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群,1941年12月生,著名科學家,教授,研究員,國際大獎獲得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在噪聲控制工程學、環境物理學、生物物理信息學的學科創建、發展、國際化、產業化作出卓越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丹群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41年12月
- 職業:科學家
- 畢業院校:西北大學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成果發明,獲獎榮譽,培養研的究生,重視的培養,論文著作,著作,論文,
人物簡介
方丹群,1941年12月生,著名科學家,教授,研究員, 國際大獎獲得者,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在噪聲控制工程學、環境物理學、生物物理訊息學的學科創建、發展、國際化、產業化作出卓越貢獻。為噪聲控制工程學、環境物理學、生物物理訊息學的學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人物經歷
讀書
方丹群教授,著名科學家(噪聲學,環境物理學,生物物理訊息學),北京市人,1941年12月生 ,,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父親是農學家,母親是中學國文教師。書香門第的薰陶,他自幼就樹立了 “讀千卷書,走萬里路”的奮鬥目標。在國小時,他就閱讀了中國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 到中學, 他如飢似渇的閱讀中外名著,如莎士比亞戲劇集,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雙城記, 福爾摩斯偵探案等等,而對他影響最大的是 “居里夫人傳” “愛因斯坦傳”, 他一遍遍地讀,不斷地思考,為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精神所感動,為愛因斯坦的開創性和革命性的科學理論,以及其科學對人類的巨大貢獻而震動。在少年時代就暗暗地樹立了自已的理想:以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為榜樣,將畢生獻給科學事業。作一個給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1956年,15歲,他在西安市第二國中的全校講演會上,
報告了“向科學進軍”的題目,他的結束語是,讓我們二十,三十年後在科學的高峯會師吧!他在西安市的重點學校—西安市第三中學,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建立了鬆散的 “奧林比亞”小聯盟,討論科學問題,互相勉勵,樹立奮鬥目標。他從小就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他擔任了西安市三中小化工廠廠長,製造墨水、肥皂,等,給同學們用。他在高三時還得到了 “西安市紅旗讀書獎章”。1959年他考入了西北大學物理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理論力學由西大付校長、著名物理學家岳頡恆教授講授,熱力學與統計物理由物理系主任、著名分子物理學家江仁壽教授講授,量子力學由當時才華橫溢的青年講師,以後著名的量子物理學家張紀岳教授講授,……,等等。他們的精心培育使方丹群在大學階段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了靈活的學習方法,為他往後在科學的海洋里馳騁,在科學的高峯中攀登奠定了雄厚堅實的基礎。
工作經歷與職務
1963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物理系。先後在勞動部保護研究所、北京市勞動
保護科研所、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80)、
研究員(1986起),1982年起為副所長,所學委員會主任委員,1985年起方丹群教授任院
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院高中級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院安全工程與環境衛生學碩士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1984年起方丹群教授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連任三屆 ),1988年兼任北京理工大學教授。198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方丹群教授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1988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方丹群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稱號。1989年獲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
