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學案》是一本20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繆天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儒學案
- 作者:繆天綬
- 出版時間:2022年4月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335 頁
- ISBN:9787100208338
- 定價:60.00 元
- 裝幀:精裝
《明儒學案》是一本20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繆天綬。
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系統總結明代學術思想發展演變狀況的學術史專著。內容簡介全書共62卷,列19學案,近百萬字。明代周汝登著有《聖學宗傳》,明末清初孫奇逢著有《理學宗傳》。“宗羲以其書未粹,且多所闕遺,因搜采明一代講學諸人...
《明儒學案》是清代黃宗羲創作的一部系統總結和記述明代傳統學術思想發展演變及其流派的學術史著作。全書一共62卷。《明儒學案》以王守仁心學發端發展為主線,首篇《師說》提綱挈領全書。全書一共記載了有明一代210位學者。《師說》總綱之後,分別列出了十七個學案,大致依據時間先後推移次序和學術流派傳承關係。每個學案...
《明儒學案:民族文化再覺醒》是一部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武。內容簡介 明代儒家學者中的各位人物,不論他們的實際遭遇如何,都或多或少自覺或不自覺地,曾經由自然生命向再造生命的路途上默默地走過。本書是黃宗羲《明儒學案》的改寫本,以王陽明心學為主線,所介紹的人物,王陽明、吳與弼、婁諒、方孝孺...
《《明儒學案》研究及論學雜著》是一部由朱鴻林所著書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本書的大部分篇幅為學案研究,而更以《明儒學案》的研究為大宗。《明儒學案》研究是作者多年的學術興趣所在,用力最多,對《明儒學案》徵引文字的比較和現代文本的點校,頗費心思,所成之文章均洋洋萬言,...
《東林學案序》是清朝黃宗羲《明儒學案》中的一篇文章。原文 今天下之言東林者,以其黨禍與國運終始。小人既資為口實,以為亡國由於東林,稱之為兩黨。即有知之者,亦言東林非不為君子,然不無過激,且依附者之不純為君子也。終是東漢黨錮中人物。嗟乎!此囈語也。東林講學者,不過數人耳;其為講院,亦不過一...
明儒學案-民族文化再覺醒 《明儒學案-民族文化再覺醒》是1995年時報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經典通識講稿-《明儒學案》選講》,本書是作者2008年為第二屆通識教育講習班所作《明儒學案》專題講課的講稿。本書收入兩百多位明代儒者的傳記與論述,是公認的“國學必讀之書”。本書在詳細介紹《明儒學案》成書年代、版本流傳、內容選材、主旨用意等基礎上,選取發凡、序文、曹端學案三個重要文本,進行細緻...
《明儒學案點校釋誤》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鴻林 內容簡介 朱鴻林教授畢業於香港珠海書院中國文史學系和研究所後,留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1984年獲得該校東亞學博士學位。之後曾任職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研究員、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歷史學組主任。2000年正式回港任教於本系,並...
在統治者行政手段的干預下,明初成為朱熹理學的一統天下,學術空氣異常呆滯。除了一味重複朱熹成說以外,幾乎無所創新。誠如黃宗羲所說:“有明學術,從前習熟先儒之成說,未嘗反身理會,推見至隱,所謂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耳。”(《明儒學案·姚江學案》)這種“述朱”風氣因科舉制度而得到強化,廖燕說:...
記述學術源流的史書體裁。始創於明末清初。黃宗羲、全祖望等撰著《明儒學案》、《宋元學案》即為學案體代表作。學案體史書實為學術思想史專著,也是繼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典志體等主要史書體裁之後出現的又一新的史書體裁。其體例為:每學案前先設一表,備舉師友弟子,標明學派淵源及傳授系統。每一案主均立...
《中國學案史》是2008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祖武。內容簡介 學案體史籍,是我國古代史家記述,學術發展歷史的一種特殊編纂形式,其雛形肇始於南宋初,葉朱熹著〔伊洛淵源錄〕,而完善和定型則是數百年後,清朝康熙中葉黃宗羲著〔明儒學案〕,它源於傳統的紀傳體史籍,系變通〔儒林傳〕、〔藝文志〕,兼取...
《清學案小識》,清中葉唐鑒記述清代前期儒學源流的著作。舊題《國朝學案小識》。共15卷。書成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取《明儒學案》體裁而加以變通,以人物傳記及學術資料彙編的形式,將清前期諸儒區分類聚,歸入傳道、翼道、守道、經學及心宗等五個學案之中。著者學宗程朱,尊程朱學派為理學正統,故述...
學案:記述學派內容、師弟傳授、學說發展的書。黃宗羲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徐世昌有清儒學案。教學原因 問題提出 1,學生學習的需要 2,教學改革的需要 教案與學案的區別:目的:教案——為教師上好課做準備 學案——為學生自學提供指導 性質:教案——教師中心,單向性,封閉性 學案——學生中心,互動性,開放性...
《近世儒學史的辨正與鉤沉》內容有王心齋後人的思想與實踐——泰州學派研究中被忽略的一脈、明刊《龍溪會語》及王龍溪文集佚文——王龍溪文集明刊本略考、王龍溪的《中鑒錄》及其思想史意義——有關明代儒學基調的轉換、日本內閣文庫藏善本明刊《中鑒錄》及其價值和意義、周海門的學派歸屬與《明儒學案》相關問題...
