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化學教程

普通生物化學教程

《普通生物化學教程》是2010年10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立科,高繼國,本書經典理論與最新科學技術成就相結合,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布局合理,廣度、深度適中。既可作為各類院校生物相關專業的本科教材,也可作為生物化學教學和研究人員的參考用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普通生物化學教程
  • 作者:蔣立科,高繼國
  • 類別:生物科學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01日
  • 頁數:412 頁
  • 定價:39.8 元
  • 開本:小16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2019974
  • 叢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 版 次: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系列包括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理科生物學核心課教材,《普通生物化學教程》是其中—本。
《普通生物化學教程》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知識的能力為目標,突出農業院校、師範院校及綜合性大學生物類相關專業的特點,使學生能將科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書中採用新穎的體例和內容組織方式,把細胞內基本物質成分分為構成細胞結構的成分和細胞適應外界環境生理需要的小分子化合物兩大類,以此為主線講述細胞內主要物質成分的性質、代謝過程及控制這些物質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規律,充實了當前與生物化學學科發展相關的最新研究成就和技術方法。
《普通生物化學教程》全書分為細胞組成成分、新陳代謝和遺傳信息傳遞與調控三篇,共22章。第一篇介紹細胞物質成分,包括糖、脂、蛋白質、核酸、維生素與輔酶、酶學、激素、次生產物、生物膜結構與功能;第二篇介紹細胞物質代謝,包括代謝總論、能量代謝、生物氧化、糖代謝、脂代謝、蛋白質酶促降解與胺基酸代謝、核酸的酶促降解與核苷酸代謝、次生代謝、代謝的調控;第三篇介紹遺傳信息傳遞表達,包括DNA生物合成、DNA轉錄、遺傳信息表達與調控。

目錄

緒論1
一、生物化學的涵義與研究內容1
二、生物化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2
三、生物化學的展望3
四、生物化學入門方法6第一篇構成細胞的物質分子
第一章糖的生物化學7
第一節概述7
一、糖類的基本概念7
二、糖類的生物學功能7
三、單糖的類別與分布9
第二節細胞中的雙糖12
一、蔗糖12
二、乳糖12
三、麥芽糖12
四、纖維二糖12
第三節植物多糖12
一、澱粉12
二、纖維素14
三、半纖維素14
四、果膠14
第四節動物多糖15
一、糖胺聚糖15
二、唾液酸15
三、糖蛋白16
四、幾丁質17
五、糖原17
第五節細菌多糖17
一、肽聚糖17
二、磷壁酸18
第二章脂類生物化學20
第一節概述20
一、脂類化學組成20
二、脂類重要的生物功能20
三、脂的分類20
第二節貯存脂類21
一、脂肪酸21
二、生物體內脂肪酸的特點22
三、脂肪酸的物理和化學性質23
四、脂醯甘油類24
五、其他脂酸甘油類26
第三節生物膜中結構脂類27
一、甘油磷脂27
二、鞘氨醇磷脂類29
第四節輔助因子與激素脂類29
一、萜類30
二、類固醇類30
三、前列腺素32
第五節結合脂類33
一、糖脂33
二、脂蛋白類33
第三章蛋白質化學35
第一節蛋白質概論35
一、蛋白質的組成及分類35
二、蛋白質的分類35
三、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36
第二節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位37
一、胺基酸的結構與分類37
二、胺基酸的主要理化性質40
第三節肽43
一、肽與肽鍵43
二、肽的理化性質44
三、生物體內重要的肽44
第四節蛋白質的分子結構44
一、蛋白質的一級結構45
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47
