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會計環境會影響會計信息的
需求,影響會計程式與方法,乃至影響
企業提供會計
信息的意願等。
社會經濟結構、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管理體制以及企業的規模與組織形式等,都對會計有重要影響。就經濟結構而言,在以石油生產或礦產品採掘為主的國家,必然會比較重視
固定資產折舊、
遞耗資產攤銷以及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核算等。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折舊會計的產生與成本會計的發展,是與產業革命後西方大工業的發展分不開的。
從
企業規模與組織形式看,小規模企業的所有者常常就是
管理者,他們非常
熟悉企業的日常
業務活動,因而他們需要
會計報表的目的往往只是證實而不是增加對企業經營情況的了解,或者只是對他們平常所掌握的綜合;而股份公司這種組織形式的企業,所有權與
經營權明顯分離,股東只能更多地依賴公司的會計報表。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政治貨幣和所處的政治環境,包括
戰爭狀態、政治結盟關係及其變化以及
殖民地與
宗主國間的傳統關係等,都可能對會計的
模式、指導原則以至具體
制度和程式產生
影響。這些因素對會計的影響。有不少是通過法律、法規加以體現的。
發展狀況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從計畫經濟、有計畫的商品
經濟到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公有制對中國會計發展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四十多年以來,
中國的
會計核算一直是為了滿足計畫經濟和國家所有制的要求,這些決定了中國的會計必然首先以國家、政府作為
會計信息的第一需求者,因此,
財務報告主要是為了報送各級政府機關,滿足國家各級政府匯總之用,基本上是從國家的需要出發來設計報告格式和內容,並不注重體現企業自身的規律。
近年來,中國政治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隨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實行出資人所有權和法人財產權的“兩權”分離,企業不再是政府的行政附屬物,而是
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企業與國家的關係不再是
資金的繳撥關係,國家作為企業的出資者,與企業的其他出資者處於同等的地位,參與企業稅後利潤的分配並以其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因此,
財務會計報告應改變過去那種單純以國家、政府作為
會計信息需求者的報告模式,應以滿足廣大的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信息要求作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在考慮政府
巨觀調控需求的同時,應充分考慮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關係人的信息需求。同時,隨著金融市場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層出不窮,隨著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尤其是網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套用,增加
財務會計報告的信息含量,進一步明確信息提供的責任,已成為當務之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開始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政府在大力加強立法工作。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和頒布了200多項法律,經濟法規的建立和完善,為規範企業的經濟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也為相應的會計處理的規範化提供了便利。特別是已經頒布並實施的《公司法》 、 《證券法》 、 《企業所得稅法》等,對中國的會計核算和揭示均有規範。另外,《審計法》、《
註冊會計師法》的頒布實施,直接與財務會計密切相關; 《會計法》的再次修訂,使會計核算和
財務報告有了更為直接的法律制約和保證,這些法律規範的頒布和適時修改,從對
財務會計報告信息的加工處理、對外報告以及驗證等方面起到了規範和統一的作用,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財務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會計教育無論在數量或
質量上都有極大的發展。
會計人員水平的提高對會計工作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也影響了會計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發揮。就對
財務會計報告的影響來說,在教育水平較低的國家,
會計人員的整體工作水平和能力不可能很高,會計人員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相對簡單,財務會計報告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
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會計人員素質較高,能夠採用比較複雜的
會計方法和技術,
財務報告制度和報告形式也會相對完善,所反映
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也會相應地提高。
法律因素
從法律因素來看,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律對領土原則和會計制度有重要影響,企業財務報告等會計方面的規定,往往直接列為商法或公司法的組成部分;而在普通法系國家,會計原則和制度一般不是通過立法作出具體規定,即使某些法律涉及對會計的要求,通常也只是原則性的規定,詳細而具體的會計準則一般是由會計職業團體或由有關方面聯合組成的專門機構主持制定的。社會環境中的
文化、
風尚和觀念等因素對會計也有影響。例如,社會成員審慎和保密的傾向,可能導致企業低估資產,過高計提
壞賬準備等;社會上保守秘密的傾向,可能導致
財務報告提示的信息偏少。在一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文盲所占比重較大的社會,
會計信息的提供和利用都有很大的
局限性。
影響因素
具體歸納起來,影響會計發展的環境因素有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環境因素。外部環境因素主要有:經濟環境因素、政治法律環境因素、文化教育環境因素,科技管理環境因素。
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是指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物價變動水平、
金融、
證券市場發育及完善程度等具體因素的總和。它是影響會計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主要由所有制、巨觀調控程度,經濟類型,企業組織形式等基本要素組成。一個國家處於何種經濟體制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配套的
會計模式。故而,經濟體制的變革勢必導致會計的變革。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經濟發展水平越低,
經濟業務和會計實務就越簡單,會計理論所要解釋的問題就少;反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經濟業務和
會計實務就越複雜,會計理論所要解釋的問題就多。一般地講,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會計的認識就越
科學,會計各方面的工作就越完善。
物價變動也會對會計發展產生影響。在持續通貨膨脹時期,
歷史成本計量的局限性表現在:
財務報表信息可靠性降低;高估企業收益;折舊不能為重置
資產提供足夠資金。
政治法律環境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約束著會計組織制度建設、會計理論研究、會計教育。任何有損於政治制度、國家利益、社會安定的會計組織制度建設、會計理論研究、會計教育等都必然會招致政府行政、法律等的強制干預和嚴厲懲處。一國的政策措施也對會計產生一定的
影響。政治環境因素不一樣,各國的
會計研究指導思想就不一樣,對會計認識也大相逕庭。
會計的發展也要受國家所採用的法律模式的影響。在大陸法系國家通常以
法律形式對其
會計準則、會計工作程式、
會計核算方法等進行規範.會計實務受公司法、稅法、
會計法、商法等法律的約束,政府在會計立法上作用明顯。海洋法系國家,
會計規範由民間職業團體制定,政府很少干預。會計實務受民間職業團體制定的
會計準則的約束,
會計規範較為靈活。另外,一個國定法律制度是否完善、法律體系是否健全、執法力度的輕重、國民法律意識的強弱等法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
會計信息
質量的高低。
科技環境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會計方法,手段
革新,
拓寬、深化會計工作領域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科學技術也為會計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基礎。計算機在會計上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手工操作,而網際網路技術在會計上的套用更是給會計帶來了一場技術上的革命,對會計理論和實務操作將產生深遠的
影響。
文化教育環境
文化教育環境因素對會計發展的影響具體體現在:
影響人們對會計的認識和理解,影響會計的社會地位;
決定會計工作者的素質,影響會計社會作用的發揮;
影響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及會計的基本思想;
影響會計工作的物質條件和基礎,決定高新技術及先進設備在會計
工作中的運用及運用
效果。
內部環境
經濟主體內部環境
經濟主體領導對會計的重視程度,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會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整體管理水平的高下等內部環境因素對規範會計管理,完善會計組織,提高會計管理水平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