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特點
套路
特點
武術家們常用“刀如猛虎”來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屬於
長兵器,俗雲“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斬、刺、壓、掛、格等功夫。單刀、雙刀都是短兵器,語謂“單刀看手,雙刀看走”,所以單刀講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攔、截等刀式,而
雙刀則講究兩手用力均勻,刀式清楚,步點靈活,上下協調,以顯出“葉里藏花,雙蝶飛舞”的姿態。流行的有
朴刀、三尖兩刃、雙環刀、
長刀(雙手刀)等。刀以劈砍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還有撩、刺、截、攔、崩、斬、抹、帶、纏裹等刀法。
歷史淵源
刀在古代是一種單刃的砍殺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脊厚刃薄,適於劈砍。在原始社會,古人類就用石頭、蚌殼、獸骨打製成各種形狀的刀。古人不僅用刀作為勞動工具,還隨身攜帶作為防身自衛的武器。秦漢時期,鋼鐵問世以後,刀的製作工藝得到改善,擅長劈砍揮殺的鋼刀的製作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刀已成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
環首刀”,這種刀直背直刃,刀背較厚,刀柄呈扁圓環狀,長度一米左右,便於在騎戰中抽殺劈砍,是一種實戰性較強的短兵器,在戰場格鬥中,用法是長矛
短刀並用,遠刺近劈,威力無比。
隋唐時採用“
灌鋼法”代替了百鍊法,煉出的刀更加堅韌鋒利。唐朝的刀演變為
橫刀。
明朝軍隊,
倭刀顯現出了相當大的殺傷力,使中國軍民深受其害。當時不少優秀的
軍事將領和民間武藝家,通過各種渠道努力學習日本刀法,
戚繼光是日本刀法的積極引進者。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他在軍隊中積極推廣日本刀法,並且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
訓練教程,在兵學名著《
練兵實紀》中有記載。
程沖斗是明代
少林棍法的名家,他將某些“長倭刀”法與中國
棍法相類比,從中悟解到不少東西,撰寫了
刀譜《單刀法選》等。
吳殳,是明末著名的史學家、武藝家,又是一位堅守前朝志節的遺民。晚年精心研究武術,縱論古今,多有著述。吳殳以得之於漁陽老人的劍法,與日本
雙手刀法相融合,重加編定成單刀十八勢,寫成《單刀圖說》一書。
主要內容
(1)纏頭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貼背繞過右肩,頭部正直。
(2)裹腦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貼背繞過左肩,頭部正直。
(3)劈刀:刀由上向下為劈,力達刀刃,臂與刀成一直線。掄劈刀沿身體右側或左側掄一立圓;後掄劈要求與轉體協調一致。(4)砍刀:刀向右下方或左下方斜劈為砍。
(5)撩刀:刀刃由下向前上為撩,力達刀刃前部。正撩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刀沿身體右側貼身弧形撩出;反撩前臂內旋,刀沿身體左側撩出,余同正撩。
(6)掛刀:刀尖由前向上、向後或向下、向右為掛,力達刀背前部。上掛向上、向後貼身掛出;下掛向下、向後貼身掛出;搶掛貼身立圓掛一周。
(7)扎刀:刀刃朝下、朝上或朝左,刀尖向前直刺為扎,力達刀尖,臂與刀成一直線。平扎刀刀尖高與肩平;上扎刀刀尖高與頭平;下扎刀刀尖高與膝平。
(8)抹刀:刀刃朝左(右),由前向左(右)弧形抽回為抹,高度在胸腹之間,力達刀刃;旋轉抹刀要求旋轉一周或一周以上。
(9)斬刀: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橫砍,高度在頭與肩之間,力達刀刃,臂伸直。
(10)橫掃刀: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橫砍,與
踝關節同高為掃,力達刀刃。旋轉掃刀要求旋轉一周或一周以上。
(11)按刀:左手附於刀背或右腕,刀刃朝下,平向下按。高與腰平為平按刀;接近地面為低按刀。
