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位置
規劃
全鎮國土面積206.07平方千米(2017年),鎮區面積17.3平方公里,轄煙塘、
山塘、雲龍、赤湖、
八角、
金霞、青光、
上馬、水竹灣、
京竹、樟樹、杉茵、河洲、楊溪埠、銀塘、賦江、青獅17個村,吳家巷、富豪閣、鳳形山、百花、趙家洲、硯井、牛頭嶺、城塘8個社區居委會,431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為137537人(2017年),擁有耕地面積3.12萬畝,其中水田27057畝。
建制沿革
易俗河鎮於1950年成立。1960年5月湘潭市實行城市人民公社建制,成立涓江城市人民公社,易俗河鎮劃歸該社管轄。1961年3月涓江城市人民公社撤消,1961年8月易俗河鎮恢復縣屬鎮。1992年11月易俗河與上馬鄉合併,1993年8月易俗河鄉又劃歸易俗河鎮。1995年7月撤消百花、趙家洲兩個村,合併褂咀洲(即肖家湖)、正太坪、湘江三個居委會為一個居委會。新成立百花、南塘、富豪閣、趙家洲、吳家巷、鳳形山六個居委會,加上原有湘江路、
硯井、城塘、牛頭嶺、
花果山、水上六個居委會,最後行政區劃成為三個管區,下設12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2004年將原12個居委會調整合併為8個社區,即:百花社區、富豪閣社區、趙家洲社區、吳家巷社區、鳳形山社區、牛頭嶺社區、城塘社區、硯井社區8個社區。
2015年11月,根據
湘潭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
梅林橋鎮、易俗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易俗河鎮。
行政區劃
易俗河鎮國土面積206.07平方千米(2017年),鎮區面積17.3平方公里,轄17個村,8個社區居委會,431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為137537人(2017年),擁有耕地面積3.12萬畝,其中水田27057畝。
湘潭縣轄鎮。縣府駐地。1949年置易俗鎮,1993年劃入易俗河和上馬兩鄉成今境域。位於縣境東北部,距湘潭市9公里,面積206.0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37537人(2017年)。鎮政府駐雪松路。107國道經此。
2015年,易俗河鎮轄黃竹、高橋、京廣、谷豐、洪塘、梅林、谷塘、荷佳、萬利、聯雲、安雲、竹山、金盆洲、梅市、石梅、千江、石壁、楊柳、合龍、鳧塘、鷓鴣、郭家橋、城塘、王家沖、新虎、新湖、新長、新堤、飛龍橋、劃香、寶塔、友誼、白雲、踏龍、山塘、煙塘、青光、八角、赤湖、金霞、上馬、水竹、銀塘、河洲、賦江、樟樹、京竹、青獅、杉蔭、楊溪50個建制村,城塘、硯井、牛頭嶺、百花、趙家洲、鳳形山、富豪閣、吳家巷、雲龍、瓦屋灣、曉木塘、大湖塘、花果山1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206.07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37537人(2017年),鎮人民政府駐雪松路。
生產狀況
鄉鎮企業有機械、化工、造紙、船舶、棉織、皮件等廠。農業主產稻穀,兼產
湘蓮、棉花、茶葉。賦江村是革命先烈羅亦農的故里。
發展狀況
城鎮發展
東部新縣城規劃面積37平方公里。已完成第一期建設工程,總投資30億元,建成城區面積7.3平方公里,拉通7條主幹道,建起7條新街,住進6萬居民。縣域建設投入5.7億元。硬化了全部主幹道,設13個交通環島,建成綠化帶、花圃和綠化廣場,城區綠化面積18.3萬平方米。建立雙電源、雙迴路供電線路33公里,4個廣場有高桿燈,夜晚街道燈火輝煌。建起日供水能力6萬噸的
自來水廠,供水主管道長26公里。建排污主管道17公里、支管道48公里。建成占地5.6萬平方米的垃圾填埋場。建起萬門程控電話,裝話機1.26萬門。開通縣城至鄉鎮和長沙、株洲、
湘潭市的客運線路18條,有客車200餘台,還有出租小車118台。建起私人住宅1萬套110餘萬平方米。縣城建賓館、
招待所、大酒家12家,有鋪位700餘張,可供4000餘人餐飲、會議、休閒於一體,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安全舒適。裕豐賓館,營業面積近1萬平方米,有170個鋪位,並設會議廳和理髮、按摩中心、足浴中心和歌舞廳。五洲通賓館有鋪位160個,設會議廳、按摩、足療、美容美髮、歌舞等休閒娛樂中心。建商業門店4500家、農貿市場4處、工業品市場4處。建起電視台,有線電視入戶7100戶。新建、擴建中學7所、國小20所、幼稚園10所。湖南省重點中學