第五節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係53
一、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係53
二、蛋白質一級結構與進化的關係54
三、蛋白質的高級結構與功能的關係54
第六節蛋白質的理化性質54
一、蛋白質的分子量55
二、蛋白質的兩性解離及等電點55
三、蛋白質的膠體性質56
四、蛋白質的沉澱反應56
五、蛋白質的變性57
六、蛋白質的顏色反應57
第七節蛋白質的分離、純化與鑑定58
一、蛋白質分子量的測定方法58
二、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原則59
三、蛋白質分離純化的過程及技術60
四、蛋白質的純度分析61
第八節蛋白質組學61
一、蛋白質組學的定義61
二、蛋白質組學研究的內容62
三、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方法62
四、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63
第四章核酸化學與基因組65
第一節概述65
一、核酸的發現65
二、核酸的種類和分布65
三、核酸的生物學功能66
四、核酸的化學組成66
五、核酸的結構單位66
第二節核酸的分子結構69
一、DNA的一級結構69
二、DNA的二級結構71
三、DNA的三級結構73
四、RNA的分子結構74
五、基因與基因組76
六、基因組學研究的內容與意義76
第三節核酸的理化性質77
一、核酸的物理性質77
二、酸鹼性質78
三、兩性解離與等電點 78
四、紫外吸收性質78
五、核酸的變性、復性與分子雜交78
第四節蛋白質與核酸複合物80
一、染色體80
二、病毒81
第五節核酸的分離純化81
一、核酸的提取策略81
二、核酸的提取81
三、核酸的純度檢測82
四、核酸的保存82
第六節核酸的分析技術82
一、序列分析82
第七節生物信息學與核酸化學85
一、生物信息學概念85
二、國際著名的生物信息資料庫85
三、生物信息學在核酸研究中的套用86
第五章維生素與輔酶87
第一節概述87
一、維生素定義87
二、維生素的生理作用87
三、維生素的分類87
一、維生素B1與輔酶88
二、維生素B2與輔酶88
三、泛酸與輔酶89
四、維生素PP與NAD、NADP90
五、維生素B6與輔酶91
六、葉酸與輔酶92
七、維生素B12與輔酶93
八、維生素C與輔酶94
九、硫辛酸與輔酶94
一、維生素A95
二、維生素D96
三、維生素E97
四、維生素K97
第六章酶學100
第一節概述100
一、酶的概念100
二、酶催化反應的特點100
三、酶的化學本質101
四、酶的命名與分類103
第二節酶的結構與功能105
一、酶活性中心106
二、酶原和酶原激活107
第三節酶的作用機理111
一、酶與底物結合形成中間複合物111
二、鄰近和定向效應112
三、酸鹼催化113
四、微環境觸發酶的催化反應115
一、酶的催化作用與分子活化能116
二、酶促反應的中間產物轉化120
三、酶促反應的MichaelisMenten
方程121
四、修正的MichaelisMenten方程122
五、Km的涵義與測定123
六、酶促反應和速率125
第五節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126
一、反應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
的影響126
二、酶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127
三、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127
四、pH值對酶促反應的影響128
五、激活劑的影響128
六、抑制劑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129
第六節調節酶類的催化特性與動力學
特徵133
一、變構酶134
三、同工酶138
四、誘導酶139
第七節酶的提取純化與活力測定140
一、酶提取和純化準備140
二、酶的抽提141
三、酶的純化和純化方法141
四、純度和產量143
五、酶活力的測定144
第七章激素146
第一節概述146
一、激素的涵義146
二、激素的類別、化學組成與分類146
第二節植物類激素147
一、正向激素147
二、負向激素149
第三節動物類激素150
一、垂體分泌的激素150
二、甲狀腺分泌的激素151
三、腎臟分泌的激素151
四、胰島分泌的激素152
五、胎盤分泌的激素152
六、性器官分泌的激素152
