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內容是關於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請各位代表連同《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昆明市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昆明市
  • 時間:2006年
  • 性質:檔案通知
報告前言,工作回顧,總結實踐,

報告前言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內容是關於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請各位代表連同《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工作回顧

一、2005年和“十五”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執行國家、省一系列決策部署,團結奮進,紮實工作,堅定不移地推進現代新昆明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全市經濟總量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超千億、百億大關,實現“雙突破”。全市生產總值10623億元,增長111%,人均生產總值17588元。財政總收入220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05億元,增長2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2億元,增長20%。農業實現增加值773億元,增長5%。工業實現增加值3871億元,增長1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29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018億元,增長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55億元,增長122%。旅遊業接待海內外遊客超過2000萬人次,總收入1385億元。
城市面貌較大改善。打響緩解城市交通、整治市容市貌、拆遷改造二環路攻堅戰。大力整治城市環境,改造主城“三橫四縱”和支路次幹道,深入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實現了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國內國外眼前一亮,保障了GMS會議成功舉辦。堅持公交優先,建成西昌路公交專用線,新增公交線路29條,公交出行分擔率由“九五”末的96%提高到18%。東南二環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拆遷工作基本完成。官南路立交、南三環二期投入使用,東三環、高海公路建設按計畫推進。呈貢新城開發建設紮實有效,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中醫學院新校區開工建設,市政配套道路中莊路已開工,連線主城與新城的主幹道新昆洛路3月份即可完工,貨櫃中心站等項目進展順利。新機場綜合交通工程開工。第七屆全國殘運會主館場建設進展順利。確立規劃立市,強化規劃執法,推行陽光規劃。完成呈貢新區8個片區、主城55個分區控制性詳規及交通總體規劃等重要專業性規劃。出台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加強城市道路綜合管線規劃建設管理,規範戶外廣告設定。啟動“數字城管”。明確市區職責,形成市抓主、區抓次、市統籌、區實施的統分結合新機制。
改革開放成效顯著。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免徵農業稅和除菸葉外的農業特產稅。適應鄉鎮政府職能轉變,調整撤併鄉鎮26個。啟動了新一輪國企改革工作。以屬地徵收、稅種分享為核心,調整完善市對縣(市)區和三個開發(度假)區財政管理體制。全市進出口總額344億美元,增長32%,其中,出口174億美元,增長254%。實際利用外資8261萬美元,增長326%。實際引進市外到位資金143億元,增長238%。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健康發展,實現財政總收入137億元,增長367%。高新區、經開區通過國家驗收,信息產業基地、光電子產業基地、出口加工區等啟動建設。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組織實施科技計畫項目及課題130多個,總經費55億元。國家863軟體專業孵化器昆明基地一期建設通過科技部驗收,滇池入湖河流水環境治理技術與工程示範項目列入863重大科技專項。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啟動。加強高中教育質量管理,高考成績較大幅度提高。市人才服務中心教育分中心、衛生分中心掛牌成立。市歌劇舞劇院掛牌組建,市文化藝術生產基地即將竣工。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市86%的農民享受農村基本醫療保障。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3‰。成功舉辦市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全年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63天。圓滿完成全市經濟普查,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進展順利。
2005年承諾的10件實事基本完成:收集提供有效就業崗位76萬多個,解決了62萬多人就業,其中32萬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主城尖峰時段主要路口行車平均時速提高到20公里左右;綠地建設完成12萬平方米,朱家村立交綠地建設正在抓緊進行;新建改造2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00個村衛生室,三級農村藥品監管網路、三級藥品供應網路覆蓋率分別達985%和96%;實施“兩免一補”,全市158萬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獲得救助;在滇池周邊、飲用水源區農村建成家庭式生態衛生旱廁53萬多個、公共生態衛生旱廁180多座;培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近12萬人,新增轉移農民工84萬人;完成527座廣播電視“村村通”建站任務;基本完成縣鄉油路近300公里,剩餘路段正在抓緊施工;符合條件的醫保個人帳戶每月低於40元的7萬餘名市屬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全部得到補助。
各位代表!新世紀頭五年,是我市發展史上經歷挑戰、經受考驗較多的時期。我們與全市人民一道,共同努力,抵禦了“非典”疫情嚴重衝擊,撲滅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戰勝了50年一遇的嚴重乾旱,克服了水電煤運緊張等不利因素,實現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推進。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的五年。全市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分別增長102%、175%和154%。加大對農業扶持力度,糧食生產總體平穩,烤菸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蔬菜、花卉、畜牧業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市級扶持的龍頭企業發展到100多家,有4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龍頭企業。堅持產業興市、工業強市,制定實施工業發展綱要,設立工業發展基金,扶優扶強。完成重點技改項目134項,總投資814億元,菸草、機電等支柱產業和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等新興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旅遊支柱產業作用逐步顯現,房地產業健康平穩發展,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加大對縣區支持和扶持,市級財政累計轉移支付208億元,縣域經濟在全市發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強。