中國明末清初哲學家黃宗羲提出的一個命題。出自《明儒學案·自序》: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其本體。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心指思維器官,《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亦指認識作用,王守仁說:“心不是一塊血肉,凡知覺處便是心”。本體指本然狀態,王守仁把天理、良知當作心的本體,其四句教的第一句便是“...
《儒藏(精華編一五五)》,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明儒學案》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思想家黃宗羲先生撰寫的,它是我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的斷代學術史專著。全書六十二卷,共立十九個學案,論列學者二百一十六人。每個學案,首有小序。對於每位學者,都有較為詳細的小傳及作者評論,其下録...
氣和心是統一的,有氣就有心。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關於心氣關係的命題。語出《明儒學案·河東學案·薛思庵學案》。在理氣論上,黃宗羲主張理氣合一,明確肯定:“大化之流行,只有一氣充周無間”(《南雷文定·與友人論學書》),“覆載之間,一氣所運,皆同體也。”(《孟子師說·莊暴見孟子章》)。在心性論上...
《節本明儒學案》是節錄《明儒學案》中的修身言論而成,但此書絕非是原書的簡略本。《明儒學案》現在學界和讀者一般是把它當做學術史著作,或者是資料的彙編來使用,而黃宗羲原來的目的之一“示讀者以入道之門”(梁氏語)則湮沒不彰,梁氏編這本書的用意正是將原書變成一部修身指導書,可以說,已經是與《明...
東林學派是指以明顧憲成、高攀龍為代表的學派。因在江蘇無錫建立東林書院而得名。講學繼承濂洛關閩清議傳統,“論學,與世為體”。認為“官輦轂,念頭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頭不在百姓上;至於水間林下,三三兩兩,相與講求性命,切磨德義,念頭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齒也”(《明儒學案·東林學案》...
其中陽明心學最著名者六人,據黃宗羲《明儒學案》載:“南中之名王氏學者,陽明在時,王心齊、黃五嶽、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馮江南,其著也。”概念演變 “心學”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安世高所譯《大比丘三千威儀經》,其義為佛教三學中的“定學”。在隋唐佛教史書中,“心學”一詞專指習於禪定的學問。隋唐...
太極就是理和氣的統一。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關於宇宙本體論的命題。理氣關係是宋明理學在宇宙本體論問題上爭論的一個焦點。朱熹以“理”為本體,理即“太極”,主張“理生氣”、“理先氣後”。黃宗羲認為:“天地之間只有氣,更無理。所謂理者,以氣自有條理,故立此名耳。”(《明儒學案》卷五十《肅敏王浚川...
其中最著名者六人,據黃宗羲《明儒學案》載:“南中之名王氏學者,陽明在時,王心齊、黃五嶽(即黃省曾)、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馮江南,其著也。”代表人物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會稽餘姚人(現屬寧波),青年時移居越城,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軍事家,精通儒家、道家、...
強調“靜攝、默識自心”,“每少有馳散,便攝歸正念,不令遠去”(《明儒學案·江右王門學案六》),“存久自明”,不須窮索。著有《易學》、《易說》、《經世要略》、《學易齋集》等。督學萬思默先生廷言 萬廷言字以忠,號思默,南昌之東溪人。父虞愷,刑部侍郎。受業於陽明先生,登進士第。歷禮部郎官...
郝敬(1557-1639年),字仲輿,號楚望,祖居今湖北省京山市雁門口鎮台嶺郝家大塆,後遷京山城關附近的鄢郝,世稱“郝京山先生”。晚明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思想家。《明儒學案》卷五十五《給事中郝楚望先生敬》中對郝敬評價甚高,稱其著述”一洗訓詁之氣”,“明代窮經之士,先生實為巨擘。”郝敬自幼...
吳與弼(1391~1469)字子傅,號康齋,撫州崇仁小陂(今東來鄉)人,明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清代黃宗羲在他的《明儒學案》一書中,把《崇仁學案》位列第一,又把吳與弼列為《崇仁學案》的第一人,顯示了吳與弼在明代學術思想界的重要地位。吳與弼的先祖吳兢為唐朝汴州人,唐睿宗時為朝廷議大夫。曾祖吳審,“...
何喬遠:其於國家典故,明習通練,吏治翰局,亦自贍敏。第傾狡避就,不專一節。其初與張、桂同疏,巳見舉朝不悅,自引去。事定,乃出力附張、桂,鋤所憎忌。甞上書以隱語傾楊一清,及夏言用事,復附言而非張孚敬也。(《名山藏》)高攀龍:居鄉豪橫。(《明儒學案》引)施沛:其在史館,事核理直,無...
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婁諒68歲,王陽明18歲,這年的冬天,王陽明因送新婚的夫人諸氏從南昌歸浙江餘姚,舟至廣信,拜謁婁諒,並從之問學。婁諒授之以宋儒格物之學,謂“聖人必可學而至”,王陽明深契之,因此始慕聖學。黃宗羲《明儒學案》說“姚江之學,先生(按:婁諒)為發端也”。所謂“姚江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