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具挑戰、富有成效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緊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搶抓橋頭堡建設機遇,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因素與挑戰,開拓創新,奮力拚搏,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00億元,增長14%以上;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3∶46.6∶48.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17.69億元,增長2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00億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900元,實際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700元,實際增長10%。與此同時,城市建設取得突破,對外開放再創佳績,環境保護成果顯著,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這些成績的取得,標誌著我們在現代新昆明建設道路上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昆明市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 機構:昆明市人民政府
  • 時間:2012年
  • 分類:政府工作報告
工作報告,內容介紹,2011年工作回顧,2012年工作安排,

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內容介紹

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具挑戰、富有成效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緊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搶抓橋頭堡建設機遇,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因素與挑戰,開拓創新,奮力拚搏,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00億元,增長14%以上;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3∶46.6∶48.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17.69億元,增長2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00億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900元,實際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700元,實際增長10%。與此同時,城市建設取得突破,對外開放再創佳績,環境保護成果顯著,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這些成績的取得,標誌著我們在現代新昆明建設道路上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一)著力提升產業實力,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克服連續三年乾旱的影響,實現農業增加值133.8億元,增長6.1%。糧食總產量達110.2萬噸,烤菸收購總量170萬擔,鮮切花產量40.1億枝,蔬菜產量208萬噸,畜牧業產值85.4億元。石林台灣農民創業園、斗南花卉產業園、尋甸國家級小麥油菜夏繁基地等園區發展勢頭良好。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520家。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3戶、省級21戶、市級63戶,年產值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達30戶。
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690億元,增長17%。園區實際收儲土地3.75萬畝。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5個,竣工51個。中緬油氣管道暨煉化項目積極推進,昆煙技改、昆鋼草鋪、雲天化“450”選礦等重大項目投產。雲南白藥整體搬遷一期工程順利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773家。“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申報成功。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均已完成。
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增加值達1200億元,增長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0億元,增長19%。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快速推進,金融產業中心園區啟動建設。呈貢華夏村鎮銀行正式開業,村鎮銀行實現零的突破。14個商貿物流中心加快建設。完成47個批發市場搬遷改造提升,建成310個社區生鮮超市。“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額突破10億元,建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170個、配送中心6個。文化產業園、傳媒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214.5億元,增長18.6%。石林旅遊區、陽宗海風景區等一批重點旅遊項目加快推進,旅遊業實現總收入367.25億元,增長28.95%。昆交會、旅交會、農博會、廚師節等20多項重要國際會展成功舉辦。
(二)著力推進城鎮化,城鄉區域發展日趨協調
城鄉規劃布局進一步最佳化。《昆明城市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5)》等一批重大規劃編制完成,《昆明中心城區地下空間利用與人防工程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有序推進,全市交通行業規劃、縣(市)區政府所在地、鄉鎮總體規劃實現全覆蓋。城鎮近期建設規劃全面完成。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建設新片區39個、新型集中居住區46個。縣城總規模擴大42.34平方公里。保護壩區耕地,園區上山穩步推進。全市城鎮化率達65.4%。
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環湖公路實現閉合通車,一批城市骨幹路網建成,盤龍江跨江橋樑開工建設,空港1號線、黃馬高速、西北繞城高速、南連線線、昆武高速、轎子山旅遊專線積極推進,祿大公路、宜九公路完工試通車。長水國際機場即將投入使用,捷運6號線一期工程試通車,1、2、3號線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昆明鐵路樞紐擴能改造、滬昆客專、雲桂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昆明南新客站站場工程、安寧至嵩明市域鐵路開工建設。實施新農村省級重點建設村項目140個。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670公里。新增城市公交線路33條,主城公交出行分擔率達40%。累計開通城鄉公交線路563條,行政村公交覆蓋率達93%。清水海引水工程順利實施,預計今年3月底完工。新建、續建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源工程10件,27件小(一)型和40件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順利推進,536件抗旱應急工程啟動實施。解決8.1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四創兩爭”再創佳績,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鄉道路交通環境整治深入推進。啟動智慧型交通運輸信息化系統建設工作,進入全國計程車信息化服務試點城市行列。園林城市建設成果進一步擴大,新增城市綠地137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3.6%,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6.06%。
