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唯識派指的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之一。與“無相唯識派”相對。產生於4、5 世紀,以唯識新學的陳那、護法為代表。因他們都肯定相分的真實性,故稱。陳那接受經量部主張的心法“自證說”理論,認為在難陀提出的見分、相分之外,應該還有一個心自體、並能證明自體作用的“自證分”。他還認為見分、相分、自證分都是真實的。見、相交涉的結果就是見分了解相分,這種了解,實際又是親切的自知自證,故稱“自證分”。
有相唯識派指的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之一。與“無相唯識派”相對。產生於4、5 世紀,以唯識新學的陳那、護法為代表。因他們都肯定相分的真實性,故稱。陳那接受經量部主張的心法“自證說”理論,認為在難陀提出的見分、相分之外,應該還有一個心自體、並能證明自體作用的“自證分”。他還認為見分、相分、自證分都是真實的。見、相交涉的結果就是見分了解相分,這種了解,實際又是親切的自知自證,故稱“自證分”。
有相唯識派指的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之一。與“無相唯識派”相對。產生於4、5 世紀,以唯識新學的陳那、護法為代表。因他們都肯定相分的真實性,故稱。陳那...
唯識派,亦稱“瑜伽行派”。中同傳統稱為”大乘有宗”。印度大乘佛教派別之一。與“中觀派”並行。其理論於4一5世紀時為無著、世親所創立。主要經典有《瑜伽師...
唯識學派,又被稱為瑜伽行派,是大乘佛教兩大思想流派之一。因為創始人重視瑜伽行,瑜伽行派因此得名。世親菩薩造《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宣說“...
唯識是一個梵語 (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音譯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語倒置,稱為識唯,漢土譯為唯識。唯識宗立論,以我人心識之外的萬有現象,皆是由我人心...
瑜伽行唯識學派 又稱唯識瑜伽行派,唯識派,唯識宗,印度大乘佛教派別之一,與中觀派並列,為大乘佛教兩大理論基礎之一。創始於彌勒,稱瑜伽行派,至無著,世親時,...
世親論師的主要的唯識論著有:《百法明門論》、《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辨中邊論釋》等,其中《唯識三十頌》是按照唯識相、唯識性、唯識位的...
“萬法唯識”是佛教用語,也稱“一切唯識”。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唯識宗的主要教義之一。 三界中之一切有漏法,以及一切無漏有為法,皆因八識心王而有;...
《攝論》,後來發願西遊求法,亦在取《十七地論》,可見其偏重瑜伽行派的學問,...“有相唯識”的立場,強調虛妄與分別不同體,分別為能緣的依他起,虛妄為二取...
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識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華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
但有相唯識派及唯識宗則謂其體性各別,而主張八識體別說;且二識乃至八識同時並起,同時轉起(俱轉),稱為八識俱轉。然而,小乘有部宗等不主張二識並起,異於前...
本文依“綜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脫詮釋學”的方法,以唯識古學與今學的比較為中心,對攝論學派進行整體的研究。我們利用電腦檢索《大正藏》,並且整理日本佛教文獻...
陳那菩薩(公元五、六世紀),大乘唯識宗佛教著名論師,為印度佛教“六莊嚴之一”。南印度人,婆羅門種姓。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佛教新因明的創始人,後人稱為...
史家稱為前期瑜伽行派或無相唯識派;世親的另一繼承者是陳那,他特別注意用因明的方法闡發瑜伽學說,是後期瑜伽行派或有相唯識派的先驅,陳那的後繼者有無性、...
翻譯解深密經瑜伽唯識諸論,成立法相宗;又翻譯俱舍論,成俱舍宗;南山道宣律師,成立四分律宗;賢首國師,立華嚴宗;善無畏金剛智,傳出了真言宗;還有曇無讖所傳...
瑜伽部收有瑜伽派(唯識派)之論書,如瑜伽師地論一○○卷,由彌勒菩薩說出,無著筆錄,另有無著之攝大乘論、世親之唯識二十論、三十論等,及諸論之注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