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山岩畫

曼德拉山岩畫

曼德拉山岩畫位於曼德拉蘇木西南14公里的曼德拉山中,在18平方公里內,分布著數千年前的古代岩畫,是世界最古老的藝術珍品之一,堪稱“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曼德拉山岩畫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形象生動,古樸粗獷,年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晚期和元、明、清各代,記載了當時的經濟、文體、生活情景和自然環境、社會風貌。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堪稱為中國西北古代藝術畫廊,對研究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的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術史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曼德拉山岩畫
  • 外文名:Mandela mountain rock
  • 地理位置:巴丹吉林沙漠東緣
  • 數量:4234幅
  • 圖案:牛羊馬雞鹿蛇鷹龜等
岩畫介紹,歷史,藝術,研究,綜述,岩畫內容,題材風格,史書記載,時代上限,保護,

岩畫介紹

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形狀奇特的山脈,山上黑石嶙峋,岩脈蜿蜒,周圍巨大的岩石皆成圓形,酷似隕石分布,一條崎嶇小路不見盡頭,這便是曼德拉山。蒙語曼德拉是漢語“升起來”的意思。專家考證,早在新石器仰韶文化時期,阿拉善大地上便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
曼德拉山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孟根蘇木境內,距離蘇木所在地西南14公里。曼德拉系蒙古語,意為升起、興旺、騰飛,在這裡具有山勢高峻之意。 曼德拉最著名的是岩畫。東西3公里、南北6公里的山地上,發現了4234幅岩畫。這些岩畫以其歷史久遠、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古樸粗獷的特點被譽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這些岩畫是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寫照。岩畫6000多幅,面積約18平方公里,屬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製作。岩畫的造型技法有鑿刻、磨刻和線刻。畫面內容為狩獵、放牧、戰鬥、神佛、日月星辰、寺廟建築、舞蹈、競技以及遊樂等。岩畫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形態、自然環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我國西北古代藝術的畫廊。
曼德拉山岩畫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西南14公里境內的曼德拉山中,距旗府所在地210公里。在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黑石嶙峋、岩石遍布的曼德拉山,在山中18平方公里內,分布有4000多幅數千年前的古代岩畫。這些岩畫是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寫照,由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製作。
岩畫的造型技法有鑿刻、磨刻和線刻,畫面內容為狩獵、放牧、戰鬥、神佛、日月星辰、寺廟建築舞蹈競技以及遊樂等。岩畫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形態、自然環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中國西北古代藝術的畫廊,是世界最古老的藝術珍品之一。中國著名岩畫研究專家蓋山林曾讚賞曼德拉山岩畫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曼德拉山岩畫曼德拉山岩畫
曼德拉山岩畫經歷了千百年風霜的洗禮保存至今,為了解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依據,可古人雕琢岩畫的時間還一直不能確定。有關專家認為岩畫的創作時間為遠古到明清的各個歷史期,跨度約有6000年左右。
不過受利益的驅動,這裡的岩畫已被盜毀近半。

歷史

曼德拉山岩畫的色澤和水溫水位資料推測,在若干年前,曼德拉山四周湖水環繞,水草豐盛。當時曾有許多遊牧、狩獵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留下了可尋的蹤跡。這滿山岩畫,精湛生動的藝術圖案、反映的就是這些民族部落的歷史。岩畫的造型技法各有不同,有鑿刻、磨刻和線刻。岩畫古樸粗獷,既刻劃其所見,又抒其所想,頗得天真自然之美,達到了莊嚴中見活躍,方正中見變化的藝術效果。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生活形態、自然環境和社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我國西北古代藝術畫廊。曼德拉山岩畫的發現對於研究我國美術史、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文化史以及宗教,尤其是對研究我國西北各遊牧部落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這些作品是世界已知的最古老的藝術珍品之一。