七、昆蟲激素153
第八章次生代謝產物156
第一節概述156
一、次生代謝的概念156
二、次生代謝產物的分布157
三、次生代謝產物在生物學上的地位158
四、次生代謝產物的種類與分布159
第二節次生代謝產物的特性與套用163
一、次生代謝產物的特性163
二、次生代謝產物的開發套用163
三、植物次生代謝物的開發途徑164
第三節環境對次生代謝物形成的影響166
一、環境因子變化對次生產物產生的
影響166
二、環境對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作用166
第四節次生代謝產物的研究方法167
二、細胞培養法168
三、螢光標記法168
四、單細胞分析法169
第九章生物膜結構成分171
第一節生物膜基本結構171
一、生物膜的早期模型171
二、生物膜結構上的兩側不對稱性173
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性176
一、膜流動性的涵義176
二、膜蛋白的運動性179
三、膜脂與膜蛋白的相互作用180
四、膜流動性與生理功能187第二篇新 陳 代 謝
第十章代謝總論189
第一節新陳代謝的基本概念189
一、新陳代謝的定義189
二、新陳代謝的類型190
三、代謝的生理作用190
四、代謝中對立統一關係190
五、新陳代謝與生產實踐191
第二節新陳代謝的機制191
一、細胞中的新陳代謝191
二、新陳代謝產生的機制192
三、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中能量轉移194
四、各種代謝途徑在細胞中的定位194
五、細胞代謝的經濟性與可調節性194
第三節新陳代謝的研究方法195
一、研究新陳代謝的目的195
二、新陳代謝研究方法195
三、單細胞螢光定量分析197
四、同位素示蹤方法197
第十一章能量代謝198
第一節概述198
一、能量代謝的涵義198
二、內能與焓198
三、細胞獲得自由能的過程199
第二節生物系統中自由能的變化200
一、生物系統中的標準自由能變化與
生物化學反應平衡200
二、標準生成自由能在生物系統中
的作用201
三、偶聯化學反應中標準自由能的
合成性201
第三節細胞中高能磷酸化合物201
一、高能化合物的概念201
二、ATP的結構特點202
三、ATP在生物能量轉運中的作用203
四、磷酸肌酸及其他儲能物質203
五、ATP系統的動態平衡204
第十二章生物氧化205
第一節概述205
一、生物氧化的涵義和特點205
二、生物化學反應中的自由能變化206
第二節呼吸鏈208
一、線粒體208
二、呼吸鏈組成與種類210
三、呼吸鏈的電子傳遞213
第三節氧化磷酸化215
一、氧化磷酸化的概念215
二、氧化磷酸化的機制215
三、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和抑制219
四、線粒體穿梭系統219
第四節其他末端氧化酶系統221
系統221
二、黃素蛋白氧化酶222
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
歧化酶222
四、植物抗氰氧化酶223
第十三章糖代謝224
第一節糖的組成和主要生理功能224
一、糖的組成和主要生理功能224
二、多糖降解224
三、糖類的轉運228
四、體內糖類物質最終氧化分解的
過程229
第二節糖分解代謝229
一、糖的無氧分解229
二、糖的有氧氧化236
三、三羧酸循環支路——乙醛酸循環243
第三節糖的異生作用248
一、由丙酮酸激酶催化的逆反應由兩步
反應完成248
二、由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
兩個反應的逆行過程249
三、Cori循環249
四、糖異生的生理意義250
五、糖異生的調節251
第四節糖的合成代謝252
一、糖原的合成252
二、澱粉的合成253
三、蔗糖的合成254
第十四章脂類代謝256
第一節脂肪的分解代謝256
一、脂肪的水解256
二、甘油代謝257
三、脂肪酸的分解257
四、酮體代謝263
第二節脂肪的合成代謝266
一、甘油的生物合成266
二、脂肪酸的合成266
第三節類脂的代謝273
一、磷脂的降解與生物合成273
二、膽固醇的生物合成與轉化途徑275
第十五章蛋白質降解與胺基酸代謝279
第一節蛋白質的降解與周轉279
一、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279
二、蛋白質消化後的吸收280
三、蛋白質的降解與產物的轉運280
四、蛋白質的周轉281
第二節胺基酸的分解代謝282
一、胺基酸的分解與轉化共同途徑282
二、胺基酸分解產物的去路286
三、個別胺基酸的分解288
第三節胺基酸的合成代謝291