(三)著力促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各項改革穩步實施。積極打造具有實體產業盈利模式和現金流支撐的投融資主體,市屬投融資平台項目融資到位資金達464.92億元。成立環境、橡膠、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農村產權等專業交易所,產權交易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深入推進公共預算管理改革,財政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部分市級行政審批權下放陽宗海風景名勝區、倘甸產業園區和轎子山旅遊開發區管委會,13個省級工業園區實行實體化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80萬畝,林地經營權流轉5.13萬畝。民辦教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等改革積極推進。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公立醫院改革、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和民營醫院發展等取得突破性進展。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實際引進市外到位資金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100億元,增長15.75%。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增長28.84%。設立海外招商分局,成立香港、台灣、東協南亞三個招商分支機構。加大對大集團、大企業、大項目的招商力度,工業、新能源、環保、商貿、金融等領域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滙豐銀行設立駐昆分支機構。南車城市軌道裝備基地、國電清水海風電場等8個“央企入昆”項目開工建設。對外貿易穩步增長,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20億美元,增長20%。新增對外投資項目22個,完成項目投資總額8167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8項,契約金額2.17億美元。與省內15個州市簽訂了區域發展合作協定。積極參與川滇黔十地州市合作,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合作進一步加強。深化友城合作,與寮國萬象市、高棉金邊市、斯里蘭卡波隆納魯沃市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國際友城達15個,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5位。
(四)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兩基”國檢整改任務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以上。學前適齡兒童入園(班)率達90.2%,國小、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達99.5%和99%以上。優質普通高中學校在校生比例達68.1%。安寧、嵩明職教基地建設進展順利,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擴大到10.1萬人。投入1399萬元獎勵扶持民辦教育發展,民辦學校在校生達31.4萬人。建成91所農村標準化學校,81個D級危房校安工程新建項目加快推進,昆三中和中華國小呈貢新校區建成招生。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成效明顯,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56%,科技成果轉化率達39%。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家,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9%。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13家,“‘雲藥’特色產業集群”列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積極開展質量興市活動,設立市長質量獎,有效推動企業管理水平及產品質量提升。
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市兒童醫院南市區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北市區醫院等8個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居民總體健康狀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加強和完善食品藥品監管機制,啟動建設基層食品藥品監管網路,深入開展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專項整治,食品藥品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保障。
文化建設全面推進。實施聶耳故居、華羅庚舊居、梁思成和林徽因舊居、東寺塔等21項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和修繕工程,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分別達15個、110個、15個。文化下鄉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繼續推進。1233個行政村實現數字電影全覆蓋。建成810個農家書屋、411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55個文體活動廣場。成功舉辦第四屆市運會、環滇腳踏車邀請賽和國際文化旅遊節等大型旅遊文體活動。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民生保障投入明顯增加。全市財政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達47.2%。完成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1.1億元。加大對困難縣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市級財政撥付城市、農村低保補助金2.8億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167元,21萬城鄉困難民眾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職工最低月工資標準提高到950元。發放各項惠農補貼資金2.45億元,穩定解決4.92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物價調控措施取得實效。強化“菜籃子”工程建設,啟動40萬畝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建成3萬畝保障本市蔬菜供應的生產基地,增設糧油平價銷售點145個。各級財政投入標準化菜市場、鮮活農產品配送中心、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資金達7300萬元。積極推進“農超”對接,降低流通環節成本,加強價格調控和監管,保障了糧油菜和肉蛋禽等主要農副產品的供應。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4.9%,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9.95億元,市級籌措資金134.17億元,開工建設11.29萬套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積112.3萬平方米。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460.36畝。改造城市棚戶區及國有工礦棚戶區5.98萬套。啟動121個城中村改造項目,16個項目的回遷房交付使用,4032戶村民回遷入住。解決4.43萬戶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發放租賃補貼2.46萬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58萬戶。
社會保障工作紮實推進。開發提供就業崗位19.38萬個,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培訓農村勞動力36.97萬人,轉移輸出37.6萬人。大學生創業園達34個。“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清零狀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覆蓋率分別達95.5%、95%、95%、97.2%、93.5%,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159.79萬人。新農保試點縣(市)區9個,參保人數135.56萬人。被征地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7.06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6.49%,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230元。
