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是漢語詞語,拼音是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釋義為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出自《後漢書·耿弇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志者,事竟成
  • 意思: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 拼音: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 英譯:Awillful man will have his way
英譯,解釋,出處,故事,典故,用法,相關對聯,

英譯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A willful man will have his way.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解釋

“志”是志氣,“竟”是終於

出處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撰 自勉聯 (註:貴州人顏邁明確表示該聯為其偽造,非蒲松齡自勉聯。)
【注釋】
(1)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2)嘗膽:《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3)蒲松齡(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幼年有軼才,少年得意,十九歲科考得縣、府、道第一。自此,專心攻讀,希望能博取功名,一酬壯志。後終老未得意於科場,屢試不第,七十一歲方援為貢生。長期窮愁潦倒,以教書為業。一生著作很多,尤其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達到古代文言小說創作高峰,為後世所稱道。另有《聊齋詩集》《聊齋文集》等。蒲松齡聰明穎慧,才智過人,青年時期熱衷舉業,卻“年年文戰垂翅歸,歲歲科場遭鎩羽”,抑鬱侘傺。為了激勵自己不斷發憤讀書和創作,在壓紙用的銅尺上刻上了此聯。
【釋義】一個有志氣的人,做事情是一定會成功的!

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劉邦。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流傳至今。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了。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衝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百二秦關”或“百二雄關”古代通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的秦國領地。漢代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中用“秦孝公據餚(yáo)函(hán)之固”來說明秦國憑藉餚山(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和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東北)的天險立國。自此以後,“百二雄關”或“百二秦關”常被後人作為形容一個地區地勢險要的典故來引用。元曲家馬致遠在《蟾宮曲·嘆世》里有“鹹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的詞句,指漢王劉邦與楚霸王項羽為了爭奪有天險可憑藉的“百二山河”(秦國領地),興起許多勞民傷財的戰爭禍事 。
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國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與命運同甘共苦,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三千越甲可吞吳
越國本已亡國,但憑著勾踐等君臣忍辱負重、從大處著想,結果非但越國得以保全,最後一雪前恥,率領越軍(此處“三千越甲”為虛數,並不一定是指3000名越國士兵)反滅了吳國。並挾滅吳的餘威渡淮北上,與諸侯會盟,終於成就了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夢。“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越國臣民的堅忍得到最終的成果。

典故

東漢時,耿龠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名將。有一回,劉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強張步,戰鬥非常激烈。後來,耿龠的大腿被一支飛箭射中,他抽出佩劍把箭砍斷,又繼續戰鬥,
終於把敵人打得大敗。漢光武帝表揚了耿龠。並且感慨地對他說:“將軍以前在南陽時提出攻打張步、平定山東一帶,
當初還覺得計畫太大,擔心難於實現。現在我才知道,有志氣的人,事情終歸是能成功的。”
漢光武帝講的“有志者事竟成”一句,後來常被人們引用,成了成語。
志者事竟成也。——《後漢書·耿傳》

用法

複句式;作狀語;含褒義
無名氏 《凍蘇秦》第一折:“終有日時運亨通,封侯拜相,揚名六國,垂譽千秋,此乃有志者事竟成,大丈夫之所為也。”
徐忠 《周櫟園奇緣記》:“ 錢氏 恃才色而妄希貴游,矢志既堅,痴情終遂,可謂有志者事竟成。”
劉心武 《立體交叉橋》:“告訴你吧,‘有志者事竟成’、‘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兩句格言最靈驗!”

相關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作者:蒲松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