從七十年代末起,方丹群教授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環境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82年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工程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籌組噪聲控制專業委員會,任主任委員。八十年代中,參與組建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任第一屆理事兼噪聲與振動控制委員會主任委員。1982年,方丹群教授任中國聲學學會理事,1983年為首屆北京聲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1983年,任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理事,組建噪聲與振動專業委員會,任主任委員。八十年代以來,方丹群教授陸續出任北京科普作協副秘書長,北京聲學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科學術協會委員,北京市對外科技交流協會理事,北京市高級科學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常務編委,[噪聲與振動]雜誌副主編,全國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量和單位(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等等。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方丹群教授進入國際社會,先後到澳大利亞、南斯拉夫、丹麥、瑞典、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發表論文,訪問,考察,技術合作。
八十年代末,方丹群教授應邀到歐、美講學、合作研究,並將發明和研究成果國際化、產業化,從八十年代末至今,先後擔任美國通用高科技公司總裁, 美國西方環境集團董事長, 美國西方環境科學院院長、研究教授、高級科學家 , 美國微觀生物物理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 美國生物網技術公司董事會主席、總科學家執行長, 美國泛美國際公司董事會主席,法國開拓公司副董事長,國際環境醫學和生物學學會控制論總委員會副主席,南華大學教授, 美國亞太投資銀行協會理事,美國國泰銀行顧問。等等。
近年來, 方丹群教授為了實現他的想法—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和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有潛力的中國的戰略合作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方向,不遺餘力,在美中之間奔走。先後兼任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國際合作高級顧問,中國環境產業協會噪聲與振動控制專業委員會首席顧問,北京市勞動保護科研所高級顧問,北京綠創環境集團科技總顧問,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等等。
美國總統柯林頓,中國全國人大常委環境
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曲格平與環境物理
學家方丹教授,環境化學家詹姆士.呂博士
在一起 1994, 美國
科學研究
六十年代初,方丹群教授從消聲器的研究開始,研製成功在工業環境中套用的一系列消聲器,進而,師從馬大猷教授,在其微穿孔板吸聲理論的基礎上,研製成功多種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微穿孔板消聲器,並廣泛套用到工程實踐中。七十年代起,方丹群教授帶領一個聲學家,生理學家,醫生組成的團隊,研究噪聲對聽力,心血管,神經系統的影響,這一研究的結果,為中國制定了笫一個國家噪聲標準—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1980年由衛生部和國家勞動總局頒布試行。接著方丹群教授受國家建委委託,他組建了更大的班子,兒乎包括國內所有與噪聲有關的研究 ,設計單位,經五年的努力,研究和編制 [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1985年國家計畫委員會正式批准和頒布了這個規範。與此同時,他向國務院有關了部委建議,並親自參與組織全國十三個省(市)40個工廠噪聲控制綜合治理試點,並首次提出和組織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綜合治理,從而使中國的噪聲治理工作從単機単項進入整個工廠和區域環境綜合治理的新階段,由少數科研設計單位自發研究進入政府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新階段。而這十年的深入研究工作也使中國在噪聲生理效應和噪聲控制工程學領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方丹群教授發起,並以大會主席或秘書長身份主持召開了四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術會議,推動了我國的噪聲控制學術發展。並作為主席團成員參加了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學術會議。
八十年代初,方丹群教授參加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的籌備工作,首次提出環境物理學的概念,稱其為正在形成的新興學科領域,包括環境聲學,環境電磁學,環境熱學,環境光學和環境空氣動力學,這一觀點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猷教授的全力支持,馬並出任了環境物理篇的主編。環境物理正式成為環境科學的五大學科之一。之後,他又建議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內組建環境物理專業委員會,馬大猷和方丹群出任了首屆正副主任委員,1982年方丹群教授在國務院環辦的支持下,與中國環境科學院合作,,在北京組建環境物理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出任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心常務付主任。並在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 [物理]雜誌撰文 [環境物理污染現狀及控制對策],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 [科技導報]發表論文 [物理污染及對策],並在 [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一系列介紹環境物理宣傳環境物理意識的文章。