(六)著力加強生態建設,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深入推進市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著力開展全面截污、全面禁養、全面綠化、全面整治工作。滇池環湖截污工程閉合貫通,配套的8個污水處理廠建成6座,老城區市政排水管網及調蓄池建設工程動工,城中村污水收集處理工作進展順利。主城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10.5萬噸。洛龍河、撈魚河、護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湖濱生態“四退三還”由建設向管理轉變,搬遷安置45家企事業單位和3家省屬單位,退塘、退田4.5萬畝,退房144.3萬平方米,退人2.4萬人,建成2個搬遷居民安置點,完成投資16.7億元。實施滇池外海及主要入湖河口污染淤泥疏浚工程。建成49座城市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全面啟動雨水、污水和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滇池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陽宗海水質和牛欄江出境斷面達到Ⅲ類水標準。松華壩、雲龍水庫等主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完成植樹造林37.16萬畝。主城新建垃圾中轉站3座,建成昆明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及尋甸縣、嵩明縣、西山區、東川區垃圾處理設施。完成377個村莊分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入國家第一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行列。轎子山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七)著力創新社會管理,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大力加強社會建設,社會管理的規範化、專業化、社會化和法制化水平不斷提高。平安昆明深入推進,持續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網上逃犯專項督察清網行動和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滾動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和滿意率不斷提升。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和諧社區建設力度加大,社區服務、凝聚、管理和維穩四大功能明顯提升,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加強信訪工作,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擁軍優撫安置工作紮實推進,連續6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人口和計生工作紮實有效,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成效顯著,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國家安全、消防、人防、防震減災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工青婦、老齡、殘疾人、氣象、檔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八)著力提高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認真落實法治政府、責任政府、陽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設四項制度,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科學、民主和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依法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主動向人大報告和向政協通報重大事項,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954件,辦復率100%。深入開展“執行力提升年”活動,公示重要事項7846項,組織完成聽證事項334項,限時辦結率、首問首辦率和投訴回復率均保持在99%以上。主動接受人民民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堅持市政府領導接聽民眾來電和辦理結果公示制度,建成以“96128”與“12345”合併運行、互為補充的綜合政務電話服務平台。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和招投標市場的監管,行政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信息查詢和監察系統進一步完善。節約型機關建設不斷加強。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凝聚著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和外地來昆建設者,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屬單位、各兄弟州市和駐昆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昆明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大,傳統產業占比高、新興產業發展不足、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快,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發展的質量效益還不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盡人意;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仍然突出,統籌城鄉區域發展難度較大,扶貧開發任務艱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相對滯後,解決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以及治安、交通等民生問題壓力較大;各種潛在的社會矛盾問題仍然較多;政府自身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還需加強,幹部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全力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雖然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國內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仍很突出,但我們必須看到,昆明仍處於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期。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深入實施,“橋頭堡”建設全面推進,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昆明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只要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振奮精神,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就一定能夠將現代新昆明建設的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把昆明建設成為最具魅力,最有幸福感、歸屬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宜居宜人新都市。
