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派

唯識派,亦稱“瑜伽行派”。中同傳統稱為”大乘有宗”。印度大乘佛教派別之一。與“中觀派”並行。其理論於4一5世紀時為無著、世親所創立。主要經典有《瑜伽師地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辨中邊論》等。該派認為心識產生以後有一種作用,能把識的一部分轉變為識的對象,即所謂“內識生時,似外境現”(《唯識二十論》),由此主張世界萬物都是心識的變現,本身並非真實的客觀存在,只是由於人們認識不到這一點,才把它執為實在的外境。該派把識分為八種,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有了別及思慮作用,第七識未那識為潛在的自我意識,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前七識的根本及核心。

其中阿賴耶識執藏著世界萬物的各種名言(概念)種子,這些種子在業種子的作用下,從潛在狀態轉為現行活動時,便變現出世界萬物。該派提出三性三無性說以解釋一切認識現象的有、無、真、假。用“五位百法”建立佛教名相分析系統。5-6世紀以後,該派分為以難陀(Nanda,約450—530)、安慧(Sthira-mati,約47(3--550)為代表的唯識古學及以陳那、護法為代表的唯識新學。由於在見分、相分等問題上的觀點不一,分別被稱為無相唯識派與有相唯識派。瑜伽行派後與中觀派合流,形成瑜伽中觀派,並最終融合於密教中。瑜伽行派思想很早就傳入中國,南北朝時菩提流支的地論學派及真諦的攝論學派所傳基本上屬於唯識古學,唐玄奘的唯識宗則主要傳譯唯識新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