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媼

昭靈後一般指本詞條

劉媼(ǎo),姓名有爭議,生卒年已不可考,大梁人。是劉太公之妻,漢高祖劉邦的生母。

相傳本姓溫(一說姓王)。晉人皇甫謐等引諸讖記,謂其名“含始”,而唐代顏師古則認為此並無實據。劉媼嫁與劉太公後,生下三子一女(劉伯劉仲劉邦、宣夫人)。約在劉邦起事前去世。

漢五年二月甲午(前202年2月28日),劉邦登基為帝,追尊先媼曰“昭靈夫人”;呂后七年(前181年),在丞相陳平等人的提議下,追尊為“昭靈後”。

(概述圖片來源:徐州漢畫像石《劉媼夢龍》

基本介紹

  • 諡號:昭靈夫人、昭靈後  
  • 所處時代戰國時期秦代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陵墓:媼陵 
  • 本名:劉媼
  • 籍貫大梁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人生結局,身後之事,軼事典故,姓名記載,生子奇事,後世紀念,媼陵,龍霧橋,家庭成員,丈夫,子女,孫子,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存世史書對劉媼的家世及早年經歷並無確切記載,今人只能大體推知其生於周赧王年間。劉媼嫁與劉太公後,為其生三子一女,劉邦排行第三,上面有兩個兄長、一個姐姐。

人生結局

《史記》與《漢書》在寫完劉邦降生的故事後,對劉媼的情況就再沒有做更多交代。據《史記·楚元王世家》記載:“楚元王劉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漢書》作“同父弟”。)且劉太公亦有繼室。
劉媼卒於何年,史書所載亦不明。《史記·高祖本紀》唐·張守節《正義》引《陳留風俗傳》云:“沛公起兵野戰,喪皇妣於黃鄉”。《漢書·高帝紀下》如淳注曰:“《漢儀注》:高帝母兵起時死小黃北,後於小黃作陵廟。”據《括地誌·卷三·汴州》記載:“小黃故城在汴州陳留縣東北三十三里。”據此可知,劉媼在秦末兵亂之時就去世了。

身後之事

漢五年二月甲午(前202年2月28日),劉邦登基為帝,追尊先媼曰“昭靈夫人”;呂后七年夏五月辛未(前181年6月14日),下詔表示昭靈夫人是太上皇妃,諡號和身份不相稱,應當另議諡號,在丞相陳平等人的提議下,追尊為“昭靈後”。

軼事典故

姓名記載

關於劉媼的姓氏,史書亦有二說:
一、王姓說:見於《史記·高祖本紀》唐·司馬貞《索引》引皇甫謐云:“媼蓋姓王氏。”又據《春秋握成圖》、《詩含神霧》謂其名“含始”。此說影響較廣,明清時期的話本或通俗演義對劉邦家世的描述多本於此。如民國·蔡東藩前漢演義》云:“漢朝高祖皇帝,姓劉,名邦,字季。父名執嘉,母王氏,名叫含始。執嘉生性長厚,為里人所稱美,故年將及老,時人統稱為太公。王氏與太公年齡相等,因亦呼為劉媼。”民國·黃士恆的《秦史演義》亦持類似說法。
二、溫姓說:見於《史記·高祖本紀》唐·司馬貞《索引》。文云:“今近有人云‘母溫氏’。貞時打得班固泗水亭長古石碑文,其字分明作‘溫’字,雲‘母溫氏’。貞與賈膺復、徐彥伯魏奉古等執對反覆,沈嘆古人未聞,聊記異見,於何取實也?”《太平廣記·卷第三百一十》引《篡異記》收錄了《三史王生》的傳說,認為根據《泗水亭長碑》的記載,“媼”當作“溫”。
更多史家則認為,劉太公與劉媼的名姓,正史早已無從考證,種種說法俱為後人附會,無徵不信。如宋·馬永卿《嬾真子·卷三》云:“前漢初,去古未遠,風俗質略,故太上皇無名,母媼無姓。……噫!高皇之父,漢史不載其名,而唐史乃載之。此事亦可一笑。”
據宋·鄭樵通志·卷五上·前漢紀》考證:“高帝起於微賤,不知族世。且親莫如母,不知其姓,但謚昭靈後而已;近莫如大父,不知其名,但以居豐,呼為豐公。……高祖即位之後,采諸儒之言,泛祀其先。”明代郭金台《石村詩文集·卷下·王江劉氏族譜序》亦云:“予讀王江劉氏譜,因思漢醇謹家法,雖千百世後猶得宗師其意焉。自漢高踐位,系世表,而其祖第呼豐公,母為昭靈後而已,名字不傳也。”故而清人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卷十二·姓氏》中所謂:“秦滅六雄,廢封建,雖公族亦無議貴之律,匹夫編戶,知有氏不知有姓久矣。漢高帝起於布衣,太公以上,名字且無可考,況能知其族姓所出耶?”亦不失客觀。