——過去的五年,是城市發展深入推進、城鄉面貌顯著變化的五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現代新昆明的戰略部署,我們解放思想,深入實踐,現代新昆明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昆明城市總體規劃調整,修編呈貢東城、晉城南城、昆陽—海口西城及安寧、嵩明城市總體規劃。建成區面積由142平方公里增加到212平方公里。建成市中心區步行街,新建改擴建滇池路、320國道眠山至車家壁段等41條道路,城市人均擁有道路面積由85平方米增加到101平方米。持續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20個城市公共綠地,建成區綠地率257%,綠化覆蓋率26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04平方米。城市供水設計能力達到每日965萬噸。城市氣化率96%。煙塵控制區覆蓋率100%,噪聲達標區覆蓋率85%。滇池治理“十五”計畫項目開工率95%,完成775%,滇池水體水質總體保持穩定。梘槽河、採蓮河等整治工程竣工。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完成草海水污染綜合治理和盤龍江城區段水體景觀改善可行性研究。柴石灘水庫樞紐工程全面完工。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即將進入試通水階段。加快縣城和中心集鎮建設,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7%。農村電網改造普及面達80%。完成各類水利工程31萬多件,解決了33萬人的飲水困難,水利化程度提高到715%。城鄉環保和資源管理工作得到強化。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紮實推進,全市森林覆蓋率512%。實施松華壩水源區民眾生產生活補助,水源區保護力度加大。
——過去的五年,是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日益擴大的五年。三年深化國企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企業改革面達93%,分離企業辦學校151所、50張床位以上企業辦醫院27所。鄉鎮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基本結束。公交、自來水等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加快。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農村稅費改革取得實效。成立土地儲備及交易中心,規範土地市場。組建城市建設、土地、交通、滇池治理、呈貢新城建設等投融資主體,多元化投融資平台初步形成。以東連線線建設為突破口,吸納社會資金投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主城四區行政區劃局部調整,下放城市管理許可權,建立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重心下移、上級監督的城市管理新體制。建立健全為民服務網路,成立便民服務中心,建立重大投資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實施綜合受理制、告知承諾制和首席代表制。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累計取消精簡行政審批項目510項。開展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下放試點,制定出台支持北部五縣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政府採購不斷強化。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規範。實行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推進責任制,建立定點聯繫企業制度,強化協調服務,推進項目落地實施。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3戶,實際利用外資26億美元,實施國內經濟合作項目1588項,實際引進市外到位資金3308億元。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45%,其中出口年均增長195%。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國內外友城關係進一步鞏固發展。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五年。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18%,全市每10萬人專利擁有量位居西部城市前列。“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素質教育繼續加強。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75%,優質普高招生占總數的468%。民辦中國小發展到150多所。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345萬平方米,新增寄宿制學校198所,收縮撤併一師一校點583個。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取得新成績。完成1100多座農村地區廣播電視“村村通”建站任務,全市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6%。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得到強化。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重點文化產業發展。完成15個疾控中心項目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到158個,覆蓋人群170多萬。全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上升至743歲。落實計畫生育“獎優免補”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較低水平。全民健身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在國際和全國比賽分別取得13枚、42枚金牌好成績。新聞出版、檔案、地方志、參事、人防工作有了新發展。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得到加強。
——過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廣大民眾實惠較多的五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563元增加到9616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從2220元增加到3258元,年均分別實際增長66%和59%。農村和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356平方米和225平方米。202萬人實現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五年控制在3%以內。加大教育培訓力度,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55萬人。啟動東川再就業特區建設,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安置下崗職工1000多人。“兩個確保”繼續鞏固,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基本建立。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補助標準,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福利事業得到加強。著力解決城市特困居民住房困難問題,建成1800多套廉租房。市財政共投入扶貧資金25億元。完成91個安居溫飽村建設,改造茅草房、杈杈房7300多戶,易地轉移安置2700多人,解決了138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由“九五”末的254萬人減少為116萬人左右。實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強城市居民二次供水監測管理,讓居民吃上放心食品、喝上潔淨水。
