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外侵略戰爭

指1874~1945年間日本發動和參加的一系列侵略戰爭。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擴張軍備、發動侵略戰爭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從19世紀70年代中期起,特別是9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不斷對外發動侵略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對外侵略戰爭
  • 1874年初:侵占中國台灣
  • 1875年5月25:入侵朝鮮江華島
  •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侵占中國台灣,入侵朝鮮江華島,中日甲午戰爭,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俄戰爭中對中國和朝鮮的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與分贓,出兵西伯利亞,三次入侵中國山東,侵占中國東北,發動太平洋戰爭,

侵占中國台灣

1874年初,日本政府以台灣居民於1871年殺害琉球漁民為藉口,決定發動侵台戰爭。5月初,派遣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領3600餘日軍開始向台灣進犯。日軍在琅灣登入後,燒殺擄掠,對台灣人民犯下了嚴重罪行。由於台灣人民的英勇抵抗和中國政府的抗議,日本政府於同年10月31日同清政府簽訂《日清兩國間互換條款及互換憑章》(又稱《北京專約》),迫使清政府支付50萬兩白銀賠款。

入侵朝鮮江華島

1875年5月25日,日本政府派“雲揚”號等 3艘軍艦進入朝鮮釜山港,後在朝鮮東部沿海進行武裝偵察和作戰演習。同年 9月20日,“雲揚”號闖入朝鮮首都漢城附近的漢江河口進行武裝挑釁,炮轟江華島,並在該島登入,大肆燒殺劫掠而去。1876年2月,日本迫使朝鮮簽訂不平等的江華條約。江華島事件是近代日本侵略朝鮮的開端。

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朝鮮爆發了東學黨領導的農民起義(見甲午農民起義)。應朝鮮政府之請,清政府於同年 6月出兵朝鮮。伺機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日本政府,於6月2日通過出兵朝鮮的決議。隨後在保護使館和僑民的名義下,大量向朝鮮出兵。7月23日,侵朝日軍占領朝鮮王宮,成立傀儡政權。7月25日,日本海軍在豐島海面突然襲擊中國運兵船。29日,日本陸軍向駐成歡的清軍進攻,次日占領牙山。8月1日,日本向中國正式宣戰。9月中旬,中國軍隊在平壤戰役和黃海海戰中受挫,日軍侵占朝鮮全境。10月下旬,日軍渡過鴨綠江侵入中國,攻占九連城和安東(今丹東)。同時,日軍渡海在遼東半島的花園口登入。11月間,先後攻陷大連(舊稱青泥窪)、旅順,並製造駭人聽聞的屠殺事件。1895年2月,日軍占領威海衛,清軍北洋艦隊全軍覆沒。3月上旬,日軍連陷牛莊、營口、田莊台。至此,持續近8個月的甲午戰爭以清軍失敗而告終。4月17日,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從中國割取遼東半島(後被迫歸還)、台灣和澎湖列島,索取賠款2.3億兩(含“贖遼費”3000萬兩)白銀,並在中國獲得一系列特權。

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 6月,英、德、俄、法、美、日、意、奧等八國,為了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以保護僑民為藉口,開始組織侵華聯軍。6月15日,日本政府派遣福島安正少將率領3000人的混合部隊參加侵華聯軍,隨後又增派山口素臣中將率領的一個師團。6月16日夜各國海軍陸戰隊攻占大沽炮台,日軍首先占領西北炮台。在隨後進犯天津的戰役中,福島安正為主要指揮官。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4日,以1.3萬名日軍為主的八國聯軍由天津出發向北京進犯,日軍主帥山口素臣為聯軍指揮官。8月14日攻占北京,日軍率先炸開朝陽門和東直門,進而侵占皇宮,隨後大肆掠奪財物,殘殺人民。1901年9月7日,八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向中國索取賠款 4.5億兩白銀。日本獲得一大筆贓款及各種特權。

