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產業

智庫產業

智庫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一世紀中國,是中國學術界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最初出現在2007年,是由中國政治研究學者、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於今教授首次提出“智庫產業”的概念並展開專項研究,在“十一五”國家重點研究項目《科學發展觀叢書: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年)、《中國智庫發展報告(2012):智庫產業的體系構建》(於今著,紅旗出版社,2013)》一書之中首次對“智庫產業”進行了定義。智庫產業是十一五國家重點研究項目科研成果。它的英語名稱為think tank Industry。

智庫產業,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以智庫為載體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識資源,以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產生的全智慧型產業鏈的集中體現。其目標是針對國家戰略的制定、區域發展政策的落實、企業重大決策的實施以及區域人才短缺、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技術和制度後發優勢培育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系統探索、研究、創新,提出解決方案,融合發展關聯產業,帶動一產、提升二產、促進三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庫產業
  • 外文名:think tank Industry
  • 特點:十一五國家重點研究項目科研成果
  • 產生時間:二十一世紀
基本簡介,發展由來,概念,門類,套用實例,

基本簡介

智庫產業,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以智庫為載體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識資源,以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產生的全智慧型產業鏈的集中體現。其目標是針對國家戰略的制定、區域發展政策的落實、企業重大決策的實施以及區域人才短缺、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技術和制度後發優勢培育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系統探索、研究、創新,提出解決方案,融合發展關聯產業,帶動一產、提升二產、促進三產。並以智庫產業示範區為孵化器和重要抓手,集聚高端智力資源,服務於國家政策制定,節約區域戰略成本和政府執政成本,因地制宜,引領集聚高端產業,成為區域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而智庫產業區旨在提出並構建中國特色智庫和智庫群以及智庫產業業態,作為智庫產業的孵化器以及統籌區域科學發展的實驗區,以地域特有優勢,提升並發展相應的支柱產業。智庫產業區作為技術創新與戰略政策的平台網路,有利於構建一體化區域性的公共資源積累與共享機制,加強區域橫向聯繫與全球產業協作,以智庫產業集群的創新,帶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吸納就業,擴大內需,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增強地區綜合競爭實力與話語權。
智庫產業體系構造主要是以政策諮詢、科研教育、文化創意、電子信息,以及知識創新為核心的現代高端三產服務業為智庫產業主導產業;其外延體現為各類智力成果的產業化套用,包括第一產業中以品牌建設、綠色生態、高質量、高價值為特徵的現代高端示範農業,第二產業中以集約、集聚、循環發展為特徵的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

發展由來

智庫即智囊機構,也稱“思想庫”(Think Tank),是指由各領域專家組成的,為決策者出謀劃策的公共研究機構。智庫的萌芽源自中國古代,可以成為“古代智庫”。在中國悠久歷史上,智庫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稱呼出現在歷史的各個階段,如養士、謀士、幕僚、幕賓、諫議大夫、師爺以及翰林院等,均以其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智力,運籌帷幄輔佐領導者決策。中國古代官方智庫參與決策的途徑主要包括朝議(或稱為廷議)、部議、集議、奏本等。總結來講,戰國時期各國貴族爭相“養士”的根本目的在於企求得到助力而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所謂“近代智庫”,已轉變為與現代市場經濟和民主國家相伴而生的產物,成為已開發國家政策諮詢中不可缺少的機構,被稱為政府的“第四部門”或“第五種權力”。
中國“現代智庫”的真正開端發軔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當時鄧小平等領導人已經認識到了決策諮詢的戰略意義,不斷提出要實現“決策科學化”的口號。在新的歷史階段,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央和政府更加重視中國智庫的發展。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深入,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雖然新興經濟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已進入社會發展高危、高風險期,遇到了很多發展難題,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凸顯,國內外政策問題日益複雜,新興經濟體發展進程中問題已經制約和阻礙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新興經濟體智庫應在一些全球性問題、國際關係、國家發展戰略、化解社會矛盾等熱點、焦點問題上,充分發揮專家、學者的智囊作用。借鑑發達經濟體智庫的作用和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實際以及新興經濟體所面臨的緊迫問題,新興經濟體智庫在倡導社會思潮、教育民眾、引導政府行為、產業結構調整將能起到積極作用。
2004年1月,《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義明確指出,“要使哲學社會科學界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發揮思想庫作用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健全決策諮詢機制,按照服務決策、適度超前的原則,建設高質量智庫。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作出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批示。2013年5月30日,劉延東副總理在“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 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座談會”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破解發展難題的迫切需要,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升國家軟實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智庫產業,建設思想市場,必將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貢獻積極的力量。
如何在國際舞台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和順利地融入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如何應對國內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問題的高發,促進決策的科學性、民主化,都離不開智力的支持。因此,在注重科技進步的同時,更要整合、統籌國內外的智力資源,加強國際問題的研究、國內政策與制度的研究、設計,將智庫及智庫產業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促進科技創新和智庫產業的發展,為國家的安全、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降低發展中的國際、國內風險。

概念

智庫產業是對科學發展觀理論的多維思考與綜合延伸,是中國學術界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多學科融合、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是中國學術界首次對智庫產業進行的明確定義;是作為一種國家政策和戰略的研究成果在國內乃至國際首次明確提出,奠定了智庫產業研究和發展的體系基礎與理論基礎,也是國家科學執政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
於今主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於今主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門類

