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縣博物館

旬邑縣博物館

旬邑縣博物館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旬邑縣城東大街體育場西側,建於1984年。館內陳列有距今約300萬年的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世界首具板齒犀牛化石和距今約一億兩千萬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等展品。旬邑縣博物館還包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泰塔、莊嚴雄偉的明代文廟、明清石刻藝術拴馬樁等。館藏文物3600多件,其中珍貴文物183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旬邑縣博物館
  • 類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點:陝西省鹹陽市旬邑縣城東大街體育場西側
  • 館藏精品:石刻藝術拴馬樁
  • 開館時間:1984年
  • 票價:免費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場館信息,

發展歷史

旬邑縣博物館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旬邑縣城東大街體育場西側,建於1984年。

館藏文物

古象化石館內陳列的“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1975年出土於旬邑縣馬欄鎮西原村,體長8.45米,高4.3米,生活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大象化石體魄之大,象牙之巨都堪稱世界之最,稱譽為“世界第一象”。同時陳列的古犀牛化石世界上復原裝架的第一具完整板齒犀牛化石骨架,體長4.8米,高3.1米,它和古象化石同時同地出土,生活於同一時代。 它們距今已有三百多萬年,是研究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古地質、古氣候,古地貌、古生物的重要標本。泰塔,亦稱旬邑寶塔,建於北宋嘉祐四年(1059),高53米,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有木質樓梯可登上頂層,縣城景色盡收眼底。7層8棱,24個窗洞,56個風鈴,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塔雄偉挺拔,精巧靈秀,至今仍是縣城標誌性建築,是旬邑古老文明的象徵。
犀牛化石犀牛化石
文廟,建於明萬曆年間(1583),坐北面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屋面為歇山頂,正脊兩端鴟吻有一米多高,垂脊各端均有脊獸。四檐均施斗拱,斗拱為一斗三升、五彩重昂。整個建築結構嚴謹,肅穆壯觀,充分體現了明代的建築風格。
石刻藝術拴馬樁共陳列70餘件。造型有人物、動物、植物、人與動物和幾何體五類。拴馬樁的造型豐富,不拘一格,富於變化,手法細膩,工藝精湛,是一批比較成熟的民間藝術品。

場館信息

2004年博物館籌資500萬元,徵用劃轉土地10000平方米,修建了透視牆、停車場、鐘亭、假山、製作了石雕大象,鋪設了水泥道路,並對館內作了綠化、美化和亮化。如今博物館內繁化似錦,綠樹成蔭,三季有花四秀常青,給遊客創造了一個賞心悅目,優美舒適的旅遊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