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資源最佳化

施工資源最佳化

施工資源最佳化是對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形成生產力的各種要素進行有效地組織、協調、監督、控制,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實行動態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工資源最佳化
  • 外文名:Construction resource optimization
  • 管理方式:動態管理
  • 最佳化內容: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等
  • 主要環節:資源供應、編制施工資源計畫
  • 研究領域:運籌學
意義,主要環節,內容,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技術,資金,最佳化步驟,

意義

對施工資源最佳化,就是要對各構成要素進行認真研究,強化施工項目的動態管理。其意義在於:
1.進行施工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即可適時、適量、比例適當、位置適宜地配備或投入各要素,以滿足工程項目施工的需要
2.進行施工資源的最佳化組合,可在施工過程中搭配適當,協調地在項目中發揮作用,有效地形成生產力,適時地生產出理想的合格產品;
3.在施工項目運轉過程中,對各種資源進行動態管理。施工項目的實施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對各種資源需求在不斷變化,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因此,施工資源的配置和組合就需要不斷調整,這就需要動態管理。動態管理的目的和前提是最佳化配置和組合,動態管理是最佳化配置和組合的手段與保證。其基本內容就是按照施工項目的內在規律,有效地計畫組織、協調和控制各種資源,使之在項目中合理流動,在動態中尋求平衡;
4.在施工項目運行中,合理地使用資源,以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

主要環節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對施工資源進行管理時,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編制施工資源計畫。編制施工資源計畫的目的是對資源投入量、投入時間和投入步驟作出合理安排,以滿足施工項目實施的需要,計畫是最佳化配置和組合的手段;
2.資源的供應。按照編制的計畫,從資源來源到投入到施工項目上進行實施,使計畫得以實現,施工項目的需要得以保證;
3.節約使用資源。根據每種資源的特性,制定出科學的措施,進行動態配置和組合,協調投入,合理使用,不斷地糾正偏差,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滿足項目的使用,達到節約的目的;
4.進行資源投入、使用與產出的核算,實現節約使用的目的;
5.進行資源使用效果的分析。一方面是對管理效果的總結,找出經驗和問題,評價管理活動;另一方面為管理提供儲備和反饋訊息,以指導以後(或下一循環)的管理工作。

內容

施工資源最佳化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技術資金等要素。

勞動力

國家和建築業用工制度的改革,使施工企業已經有了包括固定工、契約工、臨時工和城建制的外地隊伍等多種形式的用工,並且已經形成了彈性結構。不論施工任務的多少,勞動力招工難和不穩定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改變了勞動力隊伍結構,加強了第一線用工,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改善了我國建築施工企業勞動生產率長期徘徊的狀況。
勞動力作為施工資源的第一項主要內容,關鍵是如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利用行為科學激勵理論和方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材料

按材料在生產中的作用將建築材料分為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和其他材料。其中:主要材料指在施工中被直接加工,構成工程實體的各種材料,如鋼材木材、水泥、磚、砂、石等;輔助材料指在施工中有助於產品的形成,但不構成工程實體的材料,如促凝劑、隔離劑、潤滑物等;其他材料指不構成工程實體,但又是施工中必須的材料,如燃料、油料、砂紙、棉紗等。此外,像腳手架材料、模板材料等周轉性材料、工具、預製構配件等,都因在施工中有獨特作用而自成一類,其管理方式與材料基本相同。
工程材料按材料來源可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按使用功能可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按自然屬性可分為金屬材料、矽酸鹽材料、電器材料、化工材料;按組成的物質和化學成分可分為無機材料、有機材料和複合材料等;它們的保管、運輸各有不同要求,需分別對待。

機械設備

施工項目的機械設備,主要是指作為大型工具使用的大、中、小型機械,既是固定資產,又是勞動手段。施工項目機械設備最佳化管理的環節包括:選擇、使用、保養、維修、改造、更新等。其關鍵是使用,以提高機械效率、提高利用率和完好率。只有依靠人去提高利用率,依靠保養和維修去提高完好率。