1986年方丹群教授應邀為國家科委環境保護蘭皮書撰寫環境物理研究進展,1988年應邀為清華大學環境保護教材編寫環境物理篇。並為中國文化書院編寫環境科學教材 [環境聲學教程],卄年來,方丹群教授致力於環境物理的學科建沒和發展,從環境聲學到環境電磁學、環境熱學、環境光學,他特別重視大環境中太陽的光和熱這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用量子力學理論研究納米矽晶及其套用,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太陽能利用的低轉換效率和高成本瓶頸。進行了一系列基礎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環境物理學科體系探討, 大環境中的力、熱、聲、光、電磁和環境物理學研究,環境聲學的建立和發展,麥克斯韋方程和電磁環境,環境物理污染趨向及控制對策,地球中熱污染及發展預測, 納米矽晶的量子力學分析及其在太陽能中的套用,量子級矽晶物理特徵探討,等等。而這一歷史階段,環境物理污染逐漸引起全人類的關注,以至於全球各國首腦在九十年代齊聚巴西,商談全球對付熱污染和全球暖化,方丹群教授及一批志同道和的環境物理學家在八十年代初努力創建的環境物理學及他們竭力倡導的環境物理意識,如今巳被世人接受。而美國前付總統高爾因宣傳推動控制全球暖化和環境保護而獲得諾貝爾獎和奧斯卡獎,將人類對環境物理學的認識環境物理意識和對環保的重視推向高潮。而環境光學和太陽能的深層次高效利用,巳成當代人類興注的焦點之一,成為綠色能源的主流方向之一,科學變為全人類的行動,正是方丹群教授夢寐以求的,也是他獻身科學事業的最高理想。
七十年代後半期,方丹群教授在研究噪聲生理效應時發現,心電圖和腦電圖的靈敏度非常低,他和研究課題組不同專業的專家一起,運用生物控制論理論,提出一系列評價心腦功能的新指標,在國際上第一次給出噪聲級與心、腦功能的線性關係。之後,研究組又吸收了一批醫生,研製成功心腦電多相信息鑑別診斷系統,將對冠心病等的診斷靈敏度提高到85%。近十年來,方丹群教授進一步套用量子力學原理,將生物電訊號量子化,引進心臟數學的概念,發明了心臟量子譜早期診斷系統[CSD],將靈敏度和特異性提高到90%以上。並得到美國FDA允許,進入歐美市場,成為早期、準確、無創傷的心臟病診斷儀器。與此同步,一個新的學科領域—生物物理訊息學,正在建設中。己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已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要成果,如:心臟病的檢測和定位系統,生物電信號採集數據轉換系統,心臟病早期診斷和自然醫學,生物電和生命信息,生物電信息的全息分析,生物物理信息(力、熱、聲、光、電、磁)研究與套用探討,國際生命網和網際網路診斷治療體系及結構探討,等等
著名科學家方丹群教授向國務委員兼國家
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宋健解說獲國際大獎
的發明
1988, 中國
四十餘年以來,方丹群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取得30項重要科研成果和發明,得到15項專利和著作權[包括8項美國專利和著作權]。獲得20項國 際級、國家級、省(市)、部級 科技成果奨和發明獎,其中國際大獎5項、一等奨4項、二等獎4項、學術成果獎、三等獎和科學大會獎8項。比如,第三十七屆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金獎、最高獎--首相獎、指揮官勳章,第八十屆巴黎國際博覽會國際杯獎,北京市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等
方丹群教授發表論文200餘篇,著書10部。如:方丹群,空氣動力性噪聲與消聲器[科學出版社,1978];方丹群等,
蘭皮書,1986];方丹群、王文奇、孫家其,噪聲控制[北京出版社,1986]; 方丹群、劉克,城市交通噪聲污染評價、
預測方法研究[中國科學,1988]; Prof.Dan Q.Fang, Introduction of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 Lectur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000,USA];
Prof.Dan Q.Fang, Principle and Diagnostic Handbook of Cardio Spectrum Diagnostic System [CSD],[ Library of Congress United States Copyright office,2006 USA ]。
成果發明
方丹群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在噪聲控制工程、環境物理學、生物物理訊息學以及軟科學領域共取得三十餘項重要科研成果,十五項發明專利和著作權 (包括8項美國專利和著作權 )。
噪聲控制工程學領域
微穿孔板消聲器, 穩態噪聲頻譜分類、噪聲標準的人體工程學評價, 國家標準--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 噪聲對腦電、心電影響的電子計算機分析, 工業噪聲評價、噪聲控制工程化及套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評價與控制, 城市交通噪聲污染評價、預測及防噪規劃, 噪聲對人體影響的研究, 新型空間吸聲體、複合消聲器、消聲隔聲箱, 城市大型隔聲吸聲屏障。
環境物理學領域
環境物理學科體系探討 ,大環境中的力、熱、聲、光、電磁和環境物理學研究, 環境聲學的建立和發展, 麥克斯韋方程和電磁環境, 環境物理污染趨向及控制對策, 地球中熱污染及發展預測, 納米矽晶的量子力學分析及其在太陽能中的套用, 量子級矽晶物理特徵探討。
生物理訊息學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
噪聲對人體影響的研究, 用生物控制論判斷腦功能的八個新指標及套用,微電腦心腦電診斷儀,心電多相信息診斷方法及鑑別診斷儀,心臟病的檢測和定位系統,心臟病量子譜診斷儀,生物電訊號採集數據轉換系統, 心臟病早期診斷和自然醫學, 生物電和生命訊息, 生物電信息的全息分析, 生物物理訊息 (力、熱、聲、光、電、磁)研究與套用探討, 國際生命網際網路診斷治療體系及結構探討。
軟科學和戰略研究
