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昌(1826-1854年) 太平天國將領。廣西潯州(今桂平縣、位武宣縣東南)人。1853年(文宗鹹豐三年)5月,林鳳祥等北伐,他受命守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曾多次擊敗江北大營圍城清軍,當年底,與賴漢英夾攻“江北大營”圍城清軍,大勝。遂撤退至瓜州(位揚州市南、長江北岸)擢夏官又正丞相(按:《金陵癸甲紀事略》記這時曾錦謙官職為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為夏官又副丞相,案曾錦謙這時方授夏官又副丞相,而這時夏官又正丞相為曾立昌)。1854年林鳳祥等北伐受挫,他被楊秀清命為主將,與陳仕保(夏官副丞相),許宗揚(冬官副丞相)率軍由安慶(今安徽省安慶市)北援經安徽、江蘇、河南至豐縣渡河轉入山東。4月攻克臨清(今山東省臨清市),距阜城北伐軍僅二百餘里。清勝保南下圍剿,他退出臨清,欲北上接應。因陳仕保、許宗揚等阻止,被迫南撤,他一路受清軍追擊,在山東冠縣戰敗,躍馬入黃河殉難。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人物經歷
曾立昌,太平天國癸好三年三月,任指揮,代林鳳祥守揚五月,清閩浙總督慧成、署漕運總督查文經、漕運總督福濟、左副都御史雷以誠、欽差大臣琦善等先後來犯,城圍合。立昌憑城扼運河固守。琦善運一萬五千斤大礮攻城,擊坍城垣幾處,肅州鎮總兵徐雙來乘機搭浮橋過河,架雲梯,上了附城跑馬樓。先是太平軍因揚州城窄狹,在馬路旁支鋪板做樓,寬約二、三丈,高與城齊,叫做跑馬樓。立昌等候敵人既上,放火攀燒,烈焰騰空,清兵不能驟下,死者無算,徐雙來也傷墜,狼狽敗退。既而復造機船來攻,立昌燒了他的船,開城縱擊,斬徐雙來。這時候,城圍四合,糧道不通,糧盡,荒荊蔓草、狗、貓、鼠、雀都吃盡,吃到煮釘鞋底、煨牛皮箱,立昌與將士力悉力拒守,敵不能下。十一月,天王派賴漢英來救,從三汊河進揚州,擊潰清圍師。立昌見救兵到,率領軍民安全撤退,會合漢英歸瓜州,敘功升夏官又正丞相。
當北伐軍被阻靜海時,派婦女扮作乞丐回天京請增兵。楊秀清以立昌堅忍不拔,有大將才,命與陳仁保、許宗揚率師北援。甲寅四年二月初八日(夏曆二月十六日),從豐工下游的包家樓渡黃河,在江蘇豐縣劉家莊整頓隊伍,即分三路向山東挺進,疾趨千里,連克金鄉、鉅野、鄆城、到東阿縣的張秋鎮集中,橫掃陽穀,莘縣、冠縣而北。鄆、鉅一帶捻、幅紛紛加入。三月初八日(夏曆三月十六日),攻克臨清州。先是北伐援軍內有安徽捻軍和清方歸附的勇營,太平軍不過三分之一,指揮已不易。入山東境後,沿途捻、幅加入,指揮更加困難。十三日(夏曆三月二十一日)夜,新加入的隊伍,就在城內譁變,衝出城外的數千人。第二天,北代援軍也撤出臨清州,打算取道故城縣,進入直隸,前往阜城增援林鳳祥軍。乃捻軍和新歸附的不聽命令,相率南行,退至李官莊。時清朝欽差大臣勝保統兵紮營城外,北伐援軍撤出臨清州城已經四天,清軍才發現。十八日(夏曆三月二十六日),勝保入城,以攻復州城奏聞,並率軍來追。立昌拒戰,不勝,二十日(夏曆三月二十八日),再退清水鎮,戰又不勝,無處購糧,將士都忍飢。立昌料敵連日追趕,人疲馬乏,且連獲勝仗,警備必疏懈,二十一日(夏曆三月二十九日)初更,派精兵千人,每人手拿一種叫做先鋒包的火毯。乘夜突然衝到敵營帳棚放火,火隨風烈,清營頃刻延燒,人馬奔逃,聲如山裂。立昌對眾將說:「趁此追殺,不將清妖一綱打盡,從此返轍往北,直抵阜城,絕無阻滯,轉敗為勝,正在此時」。眾不從。第二天,立昌傅令即退,眾以清兵已改,連日辛苦,要休息一天而後行,立昌亦無可如何。二十三日(夏曆四月初二日),從清水集將到冠縣,為圍練所截,勝保率追兵也趕到,前後受敵,大敗。於是經冠縣、梁山、鉅野、金鄉南退。二十八日(夏曆四月初七日),退到江蘇豐縣。三十日(夏曆四月初九日)夜二更,再向南退,天亮,退到黃河漫口支河。時河水陡漲,湍流甚急。將士騎馬或浮水渡河。立昌親自斷後。敵騎大至,立昌挺槍塵戰,力竭,乃躍馬渡河,人馬被急流淹沒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