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桐柏
《漢書 外戚傳上》
【
黃門蘇文、姚定漢輿置公車令空舍,盛以
小棺,瘞之城南
桐柏。衛氏悉滅。宣帝立,乃
改葬衛後,追謚曰
思後,置
園邑三百家,
長丞周衛奉守焉。
【註:桐柏,亭名也。】
【顏師古注云:葬在杜門外大道東,以倡優雜伎千人樂其園,故號千人聚。其地在今長安城內金城坊西北隅是。】
如漢書注釋,桐柏,亭名。衛後死後以小棺葬在桐柏亭。亭非亭子,而是西漢時行政單位,十里為一亭。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為
亭長。
根據顏師古注釋,思後園在長安城門杜門外大道東側。或許因為衛子夫曾為歌女,喜歡音樂,宣帝以倡優雜伎千人來娛樂衛子夫神靈,免其身後寂寞。故思後園又稱千人聚。杜門也即長安城門覆盎門。
《漢書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
【太子軍敗,南奔覆盎城門,得出。
顏師古注云:“長安城南出東頭第一門曰覆盎城門,一號杜門。”】
《三輔黃圖》注
【長樂宮在東,直杜門,故
戾太子戰敗於長樂闕下,南奔覆盎城門而出亡也。】
可見覆盎城門就是杜門,出
長樂宮便直達此門,此門在漢長安城東南。衛思後葬於此處,就是衛太子出奔之所在。也即,
思後園正對長樂宮。根據《三輔黃圖》的記載,思後園在衛太子的博望苑北,史良娣的戾園南,距離覆盎門/杜門的距離不超過五里。西漢1里=415.8米,即思後園距離城門不超過2079米。
《三輔黃圖》
【
博望苑在
長安城南,杜門外
五里有遺址。漢博望苑在金城坊
戾園東南。金城坊
西南隅匡道府,即
漢思後園,北門有漢戾園。】
此處雲思後園在金城坊“西南隅”為筆誤,其實是西北,西南隅是
會昌寺。
漢思後園
由以上史料可知,出漢長安城門----覆盎門/杜門,走五里是博望苑,博望苑苑址就是唐時的
金城坊。思後園在金城坊西北,戾園在思後園北,即衛皇后與史良娣婆媳二人皆葬在博望苑北,陵園距離杜門不超過五里。唐時殘存的博望苑遺址在戾園東南。因思後園正對長樂宮,而長樂宮為漢長安城地勢最高處,故站在長樂宮便可以看見思後園中千人聚的歌舞昇平。
《水經注》
《水經注 卷十九》
【南出東頭第一門,本名覆盎門,王莽更名永清門,長茂亭。其南有下杜城,應劭曰: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門。又曰端門,北對長樂宮。
渭水東合昆明故渠,渠上承昆明池東口,東逕河池陂北,亦曰女觀陂。又東合泬水,亦曰漕渠。又東逕長安縣南,東逕明堂南,舊引水為辟雍處,在鼎路門東南七里。其制上圓下方,九宮十二堂,四響五室。
堂北三百步,有靈台,是漢平帝元始四年立。渠南有漢故圜丘,成帝建始二年罷雍五畤。
始祀皇天上帝於長安南郊。應劭曰:天郊在長安南,即此也。故渠之北有白亭、博望苑,漢武帝為太子立,使通貴客,從所好也。太子巫蠱事發,斫杜門東出。史良娣死,葬於苑北,宣帝以為戾園,以倡優千人樂思後園廟,故亦曰千鄉。】
西漢成帝建始二年(前31 ) ,開始在長安南的天郊、思後園附近的圜丘祭祀皇天上帝。圜丘在故渠之南,而思後園、戾園、博望苑皆在故渠之北。又因有戲子千人給思後的園廟作樂,所以思後園又叫千鄉。
《西征賦》
【宗孝宣于樂游,紹衰緒以中興。不獲事於敬養,盡加隆於園陵。兆惟奉明,邑號千人。訊諸故老,造自帝詢。隱王母之非命,縱聲樂以娛神;雖靡率於舊典,亦觀過而知仁。】
在《西征賦》中,潘岳遍詢孤老,將衛子夫的思後園、史良娣的
戾後園、以及史皇孫
