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古城牆(壽縣明城牆)

壽縣古城牆(壽縣明城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壽縣古城牆,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始建於宋,重建於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明清時曾多次修葺,已歷經900多年。

壽縣城牆有四門,東門稱為賓陽,南稱為通淝,西門稱為定湖,北門稱為靖淮。而四門的瓮城也依然保存。壽縣城牆作為宋至清代古建築,同時也是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力量結晶的標誌性建築。於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明清城牆”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壽縣古城牆
  • 外文名:Ancient city wall in Shou County
  • 級別批次: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區:安徽省壽縣
  • 批准文號:國發〔2001〕25號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322-128
  • 時代:宋至清
  • 地理位置:壽縣壽春鎮
  • 景點級別:AAAA級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建設沿革,建築格局,建築功能,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歷史典故,交通信息,

建設沿革

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自北宋熙寧年間(1068年)至南宋嘉定12年(1220年),歷時150餘年,幾經反覆而建成。後又經明15次、清14次修葺和完善,終形成今日之規模。
南宋寧宗12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
正統二年(1437年),夏六月朔日,西北風大作,巨浪衝擊,城垣坍塌七百九十八丈,泊岸六千六百五十餘尺,樓櫓木石一時盪盡.淫雨既久,官廳、廩宇、營房等類十壞八九。
嘉靖十七年(1538年),御史楊瞻創建,即於城牆外側壁腳處加築一周高3米、寬約8米的護城御水石岸,其內口與城牆根基聯為一體,外口則以條石疊砌壁立護城河沿。
萬曆元年(1573年)大修。張夢蟾有記曰:“壽州城下故瓮涵,蓋泄市圃中瀦水”,“一在城西南,地勢峭峻,近塞弗通,東北並西北者,則今存也。”今存二涵,一在東北,一在西北,系磚石結構之圓筒狀壩牆,稱為“月壩”,與城牆等高,創自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知州劉煥
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
光緒十年(1884年)四月和三十三年三月重修,立有“崇墉障流”(吳中錢祿曾題)和“金湯鞏固”(莘庵彭城孫題)兩楷書石刻。其不易淤塞,主要原因在於“月壩”型優於平地設涵。當城外水漲高於涵洞出水口高度時,月壩內水平跟著升高而不能倒灌城內。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至二十九年,日本侵略軍先後三次攻陷壽縣城。日軍第一次攻城時,炮火擊穿北門城樓,淪陷期間,城上雉喋、畫涼亭、文峰塔及四門城樓相繼毀去。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侵華日軍為控制水陸交通要點,與紅軍在壽縣古城牆上發生激烈戰鬥,古城牆發揮了重要軍事防禦作用。此後,其主要功能開始轉為防洪。
壽縣古城牆因年代久遠早已完成歷史使命,但壽縣古城牆直到現在還在護衛著古都的居民。
1987年上半年,重建了北門內檐挑檐,東門(賓陽門)城樓及部分雉堞。7月份,加固了東線牆體。
壽縣古城牆壽縣古城牆

建築格局

壽縣古城牆壽縣古城牆
壽縣古城牆位於淮河南岸,八公山下,古城略呈方形,棋盤式布局。城牆周長7147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城內面積3.65平方千米。城牆牆基以塊石圈砌,牆體中間以粘土夯實,外壁包貼特大青磚。磚石縫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漿加以填灌,城牆上築有“敵樓”和“警輔”,牆頂外沿修有“雉堞”,也就是帶垛的矮牆。城有四門,門上陰刻其名,東賓陽、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並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門北向出,北瓮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瓮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而南城門與瓮門則處於同一中軸線上均為南向出。四門之外設有吊橋,城外有護城河。

建築功能

壽縣古城牆特殊形制構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城牆外側壁腳處特設一道護城石堤,二是瓮城內外門向交角處理,三是城涵(水關)上建築月壩。
壽縣古城牆壽縣古城牆
城池所處的地理環境,匠心獨運,于軍事防禦之外,還能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這也是古城池能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為了加固城基,於牆外側以條石迭砌一周護城泊岸,城內北部東、西兩隅各有一泄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入城。涵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1991年,古城抵禦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顯示了它的特殊功能。