——過去的五年,是民主法製得到加強、政治社會安定團結的五年。堅持依法治市,認真貫徹國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規,自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重大問題廣泛徵求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的意見,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建議。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5500多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34件,制定並公布市政府規章35件,清理廢止316件市政府規章和政府規範性檔案。密切與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民眾團體的聯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成績,宗教工作取得新進展。維護國家安全工作得到加強。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國防動員、雙擁共建、人武部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紮實有效,第四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12345市長熱線、110社會聯動、局長(主任)接待日、職工代表聯絡員制度不斷完善。建立社會聽證、專家諮詢、法律顧問和新聞發言人制度。認真落實《雲南省公務員八條禁令》,開展機關行風評議,出台行政不作為問責制。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廉政建設取得新成績。積極創建平安昆明,深入開展“嚴打”專項鬥爭,強化禁吸戒毒和愛滋病防治,完善社會治安打防控長效機制,加強社會矛盾和民間糾紛調處工作,治安形勢總體平穩。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提高了應對公共事件的能力。

總結實踐

總結五年來的實踐,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統籌兼顧,注重協調,全面推進各項工作;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走有時代特徵昆明特色的發展道路,明確了建設現代新昆明的城市發展目標,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闢了新途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眾切身利益,認真解決就業、住房、入學、交通、環境等熱點難點問題,連續4年每年重點辦好10件實事;始終堅持轉變政府職能,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改進工作作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始終堅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市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凝心聚力,形成加快發展的合力。
各位代表!五年來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支持、參與、監督下,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共同團結奮鬥的結果,得益於歷屆政府的不懈努力。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駐昆單位、省級各部門、各兄弟州市和駐昆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昆明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城市綜合實力不強,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仍處於相對滯後地位;城鄉二元結構特徵明顯,縣區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還很薄弱,產業發展嚴重不足;主城交通擁堵、綠化不足等問題依然突出,城市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還需加強;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滇池污染治理任務十分艱巨;體制和機制的障礙仍比較多,創業發展環境還需改善;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許多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亟待解決;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抓落實的能力需要提高,等等。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規劃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是現代新昆明建設極為重要的關鍵時期。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以昆明為重點的滇中地區,發展成為全省經濟的核心區和對內對外開放的中心。我們要把握形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加快建設現代新昆明為主題,抓住世界及我國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和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等重大機遇,以工業強市為基礎,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目的,建設學習型、創新型社會,構建和諧昆明。
“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08年實現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完成今後五年的各項目標任務,我們必須保持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重點解決好事關昆明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
(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尊重農民意願,搞好規劃和試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協調發展。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提升糧、煙、畜禽、菜、花、果等產業,壯大乳業、標準化藥物種植等新興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外向型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等。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新建高穩產農田10萬畝,改造中低產農田50萬畝,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06萬畝。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爭產值超億元的達到10戶以上。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完善農業技術推廣、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市場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基本實現食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經過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50%以上,無公害蔬菜產量達到80%以上。強化監測和檢驗檢疫,進一步健全處理突發性動植物重大疫情和災害預警制度與應急機制。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健全在依法、自願、有償基礎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鞏固和擴大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和農村財務管理。紮實推進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配套改革。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促進林業產業快速發展。整合協調各種渠道的支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鞏固農村“普九”成果,基本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按照標準,改造建設100個鄉鎮衛生院,新建600個、改建300個村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100%。實施好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改善鄉鎮文化設施,建設116個鄉鎮文化站。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村鎮和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推進農村改水、改路、改廄、改灶等工作。建設生態示範村50個,實施5萬戶沼氣池建設。繼續開展鄉鄉通油路和行政村通公路建設,鄉鄉通油路達100%,行政村通達率力爭達100%,行政村路面硬化率達60%。進一步改造完善農村電網。搞好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認真解決好農村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