國家12個重點領域技術政策研究(子課題負責人),中國2000年預測(環境)(子課題負責人), 環境保護和綠色能源, 環境保護國際化和產業化, 地球暖化和新能源堀起發展趨勢研究, 美中新能源和環境保護合作的戰略和方法, 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和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有潛力的中國的戰略合作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方向。
方丹群教授及其團隊的這些科研成果和發明,或為國際首創、世界領先, 或為國內外先進水平, 或者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 或為學科創建和產業化的基礎, 或具有重大社會經濟效益。
獲獎榮譽
科技成果和發明獎
方丹群教授帶領他的團隊, 獲得20項國 際級、國家級、省(市),部級科技成果和發明獎:
2.1977年北京市科學大會奨 : 工業噪聲衛生標準研究 。
3.1978年衛生部全國醫藥衛生優秀成果奨: 噪聲對人體影響的研究。
4.1979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奨: 穩態噪聲頻譜分類與噪聲標準的人體工程學評價。
5.1980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奨: 吸聲體、吸聲隔聲箱、隔聲箱。
6.1981年北京市學術成果獎: 噪聲對腦電影響的電子計算機分析。
7.1982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用控制論判斷腦功能的八個新指標及套用。
8.1983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工業噪聲評價、噪聲控制工程化及套用。
9.1984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城市小區環境噪聲與控制研究。
10.1986年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微電腦心腦電診斷儀。
11.1987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奨:印刷機噪聲控制。
12.1987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城市交通噪聲評價、預測及計算機在防噪規劃中的套用。
13.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十二個重奌領域技術政策研究 (子課題負責人)。
14.1987-1988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務院發展中心特等奨:中國2000年預測(環境) [子課題負責人]。
15.1988年國務院勞動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微穿孔板消聲器的研究和套用。
16.1988年北京發明金獎:心臟病診斷儀。
17.1988年北京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牌獎:心腦電鑑別診斷儀。
18. 1988年北京市市長特別獎:心腦電鑑別診斷儀。
19. 第37屆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金牌獎:心腦電多相信息診斷方法和診斷儀。
20. 第37屆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最高獎:馬爾騰斯首相獎 :心腦電多相信息診斷方法和診斷儀。
21. 笫80屆巴黎國際發明博覽會國際杯獎 :心臟病早期診斷系統。
特別榮譽
1.198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方丹群教授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2.1988年國家科委授予方丹群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稱號。
3. 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 (1989年)。
4. 比利時國王授予方丹群教授國際發明最高榮譽—指揮官勳章。
培養研的究生
方丹群教授對培養研究生工作非常重視,他不僅是研究生導師,又是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研究所領導,還是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他嚴格地要求研究生學好專業基礎課。打下堅實的基礎,他親自講授專業課,要求研究生學習外語作到“聽、說、讀、寫”四會,嚴格要求研究生作好學位論文,並進行一絲不苟的答辯。除了在學術上培養研究生外,方丹群教授更著重的是育人,他的口號是:要培養出第一流的有開拓精神的有用人才,要研究生“青出於蘭而勝於蘭”!要研究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自己的特色,打下自己的一片天下。他認為教給研究生的知識是有限的,教給他們開拓精神和學習、工作方法是無限的。他的研究生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以在八十年代以方丹群名義考取的19名為例,如今多數巳成棟樑之才,在不同崗位作出突出貢獻。例如:
劉克
劉克,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基礎聲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聲學計量測試站站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物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在聲學領域作出重大貢獻。
丁輝
丁輝,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中國聲學學會常務理事、北京聲學學會理事長,中國職業安全協會常務理事,北京理化分析測試學會理事長,如今正意氣風發地領導著北京的數十個研究機構取得一項又一項的科研成果,並將科研成果轉變為生產力。
