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昂拳
- 簡介:“昂拳”是流傳於廣西平果榜圩
- 分類:徒手拳法及兵器格鬥技法
- 拳譜:“昂拳”第一套拳譜
簡介,分類,徒手格鬥,兵器格鬥,拳譜,
簡介
“昂拳”是流傳於廣西平果榜圩,田東思林及都安縣江南鄉等地方的一種本土拳術,有的也稱為:“軍拳”。其歷史淵源已無法考證,此拳術是古代狼兵練習在戰場殺敵的一種武術,典型的古代壯族武術,關於“昂拳”的“昂”字,在壯話中有“兇狠的”“厲害的”及“硬的”的意思。
分類
“昂拳”主要分有徒手拳法及兵器格鬥技法,其中兵器格鬥類格鬥又有“長槍術”,“刀盾術”,“雙刀術”,及一種叫:“紛撒(壯語,其實物就是一種類似於無護手的長砍刀)”的刀術等等幾大類。
徒手格鬥
(1) 徒手格鬥術共有8套,大部分已經失傳。其中現存的僅有2套半,總共51個招式,但是有的招式是重複動作的及拜師式,故現存的“昂拳”真正的招式是43個動作,總體來說,“昂拳”套路與傳統武術的套路在風格上有所不同。它是由許多招式組合而成的,在每個動作的前後一般都要停頓,變換格鬥實戰姿勢,等待下一個招式的演練,例如:打馬式換騎馬式,左右換招等,這與傳統武術講究的連貫性,協調性,節奏性等等有一定的區別,其風格更類似於警用捕俘拳,軍體拳及古代泰拳。粗略統計: “昂拳”現存的43個動作中,其中拳法為10個,腿法8個,肘法13個,膝法9個, 頭撞2次,肩頂1次,撕咬3次。從中可以看到 “昂拳”對於肘法,膝法,撕咬等重創性殺傷性的招式尤為重視,強調一擊必殺的效果。
壯族拳法有明顯的民族風俗, “昂拳”也無一例外,古代狼兵出征前,大都有傳統的儀式。有拜師,上馬等祈福儀式。“拜師禮”很簡單,遠沒有泰拳那么繁瑣的儀式。這些均為古代狼兵出征,首先是“起式”(拜師祈禱),其後是“上馬式”,“打馬式”等。格鬥式為:“打馬式”,左手橫於胸前(持盾牌手法),右手曲肘保護頭頸(持刀式),下盤為半蹲式,動作簡單,卻實用,可快速移動。
昂拳的套路及招式的名稱仍使用壯語命名,如“昂”,“度谷刀軸(漢語老虎回頭)”“度谷哈外(老虎咬水牛)”“嗎都努(狗撒尿)”,另外還有一些目前仍不清楚意思的招式如:“啊亞武”“公達頂”等壯族發音的名稱,有待於進一步探討,又如:“山羊頂角”,“螃蟹捉蝦”,十分古樸原始。完全壯民族是日常所接觸到的生活動作,絲毫無任何文學修。操練時吶喊聲也為壯族發音,如:“卡!”,“西咩”,“也”等等,
兵器格鬥
(2)兵器格鬥類分為單兵操練及群體組合操練。單兵操練比較簡單,不受限制,一般是套路操練。群體組合主要講究群體配合協同,要求十分嚴格,各人分工明確。據老人家生前回憶:這種群體組合操練的陣法一般是“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與壯族歷史著名的兵法文獻:《岑氏兵法》里記載的對陣作戰方法有一定的區別。這種群體組合操練的陣法已經失傳。只是聽家族長輩討論及在家傳的資料中看到過,令人十分可惜的是這些珍貴的壯族文化遺產,在過歷次戰火,文化浩劫之後,卻無法逃避的悲慘命運。
“紛撒”刀的刀法我是親眼見過,那一年隨黃孟健老人練武時曾經見過:這種刀法帶有神秘色彩,操練時選擇在午夜時刻,尋找四處無人的地方。用紅綢子綁頭,焚香祭酒,用布包裹著 “紛撒”放在地上,對刀進行祭拜,圍繞寶刀走三圈,然後拿起刀舞起來,這刀法十分古樸,笨拙,來去也就是那么幾招,反反覆覆,特別的這把長長的砍刀在一個年逾80歲的老人手中來回舞動,口中“吶吶嬤嬤”的念念有詞,顯得十分緩慢,沉重,累贅。好不容易等待他舞完,只見老人家神秘兮兮的對我說:當時先人留下這套刀法是可以保護家人的。由於涉世未深,對武術的認知不足,那時候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武術,倒不如說是巫師的“跳大繩”,大有故弄玄虛之感,於是沒有放在心上,也就胡亂敷衍了事。這種看法一直到後來,現在看來當時自己的認知是十分幼稚的,日本武士刀法天下聞名,歸根究底也不過三,五招。
拳譜
“昂拳”第一套拳譜;(1)拜師式 (2)起式 (3)騎馬式 (4)打馬式 (5)先人指路 (6)公達頂 (壯話,不詳) (7)嗮谷嗮米 (8)殺虎插心 (9)一步砍虎 (11)打虎尾 * (12)山羊頂角 (13)螃蟹捉蝦 (14)野馬仰身 (15)打虎尾 *(16)***原名不詳(已經忘記)(17)啊亞武(壯話,不詳) *(18)水牛撞樹 (19)度谷哈外 (20)平地砸雷 * (21)躲身刺豹 *(22)度谷刀軸 (23)打馬回朝 (24)下馬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