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
使人成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第一個人是剛剛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個人是為人,為人就是受過教育,具備了教養、具備了人格的人。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義,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自發性的智慧型
人之所以有學習的欲望,就是受到與生俱來的智慧型所驅使,也就是孩子內在有一種執著追求知識和求發展的衝動。如果這種內在衝動不通過教育去啟動他,將會使幼兒本身存在著的巨大能量遲滯、消磨。
人的創造性
其實,這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自然性,對人類而言,創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認為手的活動及語言在不斷地保持調和,最後才能培養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長過程中發揮各種創造能力。
協助孩子自我發展
傳統的教育則是成人在那裡不斷地教導兒童怎樣怎樣去做,兒童就遵命式地去服從。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讓兒童發揮他自身的生命潛能,通過自身的實際的這種活動來發展自己各個方面,這是教育的真諦。
有準備的環境
蒙台梭利認為環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對兒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準備的,這個環境包含兒童成長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積極意義,同時也要將所有不利於兒童成長的事物加以排除。
特性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要素
以前,人們認為教育的要素是教師與兒童。教師教,兒童學。蒙台梭利認為孩子會自己學,因此環境的提供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要素,孩子要從環境中學習。因此蒙台梭利對環境的創設有基本的原則。成人要根據孩子發展的敏感期,為兒童創設適應其發展的環境。
兒童在環境引導下自動自發地學習
孩子可以自動地去利用環境,自主選擇。成人沒有權利去指揮、命令。孩子自己選擇想要做的工作,成人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使學習變得輕鬆愉快。
有限制的自由
孩子的工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享有很大的自由,但這種自由不是沒有限制的。蒙台梭利對孩子的活動有一套完整的規則,在保障每個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時,也要求孩子自律。不破壞環境,不妨礙他人。
成人是孩子活動的協助者
成人不再是教導者,從教導者變成了一個協助者。成人給予孩子引導、幫助和建議。而這些協助都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成人通過觀察,了解孩子的發展、進步及遇到的問題,然後決定給孩子提供協助的方法、時機,避免無端地干擾孩子。
教具是孩子學習的工具
教具是讓孩子認識生活,練習獨立能力和建構人格的學習材料。蒙台梭利研究製作出許多教具,把生活、物體、現象當中的某些特徵突出、孤立起來,讓孩子去感知。當孩子具備感知、認識這些特徵的能力之後,再把它回歸到生活當中。這樣,就把過去老師靠說教傳授的東西轉移到豐富多彩的教具當中,教具引發兒童的興趣,兒童在操作的工作中自我成長。同時這些教具還有錯誤糾正的功能。
大容量的認知
蒙台梭利教育是大容量的認知,她的領域是很廣闊的。老師要根據兒童的需求,不斷地製作新的教具。由於各國文化的差異,她選擇感官與數學這兩個領域,製作了大量的教具,幾乎世界通用。而語言、科技、生活等領域則需要教師根據本土文化去設計和製作。
具體教學內容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動作、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生活禮儀等,培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動、愛物等好習慣。
感官教育: 培養敏銳的感官,進而培養觀察、比較、判斷的習慣與能力
數學教育: 使用直觀教具玩數學。讓孩子在學具操作中懂得數與量的關係,感受四則運算的快樂。
語言教學: 讓孩子通過對實物的描述,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同時滲透文字活動,培養閱讀能力,為書寫做準備。
文化教育: 蒙氏教室里備有動物、植物、天文、地理、歷史、地質等各方面教具,使兒童在玩中探索科學的奧秘,從巨觀到微觀,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特點
以兒童為主 為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幼蒙台梭利教室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孩子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 反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主張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學習: 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謂的“兒童敏感期”。蒙台梭利幼教法強調掌握兒童的“敏感期”,而給予孩子恰當的引導。
教師居於協助啟導的地位 教師必須放棄傳統的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開動腦筋,挖掘潛力。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應該有一種新的發展方向,那就是釋放人的潛能。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教育呢?我的回答是在人出生起就要進行這樣的教育,因為人一出生就具有無限潛能。”
----瑪利婭·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今天已經被實踐證明是一種科學的育兒方法。從開創之日起,蒙特梭利教育法就很快風行歐美各國,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持續一百多年的幼兒教育革命。全世界已有一百多個國家設立了以蒙氏教育法為指導的幼兒教育機構。在倡導素質教育、崇尚自由個性的當代中國,蒙特梭利兒童教育法也正在逐漸改變中國人的教育理念。
作為20世紀世界公認的偉大教育家之一,蒙特梭利博士幾乎就是現代科學教育法的代名詞。她開創的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贏得了世界各國教育者的尊敬和崇高評價,極大地推動了世界各國兒童教育的發展。
博士介紹
瑪利亞·蒙台梭利博士( Maria Montessori ) 是教育史上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義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瑪利亞 · 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出生在義大利安科納( Ancona )地區的基亞拉瓦萊( Chiaravalle )小鎮。父親亞歷山德魯 · 蒙台梭利是貴族後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軍人,母親瑞尼爾·斯托帕尼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博學多識、虔誠、善良、嚴謹、開明。作為獨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寵愛,受到良好的親職教育。因此從小便養成自律、自愛的獨立個性,以及熱忱助人的博愛胸懷。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於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西方教育史》稱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
1952 年 5 月 6 日逝世於阿姆斯特丹,享年82 歲。
教育思想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則:
1、 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 不教的教育。反對填鴨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 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 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 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 混齡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 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複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 摒除獎懲制度。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 爆發的教學成果。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點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慧型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蒙台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只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
蒙氏教育的原則:
以兒童為主 ——為的孩子打造的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 —— 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學習 —— 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種“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學幼教法強調掌握兒童“敏感期”,而給予適切的學習。