姜鵬明
姜鵬明,北京綠創環保集團董事長,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學會常務理事,汽車排放專業學會付主任委員,北京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美國西方環境科學院研究院
研究員,在發展綠色環保和環保產業方面作出傑出的貢獻。榮獲 “中關村十大優秀創業者”“首都優秀企業家”等稱號。
劉海祥
劉海祥,北京美高儀軟體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在醫療電子行業領域取得突出的成績。
凃瑞和
凃瑞和,國家環境保護部國際合作司處長,在推動環境保護國際交流國際合作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喻明
喻明,出使英國,任科技外交官,現任中國科學院系統處長,在科技管理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
現任的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斌也是方丹群教授當年的研究生,張斌還兼任北京市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中心主任,北京人居室內環境檢測中心主任,領導著五十年歷史的研究所開拓新路。
重視的培養
方丹群教授在國外工作生活發展創業的幾個研究生也都了各自的成就。在美國,方丹群教授還為南加大的研究生作專題講座,指導美國研究生,他接受台灣南華大學兼職教授的聘書,也是開展專題講座,指導台灣研究生。
方教授數十年如一日,重視研究生的培養,如今己是“桃李滿天下”。最使研究生不能忘懷的是方教授不僅是“教”,而且在“幫”,他盡其所能為研究生創造繼續深造,出國留學,發表論文,打開局面的條件,方教授講他是以他的恩師馬大猷和他的老領導趙明所長為榜樣,因為馬先生和趙所長就是這么帶他的。
有一件軼事,改革開放後的現在,不算什麼事,可在八十年代初卻是一件大事,那就是研究生畢業後能否留在北京的問題,原來,文化大革期間有不少北大、清華等大學的優秀學生被分配到外地,一過十年,不少人巳娶妻生子,戶口在外地,當年戶口可是頭等大事,方教授的研究生中就有這樣的情況。這些研究生年令與方教授差不了兒歲,歷經了千辛萬苦,“百里挑一”,好不容易考取了研究生,三年寒窗得到了學位,成了“專門人才”,卻面臨著不得不到外地工作放棄修成的專。方教授上下奔走呼籲把這些人才留下,最後找到主管人事、科技、教育的常務付市長白介夫,他在方教授的書面報告上籤了字,責成市人事局制定政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不久北京市的一項新政策正式頒布,有專才的研究生可以留北京工作,他們的配偶子女可以給特殊的戶口指標。這項政策使多少人才留在北京、學以致用!北京帶了頭,外地亦跟進,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確實留住一批人才,保住一批專才,使其學成能夠留在合乎自己專業的機構和地區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
戰嘉愷研究員這位昔日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就這樣的全家留在了北京,充分發揮了專才,在環境聲學振動學及噪聲控制工程學領域作出重要的貢獻,並擔任了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噪聲控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重任,可惜不幸去世,否則會為中國噪聲控制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潘敦銀研究員是與戰嘉愷研究員同屆的方教授的首屆研究生,他是中國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的研究員,化學工業部化工勞動保護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他為中國噪聲控制事業也作出重要的貢獻。
論文著作
著作
一。方丹群教授自著,或與他人合作編著,或為主編,或參加編寫十餘部書
1.方丹群,噪聲的危害與防治,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75年第一版, 1977年第二版, 1980年第三版。
2.方丹群, 空氣動力性噪聲與消聲器, 科學出版社,1978.
3.方丹群、王文奇、孫家其、陳潛, 噪聲控制技術,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3. ( 全國勞動保護教材, 國家勞動總局主編 )。
4.方丹群、董金英主編, 噪聲控制114例,勞動人事出版社,1985. ( 勞動人事部勞動保護局、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編 )。
5. 方丹群、王文奇、孫家其, 噪聲控制, 北京出版社, 1986.
6. 方丹群, 環境物理污染控制及環境物理研究進展, 《國家科委環境保護蘭皮書》中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1986;
7. 方丹群、劉克, 環境聲學教程, 中國文化書院, 1988. ( 全國環境保護培訓教學叢書 )。
8.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編, 趙明、方丹群、林言訓主編, 工業安全技術手冊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9.
9. 方丹群、郭治主編, 張力娜、劉茜、劉軍、高永新、任萍撰稿,工廠安全員手冊。學術期刋出版社,1989.
10.Dan Qun Fang and Chong San Hone, Principle and Cli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Cybernetics Cardio-Diagmostic System (BKD), Library of Congress United States Copyright office, USA, 2001.
