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叢祠

望叢祠

望叢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西南部,距成都市區23千米。是為了紀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繼任人叢帝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的一祠祭二主、憑弔蜀人先賢的最大的帝王陵冢。旅遊點以望叢祠為主,包括“西遊記藝術宮”、“雷射槍戰場”、“水泊梁山”等旅遊項目。

1985年,望叢祠被列為成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被授予“郫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望叢祠
  •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5.5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8:00-18: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免費開放
  • 著名景點:聽鵑樓、稻蓀樓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建築布局,主要景點,歷史文化,古祠由來,節日活動,文物保護,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望帝杜宇教民務農,他在蜀地首創了按農事季節耕種的制度,被後代奉為農神。叢帝開明鑿玉壘山,開寶瓶口,是李冰之前岷江流域的最初治理者。二帝遺愛在民,歷代為後人尊祀。“端午祭屈原,岷陽朝杜主”,蜀人聞杜鵑而思望帝。每年農曆5月15(大端陽)舉行的紀念望叢二帝的望叢賽歌會,更是漢民族唯一保留下來的賽歌形式,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原兩帝分祠,而今的“望叢祠”是公元5世紀南齊所建的望叢二帝合併祠。
《岷陽二帝前後志》載:“叢帝歿後,鹹葬於郫,舊有廟,古邑南去郭一里。
據《郫縣誌》: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縣二王廟處,南朝齊明帝時(公元494-498年在位)時,刺史劉季連將其自灌口移建於郫。後與叢帝廟合併,成為合祀望、叢二帝的“望叢祠”。
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與叢帝合祀,擴建望叢祠,始有今日規模。皇佑四年(1052年)重修。
明末清初望叢祠毀於戰火,僅存杜宇、鱉靈二陵。明末張獻忠起義時,遭受嚴重破壞。
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縣李馨“伐石表道”,“始禁樵採”,保護了二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望叢祠重經修復,並於祠內遍植柏樹(1981年尚存207株)。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祠東建“聽鵑樓”。
民國十四年(1925年),一度在祠內建公園,後逐漸荒蕪。民國十八年(1929年),四川督軍熊克武駐防於郫,曾撥款培修祠宇,並於二帝陵前分別豎“古望帝之陵”、“古叢帝之陵”石碑。碑高丈余,下款刻“熊克武立,但懋辛書”。
1969年碑被拆毀,僅存殘塊,今碑為複製件。
1984年,郫縣人民政府將望叢祠由原面積22畝擴建至88畝。
望叢祠

建築布局

望叢祠坐西向東,建築風格不同於一般祠廟,原祠是按浙江省紹興市會稽山禹陵規劃而建,因為是一祠祭二主,所以祠門不是單開單向,而是對稱地開為南北二門。大門後是照壁,照壁南北兩側各開相對的院門,通往兩個園區。南為子規園,北為漣漪園。臨水就勢建有“稻蓀樓”,“聽鵑樓”等樓台亭閣。照壁後兩闕門通過裡間。闕門後是望帝叢帝紀念館,正中是望帝叢帝的青銅塑像。紀念館背後的柏林之中,是高達15米的望帝陵。望帝陵西面,是郫縣博物館。望帝叢帝紀念館南面是聽鵑樓,也是望叢大華玉器博物館,再南為叢帝陵。望叢祠內,南北貫通著大片水域,這就是鱉靈湖。
望叢祠

主要景點

祠內園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務農、叢帝率民治水之意,安排樓台亭閣、池榭拱橋。





望叢祠
望帝陵帝陵祠內有望帝陵和叢帝陵對峙。望帝陵,周長200多米,高10多米,是目前西南地區最大的帝王陵墓。墓碑是民國十八年四川督軍熊克武出資所立,碑文是懋辛所寫。叢帝陵:周長100米,高10米。
望叢祠
祠中為祀殿,內塑二帝座像;正中有楹聯二副:“蜀國破天荒,憶冠裳讓後,水土平初,一德君臣三代遠;巴人追地載,當花鳳來時,杜鵑啼處,千秋風雨二陵多。”
望叢祠

歷史文化

古祠由來

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郫縣建立了蜀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首都杜鵑城。相傳望帝杜宇教民農耕,又教巴族人務農,因此古時候四川人把杜宇視為農神,春耕要先祭杜宇。杜宇晚年,成都平原洪水為患。杜宇丞相鱉靈“決玉壘山以除水害”(玉壘山即都江堰寶瓶口那座山)。杜宇把帝位禪讓給鱉靈,退隱西山,時在春天,蜀人思念他,便把子規鳥叫做杜鵑鳥,把山上春天開的第一種紅花稱為杜鵑花,說那是杜宇在催促人們春耕了。望帝祠原在都江堰的二王廟,南北朝才在郫縣建望叢祠,北宋趙匡胤封李冰為王,在望帝祠遺址建崇德祠祭祀李冰。到元朝對李冰父子都加封時,這二王廟才開始沿襲下去。望叢二帝揚雄《蜀帝本紀》載:杜於“代魚鳧為王,徒都於郫,即杜鵑城也。”約公元前6世紀,杜宇作蜀王,稱望帝。當時岷江洪水大發,淹沒川西平原,望帝命丞相鱉靈治水,鱉靈劈開玉壘山,鑿出寶瓶口,疏通岷江之水,變水患為水利,化西海為田疇,使川西平原從魚鳧時代直入到農桑時代,並且奠定了都江堰工程的基礎。後望帝退隱西山,禪讓帝位於鱉靈,稱叢帝,叢帝死後葬於今郫縣城南,後又建叢帝祠,南朝齊明帝時又把望帝陵從灌縣遷至郫縣叢帝祠,二陵一處,合稱望叢祠。
望叢祠

節日活動

望叢祠還富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每年清明前後這裡都要舉行賽歌會。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並且都是普通平民。而且這種傳統是起源於古代中國“杜鵑啼血”的故事。
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參賽者都是普通平民,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場面熱烈。 賽歌會上人們專往姑娘媳婦身上丟李子,據說誰挨得多誰就生得多。有的婆婆這一天就拉了媳婦到望叢祠揀李子。

文物保護

解放後,政府多次撥款維修望叢祠。
1983年,占地面積擴大到81畝,由省文化廳撥款和縣人民政府集資進行擴建。
1985年底完成鱉靈湖部分工程和圍牆建築工程。1985年被列為成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望叢祠被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08:30-17:00
景區類型: 歷史古蹟 主題景觀
門票信息:郫縣望叢祠博物館於2009年9月30 日起向公眾免費開放
交通:從成都汽車站乘坐郫縣方向的班車。
景點地址:四川成都市郫都區西南部望叢中路5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