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旅大)

大連市

旅大一般指本詞條

大連市,別稱濱城浪漫之都遼寧省轄地級市、副省級市計畫單列市特大城市,市境位於中國東北地區最南端,三面環海,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東北平原,地處北半球暖溫帶地區,屬於具有海洋性特點的溫帶季風氣候;截至2023年,全市下轄7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257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08.7萬人,常住人口753.1萬人。

大連市歷史悠久,早在約六千年前就得到了開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始稱大連市。1984年,被批准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被確定為計畫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4年,被批准為副省級城市。大連市是中國重要的港口、工業、貿易、金融和旅遊城市,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東北對外開放的視窗,同時也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遼寧沿海經濟帶中心城市,還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和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並於2018年和2020年入選GaWC世界二線城市

2023年,大連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52.9億元,同比增長6.0%。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濕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航空運輸,鐵路運輸,海上運輸,公路運輸,軌道交通,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非遺,風景名勝,購物娛樂,主要景區,名優特產,對外交流,領事機構,友好城市,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古代
夏朝建立時,大連地區儘管地廣人稀,但因與山東半島聯繫密切而深受影響。
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先商第三代王相土從今遼東一帶移居河南商丘,因懷戀故土,往返遼豫之間,開闢了今蓬萊至大連的航線,使大連與山東北部沿海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繁。約在前17世紀,商湯滅夏。至帝辛(紂)時期,大連地區社會已由地區性組織轉化為方國。今營城子地區雙坨子遺址出土的輪制陶器等文物證明,山東嶽石文化已影響到大連。
初,今大連地區建有多處石棚,是遼東半島石棚分布最廣、類型最全、數量最多的地區,多數坐落在河流附近的丘陵上,其中大石棚7座、中小石棚18處38座,主要分布在金州區、普蘭店區、瓦房店市、莊河市四區市。
春秋時期,周莊王十二年(前685年),齊桓公即位。齊桓公為開發遼東,向遼東地區批量移民,其間齊國還出兵伐山戎以救燕國,進一步確立了霸主地位。齊靈公六年(前567年),齊國滅萊國(今膠東地區),齊控制區擴大到山東半島東部沿海。萊國人戰敗後,渡海逃亡,大規模移居遼東半島,大連地區人口有較大增長,官府在移民區建立村社組織並派官吏管理。齊、萊居民的大批北徙,使山東與遼東的文化進一步交融,生產力發展水平迅速提高。此外,黃河下游一帶居民逢戰亂和荒年也沿上述路線避難遼東,這些徙民部分在大連地區定居,部分向東北腹地遷徙,逐漸形成了由旅順至東北腹地的古道,商業與手工業隨之有了一定發展,集邑中設有專門為交易的“市”,實行以物易物。齊桓公死後,諸子爭位,內亂不息,齊國漸失霸主地位,大連地區在內的遼東成為燕國領地,周元王元年(前475年),春秋時期結束,中國社會進入戰國時代,大連地區的經濟社會也隨之進入戰國紛爭時期。
秦朝時,屬遼東郡。
西漢,南部屬遼東郡沓氏縣(今普蘭店區張店漢城址),北部屬遼東郡平郭縣(今蓋州市漢代古城址)和武次縣(今鳳城市劉家堡漢城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