(12)藏刀:刀身橫平(刀尖朝後,刀刃朝外)藏於左腰後為攔腰藏刀;刀身豎直藏於左臂後為立藏刀;刀身平直(刀尖朝前,刀刃朝下)藏於右夠側為平藏刀。
(13)背刀:右臂上舉,刀背貼靠右臂和後背右側為背後背刀;右臂側平舉,刀背順貼於右臂為肩背刀。
(14)架刀:刀刃朝上,由下橫向上為架,刀高過頭,力達刀身,手心朝里或朝外。
(15)抱刀:刀柄朝前,兩手相交,刀背貼於左臂,向前平舉為平抱刀;左手持刀,左臂下垂,刀尖朝上,刀背貼於左臂為立抱刀。
(16)
剪腕花:以腕為軸,刀在臂兩側向前下貼身立圓
繞環,刃背分明。
(17)撩腕花:以腕為軸,刀在臂兩側向前上貼身立圓繞環,刃背分明。
練習方法
套路練習
刀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的樸實無華和簡練流暢。相對於已經嚴重趨向虛華的多數表演性
套路來,刀的單勢和套勢,都顯得要簡單一些,凡一刀一勢,莫不腳踏實地,嚴守規矩與法度。動作之大小,進退之尺度,全在一定的規定下進行,不允許隨意變化和玩弄所謂身法。這種近乎刻板的要求,是現代一般武術中不多見的。然而,這一刀一勢一進一退,都非常之吃功夫,需要從大功夫、大辛勞入手,在千萬次的練習中求得成功。在正確指導下,練之既久,功夫到了,“刀味”便慢慢滲透出來,長刀特有的“殺氣”也會放射出來。這時,隨著“腳法”日見提高,流暢感油然而生,練之者自能領略到“流暢”所帶來的愉悅,遊刃自如,神氣淋漓,欲罷不能。觀之者能得到一種在花派武術那裡絕對享受不到的氣勢感和韻律美。
實戰訓練
刀法的訓練一般採用泥牆、籃球、
木人樁三種器材訓練。一、泥牆
泥牆一般用來練習刺法。著普通牆壁,用較濕潤而粘稠的泥土再堆疊一段泥牆,高約五尺,厚一尺,寬兩尺。砌好泥牆後,用刀在泥牆上劃一個正面人體圖,並標出咽喉、心臟、肚臍、下腹等部位。練功者面對泥牆,用短刀刺擊各個標誌點。要求短刀刺入直至護手或刀柄,否則不合格。刀刺入後,要迅速抽回,不能在泥中停留。也可以用刀劃割泥牆,練習方法和要求與刺法相同。每次練習完畢,用手將刀痕抹平,噴上少量的水,再用塑膠薄膜蓋上以保溫。
練習的時日長了,泥牆會逐漸變乾。到時,刺刀和劃刀的力量都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以後每刺一刀都會有極強的深度,每劃一刀也有極強的透力——因為,人體的肌膚根本沒有泥牆那么堅韌。重要的是,刀刺(劃)入泥的感覺與入肉的感覺極其類似,這種感覺普通人是沒有機會體會到的。
二、籃球
將一隻充足氣的籃球,裝在網兜中懸掛在與胸同高處。籃球的高低可以調整,但籃球必須繫緊。挑選一塊木片或竹片,長寬如短刀,但無須削成刀形。面對籃球,手持竹片,對準籃球快速刺擊。面對籃球,手持竹片,用竹片斜劃籃球,左右斜劃(即正五花動作),動作要快。
利用懸掛籃球也可用來練習砸推、捅刺等刀法。可以說,大部分刀法都可以利用這種懸掛籃球來訓練並可盡情地施展。
本功主要練習單式刀法或組合刀法的快速連擊,其所達到的程度一般都以半分鐘連擊幾刀來計算。所以必須重視本功的訓練,絕對不能有所忽視。
用木樁一段,比人略高,雕出頭身,圈出要害,裝上手腳。木樁最好選用部分有些霉爛的泡桐木,不要用堅硬的好木材、固堅硬的木材易傷刀。
(一)單式刀法練習
練習者右手握刀,分別以刺、劃、砸等刀法,攻擊木人樁的手、腳、頭等部位。這一練習主要訓練出刀的準確性,練習者切忌一味求快而失去準頭。
(二)組合刀法練習
木人樁主要用來練習組合刀法,組合刀法是短刀高級訓練法,初學者不宜。茲舉一例如下:練習者右手持刀,右警戒勢而立。先用左劃刀斜劃
木人樁右臂;接著沉身右平劃刀劃割木人樁大腿;再用刀挺刺木人樁腹部。
(三)活樁取臂
“活樁取臂”是“活”的訓練法,專門訓練近取及連擊術。
練習者面對木人樁站立,一名助手站在木人校後,手待一根長棍用棍攻擊(輕擊)練習者。助手用長棍刺、掃,其實是模擬短刀攻擊。練習者見招拆招,速用刀近取敵人“手”或“腳”後,直闖中門,快刀連擊木人樁。
說明
1.助手長棍的攻擊,主要有刺、掃兩法,練習者面對助手的上、中、下、三盤攻擊,先用刺、劃、砸等相應刀法近取,再迅速向本人樁連擊。
2.“活樁取臂”也主要用來練習組合刀法。練習者立
木人樁前,右手正握刀。助手站於木人樁後,用長棍從木人樁左側刺練習者上盤;練習者速用右手刀左上斜劃棍頭(助手立即將棍收回),接著快速滑步沉身,右刀平劃木人樁腿部,然後再挺刀刺木人樁腹部。
3.如果兩人直接對練,是無法用真刀放膽一搏的,“活樁取臂”
訓練法可以讓練習者放膽使刀,所以實戰意義較強。
部分分類
(刀術)
單刀:
(官刀、牛尾刀、柳葉刀)
雙刀
雙手刀
斬馬刀
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