技術

技術是指操作技能勞動手段、勞動者素質、生產工藝、試驗檢驗、管理程式和管理方法等。由於工程項目施工生產的單件性、露天性、空間性、流動性和複雜性等特點,決定了技術的作用更加重要。技術工作要素包括技術人才、技術裝備、技術規程、技術資料等;技術活動過程指技術計畫、技術運用、技術評價。技術作用的發揮,除了依靠技術本身的水平外,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技術管理水平。沒有完善的技術管理,先進的技術是難以發揮作用的。
技術管理的任務包括:
1.正確貫徹國家和行政主管部門的技術政策,貫徹上級對技術工作的指示和決定;
2.研究、認識和利用技術規律,科學地組織各項技術工作,充分發揮技術的作用;
3.確立正常的生產技術秩序,進行安全生產、文明施工,以技術保證工程質量;
4.努力提高技術工作的經濟效果,使技術與經濟有機地結合。

資金

施工項目的資金,從流動過程來講,首先是投入,即將籌集到的資金投入到施工項目上;其次是使用,也就是支出資金管理,就是財務管理,它包括的主要環節有:
1編制資金使用計畫;
2.籌集資金;
3.投入資金(施工項目經理部收入);
4.資金使用(支出);
5.資金核算與分析。
施工項目資金管理的重點是收入與支出問題,收支之差涉及核算、籌資、貸款利息利潤稅收等問題。
施工資源是決定工程項目建設進度與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涉及資金、技術、人員、材料、機械等方面,對於施工資源的配置,可不僅是提前準備,還有一系列的管理與最佳化措施。

最佳化步驟

1.首先編制資源管理計畫,對資源投入量、投入時間及投入步驟進行合理安排,滿足項目實施的要求。資源最佳化配置,按編制的計畫,在保證項目所需的前提下,結合施工組織設計,分析市場資源和施企內部資源,對資源做到合理選擇、供應、使用。全面配置資源後,須對資源的使用進行控制,結合不同資源特性進行動態配置,協調投入並糾偏,力爭節約資源的目的。動態控制資源,分析資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調節閒置資源,根據時間及進度安排合理調度資源等;
2.通過材料進場驗收,確保原材料質量,拒絕接受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建立材料入庫台賬,按需領料,超限額的用料須辦理手續,註明消耗原因。監督材料使用,確保用途合理,用量節約,誰用誰清,隨領隨用。登記現場周轉材料數量、類型等,在完成該工程後進行退回或投入下一次周轉,結合周轉材料類型,可選擇部分租賃的使用方式。回收現場余料,並及時辦理退料手續, 在限額領料單中登記扣除,設施用料等須在使用周期結束後進行回收並建立台賬,處理經濟關係;
3.按勞動力需要量計畫向企業勞務管理部門中心請派勞務人員並簽訂勞務契約,按計畫進行分配。在項目施工中不斷進行勞動力平衡、調整、解決施工要求與勞動力工種、數量、技術能力中存在的矛盾,最佳化勞動組合,實行班組長與工人相互選擇,形成高效團隊。根據實際能力與工程量核算設計預算;勞務承包契約;施工任務書,做到分配合理;
4.人機固定,實行機械使用保養責任制,指定專人使用、保養,將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益作為個人經濟利益的評價標準之一。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定期開展機務訓練班,提高操作人員技術實力。施工方案應按小時安排機械工作內容, 充分提高效率實行單機或機組核算,制訂激勵制度,提高機械設備管理水平;
5.組織流水施工,考慮機械設備的服務能力與保養時間,以此為依據劃分施工段,避免窩工現象。落實圖紙審核制度、施工組織設計管理制度、技術交底制度、施工項目材料、工程質量驗收制度、施工技術資料管理制度等技術把關舉措。審核施工組織設計,從技術、經濟、組織協調等多方面判斷合理性,確保質量安全、進度可控。嚴格執行隱蔽工程的驗收,不合格者禁止進行下一道工序,及時辦理驗收手續不得後補。工程報驗收前進行施工方內部預檢,保證工程質量,防止可能發生差錯造成質量事故;
6.根據成本費用控制計畫、施工組織設計、預計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等預測資金支出,提前規劃資金,以免周轉出現問題。對比資金收入與支出情況,分析偏差原因並及時進行調整,避免誤差積累,及時糾偏。資金籌措時確保在充分利用自有資金的前提下,經過收支對比按差額籌措資金,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在契約中明確工程款支付時間與方式,對於現場簽證須及時進行手續登記,避免後期互相推諉,造成資金鍊不順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