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邁村(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宋鄉曼邁村)

曼邁村(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宋鄉曼邁村)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宋鄉曼邁村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勐宋鄉,地處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0.3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23公里。東鄰三邁村委會,南鄰曼方村委會,西鄰蚌龍村委會,北鄰大安村委會。截至2008年底,轄曼邁村、曼丙村、曼短拉村、景帕村、等10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37.78平方公里,海拔1,250.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400 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茶葉、甘蔗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曼邁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西雙版納州
  • 面積:37.78平方公里
  • 人口:2230人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619.00畝(其中:水田2,916.00畝,旱地3,703.00畝),人均耕地2.35畝,主要種植糧食、茶葉、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32567.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畝;水面面積52.50畝,其中養殖面積11.00畝;荒山荒地16704畝,其他面積49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596戶通自來水,有574戶通電,有6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1.32%和86.2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9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92戶(分別占總數的77.35%和77.18%)。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20公里。截止2008年底,全村共擁有汽車15輛,農用運輸車5輛,拖拉機263輛,機車4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522.00畝,有效灌溉率為38.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87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6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7 戶;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2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5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1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村內道路村內道路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9萬元,占總收入的49.62%;畜牧業收入184萬元,占總收入的19.89%(其中,2008年內出欄肉豬1336頭,肉牛175頭,雞鴨、鵝1367隻);漁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0.76%;林業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5.95%;第二、三產業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13.51%;工資性收入23.9萬元,占總收入的2.58%。農民人均純收入282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4人(占勞動力的1.89%),在省內務工31人,到省外務工3人。
普洱茶古茶園普洱茶古茶園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596戶,鄉村人口2878人,其中男性1451人,女性1427人。其中農業人口2872人,勞動力1842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漢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745人,哈尼族209,拉祜族443人、漢族482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32人,參合率91%;享受低保129人,五保戶8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村內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12戶,占農戶總數的4%。
村診所藥房村診所藥房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都就讀於勐宋鄉國小,中學生就讀於勐宋鄉中學,距離鄉中學0.30公里。截止2008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01人,其中小學生335人,中學生66人。
村中學校區俯視村中學校區俯視

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410.45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68.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08年末集體總收入2.5萬元,有固定資產10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策法規、村規民約、村集體財務收支、惠農資金補貼等。
村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9人,少數民族黨員30人,其中男黨員32人、女黨員7人。該村黨支部二00五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支書、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0個村民小組。村民小組幹部20人。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8人。
村黨小組學習村黨小組學習

人文地理

曼邁村委會是一個以傣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世代居住這裡的各少數民族創造了自己豐富燦爛的文化,至今保留著反映自己民族特徵的風俗習慣。一個民族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有它與眾不同的美麗。傣族姑娘艷麗的穿著。傣族青年在鳳尾竹下的愛情,是如此地獨具特色,令人激動不已
傣族的飲食以糯米為主。喜飲酒和食酸辣,好吃魚蝦等水產。普遍有嚼檳榔的習慣。村寨大多建於平壩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環繞。乾欄式建築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分上下兩層。
傣族服飾中男子的服飾比較樸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淨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傣族女子的服飾則絢麗多彩,充分展示了她們的活力與性感。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髮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並喜歡佩帶金、銀飾品,在小蠻腰上系一根精緻銀腰帶。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她們仿佛一隻只美麗的孔雀,優雅嫻靜。
傣族人民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關門節約當夏曆6月中旬,開門節約當9月中旬。從關門節這天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為一年中宗教活動如禮佛、聽佛爺講經等最多的時期,老年人更為頻繁。開門節後,才恢復節日前的正常生活。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約當夏曆清明後10日,屆時舉行潑水、賽龍舟、放高升等活動,為每年最盛大的節日。
該村委會除了傣族以外,還生活著拉祜族、哈伲族、漢族,是一個多民族混居地。資源豐富有糧、糖、茶、咖啡等作物。
村內緬寺外景村內緬寺外景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曼邁村委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村黨支部、村幹部民眾,積極回響黨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積極投身建設美好家園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中。
曼邁村在駐村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幫助下,帶領村民們投工投勞修建了全長200米的水溝和曼邁、曼丙、曼往、朝陽等自然村的衛生路。
使村內道路筆直通暢、相互貫通,又有防洪和排水溝渠。使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同時,充分利用冬閒田和充足的勞力,積極發展冬亞麻的種植開發,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使其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
新村全貌新村全貌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經濟總量較低,村集體收入少;二是農民收入較低; 三是交通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薄弱。四、村委會辦公樓設施差,辦公用品不足。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一、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經濟,以種植業為主,大力發展茶葉糧食等作物; 二、加強培訓,提高幹部思想素質和農民運用科技能力,讓農民走上科學致富道路。
優質普洱茶茶產業優質普洱茶茶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