一、氮素循環291
二、生物固氮291
三、硝酸鹽的還原作用292
四、氨的同化作用292
五、胺基酸的生物合成293
六、一碳基團代謝294
七、硫酸根還原295
第十六章核酸酶促降解與核苷酸
代謝296
第一節核酸的酶促降解296
一、核酸酶對核酸的降解296
第二節核苷酸的分解代謝298
一、核苷酸的降解298
二、嘌呤的分解298
三、嘧啶的分解300
第三節核苷酸的生物合成301
一、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301
二、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306
第十七章次生物質代謝307
第一節概述307
一、次生代謝的定義307
二、次生代謝與初生代謝的關係308
三、次生代謝與生產實踐310
第二節次生代謝產物的降解311
一、多級複合次生產物組成的分析311
二、多級複合次生產物的降解312
三、降解次生代謝產物的相關酶類312
四、次生代謝產物的終末去向313
第三節次生代謝產物的分解313
一、糖苷酯類的分解313
二、典型生物鹼的分解314
三、色素類化合物的分解314
四、芳香類化合物的分解314
五、其他類次生代謝產物的分解314
六、次生代謝產物的研究方法314
第四節細胞內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315
一、糖複合物的生物合成315
二、生物鹼類化合物的合成316
三、芳香化合物的生物合成316
四、色素類物質的生物合成317
五、萜烯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317
第十八章代謝調控319
第一節物質代謝的相互關係319
一、生物大分子代謝途徑的相互關係319
二、物質代謝中的交叉點321
第二節代謝的調節322
一、酶水平的調節322
二、細胞區域化的調節329
三、能荷對代謝的調節330
四、整體水平的代謝調節331第三篇遺傳信息傳遞表達及調控
第十九章DNA生物合成333
第一節DNA複製通則333
一、半保留複製333
二、原核生物DNA的複製337
三、真核生物DNA的複製338
四、DNA複製的忠實性340
五、RNA指導下的DNA反向合成340
第二節DNA損傷與突變341
一、DNA損傷與突變341
二、DNA損傷的類型及產生的原因342
三、DNA損傷的修復343
第三節DNA的重組345
一、同源性重組346
二、位點專一性重組347
三、異常重組348
第二十章RNA生物合成352
第一節原核生物的轉錄352
一、基本概念352
二、轉錄過程354
三、轉錄後的加工356
四、轉錄的調控356
第二節真核生物的轉錄359
一、真核生物中的RNA聚合酶359
二、轉錄控制區359
三、真核生物基因轉錄因子360
四、轉錄過程361
五、轉錄後加工362
第三節RNA的複製365
第四節核酸生物合成抑制物366
二、DNA模板功能抑制物367
第二十一章蛋白質生物合成368
第一節遺傳密碼368
一、遺傳密碼子的發現368
二、密碼的破譯369
三、遺傳密碼的特性370
第二節參與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生物
大分子及其功能372
一、mRNA372
二、轉運RNA373
三、氨基醯tRNA合成酶375
四、核糖體與rRNA377
五、輔助因子379
第三節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過程379
一、肽鏈合成的起始379
二、肽鏈的延伸381
三、肽鏈合成的終止與釋放385
四、多核糖體385
第四節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過程386
一、真核細胞中蛋白質合成386
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干擾和抑制389
三、線粒體記憶體在獨立的蛋白質合成
體系390
第五節蛋白質翻譯後的修飾加工與
蛋白質摺疊、運輸390
一、蛋白質翻譯後的修飾加工390
二、蛋白質摺疊393
三、蛋白質的運輸395
第二十二章遺傳信息表達的調控397
第一節基因表達與調控概述397
一、基因表達的相關概念397
二、基因表達的規律性398
三、基因表達的調節方式399
四、調節基因與結構基因的相互關係400
第二節基因表達調控的基本原理400
一、基因表達的多級調控400
二、參與遺傳信息分子表達調控的主要
因素401
第三節原核基因表達調控405
三、轉錄衰減409
五、基因重組411
參考資料4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