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義(《春秋大義》——辜鴻銘)

春秋大義(《春秋大義》——辜鴻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秋大義》旨在嘗試解釋中華文明之精神,且揭示其價值。余有言告諸歐美人,值此文明瀕危之際,惟中國之文明財富,其價不可估也,此者毋庸置疑。於交戰各國之人民而言,戰爭之惟一出路者,當碎裂目前之《自由大憲章》,而訂新憲,即我國良民宗教所涵蓋之《忠誠大憲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秋大義
  • 外文名稱:the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
  • 作品別名:中國人民的精神
  • 創作年代:1915年
  • 作品出處:北京每日新聞社
  • 文學體裁:英文書
  • 作者:辜鴻銘
概述,辜鴻銘,關於孔子,

概述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春秋大義
一本試圖向西方世界闡明中國人的精神,並揭示中國文明價值的英文書。英文書名為“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1915年由“北京每日新聞社”首版,該書封面上所題的中文名就是“春秋大義”。該書對於當時西方世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有較大影響,書的作者是辜鴻銘

辜鴻銘

辜鴻銘(A.C.1857 -- A.C.1928),名湯生,原籍福建同安,出生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的一個華僑世家。他13歲到西方留學,先後遊學於英、德、法、意等國11年。回國後長期擔任張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清末時,他曾官至外務部郎中,擢左丞。民國初年時任北京大學教授。他精通英德法等近十門語言,用英文寫有多部著作,常引據法德作家,而最好講的是拉丁文。
辜鴻銘對於當時中國社會的環境、現狀,社會習俗,文化傳統,社會風氣等都非常了解和熟悉,但他還算不上是一個儒學大師。實際上,《春秋大義》一書是以當時西方世界的思維模式來對中國的文化傳統進行描述、解釋、闡述和讚賞。因此西方通常認為此書,容易理解,有其新穎和獨到之處,但算不上很深刻。
“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徵,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deep,broad and simple)
中國人和中國文明的特徵,除了我上面提到過的那三種之外,還應補上一條,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靈敏。(delicacy)”
[該書已出中譯版。]

關於孔子

孔子生日:
“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孔子生。”
公元前551年10月4日星期六(Julian歷)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星期六(Gregorian歷)
庚戌(狗)年(平年)十月二十七日(魯歷,周曆)
庚戌(狗)年(平年)八月二十七日(夏曆)
孔子卒日:
“魯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公元前479年3月9日星期六(Julian歷)
公元前479年3月4日星期六(Gregorian歷)
壬戌(狗)年(閏年)四月初十日(魯歷,周曆)
壬戌(狗)年(閏三月)二月初十日(夏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