藝術

阿拉善曼德拉山岩畫分布於巴丹吉林沙漠的東部,阿拉善盟中部的阿拉善右旗,與額濟納旗河西走廊相接。 蒙語曼德拉山,是漢語“升起來”的意思。這裡一道道岩脈蜿蜒東西,山上黑石嶙峋。在附近有許多古文化遺址和墓地,而岩畫作為一種歷史上的文化現象,體現的更加突出。位於曼德拉山之西的山前丘陵,由西向東逐漸地增高,地勢時高時低。 在曼德拉岩畫中所見斑點與家畜、騎者出現在同一畫面。這類岩畫題材在內蒙陰山岩畫烏蘭察布岩畫都有發現。以上各地斑點岩畫在形象上有很大一致性,這類題材的岩畫多數屬於青銅時代。這些斑點或許與生殖有關,或許與天文有關。但無論如何,可以肯定地說,它們不是漫散、隨意刻畫,遺憾的是它的文化之謎尚且不能知道。
曼德拉山岩畫曼德拉山岩畫
岩畫是一種文化現象,古老的民族習俗從中得到體現,曼德拉岩畫中出現的帳篷和穹廬氈帳是北方遊牧民傳統的住宅樣式,它與鄂倫春和鄂溫克族傳統住宅“斜仁柱”相似。這種原始的住宅,從北歐,東北亞到北美洲都有分布,這是遊獵民族代表性的物質文化的典型特徵。從帳篷岩畫可以窺見遠古人類居住的遺蹟。
曼德拉山岩畫以其數量之大、內容之多,延續年代之長,在中國岩畫史以至世界岩畫史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曼德拉山岩畫區面積達18平方公里,數量有近萬幅之多,岩畫的內容以刻畫動物為主,主要有牛、羊、馬、雞、兔、鹿、蛇、鷹、龜等動物,其形象或靜或動、或站或臥、或單或多,其物種之多樣、形態之各異,令人嘆為觀止。岩畫中也有表現人類活動的畫面,畫中的人們有的在放牧,有的在狩獵、有的在對搏,有的在歌舞,其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岩畫中,還有一部分刻畫的是日、月、星辰等天體圖象,另外還有部分是各族各代、各式各樣的文字圖案,表現出各式各樣的意思。
這些岩畫的作畫手法主要有點擊成形法、線條成形法(輪廓法)、金屬利器鑿刻法三種,反映出其作畫年代延續時間較長,通過考證可知,其作畫時間多出於商、周、秦、漢時代並一直延續至明、清,而岩畫的作者主要是歷代活動在此的少數民族如匈奴、羌、突厥、蒙古、滿等民族,至於作畫時間的上限,至今尚不可考。
綿延幾公里的曼德拉山曾經是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地,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勞作中,留下了這一幅幅神秘的符號,創造了燦爛的岩畫文化。據岩畫專家考證,岩畫的製作時間,從原始社會晚期的新石器早期開始(以岩畫中的鴕鳥麋鹿形象為證),歷經新石器時代的狩獵盛行時期和原始社會牧業萌芽時期,經歷了夏、商、周、秦、漢、北魏、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對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術史以及民族遷徙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據專家考證岩畫的色澤和水溫水源資料推測,大約在幾千年前,曼德拉山周圍湖水環繞,是一個水草豐茂的地方。當時曾經有許多遊牧、狩獵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這滿山岩石上留下的精湛生動的藝術圖案,反映的就是這些民族部落的歷史。這些作品刻制手法主要以鑿刻、磨刻和線刻為主,像兒童筆下的形象畫,既刻畫其所見,又抒其所想,充滿天真、稚拙的自然純樸美,它達到了莊重中見活潑、方正中見變化的藝術效果。曼德拉山岩畫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形象生動、古樸粗獷,記錄著遠古以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經濟、文化、生活的情景和自然環境、社會風貌,中國著名岩畫研究專家蓋山林將其譽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研究

綜述

曼德拉山岩畫位於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克德呼都格嘎查境內。山巒四周為草原牧場,遠遠望去頗有威嚴壯觀之勢,尤其是山中溝邊的黑色岩石群,起伏蜿蜒,上邊刻有很多世間罕見的岩畫,與山下的茫茫草原組成了一幅奇偉瑰麗的自然畫卷。 曼德拉山岩畫極為密集,分布在東西3公里、南北5公里的山地上。據不完全統計,現已發現岩畫6千餘幅,這樣數量眾多的岩畫在其它地區極為少見。
據岩畫的色澤和水溫水位資料推測,大約在幾千年前,曼德拉山四周湖水環繞,是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這裡,先後曾有匈奴、鮮卑、党項、蒙古等許多遊牧、狩獵民族在山周水草間繁衍生息,留下了可尋的蹤跡。這滿山岩石面上留下的精湛生動的藝術圖案,反映的就是這些民族部落的歷史。

