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配資網

中國期貨配資公司為全世界華人進行國際金融投資理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途徑,公司主要從事國際期貨、期貨黃金、差價契約(CFD)等金融期貨產品的買賣業務、投資管理及信息諮詢等服務。是一家權威專業的國際金融期貨理財服務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期貨配資網
  • 包含:買賣業務、投資管理等 
  • 機構:權威專業的國際金融期貨理財服務
  • 成立:2006年
簡要介紹,金融衍生產品,種類,特徵,含義,上市品種含義,期貨的品種,

簡要介紹

中國期貨配資公司公司於2006年在中國大陸成立,2008年期貨配資總部在中國香港正式掛牌成立,為公司在大中華區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新紀元。目前公司已成為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首屈一指的國際理財服務機構,在華人投資理財行業擁有極高的行業聲譽和良好的市場口碑。

金融衍生產品

衍生產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譯。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金融衍生產品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Underlying Asserts)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由於許多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相應科目,因而也被稱為“資產負債表外交易(簡稱表外交易)”。
金融衍生產品的共同特徵是保證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全額交易,不需實際上的本金轉移,契約的了結一般也採用現金差價結算的方式進行,只有在滿期日以實物交割方式履約的契約才需要買方交足貸款。因此,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具有槓桿效應。
保證金越低,槓桿效應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國際上金融衍生產品種類繁多。活躍的金融創新活動接連不斷地推出新的衍生產品。金融衍生產品主要有以下下種分類方法 。

種類

(1)根據產品形態。可以分為遠期、期貨、期權掉期四大類。
遠期契約期貨契約都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資產的交易形式。期貨契約是期貨交易所制定的標準化契約,對契約到期日及其買賣的資產的種類、數量、質量作出了統一規定。遠期契約是根據買賣雙方的特殊需求由買賣雙方自行簽訂的契約。因此,期貨交易流動性較高,遠期交易流動性較低。
掉期契約是一種內交易雙方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契約。更為準確他說,掉期契約是當事人之間簽討的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相等經濟價值的現金流(Cash Flow)的契約。較為常見的是利率掉期契約和貨幣掉期契約。掉期契約中規定的交換貨幣是同種貨幣,則為利率掉期;是異種貨幣,則為貨幣掉期。
期權交易是買賣權利的交易。期權契約規定了在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種類、數量、質量原生資產的權利。期權契約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標準化契約,也有在櫃檯交易的非標準化契約。
(2) 根據原生資產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即股票、利率、匯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細分,股票類中又包括具體的股票和由股票組合形成的股票指數;利率類中又可分為以短期存款利率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長期債券利率為代表的長期利率;貨幣類中包括各種不同幣種之間的比值。
(3)根據交易方法,可分為場內交易和場外文易。
場內交易,又稱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參與者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此外,由於每個投資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設計出標準化的金融契約,由投資者選擇與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契約和數量進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個場所進行交易,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動性較高的市場。期貨交易和部分標準化期權契約交易都屬於這種交易方式。
場外交易,又稱櫃檯交易,指交易雙方直接成為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有許多形態,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內容的產品。同時,為了滿足客戶的具體要求、出售衍生產品的金融機構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術和風險管理能力。場外交易不斷產生金融創新。但是,由於每個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雙方相互負責進行的,交易參與者僅限於信用程度高的客戶。掉期交易遠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櫃檯交易的衍生產品。
據統計,在金融衍生產品持倉量中,按交易形態分類,遠期交易的持倉量最大,占整體持倉量的42%,以下依次是掉期(27%)、期貨(18%)和期權(13%)。按交易對象分類,以利率掉期、利率遠期交易等為代表的有關利率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占市場份額最大,為62%,以下依次是貨幣衍生產品(37%)和股票、商品衍生產品(1%),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間,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規模擴大了5.7倍。各種交易形態和各種交易對象之間的差距並不大,整體上呈高速擴大的趨勢。

