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淑蘭剪紙紀念館

庫淑蘭剪紙紀念館位於旬邑縣文化宣傳中心二層。館內展覽內容廣泛,以富麗堂皇、神秘詭譎、浪漫誇張的手法,採用剪、貼、襯三種工藝把彩色紙粘拼、點綴,輔助以歌謠相互呼應完成。旬邑縣以庫淑蘭為代表的彩貼剪紙已被列入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旬邑彩貼剪紙是從清朝末期到民國初期由單色剪紙發展而獨創的一種民間彩貼剪紙,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它受民間刺繡和彩色剪紙的影響,主要用於民間農村的結婚、嫁女、逢年過節等。貼於室內顯著位置,如炕頭、牆圍、門窗、窯頂、和箱櫃等,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庫淑蘭剪紙紀念館
旬邑農村隱藏著一批剪紙大軍,名不見經傳,卻巧奪天工。然而,在文革中剪紙曾受到衝擊,當做“四舊”清除,是民間藝人放下剪刀,不敢剪。值得慶幸的是,上世紀70年代,由於政治運動的需要,剪紙作為政治活動的宣傳品,各村曾成立“紅剪刀”小組,為政治服務產生過廣泛的社會影響,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剪紙人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國家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視,縣文化館在80年代對全縣剪紙狀況進行了普查,在普查中發現了庫淑蘭別具特色的彩貼剪紙,對其進行重點培養。1984年投資建立了旬邑庫淑蘭剪紙紀念館,紀念館占地3 畝,建築面積400 平方米,館藏作品1630種,作品6000餘件。旬邑彩貼剪紙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譽滿海內外,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上海、湖南、廣東、陝西、香港、澳門、台灣等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剪紙作品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1997年曾先後在台灣和香港舉辦旬邑彩貼剪紙展覽。文化部授予旬邑縣為“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剪紙之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庫淑蘭被聯合國命名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