做好今年的工作,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第九次黨代會、省委九屆二次全會和市第十次黨代會、市委十屆二次全會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建設現代新昆明和區域性國際城市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擴大內需,著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的起點上,穩中求進、創新推動、跨越發展,為建設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努力奮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確保增長14%、力爭達到15%以上,突破30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實際增長12%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以上,完成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10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工資穩定增長機制,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強化工資支付保障,著力增加就業人員的工資性收入;完善創業服務體系,積極拓展創業領域,著力增加多渠道的經營性收入;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著力增加城鄉居民的轉移性收入;建立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林權流轉服務體系,著力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建立價格調節基金,完善政府價格調整補貼機制,減輕價格上漲對居民實際收入的影響。
抓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市級統籌安排專項資金6000萬元,各縣(市)區按照1∶1比例安排配套資金,加強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標準化菜市場和生鮮超市建設。以昆明被列為全國標準化菜市場試點城市為契機,新建標準化菜市場36個、生鮮超市51個,改造傳統農貿市場14個,切實解決農民“賣菜難”和市民“買菜貴”的問題。積極推進“農超”對接、南菜北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再建8萬畝蔬菜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的畜禽養殖基地。加強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始終把促進就業放在首位,以項目建設、民營經濟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以職業技能培訓、勞務輸出擴大就業規模。完善社會創業政策和環境,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深化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業園區建設。統籌做好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農民工、失地農民、城鎮居民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以上,新增農民轉移就業15萬人。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以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為目標,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統籌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所有城鄉居民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加快建立市級統籌的城鄉居民一體化的醫療保險制度。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擴大工傷、生育、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和災害救助為重點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完善城鄉低收入群體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適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中村改造項目回遷房建設,新建保障性住房7.1萬套以上。
(二)強化投資拉動,全面抓好項目建設
保持投資較快增長。全面落實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最佳化投資結構,保持合理的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優先保證在建續建工程,確保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及生態環境建設等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啟動實施200項重點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完成投資692億元,其中:重點基礎設施項目90項,完成投資380億元;產業投資項目60項,完成投資312億元;重點前期工作項目50項。
破解項目資金瓶頸。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市縣兩級財政資金用於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投入不少於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20%。強化集中統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分解任務,強化考核,配套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資金、政策支持,爭取發行企業債券100億元以上。發揮市級投融資平台作用,盤活存量資源,創新融資方式,拓展融資渠道,確保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市政、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強銀政合作,以大項目、好項目吸引金融資金。力爭市級投融資公司新增銀行貸款160億元以上,採取BT、BOT等方式融資100億元以上。
強化項目推進管理。建立完善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堅持領導幹部對口聯繫重大項目制度,著力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加強工程監理,保證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強化項目督查工作,按照“八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進行全方位、深層次跟蹤督查,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三)統籌城鄉發展,切實做好“三農”工作
加快發展高原都市型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最佳化布局,穩定糧食生產,鞏固烤菸支柱,壯大畜牧產業,提升蔬菜、花卉、林果等產業,農業增加值增長5%。全力實施“4210”工程,以9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2個畜牧園區、1個林產業園區為龍頭,規劃建設一批農業科技示範區、現代農業先行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涉農項目集聚區和農業產業化展示區。規劃都市農莊(農場)100個,啟動建設20個。