文物遺存

城牆
壽縣這座古城是因戰爭古人建了這座城,因洪水後人保存加固了這座城。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南宋,磚壁石基,城開四門,各有瓮城,既擁有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也具備防水防洪功能。壽縣古城牆自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不斷進行整修。至今仍保持著明清兩朝風格。古城牆不僅是中國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牆,也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防體系。
壽縣古城牆(壽縣明城牆)
石堤
壽縣的古城牆在壁腳處加築了一周高3米、寬8米堤岸,它是明代壽州御史楊瞻創建的護城石堤,又叫泊岸,它的內口與牆根基連為一體,外口則以條石疊砌。護城石堤為整個城牆增加了一道堅固的防線,頂住了洪水對城牆根基的直接衝擊,為加強城防爭得了時間,並使加高城牆工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堪稱城外之城。清代以來,石堤幾經修葺
護城石堤護城石堤
月壩
明萬曆元年(1573年)壽縣出現了月壩。所謂月壩,即以城內涵段之轉角角頂為圓心,向上建築一磚石結構的圓筒狀壩牆,其直徑7.7米,壁厚0.5米,高於城牆。周圍又圍護以厚實的堤坡,遠遠看去像個小山包。月壩內設石階,可沿級遞下,壩底涵溝上砌磚旋,設閘數道。月壩有四個功能:第一,從整體上保護涵閘,使之與外隔離,避免了內河積水的淹沒,第二,可以隨時進壩啟閉閘門,控流自如;第三,可及時比較內外水位;第四,可以徹底消除外水倒灌成災的隱患,光緒年間重修時,東西月壩分別榮膺了“崇墉障流”、“金湯鞏固”的譽稱。
壽縣城牆內東北方向,有個類似山包的建築就是古涵洞,即水關月壩。壽縣的“月壩”有三處,即城東北、西北和西南各一處,現存的只有東北和西北角兩處。
城門
壽縣的古城牆有4座城門。東門,名“賓陽”,意思是東門每天迎來的嘉賓是萬物景仰的太陽。原“賓陽樓”毀於日本侵略軍的戰火,1986年,由蘇州古典園林設計室,參照宋制設計圖施工,1987年4月修復。 弱勝強的“淝水之戰”的古戰場就在壽縣。西門面對壽西湖,取名“定湖”。北門喚“靖淮”,面臨淮河,水患不斷,常憂人意,取其名希望淮河平靜安靖。而南門的護城河與淝水通,象徵舟楫往來,商貿繁榮,賓朋四海,故取名“淝通”。四城門均設瓮城,呈內、外二門。明朝嘉靖後,除南門內外仍為一線通達開闊之式,東門外門北移偏離中軸線4米,西、北兩門的內外門道,均呈90度直角,成“ㄣ”形門道,西門外門向北,北門外門向西;這樣,洪水若入瓮城,便成渦流,可減輕洪水對內門的壓力。
壽縣古城牆(壽縣明城牆)
城涵
城牆腳下今存二涵,城涵的作用主要是及時排泄城內積水,以保城內安全,明代以前,壽縣城涵與一般涵洞無甚區別,平地設涵,其一端通於城牆之下達於城外,另一端,即與內河相接的涵段則無法適應洪水連年的形勢,每在緊要時刻,常被城內積水吞沒,毀壞,更有甚者,因涵閘啟閉失控,又時有外水倒灌入城之慮。
城牆排水系統城牆排水系統
石刻
壽縣古城牆城門東、南、西三門舊有名勝石刻。東門內北壁有二,一曰“人心不足蛇吞相(象)”,二曰“鳳凰落毛不如雞”,南門瓮城內東壁緊貼門後,刻一石人像,謂“門裡人”。取自李園藏刺客於壽春棘門刺死春申君黃歇的故事,為楚文化又一珍貴遺蹟,1975年,改建南門時沒有修復於門內。
石刻石刻

文物價值

壽縣古城牆是中國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牆,同時還是全國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要早一百年。它年代上限可提早到戰國時期,並歷經漢、唐宋、明清、民國多個時期的修繕和使用,以致今日的狀況。這些科學考古發掘獲取的信息為研究當地文化、歷史變遷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古城牆經九百多年的滄桑,保存至今,也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壽縣古城牆壽縣古城牆

文物保護

2008年,壽縣開始實施了護城河綜合治理,截至2015年,已累計完成投資2億多元。其中,春申廣場、城內東南拐角塘改造、城牆綜合改造、靖淮路改造、北門至南門外環道路改建、護城河砌石護坡、護城河清淤及恢復、城牆護牆、雉堞等項目。
文保碑刻文保碑刻
2012年,為護好、修好古城牆,壽縣政府投資2000多萬元實施外牆整治。
2013年,安徽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2013年“861”項目投資計畫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建設工作包括壽縣古城牆維修整治等3個項目。壽縣古城牆維修整治建設規模及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古城牆基礎設施、古排水涵整修整治、防洪牆維修、雉堞復建、城門城樓城台防滲維修、護城河整治、西門復建等,總投資1.5億元。
2016年,壽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出台《壽縣古城牆保護管理辦法》, 為古城牆編織更加嚴密的“防護網”。

歷史典故

淝水古戰場淝水古戰場
壽縣因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這裡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金戈飛揚之處。從秦滅楚到抗日戰爭,在壽縣就發生了17次規模較大的戰事。壽縣古城牆就是壽縣歷代戰爭史上的歷史見證。
東晉太元八年(383年)的秦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這次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投鞭斷流”、“圍棋賭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歷史典故。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這一文中,還引用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

交通信息

交通:壽縣縣古城牆位於壽縣城區,從壽縣汽車客運站進入203省道,行駛3.5公里進入環島,行駛2.5公里達到終點。
淮南市內可乘坐淮南公交29路抵達壽縣南門公交樞紐,步行至通淝門。
開放時間:早7:00—晚17: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