湘潭縣一中和縣一職、縣九中、江聲、雲龍、鳳凰中學等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吸引了縣內外2萬餘名學生就讀。縣城新建擴建醫院3所,有病床800餘張。二級甲等中醫院—
湘潭縣中醫醫院和縣人民醫院3所,有病床800餘張。二級甲等中醫院——湘潭縣中醫院和縣人民醫院醫療設備好,技術力量強,服務質量高。縣城中心建起占地4.2公頃的白石文化廣場,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的白石影劇院。一個服務功能齊全、環境優雅的新城展現在世人面前。
經濟發展
隨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易俗河成為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湘江生態經濟帶的核心區。這裡是107國道線、320國道線與
京港澳高速公路、天易大道的交匯點。鎮東北依湘江二大橋、湘潭芙蓉大橋與湘潭市區聯為一體。東距株洲市中心僅20公里。北距長沙市中心45公里,驅車經長潭高速公路抵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只需要40分鐘時間。易俗河鎮具有廣闊的發展天地。近5年,引進項目79個,項目投資5.5億元,形成工業產值13.2億元。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至2010年,全面實施新縣城第二期建設規劃,開發面積12平方公里,實施“西提東擴”戰略,重點建設天易生態工業園、金霞山旅遊度假區。
天易生態園位於縣城東部,園區山丘起伏,林木茂密。規劃占地9150畝,由醫藥工業區、吳家巷民營工業區、檳榔食品工業區等組成,將保持原有植被和地貌,建成生態型、科技型大型工業園區,成為湘江生態經濟帶上一個亮點。已引進“振雲塑膠”、“五洲通”、“雅康”、“湖南新五豐”、“胖哥檳榔”、“力威”、“新大冶金”、“小龍王檳榔”等企業,初步形成了食品、生物醫藥、機械、化工等新型企業。2003年可實現產值4億元、稅收0.1億元,比2002年翻一番,安排勞動力0.5萬人,年發放工資0.25億元,成為全縣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極。
開發
金霞山是湘潭四大名山之一,北臨湘江,處湘江生態經濟帶之核心。金霞山旅遊度假區劃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與天易生態工業園一起構成天易經濟走廊,與株洲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聯成一體。開發商看中這塊寶地。其占先機者興建起金霞山莊,占地128畝,建成別墅14棟,已全部出售。鑫田房產開發公司正在興建賓館和別墅。湘潭大同實業有限公司購地580畝,興建高檔住宅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2002年完成11.69億元,比上年增長21.6%.重點工程進展順利,一批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為縣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礎設施
易俗河鎮的崛起,帶動全縣小城鎮建設,全縣注入資金7.5億元(不含縣城建設),完成小城鎮建設工程項目254個,房屋建築面積59.78萬平方米,建成10個專業市場,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青山橋和石鼓皮鞋市場、花石湘蓮市場、雲湖橋建材和飼料市場、姜畲玻璃器皿市場、石潭肉食和香菇市場、茶恩寺竹木製品市場、射阜
茶油市場、河口鮮魚和鞋底鞋模市場、龍口仔豬市場及吳家巷木材市場,都
生意興旺。17365戶84215名農民進鎮辦廠開店。至此,湘潭縣城鎮總人口增至26.2萬人,比1997年增長14萬人;城鎮化水平升至22.9%,比1997年增加12個百分點。
三公消費
向多家基層政府申請公開三公消費
據新浪微博認證,“廖紅波A”為媒體從業人員,實際身份為《香港商報》駐湖南記者廖紅波,他的老家在湘潭。廖紅波受某社科研究單位的委託,撰寫一篇關於城鄉建設的文章,其中需要一些三公消費的數據作為依據。廖紅波想到李勁松律師曾向國家多個部委申請公開三公消費,那么基層政府單位的情況會怎樣呢?4月下旬,廖紅波向湘潭縣的2個鄉鎮和其他地區的幾個基層政府單位發出了公開三公消費的申請。
歷史人文
歷史沿革
古稱洛口,為江南重鎮,749年闢為縣治。五代
馬殷楚國在此設場官,監督貿易。明、清時代,成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從宋代開始,縣治設在湘潭觀湘門。解放後,縣城析出成立湘潭市,湘潭縣從此有縣無城。