加強城鄉水利建設。實施抗旱應急工程,在連續旱災情況下,確保城鄉供水安全。加快呈貢區、空港淨配水工程建設,配合推進牛欄江引水工程。新開工祿勸縣真金萬中型水庫和嵩明縣龍王廟、富民縣寶石洞等4件小(一)型水源工程。實施寶象河、雙化2件中型和30件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推進嵩明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和一批中小型灌區建設,完成“五小水利”工程5萬件。改造中低產田21.6萬畝。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以城鎮化為載體,全面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事業、政策措施一體化,全市城鎮化率達66%。落實“守住紅線、統籌城鄉、城鎮上山、農民進城”的要求,轉變建設用地方式,完成一批山地城鎮建設和工業項目規劃選址工作,引導城鎮、村莊、工業向適建山地發展。最大限度下放經濟領域、社會事務管理許可權,賦予縣(市)區更大的發展自主權。分層次逐步放寬、放開戶籍限制,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調整完善村莊布點規劃,加快撤村並居和遷村並點工作,新建一批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大力實施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完成省級重點村280個、市級重點村25個。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600公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達到80%。完善城鄉公交線網布局,行政村公共運輸覆蓋率達到93.5%。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認真落實國家扶貧開發政策,提高扶貧標準,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啟動實施扶貧開發“三年行動計畫”,著力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扶貧攻堅,完成整村推進400個以上自然村,鞏固提高6萬貧困人口的溫飽水平,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深入推進一、二、三板塊協調發展,打造以倘甸產業園區和轎子山旅遊開發區為核心的扶貧攻堅新模式。繼續推進東川礦山採空區移民搬遷工作。
(四)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發展壯大實體經濟
最佳化調整工業結構。實施工業跨越發展計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以新能源、新材料、光電子、物聯網、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為重點,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深入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全力支持石油煉化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緬油氣管道及配套、中國南車軌道交通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0項,竣工50項。創新和落實非公經濟扶持政策,破除體制障礙,扶持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發展,大幅提高非公經濟比重。
推動工業園區跨越發展。實施“百億元園區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完成園區基礎設施投資120億元,收儲土地20平方公里,新建標準廠房120萬平方米,基礎設施配套到位的熟地區域達到建成區的30%以上。實施“千億元園區產業培育”工程,加快把高新區、安寧工業園、經開區、空港經濟區等培育成為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一流園區,全市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實施“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形成主導產業突出、同類行業集聚、配套企業完備的產業集群。實施“園區提檔升格”工程,力爭楊林工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爭取成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加速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建設國家“兩化融合”試驗區,啟動5個縣(市)區、6個園區和2個基地的區域融合試點,實施30個“兩化融合”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推廣套用信息技術,提高新產品的設計水平和開發能力,推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藝和生產流程。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行業性信息化共性技術平台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五)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繁榮都市經濟
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建設東風廣場片區、老螺螄灣片區等中央商務區。全面完成主城批發市場搬遷改造提升任務。支持住宿餐飲、家政服務等行業發展,鼓勵發展連鎖經營、電話直銷、網購等新興商貿業態,建立便利化、多樣化的居民生活服務網路。繼續做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工作。堅持惠民利民,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圍繞建設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城市,加快呈貢鐵路貨櫃物流基地等5大物流基地、昆明南亞國際陸港等10個物流園區、晉城工業品商貿物流中心等14個商貿物流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空港經濟區和國際陸港建設。大力推進昆明金融產業中心園區建設,促進金融業集聚發展。加快發展以信息技術外包、物流外包、金融服務外包為主的服務外包產業。積極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促進旅遊與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最佳化提升傳統景區景點,高水平推進環滇池旅遊圈、石林旅遊區等重大旅遊項目建設,規劃打造“南亞風情一條街”。加大國際品牌酒店的引進和建設力度,抓緊轎子山旅遊專線沿線規劃和綜合開發及景區提升改造。積極開展春城特色旅遊品牌行銷,開拓提升旅遊市場。著力辦好GMS經濟走廊活動周、第五屆全球外包大會、第八屆中國國際物流節、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第三屆中國東協行業合作會議等,全力打造會展和商務合作平台。
(六)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打造品質春城
不斷完善城市規劃和布局。按照現代新昆明和區域性國際城市標準,繼續完善以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和鄉鎮、村莊規劃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規劃體系。最佳化城市設計方案,全面改造、包裝和提升老城區,充分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質風貌。加快推進縣城空間形態、功能布局的更新。加快編制城鄉文化設施與場所專項規劃。編制完善昆陽—海口西城規劃,最佳化晉城南城片區規劃。
強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捷運1、2號線通車運營,加快捷運3號線建設,做好捷運4、5號線和6號線二期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長水國際機場配套建設,配合做好機場轉場運營。抓好昆明鐵路樞紐及東南環線、昆玉鐵路、雲桂鐵路、滬昆客專和市域鐵路等項目建設。實施“4321”路網建設計畫,推進城市骨幹路網建設,加快構建主城規劃區40米以上道路及呈貢區四期路網,開工建設昆武高速入城段地面層、雲大西路南延線和官渡65號、18號等市政道路。加快推進南連線線、黃土坡至馬金鋪、轎子山旅遊專線等項目建設。建設一批液化天然氣儲配站和汽車加氣站。抓好“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實現固定電話號碼升位。
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開展城鄉市容市貌提升年活動,推進城市街道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程。深化“四創兩爭”工作,全面開展道路交通、環境衛生、市場秩序、違法建設、城市架空線、戶外廣告綜合整治。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完善並拓展數字城管系統功能,規範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實施公交都市示範工程,科學管理交通,建立智慧型化交通管理系統,緩解交通擁堵。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實施高污染車輛限行管理措施。爭取國家和省的支持,積極推進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廣泛動員和開展立體綠化、屋頂綠化,擴大綠化空間,增加綠化總量,提高綠化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