劉進的奉明園並列提起。宣帝為其曾祖母建思後園,並以倡優千人樂其園廟;為其父建奉明園;其王母(即祖母)史良娣死於非命,宣帝為其建戾後園。
漢宣帝劉詢中興漢室,因其父母、祖父母、曾祖母皆敗於
巫蠱之禍,宣帝無從奉養長輩,於是只能為長輩們建造園陵。有座園邑號稱“千人”,作者向老人詢問,得知是宣帝
劉詢所造。衛思後死於非命,因此宣帝以“倡優雜伎千人”在思後園中“縱聲樂以娛神”,讓曾祖母在天之靈能夠盡情享樂。
金城坊
唐時,除衛子夫思後園在金城坊西北外,唐中宗為其女安樂公主所建豪宅亦在其中。
《長安志 卷第十》
次南金城坊【本漢博望苑之地,初移都百姓分地版築,土中見金聚欲取便沒,隋文帝曰此收金城之兆,因以金城為坊名,隋釋梵法眾二寺大業七年廢 。】
西南(應為西北)隅匡道府即漢思後園【 漢武帝衛皇后墓園也,宣帝追謚改葬於此地,本長安故城之杜門外大道東也】
北門有漢戾園【戾太子史良娣墓】
園東南漢博望苑【 本在門外道之東】
東南隅開善尼寺 【 隋開皇中,宮人陳宣華蔡容華二人所立】
寺北廢太清觀【本勃逆庶人宅,初封安樂公主,出降武三思子崇訓,誅後自休祥坊移宅於此,改適武承嗣之子建秀,及誅,後敕太清觀道士史崇元居焉。崇元以先天二年幟娣ㄆ漵^遂廢】
西南隅
會昌寺【本隋海陵公賀若誼宅。義寧元年義師入關,太宗領兵於此,武德元年立為寺】
街南之東樂善尼寺【本名舍衛寺。隋開皇六年尉遲迥孫太師為其祖所立。景龍元年改為溫國寺,二年又改為樂善寺】
瑞聖寺 【 舊圖】
關於安樂公主之宅邸,亦載於《舊唐書》。
《舊唐書 列傳·卷一百三十三》
【出降之時,以皇后仗發於宮中,中宗與韋後御安福門觀之,燈燭供擬,徹明如晝。延秀拜度日,授太常卿,兼右衛將軍、駙馬都尉,改封恆國公,實封五百戶。廢休祥宅,於金城坊造宅,窮極壯麗,
帑藏為之空竭。】
衛後園
據東漢
桓譚《新論 祛蔽第八》記載,衛後送葬時有
乘輿馬十匹,這些馬善於飲酒,不能乘駕,竟活到六十歲才死去。
園廟罷復
漢元帝即位後,在六十八個諸侯國中,供奉漢室祖先的廟共有一百六十七所。而在京城,從高祖以下到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
劉進)一起,各自在陵墓旁建廟,合在一起共有一百七十六所。而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孝文太后、孝昭太后、衛思後、戾太子、戾後也分別都有陵寢園邑,與先皇帝們的祭廟陵園合在一起,共有三十所。每年的祭祀活動,所需上食、衛士、祝宰樂人、養犧牲卒者多達數萬計。
永光四年九月,元帝採納了
貢禹毀孝惠、孝景廟及郡國廟的建議,許可了群臣不在各諸侯國再修建先帝宗廟的上書,在戊子日撤銷了
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衛思後、
戾太子、戾後的陵園,都不再進行祭祀,裁減了守陵的官吏士卒。十月乙丑日,又罷去在各郡國的祖宗祠廟。各陵園分別劃歸三輔所轄。十二月乙酉日,毀太上皇、孝惠皇帝寢廟園。
建昭元年冬,元帝採納了眾臣關於國君之母非嫡不得
配食的上書,罷去孝文太后、 孝昭太后寢園。
元帝連年害病,於是在建昭五年七月庚子日,下詔恢復了戾太子園陵、太上皇寢廟園、 高祖原廟、
昭靈後、 武哀王、 昭哀後、衛思後園陵,還像以前那樣修葺祭祀。而各郡國的先帝宗廟仍被廢棄。
元帝崩後,因衛思後、戾太子、戾後親子孫尚在,故園廟仍得修祀。而孝文帝、孝昭太后、 昭靈後、 武哀王、 昭哀後因親子孫已經死盡,寢園被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