特徵

期貨配資是一種集中交易標準化遠期契約的交易形式。即交易雙方在期貨交易所通過買賣期貨契約井根據契約規定的條款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的商品的交易行為。期貨交易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而是通過買賣期貨契約、迴避現貨價格風險。
從歷史過程看。期貨交易是由現貨交易發展而來的。在13世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17世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18世紀日本的大阪,就已經出現了期貨交易的雛形。現代有組織的朝貨交易產生於美國芝加哥,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開始從事農產品的遠期買賣。為了避免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農場主和農產品貿易商、加工商一開始就採用了現貨遠期契約的方式來進行商品交換,以期穩定貨源和銷路,減少價格波動的風險。隨著交易規模的擴大,現貨遠期契約的交易逐漸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現貨遠期契約沒有統一規定內容,是非規範化契約,每次交易都需雙方重新簽訂契約,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廠交易效率。二是由於遠期契約的內容條款各式各樣,某一具體的契約不能被廣泛認可,使契約難以順利轉讓,降低廠契約的流動性。三是遠期契約的履行以交易雙方的信用為基礎,容易發生違約行為。四是遠期契約的價格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形不成市場認可的、比較合理的預期價格。因此,早期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經常發生交易糾紛和違約,使商品交易受到很大制約,市場發展受到一定限制。為了減少交易糾紛,簡化交易手續,增強契約流動性,提高市場效率,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標準化的期貨契約交易,取代了原有的現貨遠期契約交易,後又推出履約保證金制度和統一結算制度。
與現貨交易相比,期貨交易的主要特徵是:
(1)期貨契約是由交易所制訂的、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的契約。
(2)期貨契約是標準化的契約。契約中的各項條款,如商品數量、商品質量、保證金比率交割地點、交割方式以及交易方式等都是標準化的,契約中只有價格一項是通過市場競價交易形成的自由價格。
(3)實物交割率低。期貨契約的了結並不一定必須履行實際交貨的義務,買賣期貨契約者在規定的交割日期前任何時候都可通過數量相同、方向相反的交易將持有的契約相互抵銷,無需再履行實際交貨的義務。因此,期貨交易中實物交割量占交易量的比重很小,一般小於5%。
(4)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交易者不需付出與契約金額相等的全額貸款,只需付3%~15%的履約保證金
(5)期貨交易所為交易雙方提供結算交割服務和履約擔保,實行嚴格的結算交割制度,違約的風險很小。

含義

期貨契約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訂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實物商品或金融商品標準化契約。期貨契約的標準化條款一般包括:
(1)交易數量和單位條款。每種商品的期貨契約規定了統一的、標準化的數量和數量單位,統稱“交易單位”。例如,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規定小麥期貨契約的交易單位為5000蒲式耳(每蒲式耳小麥約為27,24公斤),每張小麥期貨契約都是如此。如果交易者在該交易所買進一張(也稱一手)小麥期貨契約,就意味著在契約到期日需買進5000蒲式耳小麥。
(2)質量和等級條款。商品期貨契約規定了統一的、標準化的質量等級,一般採用被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商品質量等級標準。例如,由於我國黃豆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大,所以在日本名古屋穀物交易所就以我國產黃豆為該交易所黃豆質量等級的標準品。
(3)交割地點條款。期貨契約為期貨交易的實物交割指定廠標準化的、統一的實物商品的交割倉庫,以保證實物交割的正常進行。
(4)交割期條款。商品期貨契約對進行實物交割的月份作了規定,一般規定幾個交割月份,由交易者自行選擇。例如.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為小麥期貨契約規定的交割月份就有7月、9月、12月,以及下一年的3月和5月,交易者可自行選擇交易月份進行交易。如果交易者買進7月份的契約,要么7月前平倉了結交易,要么7月份進行實物交割
(5)最小變動價位條款。指期貨交易時買賣雙方報價所允許的最小受動幅度,每次報價時價格的變動必須是這個最小變動價位的整數倍。
(6)每口價格最大波動幅度限制條款。指交易日期貨契約的成交價格不能高了或低於該契約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一定幅度。達到該幅鹼則暫停該契約的交易。例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契約的每日價格最大波動幅度為每蒲式耳不高於或不低於上一交易日結算價20美分(每張契約為1000美元)。
(7)最後交易日條款。指期貨契約停止買賣的最後截止日期。每種期貨契約都有一定的月份限制,到了契約月份的一定日期,就要停止契約的買賣,準備進行實物交割。例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規定,玉米,大豆、豆粕,豆油、小麥期貨的最後交易日為交割月最後營業日往回數的第七個營業日。
除此之外,期貨契約還包括交割方式、違約及違約處罰等條款。