上世紀80年代,縣人民政府規劃在易俗河鎮建設新縣城,1991年4月,開始向市、省、國務院申報。1992年6月25日,民政部批覆同意湘潭縣人民政府駐地遷至易俗河鎮,搬遷經費由縣自行解決。湘潭縣縣人民聞訊後,歡欣鼓舞。8月,10萬民兵和500多名台機械上工地平整土地,興修主幹道,拉開縣城建設的序幕。1992年9月8日,舉行隆重的奠基典禮。縣人民政府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採取多種形式,廣泛招商引資。至年底,引進資金2億多元,為新縣城建設籌集了啟動資金。1992年11月18日,湖南省體制改革委員會確定易俗河經濟開發區為重點經濟開發區。通過3年多的艱苦奮鬥,湘江南畔崛起新縣城。1995年9月28日,縣治移址慶典鄭重宣告:湘潭縣結束了45年有縣無城的歷史,實現了人民民眾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願望。
羅亦農
羅亦農(1902~1928)原名善揚,字慎齋,後改名羅覺,字振綱,復更名亦農,湘潭縣易俗河鄉賦江村雷公塘人。幼入私塾,後入開明人士郭月欽的學館寄宿讀書,愛其影響頗深。民國5年(1916),入教會辦的益智中學,因不滿學校禁錮學生心岙的陋規而輟學務農,反對地方惡習,被家人罵為“逆子”。民國8年,衝破父母阻撓,隻身赴上海求學,考取中學。民國9年,因交不起學費,去一家小報館當校對工人,刻苦自學,獲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受共產主義思想。後認識《新青年》主編
陳獨秀,被介紹參加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開辦的外國語學社學習,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的第一批團員。民國10年,與
任弼時、
劉少奇等被派赴蘇俄學習,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推為中國班學生負責人。同年冬,轉為黨員,參加學校俄共(布)總支活動,介紹劉少奇入黨。中共旅俄支部成立後,任第一屆委員。次年,與
瞿秋白等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與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民國12年,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中國語言組成立,任書記,兼在中國班講授唯物論課程和翻譯。民國14年回國,派赴廣州籌備中國第二次勞動大會。會後與陳延年、周恩來組成中央駐粵臨時委員會,為候被委員兼廣東區委委員,主管宣傳工作。“五卅”慘案後,參與發動震驚中外的省港工人大罷工。10月,以廣州代表名義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會議,在京主持黨校工作。民國15年,任中共江浙區委書記,開辦6期秘密培訓班,建立工人糾察隊,為首組織中共上海軍事委員會,積極準備工人武裝起義。是年10月至次年3月,和
周恩來、
趙世炎等領導上海工人發武裝起義。一、二次起主鐵敗,第三次起義擊敗直魯軍閥聯軍,成立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要,任主任委員。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以銀圓萬元懸賞通緝他。旋去漢口出席中共五大,被選為中央委員,後調任江西省執委書記、湖北首委書記。“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0月,任長江局書記,領導湘、鄂、贛、川、皖、陝等省革命運動。策劃湖北秋收暴動,組織鄂南黃麻暴動。11月,赴滬參加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同月,任中共中央組織局主任兼組織部長。民國17年元旦,與李哲時結婚,旋赴湘、鄂等要檢查工作,並積極籌備召開中共六大。4月15日,在英租界戈登路望志里的一個聯絡點,被叛徒出賣,遭英巡捕逮捕。國民黨將他引渡到淞滬警備司令部,押陸軍監獄。4月21日,英勇就義於上海龍華。臨刑前曾留遺書一封,要家屬”學我之所學,以慰我”。 他犧牲後,中共中央《在布爾什維克》雜誌第20期發表專文哀悼並高度評價他戰鬥的一生,指出:“羅亦農同志的熱烈的革命精神,可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之楷模。”反動派
吳稚暉等提起羅亦農三字為之齒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