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競爭力

智庫競爭力是指在智庫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長期培育、積澱而成的,並深深融入智庫內質中,使智庫長期保持可持續競爭優勢的資源基礎和能力系統,表現為智庫的內部組織運作優勢和各種影響力。根據IMD發表的《1994年國際競爭力報告》,國際競爭力被看作是競爭力資產競爭力過程的統一。鑒於此,智庫競爭力同樣也可以看成是競爭力資產和競爭力過程的統一,競爭力資產是指智庫所擁有的資源條件和現有科研水平,主要包括人、財、物的條件以及現有的科研產出水平;競爭力過程則反映了將資源轉化為科研成果的能力、效率與潛力,也就是其對政府、社會和國際話語的影響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庫競爭力 
  • 外文名:Think tank competitiveness
就中國當代智庫的組織和運作,即競爭力資產來看,目前絕大多數還是體制內的國家和地方智庫,如政府研究部門、高校、社科院系統等。除了一些民間智庫(如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等)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機制比較接近國際規範和市場外,絕大多數體制內智庫還停留在原有的計畫體制內。特別是占有相當比例的社科院系統,甚至成為蘇聯模式的最後陣地。雖然自2006年開始,社科院系統積極轉型,探索建立地方政府智庫的路徑,但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而高校系統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走出象牙塔,大規模地推進智庫建設,但其一些智庫的內部結構面臨著與社科院相似的問題。當前中國智庫運作體制的一些普遍性問題和瓶頸包括科研考核體制、成果推銷機制和人員交流機制等。
在科研考核機制方面,由於傳統的職稱評定體系的影響,智庫科研人員往往存在決策諮詢與學術研究之間的衝突,科研人員為了滿足科研考核,不得不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而其取得的智庫研究成果,往往得不到所在機構的承認,造成機構評價與社會評價之間的脫節。在成果推銷方面,中國智庫傳統的手段是以出版專著或者發表論文為主,而國際知名智庫往往更重視通過公共渠道發布成果,讓政策思想更快捷地影響客群。在人員交流方面,西方的“旋轉門”模式也不適合中國,智庫人員與政府、企業之間的交流渠道不多,往往造成智庫研究與決策層的脫節,影響智庫研究的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