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睡病

昏睡病

昏睡病引是一種叫做錐蟲的寄生蟲感染造成的疾病,流行於中部非洲。14世紀,馬里國王Mari Jata就染上了這種疾病,昏睡大約2年後死亡。這是較早的昏睡病例。幾個世紀後,西方殖民者把貿易拓展到西部非洲時,發現了這種怪病。人們對病因解釋也是千奇百怪:有人認為是喝酒太多造成的,也有人認為是吸大麻過量、吃了變質食物,或是精神創傷造成的。後來,探險者們發現當地一種名為采采蠅(Tsetse fly)的蟲子和這種疾病之間的聯繫,把它叫做“蒼蠅病”。

歷史,病原,臨床表現,疾病治療,相關事例,烏干達北部出現急性昏睡病病例,錐體蟲病在安哥拉肆虐,非洲兒童喪失意識似殭屍,

歷史

自史前時代以來,在非洲就有昏睡病。但第一個昏睡病的病例是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哈勒敦在14世紀時記載下來的。患有昏睡病的病人如此乏力,以至於很容易因飢餓死去。伊本·哈勒敦訪問的一個部落首領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兩年之後他就死掉了,整個的部落的人都因昏睡病而死去。
昏睡病昏睡病
1902年,英國政府派出一個研究組去研究昏睡病,奧爾多·卡斯泰拉尼是研究組成員之一。通過屍檢他發現許多患者的大腦內有一種不知名的新寄生蟲。
1901年,戴維·布魯斯加入該研究組,發現,牛患的“非洲錐蟲病”是由一種稱為錐蟲的寄生蟲引起的,並且這種疾病是由舌蠅傳播的,布魯斯和卡斯泰拉尼當時發現,所謂的卡斯泰拉尼的新寄生蟲也就是錐蟲。布魯斯在地圖上標明了舌蠅出沒的地點,發現這些地點和昏睡病的流行地點相吻合。於是就告知人們遠離這些地區。
第一種用於治療昏睡病的藥物是的化合物,現代的藥物也不能治癒嚴重的昏睡病病例。對這種疾病儘早用藥是治癒關鍵。

病原

錐體蟲,也譯為錐蟲,動鞭毛蟲綱、動質蟲目、錐體蟲屬的通稱。錐體蟲的鞭毛演化為膜狀,種類很多。錐體蟲多寄生於人、畜體內而引起嚴重病疫。如由采采蠅傳播的岡比錐體蟲能導致致命的昏睡病,馬媾疫錐體蟲則在馬交配時傳播而引起生殖器官水腫和潰爛,世界性流傳。
錐蟲(淡紫色的彎曲物),紅色為紅細胞錐蟲(淡紫色的彎曲物),紅色為紅細胞
成蟲主要寄生在脊椎動物(尤其是魚、鳥和哺乳類)血液中。多數種類需要一個中間宿主(昆蟲或蛭)方能完成其生活史。例如昏睡病的病原體甘比亞錐蟲或羅得西亞錐蟲,透過舌蠅傳播。

臨床表現

昏睡病又稱為睡眠病,以過度睡眠為主要臨床表現。非洲昏睡病的疾病過程中可以發生各種併發症。併發症與疾病的病程進展有關,如發生心肌炎、影響生長發育等。
急性期呈現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徵象。羅得西亞昏睡病起病急、病情重,表現為弛張型高熱、嚴重頭痛、頭昏、乏力、貧血、手與足及眶周組織皮下水腫、疼痛,並且出現典型的環形紅斑。頸後三角區淋巴結腫大、壓痛性淋巴結病,肝脾腫大。岡比昏睡睡病病情較輕,體徵和症狀在數月和數年內間歇發作,數年後出現神經系統損害。
采采蠅采采蠅
睡眠障礙出現於病程後期。隨著腦組織的直接受累,出現神經精神症狀過度睡眠是突出的臨床特徵。患者常常面無表情、眼瞼下垂、無精打采、毫無活力、反應遲鈍、講話聲音低微。白天睡眠增多,甚至就餐時也能睡著,夜間睡眠的連續性差。根據神經系統受累程度不同可以出現相應的體徵:手指震顫、舌抖動或舞蹈樣動作。癲癇發作常見,特別是在腦組織受累的早期或癲癇持續狀態後。本病若不及時治療,患者將逐漸變得極度衰弱,進入癲癇持續狀態高熱、繼發感染和昏迷狀態,常導致死亡。羅得西亞昏睡病是最嚴重的一種,若不治療通常在1年內死亡。
非洲昏睡病的疾病過程中可以發生各種併發症。併發症與疾病的病程進展有關,如發生心肌炎、影響生長發育等。因原蟲內的錐蟲引起昏睡病,流行在某些熱帶非洲地區。它通過采采蠅叮咬後傳播該病,發病初期是淋巴結腫大、發燒和頭痛。如不治療,經過幾個時間段後,便出現腦脊膜炎、腦膜炎全腦炎,導致昏迷或死亡。