生子奇事

有關劉邦降生的故事,史書收錄了兩則傳說。
一種說法是劉媼曾在大澤旁歇息,夢與神遇,其時雷電交加,天色晦暗。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前去尋找,見有蛟龍伏於劉媼身上,不久即有了身孕,生下漢高祖劉邦。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另一種說法是劉媼曾游於洛池,有赤珠出,刻曰:“玉英,吞此者王”,遂生劉季。據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太上皇之妃曰媼,蓋姓王氏,是為昭靈後,名含始。游於洛池,有玉雞銜赤珠出,刻曰‘玉英,吞此者王’。含始吞之,生子邦,字季,是為漢高皇帝。”

後世紀念

媼陵

媼陵,相傳位於汴州陳留縣東北,歷經千年,遺蹟今已難尋。
據南宋·徐天麟西漢會要·卷十九·禮十四(凶禮)·山陵》條記載:“小黃(昭靈後)。”
同書《寢園》條記載:“昭靈後寢園(永光四年罷,建昭五年復,竟寧元年罷)”。
太平寰宇記·卷之一·開封府》云:“小黃城,漢縣名,屬陳留,故城在今縣東北三十三里,亦曰小黃園。昭靈夫人陵廟,在縣北三十七里。”
藝文類聚·卷九十六》引《陳留風俗傳》云:“小黃縣者,宋地黃鄉也。沛公起兵野戰,喪皇妣於黃鄉。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宮招魂幽野。於是有丹蛇在水,自洒濯,入於梓宮。其浴處有遺發,故謚曰昭靈夫人。”
輿地廣記·卷第五·東京開封府》亦云:“小黃縣,漢高帝於此兵敗,母時兵死,後招魂葬,號昭靈後,其處曰小黃園。漢亦曰小黃縣。”可知劉邦起兵之初,母親劉媼就在戰亂中故於陳留小黃。後來西漢王朝建立以後,漢高祖為紀念生母,派人回到小黃去尋找劉媼的葬所,但是可能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已無法找到,於是就使用招魂葬的辦法,在小黃建陵廟。
據史料記載,一直到東漢時期,陳留縣媼陵仍然受到朝廷重視,並令有司維護。
如《後漢書·卷三十三·虞延傳》云:“(光武帝)二十年東巡,路過小黃,高帝母昭靈後園陵在焉,時延為部督郵,詔呼引見,問園陵之事。延進止從容,占拜可觀,其陵樹株櫱,皆諳其數,俎豆犧牲,頗曉其禮。帝善之。”
據《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記載,章和元年八月壬午,漢章帝猶“遣使者祠昭靈後於小黃園”。
清代王士禛《昭靈夫人墓》詩云:“驚風古道卷蓬根,何處昭靈墓尚存。不見梁巫陳桂醑,野人耕盡小黃園。”

龍霧橋

龍霧橋,位於豐縣東北九里。
據《光緒豐縣誌·卷十五·古蹟類·名勝》記載:昔時劉太公在田中勞作,劉媼前往送飯,半路偶遇大雨,雷電晦冥,劉媼避雨於橋下。太公往視,見二龍交於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後人稱此橋為“龍霧橋”,並在附近建廟,每遇歲旱,於此祈雨輒應,至今沿之。

家庭成員

丈夫

劉太公,一說名劉煓,字執嘉。劉邦登基後尊為太上皇。崩於公元前197年。

子女

長子:劉伯,漢五年正月,追尊為武哀侯;高后時,追尊為武哀王。長嫂封陰安侯。
次子:劉仲,名喜,被劉邦封為代王,統轄今河北、山西一帶,後因抵抗匈奴戰敗被革為合陽侯,死後追謚為代頃王。二嫂為頃王后。
三子:劉季,名邦(一說原名季)。漢太祖高皇帝,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女兒:宣夫人,劉邦姐,後被追封為昭哀後

孫子

劉信,劉伯子,劉邦稱帝後封羹頡侯
劉濞,劉仲子,後被劉邦封為吳王。
劉廣,劉仲子,德哀侯。
劉肥,劉邦子,高祖六年立為齊王,卒謚齊悼惠王。
劉盈,劉邦子,即是漢惠帝
劉如意,劉邦子,漢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為趙王,十五歲被呂氏毒死,謚趙隱王。
劉恆,劉邦子,初封代王,後即帝位為漢文帝
劉恢,劉邦子,公元前196年高祖誅梁王彭越後立為梁王。十六年後,因趙幽王劉友幽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而劉恢的寵妃被迫自殺,因此悶悶不樂,呂后七年(前181年)六月,劉恢殉情自殺。死後廢其嗣,文帝時追謚為“趙恭王”。
劉友,劉邦子,初封淮陽王,後改封趙王,被呂后幽禁而死,卒謚趙幽王。
劉長,劉邦子,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謀反,廢徙蜀死,謚淮南厲王。
劉建,劉邦子,公元前196年,燕王盧綰逃往匈奴,次年,劉建被立為燕王,立十五年死,謚曰靈。劉建本有子,呂后使人殺之,絕嗣後,除其國。

史書記載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劉媼(昭靈後)
《大藏朝臣原田家歷傳》相關記載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
魏晉·皇甫謐帝王世紀
宋·鄭樵通志·卷五上·前漢紀》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漢高祖皇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