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需求

有知需求

有知需求是指超越個人生存和繁殖的需求,包括對自身,他人、社會、動物和環境的關注,是人類特有的需求,暱稱其為“泡泡”,比如支持貧困地區兒童教育,關注世界和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知需求
  • 外文名:Enlightened Needs
定義,產生有知化,多樣性,有知需求的形式,與公正發展,

定義

有知需求在《泡泡理論——人類社會何去何從》一書中首次提出。

產生有知化

有知需求緣於人類對知識的渴求及對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角色的認識。隨著知識的增長,環境的變化,信息的傳播,人類感知的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有能力考慮生存和繁衍之外的問題,有知需求數量會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重要性越來越大,這是“有知化”的一個過程,也是我們所說的“泡泡”冒升的過程。例如,最初階段,個人只會關心自身的安全,而隨著有知化過程的提升,個人會逐漸關注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希望他們過上和自己一樣品質的生活;慢慢的,或許也會關注到和自己類似的人,比如,幫助素未謀面的人,希望非洲的兒童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抑或是有更巨觀層面的有知需求,關注到整個人類的延續和發展,比如,希望世界和平。

多樣性

有知需求是多樣的,每個個體可以有不同種類的有知需求,並根據各自的需求分配自己的資源。它是一個中性的概念,既可以是不利於社會環境的需求,如使用高昂的魚翅招待客人,以表尊意;也可以是有利於社會環境的需求,如杜絕食用魚翅,減少對鯊魚的捕殺和資源的浪費。但無論具有哪種性質,有知需求會決定一個人,一個群體,或一個社會的行為。因此,不能忽略這些“泡泡”,它能反映出需求的變化和社會的變遷,也足以影響未來的趨勢。

有知需求的形式

有知需求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願望型有知需求,它是指個人或少數人的有知需求,比如素食主義;第二類是公德型有知需求,它是指社會中大多數人所共享的有知需求。願望型有知需求可以轉變為公德型有知需求。以餐桌禮儀為例,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作為好客之道,人們點菜往往多多益善,當時一小部分人具有的節儉不浪費的習慣只是願望型有知需求,而現在,反對鋪張浪費和光碟行動已經成為社會風俗,願望型有知需求已經轉變為公德型有知需求,從邊緣走入了主流。

與公正發展

有知需求是廣泛而多樣的,當大量的個體擁有相類似的,強烈的有知需求時,這些有知需求會匯聚成為人類發展原則(Human Development Principal),例如可持續發展,公正發展。公正發展是由眾多個體的有知需求匯聚而成的,和可持續發展相似卻又有重要區別的人類發展理念。是當前人類發展階段最為合適的發展原則之一。這個理論以公正作為發展的核心,以人為中心,鼓勵不同人群及國家採納適合它們自己的對內對外的公正的定義,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具體的發展計畫。如果發展是公正的,那么它也會可持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