疾病治療

第一種用於治療昏睡病的藥物是砷的化合物,現代的藥物也不能治癒嚴重的昏睡病病例。對這種疾病儘早用藥是治癒關鍵。

相關事例

 

烏干達北部出現急性昏睡病病例

2009年,烏干達北部多個地區出現急性昏睡病病例,當地政府已經發起一項預防牲畜向人類傳播昏睡病的行動。在烏干達,慢性昏睡病通常發生在西北部地區,急性昏睡病則僅限於東南地區。但近期急性昏睡病開始在北部地區頻繁出現。專家擔心,這兩類病症在北部同時出現將給診治帶來困難。
烏干達農業部門與衛生部門向全國畜牧業者免費提供殺蟲藥,希望能從源頭上控制急性昏睡病在北部地區的傳播。農業部官員認為,急性昏睡病的“北上”主要由於攜帶這種特異寄生蟲的牲畜從東南部向西北部遷移,從而將這種病帶入西北部地區。
昏睡病又稱錐體蟲病,由非洲舌蠅傳播。這種昆蟲口器尖利,叮咬人或動物,吸食血液,並將錐體寄生蟲注入體內。這種寄生蟲寄生在血液和腦脊髓液中,引起昏睡病。嗜睡病人的主要症狀包括被叮咬處酸疼、發高燒、全身疼痛、甲狀腺腫大、昏睡不醒。患者如不及時治療,便會有生命危險。

錐體蟲病在安哥拉肆虐

2001年3月19日安哥拉錐體蟲防治局人士報導說,自年初以來,在安哥拉境內已經新發現4500例錐體蟲病。
這些病例主要是在本戈、威熱薩伊、南北寬扎、馬蘭熱省羅安達周圍地區發現的,其它省份目前尚沒有錐體蟲病例的報告。安哥拉去年共發現了5500例錐體蟲病,預計的發病率將會超過去年。錐體蟲病最早是1949年在安哥拉發現的,但那時患者很少。50年代起患者人數開始增加,60年代和70年代初,這種疾病得到比較有效的控制。1975年後,由於戰爭,大批專業醫護人員流失到國外,錐體蟲病又開始肆虐。錐體蟲病又稱睡眠病,是由非洲舌蠅傳播的。這種昆蟲口器尖利,能刺破人或動物的皮膚,吸食血液,並將錐體寄生蟲注入到人體內,寄生在血液和腦脊髓液中,引起睡眠病,其死亡率高達15%。
安哥拉全國只有5名治療錐體蟲病的專業醫生。錐安哥拉錐體蟲病防治局表示,至少須配備500名醫生、護士、實驗和管理人員才能滿足全國防病治病的需要。

非洲兒童喪失意識似殭屍

2012年3月28日非洲東部出現一種此病,能夠將患病兒童變成“殭屍”。這種病的患者人數不斷增多。當地人將這種疾病稱之為“瞌睡病”,能夠嚴重影響兒童的性格,讓他們變得孤僻和神志不清。在烏干達北部、蘇丹以及坦尚尼亞,越來越多的兒童患上瞌睡病,患病兒童的年齡通常在5到15歲之間。這種疾病讓兒童昏昏欲睡——眼睛閉合,頭部低垂,即使他們可能並不疲倦。這種疾病的形勢越發嚴峻。瞌睡病導致他們跌倒在地,給身體造成損傷。很多兒童喪失意識,最後走向死亡或者發生嚴重事故,例如摔倒在爐灶上或者溺水。
瞌睡病的其他症狀包括喪失認知功能和生長萎縮。一些患者出現與癲癇症類似的症狀和進食困難,變得和殭屍一樣。其他一些患者因身體虛弱或者營養不良被傳染病入侵,最後離開人世。在烏干達北部,患上瞌睡病的兒童多達3000。當地母親格雷斯·拉加特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講述了她的兩個孩子患上瞌睡病後出現的症狀。她表示兩個孩子會像癲癇一樣出現抽搐,每發作一次,樣子就越發和以前不一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