通過對智庫產業發展特點及內在系統結構、運營機制以及與國家戰略新型產業的互動機制的深入研究可以發現,智庫產業對創新經濟的促進首先體現在智力資本的投入上。伴隨著對新經濟成長等理論的研究,人們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本、創新、乾中學的經驗積累等不同於傳統土地、設備的資本投入,通過改變傳統的生產函式提高勞動生產率,拓展傳統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從而獲得更高的產出。其次,智庫產業對創新經濟的促進間接體現在總消費上。在傳統發展經濟學中,總消費的構成一般由居民消費、政府購買、投資及淨出口等構成,而通過智庫則可以改變對各類財政、金融、消費政策的影響實現經濟運轉中的各類參數變數,促進總消費的增長。第三,智庫產業對創新經濟的促進,還可以通過最佳化市場運轉機制來起作用。通過智力成果的生產,促進公平競爭、合理競爭的機制更有效地運轉,對產權保護更加重視,對智力資本在社會中的價值貢獻更加肯定,從而使更多資源從傳統部門的生產轉移到創新型部門的生產,提升整個經濟環境創新經濟的影響力。

套用實例

智庫產業區旨在提出並構建中國特色智庫和智庫群以及智庫產業業態。作為智庫產業的孵化器以及統籌區域科學發展的實驗區,以地域特有優勢,提升並發展相應的支柱產業。智庫產業區的智力觸發與知識輻射的創新特徵,來自於區域內各行業精英人才的集聚效應,產業區是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內外人才交流的平台,產業發展有利於促進開發區進一步由“外向型”的勞動力密集輸出與物質資源消耗型增長,向“內生型”的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智力、知識、文化輸出為主的自主增長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智庫產業區作為技術創新與戰略政策的平台網路,有利於構建一體化區域性的公共資源積累與共享機制,加強區域橫向聯繫與全球產業協作,以智庫產業集群的創新,帶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吸納就業,擴大內需,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增強地區綜合競爭實力與話語權。智庫產業區作為區域軟實力的重要載體與戰略抓手,通過在文化、制度、精神、價值、生活方式等領域的示範創新與綜合建設,因地制宜地推動地區軟實力發展,凝聚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滲透融匯至經濟發展、社會服務、文化建設等區域發展的各個層面。
2009年首屆“全球智庫峰會”首次提出中國特色智庫群和大力發展以“智谷”為模式的智庫園產業園區。
智庫產業是一種新型的戰略產業形態,是引領現代服務業的高端產業,充分發揮智庫綜合關聯帶動性強的特點,融合發展關聯產業,進行立體式開發,帶動一產、促進二產、提升三產,真正把智庫產業發展成為新城區國民經濟發展的“動力產業”。指直接運用人的智慧進行研發、創造、生產、管理等活動,形成有形或無形智慧產品以滿足社會需要的產業,是科研、教育、培訓、諮詢、中醫、策劃、廣告、設計、金融、軟體、動漫、影視、藝術、法律、會計、新聞、出版等高端行業的集合。
首屆全球智庫峰會於2009年7月4日在北京閉幕,100多個智庫和國際機構的代表出席了這次為期兩天的會議。來自各國政府、智庫、學術機構以及跨國公司的1000多名代表就當前經濟形勢及對策、經濟全球化、能源資源、全球產業結構調整、智庫合作等問題展開交流。
中國著名智庫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智庫發展報告課題組長於今在論壇認為中國特色的智庫建設應形成集體作業、多層分工協作的“百家爭鳴”局面,為此,他提出“智庫群”的概念。智庫群是由不同學科背景、不同的類型、性質以及和不同等級規模組成的智囊團體,通過論壇、座談會辯論等形式實現智庫之間的聯動和功能融合,最終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整體最佳化、形成合力”的體系。構建中國特色智庫群,首先應允許官方與民間智庫、專業智庫與綜合智庫等各種類型、各種層級的智庫並存;其次應建立智庫的聯動機制。目前我國的智庫大多是單一型智庫,僅僅將其研究重點局限於某一領域,而現實以及未來研究方向卻是複合的、需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和構建的。這就需要各專業智庫通過論壇、座談會、演講、報告等形式,不設定底線地進行討論和交流,以實現優勢互補,為未來決策服務。
在談到構建中國特色的智庫群時,於今認為,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社會經濟發展、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對智庫的需求也更加急迫,因而智庫發展迅猛,重要性也快速突顯。特別是在新興經濟體智庫在一些全球性問題、國際關係、國家發展戰略、化解社會矛盾等熱點、焦點問題上,有條件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和智囊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智力需求對“智力划槳人”的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智庫行業也由此面臨著如何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問題。從根本上講,傳統的智力服務模式很難形成職業化的專業智庫。也正因為如此,這給市場化的智庫及相關文化產業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時代機遇。大力發展以“智谷”為模式的智庫園產業園區,以地域特有優勢,提升並發展相應的文化、技術和支柱行產業,以智慧產業帶動全產業發展,引發區域經濟結構深層調整,在探索新經濟成長方式上取得實質進展,確保智慧需求方和智慧供應方都能從中受益。智庫產業園區即為地方文化、經濟發展提供領導性的支撐外,還將作為區域研究以至國家智庫研究成果的實驗區,將享有國家、地方的特殊政策。
——摘自中國商業聯合報首屆“全球智庫峰會”會議綜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