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阿拉善岩畫屬於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岩畫,以動物畫為主,有野牛、馬等野生動物。岩刻顏色灰暗,或成深褐,或與黑石皮同色,只有仔細辨認才能識別。有的作品又被晚期作品所覆蓋。
青銅時代至鐵器時代早期。動物圖像經過變形成為連體或圖案化,腿部往往短而彎曲。刻痕呈茶褐色,數量多,製作精細,藝術性較強。
北朝至唐代。數量仍較多,但鑿刻點常常落在圖像之外,點大而稀疏,圖形粗糙而不規整。岩刻呈新鮮的土紅色,騎者形象較多,還有馬、羊等家畜。
西夏時期。岩刻用鐵器製成,線條銳利,在圖像旁常刻有西夏文字。
元代至清代。數量不多,但製作認真,在技法上也有提高常有細節的處理,如把駱駝的鬃毛也刻制出來。刻痕新鮮,常有蒙文題字,將作者的名字刻在旁邊。
阿拉善岩刻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它的特色體現在圖像密集,分布範圍小,刻痕新鮮,晚期的作品多,題材以表現人的活動為主,騎者占多數,草原鷹的形象也常出現。
展出
2018年11月21日,被譽為“世界美術活化石”的古代岩畫和邊塞文化重要見證居延漢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此次“美在阿拉善——岩畫與居延漢簡藝術展”共展出岩畫實物29件,雕塑6件、拓片39件、漢簡106枚。岩畫內容有人物、動物、符號及狩獵、祭祀、舞蹈等,簡牘則是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出土的居延漢簡。
評論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說,阿拉善岩畫與居延漢簡,不僅是極具文獻價值、考古價值的歷史遺珍,更是蘊藏美學價值、生命意義的藝術遺蹟,值得後來者不斷探究和發現新的價值。
發現
2020年3月4日,考古人員在阿拉善左旗新發現一處岩畫遺址點,發現製作年代從石器時代晚期至鐵器時代的172幅岩畫。這些岩畫製作手法多為磨刻、鑿刻,少數使用劃刻,題材包括羊、馬、虎、鹿、騎者、蹄印、駱駝、神面像、人物、交媾、車馬等。
從內容題材、製作技法、表現形式、風格特徵上來看,這些岩畫延續時間較長,其中一部分製作精美,在阿拉善岩畫中極為罕見,學術研究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