岩畫內容

就曼德拉山岩畫的內容而言,占首位的有各類動物圖案。如北山羊、盤羊、青羊、石羊、綿羊黃羊羚羊、馬、驢、騾、駝、牛、鹿、水牛、狗、狼、虎、豹、兔、狐狸、蛇、龜和飛禽等;此外還有龐大場面的狩獵、圍獵、放牧、舞蹈、建築、弓箭搏鬥、排列整隊、車輛車輪、太陽、月亮、星辰和草木等畫面。
放牧圖放牧圖
從岩畫的風格特點、體裁、色澤和文字元號等方面判斷,它反映的是從遠古直到明清時期中國北方草原荒漠地區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的歷史概貌。
岩畫的造型技法各不相同,有鑿刻、磨刻和線刻,古樸粗獷,像兒童筆下的形象,頗得天真自然之美。它達到了莊嚴中見活躍,方正中見變化的藝術效果。

題材風格

從題材和風格來看,曼德拉山岩畫不同程度地受到地域性、時代性、民族性和藝術個性等多方面的影響。從岩畫內容、畫面的色澤、風蝕程度、藝術造型來看,與鄰近地區的岩畫和其它古代遺物相比較,它又具有許多帶共性的東西。

史書記載

據史書記載,最早生活在阿拉善及巴丹吉林地區的民族是大月氐。大約遠在戰國初年。與月氐同時活動在這一地區的還有羌人。羌人戰國時活動於黃河上游和湟水流域一帶。到了秦代,他們得到更大的繁息。匈奴最初出現在中國歷史舞台的區域是漠南陰山及河套一帶,匈奴人也長期控制著阿拉善及周圍地區。根據這樣的歷史背景,岩畫作者應是月氐人、羌人、匈奴人,西夏人也在其中。
曼德拉岩畫反映了古代遊牧民的生活,岩畫中表現馬匹、馬鐙、騎馬、騎駝內容的作品,是青銅時代創作的。從考古資料看,馬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不過,從岩畫上還不能判斷是家馬還是野馬。內蒙赤峰夏家店出土的騎馬行獵圖中才出現肯定的家馬。這些出土雖然是發現於內蒙東部,可阿拉善岩畫與之相比,也不會有太大的時間差距。

時代上限

馬鐙岩畫的時代上限,關係到中國古代最早用鐙的時間問題,學術界對此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金屬馬鐙是4~6世紀之間在世界某地發明出來,隨即很快傳播至從太平洋大西洋之間的歐亞各國的。國內現有關於鐙的起源資料依據,是眾所周知的陝西霍去病墓上的石刻。曼德拉岩畫中所見供騎者持握的韁繩,是十分古老簡單的馬具,專家推論其時代上限是青銅時代
阿拉善曼德拉山岩畫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自然環境、並在特定的歷史時代和民族中形成的原始藝術作品。它是北方草原岩畫的一部分,它同周圍內蒙古岩畫、河西走廊甚至新疆天山岩畫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它的研究可以揭開這一地區遠古民族歷史文化的面紗,尋找到現代文化的根源。

保護

籌建岩畫博物館
內蒙古自治區著手在阿拉善右旗籌建岩畫博物館,以保護聞名世界的曼德拉山岩畫群。 曼德拉山岩畫博物館規劃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設施完善,旨在加強保護的同時,為世人研究北方民族歷史、民族遷徙和民族習俗等提供寶貴的文化遺產實物資料。
曼德拉山岩畫自發現以來,始終處在長期風蝕、日曬、雨淋的自然環境下,造成石面剝蝕或脫落。同時,隨著曼德拉山岩畫知名度的提高,來這裡參觀的遊人日益增多,每年高達2萬人。有些人隨意踏踩、亂劃甚至偷盜岩畫,造成曼德拉山岩畫損壞嚴重。據粗略統計,自1989年以來,曼德拉山岩畫流失數量已達3000餘幅,現存的4000多幅岩畫中也有部分遭到人為刻畫損毀。
為岩畫登記造冊
經過普查登記,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文物保護部門完成了全部曼德拉山岩畫文字、圖片資料收集和岩畫個體的登記造冊工作,建立了岩畫保護工作“身份證”式的管理模式。
曼德拉山岩畫是中國西部著名的岩畫分布地。阿拉善盟文物保護部門開始組織專人對阿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境內的曼德拉山岩畫進行普查。文物工作者在對曼德拉山區進行搜尋後,總共找到了4234幅岩畫,這是向世人公布的曼德拉山岩畫最準確的數量。
留下圖片和影像資料
與此同時,文物工作者還為每一幅岩畫留下了圖片和影像資料,並為岩畫編定了序號,將整個岩畫群設立成若干個小區,這樣一來,4234幅岩畫就都有了與之相對的“身份”,現在要在18平方公里範圍內找一塊岩畫的位置和資料前後用不了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