11.Dan Qun Fang, Principle and Diagnostic Handbook of Cardio Spectrum Diagnostic System [CSD], Library of Congress United States Copyright office, USA, 2006.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J 87-1985 , 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 中國標準出版社, 1986. ; 中國計畫出版社, 2007 ; 英文版, 標準化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畫委員會批准並頒布。
主要起草人:方丹群、陳潛、孫家其、孫鳳卿、董金英、吳大勝、 張敬凱、陳道常、 章奎生 、徐之江、梁其和、 穆惕乾 、周光源 、楊臣鈞 、肖淨嵐 李芳年、陳律華、朱汝洲、劉惠媛、江珍泉、馮瑀正、封根泉、虞仁興、戚丹
主編單位 :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
參加單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上海工業建築設計院、
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上海化工設計院、、冶金工業部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冶金
工業部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 機械工業部 設計研究總院、 電子工業部第十一
設計研究院、 航空工業部第四規劃設計研究院、 化學工業部第四設計院、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13.《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方丹群參與編寫,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3
14.郭治、方丹群, 動腦筋學物理 (聲學),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4.
15.工業現代化常識, 方丹群參與編寫, 工人出版社,1979.
16.進軍集, 方丹群參與編寫, 科普出版社,1980.
17.浪花集, 方丹群參與編寫, 科普出版社,1980.
18. 噪聲控制與室內聲學, 車世光、項端祈主編, 方丹群參與編寫,工人出版社, 1981.
論文
二。方丹群教授自己撰寫,或與他人合作撰寫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科普文章和其他文章200餘篇,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
1. 方丹群、孫家其, 微穿孔板消聲器在高速下的消聲性能, 全國聲學論文報告會,1973.
2. 方丹群、孫家其等, 幾種微穿孔板消聲器和微穿孔板複合消聲器的試驗研究,全國聲學論文報告會, 1973.
3. 方丹群、孫家其 等, 高速中型柴油機噪聲控制研究, 全國聲學論文報告會, 1973.
4. 方丹群、孫家其 等, 一種風洞消聲的試驗研究, 全國聲學論文報告會, 1973.
5. 方丹群、孫家其 、馮瑀正, 微穿孔板消聲器及其在高速下的消聲性能,物理, 1975.
6. 方丹群、孫家其、王德功、何友靜、李國琴, 微穿孔板消聲器及其在通風空調上的套用,全國建築物理學術會議,1975.
7. 方丹群 等, 國內外噪聲標準研究概述, 第一屆全國環境科學學術會議, 1978.
8. 方丹群、 曹木秀、 董金英 , 迴轉鼓風機噪聲控制, 環境保護, 1977, No.06
9. 方丹群、李琳、張書珍、方至等,工業噪聲衛生標準及研究,全國環境聲學學術會議大會學術報告,1979.
10. 方丹群、孫家其、董金英,國內工廠噪聲調查與分析,全國環境聲學學術會議, 1979.
11. 方丹群、曹朩秀、孫家其 等,工廠附近居民區環境噪聲標準研究,全國環境聲學學術會議,1979.
12. 曹木秀、孫家其、方丹群 等,干擾睡眠的環境噪聲閾限, 全國環境聲學學術會議,1979.
13. 方丹群、孫家其 等,正弦波聲流式微穿孔板消聲器的研究,全國環境聲學學術會議,1979.
14. 方丹群, 消聲器研究綜述, 第二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 1979.
15. 方丹群, 噪聲標準研究方法探討, 第二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 1979.
16. 方丹群、孫家其、董金英, 穩態噪聲頻譜分類研究, 第二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 1979.
17. 方丹群 等, 噪聲標準的人體工程學問題, 第一屆全國標準化學術會議論文集,1979.
18. 方丹群 等, 工業噪聲衛生標準, 聲學學報, 1980, No.1.
19. 方丹群、董金英、李琳、張書珍、方至、張家志等, 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研究, 勞動保護技術, 1980, N0.1.
20. 董金英,陳潛,方丹群,孫鳳卿、封根泉、趙振中, 職業性噪聲對脈率影響的研究, 勞動保護技術, 1980, N0.4.
21. 方丹群、陳潛、封根泉、吳堅, 職業性噪聲暴露對血壓影響的研究,環境科學,1980,No.6.
22. 方丹群,環境噪聲與環境醫學研究,中華醫學會浙江分會特邀學術報告,1980.3.
23. 方丹群、孫家麒、董金英、曹木秀、陳潛、孫鳳卿, 噪聲標準研究方向探討,中國環境科學。 24. 宋子中、封根泉、吳堅、方丹群、董金英,噪聲對自發腦電圖功率譜的研究,科學通報,1981, No.16.
25. 董金英、孫家麒、方丹群、孫鳳卿、陳潛, 空間吸聲體的試驗研究, 勞動保護技術, 1981, N0.1.