上市品種含義

期貨上市品種,指期貨契約交易的標的物,如契約所代人的玉米、銅、石油等。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丁做期貨交易、在眾多的實物商品中,般而言只有具備卜列屬性的商品才能作為朗貨契約的上市品種
一是價格波動大。只有商品的價格波動較人,意圖迴避價格風險的交易者勻需要利用遠期價格先把價格確定下米。如果商品價格基本不變,比如.商品實行的是壟斷價格計畫價格。商品經營者就沒有必要利用期貨交易固定價格或鎖定成本。
二是供需量大。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是以商品供需雙方廣泛參加交易為前提的、只有現貨供需量大的商品才能在大範圍進行允分競爭,形成權威價格。
二是易於分級和標準化。期貨契約事先規定了交割商品的質量標準,因此,期貨品種必須是質量穩定的商品,否則,就難以進行標準化。
四是易於儲存、運輸。商品期貨一般都是遠期交割的商品,這就要求這些商品易於儲存、不易變質,便於運輸,保證期貨實物交割的順利進行。
根據交易品種,期貨交易可分為兩人類: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以實物商品,如玉米、小麥、銅、鋁等作為期貨品種的屬商品期貨。以金融產品,如匯率、利率、股票指數等作為期貨品種的屬於金融期貨。
金融期貨品種一般不存在質量問題,交割也大都採用差價結算的現金交割方式。我國禁止金融期貨交易,只進行商品期貨交易的試點,上市品種主要有銅、鋁、大豆、小麥和天然橡膠.。

期貨的品種

期貨的種類主要包括農副產品、金屬產品、能源產品等幾大類。具體而言,農副產品約20種,包括玉米、大豆、小麥、稻穀、燕麥、大麥、黑麥、豬肚、活豬、活牛、小牛、大豆粉、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菜籽油等,其中大豆、玉米、小麥被稱為三大農產品期貨。金屬產品9種,包括金、銀、銅、鋁、鉛、鋅、鎳、鈀、鉑;化工產品種,有原油、取暖用油、無鉛普通汽油、丙烷、天然橡膠;林業產品2種,有木材、夾板。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
自19世紀中時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創辦以米,期貨市場已有150年的歷史。但期貨市場的大發展還是本世紀70年代金融期貨出現以後的事情。國際期貨市場的近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1)品種不斷更新。期貨市場發展的前一個世紀基本上都是圍繞商品期貨交易進行的,主要有農產品、金屬、能源等大宗商品。本世紀70年代後,隨著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數、外匯等金融產品期貨期權交易的推出詮球期貨市場進入廠一個嶄新的時代。目前,新的金融衍生產品仍不斷出現。
(2)期貨交易所合併。各國期貨交易所進行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過合併的方式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競爭能力。如日本的商品期貨交易所最多時曾達27家,到1990年,通過合併減少到16家,1997年11月減至7家,形成以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東京穀物商品交易所為中心的商品期貨市場。在歐洲,倫敦悶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於1992年兼併了倫敦期權市場,1996年又收購了倫敦商品交易所,其1996年的交易量首次超過歷史悠久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成為僅次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世界第:火期貨交易所。在美國,1994年,紐約商業交易所與紐約商品交易所實現合併,成為以金屬和燃料油為主的期貨交易所,1996年起,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也開始醞釀合併事宜。
(3)期貨交易的全球化越來越明顯。進入80年代以來,各期貨交易所為了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相互間聯網交易對方的上市品種已成為新潮。聯網交易就是期貨交易所之間通過電腦撮合主機的聯網方式,使交易所會員可以在本交易所直接交易對方交易所上市契約的一種交易形式。聯網後,各交易所仍保持獨立法人的地位。先後聯網的交易所有: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分別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國際石油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和德國期貨交易所聯網,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分別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東京期貨與期權交易所聯網。香港期貨交易所分別與紐約商業交易所和費城股票交易所聯網,紐約商業交易所與悉尼期貨交易所聯網等。
(4)科學技術在期貨交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交易所問的聯網和異地遠程交易,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技術問題。在90年代初,為了滿足歐洲及遠東地區投資者在本地時間進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上市契約交易的需要,這兩家交易聽與路透社合作,推出廠個球期貨電子交易系統(GLOBEX)。此後。其他交易所紛紛效仿,並開發出各自的電了交易系統,如倫敦同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的APT系統、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的NSC系統等。這些系統不僅具有技術先進、高效快捷、操作方便等特點,而且使全球24小時不同斷進行期貨交易成為現實。
(5)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成為期貨市場的共識。作為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各國政府監管部門對期貨市場無一例外地進行嚴格監管。特別是1995年具有自年歷史的英國巴林銀行,因其交易員在新加坡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從事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時違規操作,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最終導致該銀行倒閉的嚴重事件發生後,從監管部門到交易所以及投資者都對期貨市場的風險更加重視,對期貨交易中的契約設計、交易、結算、交割等環節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檢討,以求控制風險,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的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