蒙台梭利教育擁有一套蘊含無限教育價值的學具,這套學具利用幼兒感覺的敏感性,透過可供幼兒操作的教具,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許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兒重複練習的特性,所有學具幼兒可以反覆操作,滿足幼兒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師居於協助啟導的地位 —— 教師必須放棄傳統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動頭腦、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關鍵 —— 孩子的教育,並不只限於學校一隅,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更是無所不在。在心愛樂園的親子課堂中,家長不僅可以學到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還可以和寶寶一起上課,在課程中增進親子感情。
蒙氏教育的價值: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獨特魅力源於對兒童的充分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激發兒童潛能,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造等能力,為將來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蒙氏教育法遍及歐洲大陸,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廣百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理論不斷完善和發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認同,在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學前教育已開發國家極受關注,蒙台梭利學校已遍及一百多個國家。
蒙台梭利的兒童觀
從發展的觀點出發,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是一個發育這的機體和發展著的心靈;兒童發展的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幼兒處在不斷生長和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內部的自然發展。在這個連續的自然發展過程中,幼兒的發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
在蒙台梭利看來,幼兒身體內含有生氣勃勃的衝動力。正是這種本能的自發衝動,賦予他積極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斷發展。一是主導本能,這種本能對於處在生命初創時期的嬰兒提供指導和保護,甚至決定物種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這是人的基本特徵。幼兒正是通過不斷的工作在進行創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滿足,並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類更新,又能完善人類的環境。
在心理方面,幼兒心理發展既有一定的進程,又有隱藏的特點。蒙台梭利認為,幼兒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因為每一嬰兒都有一種創製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築一個精神世界,所以,幼兒不僅作為一種肉體的存在,更作為一種精神的存在。每個幼兒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沒,各有自己的創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來,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會出現各種“敏感期”。她說:“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用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去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對每樣事情都易學會,對一切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發展正是建立在幼兒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從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現一直持續到四歲。這是幼兒的一種內部的感覺,以區別各種物體之間的關係,而不是物體的本身。
2.細節的敏感期 幼兒在2-3歲時會表現出對細節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細節上。這表明幼兒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兒和成人具有兩種不同的智力視野。
3.協調性敏感期 這是在幼兒發展中最易觀察到的一個敏感期。幼兒通過個人的努力學會走路,並逐漸取得平衡和獲得穩健的步伐。應該在2到3歲時出現。
4.觸覺敏感期 幼兒會朝著外界的物體伸出小手。這個動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兒自我進入外部世界之中。這正是通過手的活動,幼兒才能發展自我,發展自己的心靈。
5.語言的敏感期 2個月左右幼兒就開始吸收語言,他所獲得的語言是他從周圍環境中聽到的。當他說第一句話時,並不需要為他準備任何特殊的東西。在蒙台梭利看來,語言能力的獲得和運用,是幼兒智力發展的外部表現之一。
蒙台梭利強調指出,應該注意幼兒的心理發展和生理的發展之間的密切的關係。她說:“如果心理的壓抑會影響新陳代謝,並因此降低了一個人的活力的話,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富有刺激的一種心理體驗能夠增加新陳代謝的速度,並因而促進一個人的身體健康。”
教學法
蒙台梭利教學法是一種全面提升兒童素質,發展兒童潛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不斷發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展;兒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蠟,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在兒童自由與自發的活動中,幫助兒童獲得身心發展。據此,蒙台梭利為學前兒童設計出一整套有效引導兒童迅速成長的訓練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兒學習活動稱為“工作”她認為工作使兒童肌肉和肢體動作協調,手腦並用,促進身心協調發展。通過兒童自由選擇工作,獨立操作,專心致志,從而磨練了幼兒的意志,增強了自制力、勇氣和自信心,培養了獨立自主精神,並且受到了嚴格的紀律訓練,同時也滿足了兒童的心理需要。蒙台梭利教育發妥善解決了孩子的紀律問題。通過兒童連續完成手頭分級推進的工作,兒童完善了自己,磨練了自己。隨著能力的增長,兒童滿足其願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兒童的紀律與自由意識也獲得共同成長。
蒙台梭利非常重視兒童智力早期開發,但是反對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蒙台梭利學校主張以自我教育為主,在教育活動中,兒童是主體、是中心,主張從日常的訓練入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教育和成長。教師和家長只是兒童活動的觀察者和指導員。這種教師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輸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歲前不但輕鬆、愉快地掌握了閱讀及計算的基本能力,還掌握了相當多的自然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蒙台梭利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即兒童智力發展的“敏感期”問題,這對兒童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蒙台梭利發現兒童在6歲之前的不同階段對語言動作、細節、程式、閱讀、書寫等會分別表現出強烈的敏感,這段時期相關的學習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絕好機會,但是這段時間過後,這種強烈的興趣就會消失。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發展基礎。
蒙台梭利教學法乃是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麗亞·蒙台梭利女士(Maria 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著重於孩子秩序感、專心度、手眼協調和獨立能力的培養。在教室中就像一個溫暖的“家”、而孩子來到學校也只是從自己的家庭到另一個“家”、養成孩子喜歡上學、喜愛學習的態度。
一、日常生活教育: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性。
二、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傑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三、數學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後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
四、語文教學:蒙台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
五、文化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備了動物、植物、歷史、地理、天文、地質等玩教具,讓孩子學習如何照顧動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了解宇宙萬物的奧秘、認識各種礦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