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支持鼓勵農民開展多種經營,引導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帶動中小民營企業和小城鎮發展。發展勞務經濟,強化技能培訓,新增轉移和輸出農村勞動力40萬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強化整村推進工程,基本解決農村116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提高424萬貧困人口的溫飽水平。
(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根據各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劃分“三大板塊”,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梯次推進,共同發展。鼓勵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安寧和呈貢第一板塊帶頭“領跑”,在促進城鄉一體化上起好示範作用,在率先發展中增優勢。推進石林、宜良、晉寧第二板塊積極“跟跑”,努力成為新的經濟成長區域,在加快發展中增實力。加大對東川、尋甸、嵩明、祿勸、富民北部五縣區第三板塊的“助跑”力度,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能源、重化工和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用好支持北部縣區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資金,實行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力爭趕上全市發展平均水平,在提速發展中增後勁。
啟動村鎮體系規劃工作,在區域協調和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切實做到城鄉全規劃、滿覆蓋,逐步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居住向城鎮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集中。支持縣區搞好縣城和中心集鎮、中心村規劃建設管理,更好地發揮連線城鄉、服務農業、集聚農民的紐帶作用。
(三)最佳化產業結構布局。堅持“二三並重、兩輪驅動”,共同推動經濟發展。深入推進工業強市,抓好特色產業,打造知名品牌,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繼續實施工業發展倍增計畫,推進30戶重點骨幹企業發展壯大。做大做強機械行業,大力發展現代裝備和配套製造業。做優做精菸草、冶金、化工等產業,積極發展軟體、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引導產業向片區和園區集中,推進六大產業片區發展,搞好安寧、東川、海口、楊林、呈貢五個省重點規劃發展的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建設相對集中的縣區產業發展聚集區,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提升服務業水平。拓展生產服務業領域,強化信息技術普及套用,提高企業、政府和社會信息化水平。改造提升商貿、市政服務、郵政通信等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套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物流業。積極發展金融保險、信息諮詢、中介服務、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加強房地產市場引導、調控和監管,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推進旅遊二次創業。充分發揮“春城”氣候、陽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等優勢,整合最佳化旅遊資源,促進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打造提升石林、世博園、陽宗海、環滇池旅遊圈、轎子雪山、安寧溫泉等景點,規劃建設旅遊小鎮。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提高服務質量,樹立旅遊城市良好形象。推動會展業快速發展。促進旅遊產業從單一觀光型向複合型轉變,努力把昆明建成國內外重要的觀光、休閒康體和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度假目的地。
(四)加快建設宜居城市。聚焦新城,改善主城,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以科學規劃指導城市發展,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深化城市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其它專項規劃。編制好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和空港經濟區、南城、西城控制性詳規。嚴格依法編制和依程式變更規劃,強化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提高規劃執行剛性。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城市建設、土地利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各種規劃的關係。
加快新城開發建設。按照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基礎先行、成片開發、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凸現城市風貌、現代特色和民族風格。加強新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一批社會發展項目,完成市級行政中心和首批建設的部分高校搬遷,物流中心、商業中心等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呈貢新城核心區。積極配合省做好新機場征地拆遷、移民安置和外部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加快空港經濟區開發建設。啟動南城、西城建設基礎性工作。
提升完善主城功能。建管並重,強化交通綜合治理。實施繞城高速公路建設,規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實現主城外部交通高速化、網路化。改造建設二環快速系統,構建三環交通體系,搞好城市主次幹道整治。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城市公交專用線達到60公里以上,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30%。推進主城中心區客運、貨運站點搬遷。逐步實行交通智慧型管理。組織實施主城綠地建設規劃,新建一批城市綠化公園和公共綠地,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36%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1平方米以上。加強環衛設施建設,用三年時間每年建設25座垃圾中轉站、100座公共旅遊廁所。改造完善主城西北片區交通基礎設施。切實解決好區劃調整的遺留問題。健全完善長效機制,落實基層管理措施,完善統分結合的城市管理體制,明確城市管理責、權、利。積極推行“數字城管”。持續開展市容市貌整治,實現二環路內和新建道路管線入地,推進城中村改造管理。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注重保護體現歷史風貌的傳統街區和歷史建築。
推進滇池污染綜合治理。組織實施好“十一五”防治規劃。實施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完成滇池西岸截污。有效控制點源和面源污染,搞好湖濱帶保護與恢復。完善管理機制,強化綜合執法。把草海作為滇池治理的突破口,綜合整治盤龍江等河道,力爭使草海、盤龍江水質達到景觀水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