日俄戰爭中對中國和朝鮮的侵略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國為爭奪在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權益爆發了大規模戰爭。中國東北成了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的戰場,給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日軍所到之處,擅立官府,發行紙幣,亂捕濫殺無辜。1905年 9月,日俄兩國簽訂《朴次茅斯和約》,規定俄國把攫取中國的旅順、大連的租借權,以及長春至旅順間的鐵路及其支線的權利轉讓給日本,並承認日本在朝鮮的統治權。從此,日本加緊向中國東北實行殖民擴張,並於1910年吞併了朝鮮。(見日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與分贓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利用歐洲各國無暇東顧之機,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其矛頭首先對準德國在華租借地—膠州灣及整個山東。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陸、海軍部隊同時開始軍事行動。9月7日,日軍完成在山東半島北岸龍口的登入作戰,接著分三路進攻青島。11月7日,德軍投降,日軍占領青島和膠州灣。在此之前,日軍已於10月 6日占領濟南,遂控制了青島至濟南的膠濟鐵路全線。與侵略中國山東的作戰相呼應,日本海軍於10月上旬占領了赤道以北的德屬南洋各島。1915年 1月18日日本政府向中國袁世凱政府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終因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而未能得逞。日本對青島和膠濟鐵路實行了7年之久的軍事占領,直到1922年2月4日才被迫同意從山東撤兵,但仍保有在山東的許多侵略權益。

出兵西伯利亞

為了干涉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及掠奪西伯利亞的豐富資源,日本政府於1918年8月2日宣布將同美、英、法等國一起向西伯利亞出兵。8月18日,大谷喜久藏大將率領的 1.2萬名侵略軍于海參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登入。以後又幾次增兵,至11月末,在西伯利亞的日軍已達 7.3萬人。日軍在西伯利亞與白俄軍和土匪相勾結,竭力破壞俄國社會主義革命,遭到蘇俄人民的強烈反對。1922年 6月,日本被迫從西伯利亞撤軍,10月25日撤退完畢。

三次入侵中國山東

在中國人民革命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鬥爭蓬勃發展的形勢下,日本為阻止國民黨北伐軍前進和擴大對華侵略,1927~1928年三次派兵入侵山東省。1927年 5月28日,日本政府以保護日僑為名,決定向山東派遣2000名士兵。日軍於6月1日在青島登入,7月8日抵濟南,8月撤軍。1928年4月17日,日本政府決定再次出兵山東。日軍第6師團5000人於4月25日在青島登入,第11旅團於26日入侵濟南。5月3日,日軍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並在濟南奸淫擄掠,屠殺中國軍民5000餘人,製造了“濟南慘案”。國民黨政府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等亦被殺害。5月4日,日本政府決定第三次出兵山東,從關東軍抽調一個旅團,從日本派遣第三師團至山東。日軍於5月11日占領濟南。至此,1.5萬名日軍控制了山東。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存在矛盾,1929年5月日軍撤出濟南。

侵占中國東北

1927年東方會議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策劃侵略中國東北和內蒙古地區。1928年6月,日本關東軍炸死張作霖,企圖一舉侵占東北未能得逞。經關東軍參謀板垣征四郎與石原莞爾等人長期精心策劃,日軍於1931年 9月18日夜10時20分,在瀋陽北郊柳條溝炸毀南滿鐵路,反誣為中國軍隊所為,隨即炮轟北大營的中國軍隊。次日占領瀋陽和長春,一手製造了“九一八事變”。接著日軍占領營口、遼陽、鞍山、本溪、撫順、安東等地。1932年1月3日侵占錦州,2月5日占領哈爾濱。至此,東北地區除熱河省外,全部為日軍所侵占。此後日本一再增兵,不斷擴大對華侵略。1932年 1月28日進攻上海,製造了“一·二八事變”。由於日軍遭到中國軍民英勇抗擊,英、美等國出於自己的利益,反對日本的軍事行動,日本被迫於同年5月5日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製造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對中國人民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1933年2月下旬,駐東北日軍開始向熱河及華北進犯。3月初占領熱河全省,5月下旬侵占秦皇島、唐山、遵化、密雲、通州(今通縣)等地,進逼平、津。 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今北京)西南的盧溝橋一帶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的日本侵略軍,以中國軍隊拒絕日軍進入宛平縣城搜尋一名走失士兵為藉口,炮轟盧溝橋和宛平城,進攻中國守軍。“七七事變”後,日本大量增兵中國,開始全面侵華戰爭。7月30日占領北平、天津, 8月13日進犯上海(史稱“八一三事變”),11月12日上海淪陷。12月13日,由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指揮的日軍占領南京,隨後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被殺害的中國民眾達30餘萬。1938年10月日軍占領武漢、廣州後,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浩劫。中國人民堅持抗戰,使日本侵略者陷入戰爭泥潭而不能自拔,經過8年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發動太平洋戰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實現獨霸東亞、爭霸世界的野心,於1940年同德、意結成法西斯軍事同盟,積極準備對美、英開戰。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戰爭初期,日本侵占了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及太平洋部分島嶼,後來在反法西斯聯盟各國人民抗擊下,終於一敗塗地。1945年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結束了日本軍國主義長期對外擴張、發動侵略戰爭的罪惡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