不知是傳說神話了現實,還是現實演化了傳說。總之,關於木頭峪“金光映照,虎踞龍盤”的故事代代相傳,經久不衰,而木頭峪在演藝界的人才也是一撥一撥,勢不可擋如潮水般一浪高過一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