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邁村委

曼邁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30公里,年降水量1400.00毫米,適宜種植糧、茶、蔗等農作物。有耕地6989.00畝,其中人均耕地2.44畝;有林地32309.50畝。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18戶,有鄉村人口3081人,其中農業人口3069人,勞動力203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99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2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22.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糧、糖、茶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989.00畝(其中:田3301.00畝,地3688.00畝),人均耕地2.44畝,主要種植糧、茶、蔗等作物;擁有林地32309.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9.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桔、柿、梨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425.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曼邁村委
  • 面積:國土面積37.78平方公里
  •  海拔:1250.00米
  • 年平均氣溫:18.00℃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989.00畝(其中:田3301.00畝,地3688.00畝),人均耕地2.44畝,主要種植糧、茶、蔗等作物;擁有林地32309.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9.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桔、柿、梨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425.00畝。
于光遠的定義
于光遠的定義為: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經人類加工的資源,如土地、水、生物、能量和礦物等。
狹義的自然資源
狹義的自然資源只包括實物性資源,即在一定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產生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從而提高人類當前或可預見未來生存質量的天然物質和自然能量的總和。廣義
森林資源
的自然資源則包括實物性自然資源和舒適性自然資源的總和。[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自然資源的定義
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條件下,能產生經濟效益,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條件。
自然資源屬性
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可分類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618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618戶通電,有2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14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9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91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2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98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68.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9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19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23.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09.00萬元,畜牧業收入397.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29頭,肉牛98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75.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54.00萬元, 工資性收入59.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22.00元,農民收入以糧、糖、茶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8人 ,在省內務工61人,到省外務工1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糧、茶、麻、蔗,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24.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糧、茶、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糧、茶、麻、蔗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糧、茶、麻、蔗,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24.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糧、茶、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糧、茶、麻、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18戶,共鄉村人口3081人,其中男性1527人,女性1519人。其中農業人口3069人,勞動力2035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1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86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勐宋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20公里,距離中學0.3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88人,中學生13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410.4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68.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7.00萬元,有固定資產39.3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410.4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68.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7.00萬元,有固定資產39.3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49人,黨員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9人。 團員38人。
農村基層組織的組成
農村基層組織,包括設在鎮(辦事處)和村一級的各種組織,主要是指村級組織。包括基層政權、基層黨組織和其它組織三個方面,主要有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團支部、村婦代會、村民兵連及“兩新”組織(“新的經濟組織”和“新的社會組織“)。由此可知,農村基層組織涵蓋了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
實施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畫,引導尚未建立研究開發院的創新型企業組建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綜合管理於一體的綜合型企業研究開發院;引導已建立研究開發院的創新型企業制訂和實施企業創新路線圖,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創新型企業。繼續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和創新型企業評價認定工作,通過在科技項目安排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強化評價對企業創新戰略制訂與實施的導向作用。實施國有創新型企業(集團)試點工作,大力推進龍頭企業科技創新,加大引進和培養高端創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龍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經濟總量較低,村集體收入少;二是農民收入較低; 三是交通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薄弱。。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經濟,以種植業為主,大力發展茶葉、糧食等作物;二、加強培訓,提高幹部文化素質和農民套用科技文化知識能力,讓農民走上科學致富道路。。 實施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畫,引導尚未建立研究開發院的創新型企業組建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綜合管理於一體的綜合型企業研究開發院;引導已建立研究開發院的創新型企業制訂和實施企業創新路線圖,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創新型企業。繼續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和創新型企業評價認定工作,通過在科技項目安排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強化評價對企業創新戰略制訂與實施的導向作用。實施國有創新型企業(集團)試點工作,大力推進龍頭企業科技創新,加大引進和培養高端創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龍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