26. 方丹群, 國內外噪聲控制發展概述, 第一屆全國環境工程學術會議大會學術報告,1981.
27. 封根泉、方丹群 、董金英、宋子中、吳堅, 神經症狀與噪聲暴露和腦電圖的關係, 全國環境醫學學術會議,1981.
28. 方丹群、封根泉, 噪聲對人體影響的研究, 全國環境醫學學術會議, 1981.
29. 方丹群, 噪聲控制及噪聲控制發展概況, 雲南省勞動局、 環境保護局、總工會聯合學術報告,1981.3.
30. 方丹群, 噪聲控制進展, 山東省環境科學學會特邀學術報告,1981.7.
31. 方丹群、封根泉, 噪聲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綜合研究, 勞動衛生與環境醫學, 1981. No.6.
32. 方丹群、陳潛、孫家其、董金英, 穩態噪聲頻譜分類研究和利用 Lc – LA估算噪聲頻譜的新方法, 中國環境科學, 1982,No.3.
33. 方丹群、董金英、封根泉、張書珍, 工業噪聲對大腦電信息功能和心電圖影響的研究, 科學通報, 1982,No.7.
34. 方丹群, 國內外噪聲控制工程學科發展, 噪聲與振動控制, 1982,N0.2.
35. 方丹群、孫家其、董金英, 109個工廠噪聲調查與分析, 噪聲與振動控制。
36. 方丹群、董金英,印刷機械噪聲控制研究, 第三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1982.
37. 方丹群、封根泉等,噪聲對腦電影響的分析,第三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1982
38. 方丹群、封根泉等,噪聲對心電影響的分析,第三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1982
39. 封根泉、方丹群 等, 誘發腦電脈衝回響的若干指標在接觸噪聲的工人腦震盪病人中陽性率研究, 第三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1982.
40. 封根泉、方丹群 等,接觸噪聲的工人和心肌梗塞病人心電幅度直方圖分析, 第三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1982.
41. 方丹群、孫家其、董金英, 共掁吸聲結構與消聲元件的研究, 環境工程,1982, No.1.
42. 方丹群、孫家其、董金英, 微穿孔板消聲器的研究, 環境工程, 1982, No.2.
43.方丹群, 我國噪聲控制十年進展, 第一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大會學術報告, 1982.
44.方丹群、戰嘉愷、柳至和、孫家其、董金英,北京陶然亭小區環境噪聲的評價, 第一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 1982.
45.陳潛、戰嘉愷、孫鳳卿、方丹群、董金英、鄭天恩、焦大化,北京幸福樓小區火車環境噪聲的空間分布特性, 第一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1982.
46. 戰嘉愷、陳潛、方丹群、郭靜男、耿曉音、王羽迅, 混合小區環境噪聲對居民衝擊量影響的研究, 第一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 1982.
47. 董金英、孫家其、方丹群, 通風散熱吸聲隔聲結構及其套用, 第一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 1982.
48. 潘敦銀、方丹群,微穿孔板消聲器理論公式探討, 第一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 1982.
49. 封根泉、方丹群、方躍奇、任寶雲、董金英,噪聲暴露和心肌梗塞對心電傳遞函式、相移和相干函式的影響,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進展, 1982,No.6
50. 方丹群, 我國環境物理污染及控制概述, 全國環境物理情報網學術會1982.
51. 方丹群, 環境物理學的發展, 上海環境科學學會特邀學術報告,1982.5.
52. 方丹群, 噪聲控制技術和噪聲控制設備, 全國環境保護設備交流大會學術報告,1982.5.
53. 任寶雲、封根泉、方丹群 等,心電“傳遞函式峰值頻率的相干”與噪聲暴露和心肌梗塞的關係,環境科學專題彙編:環境醫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情報研究所,1982.1.
54. 方丹群, 環境噪聲控制的幾個問題, 陝西省環境科學學會特邀學術報告, 1982.5.
55. 方丹群, 噪聲控制國內外概述, 廣州市環境科學學會特邀學術報告, 1982.7.
56. 方丹群、董金英, 印刷機械噪聲及噪聲控制, 噪聲與振動控制, 1982,No.12.
57. 方丹群, 工業噪聲, 《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環境物理學詞條,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3
58. 方丹群, 噪聲污染, 《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環境物理學詞條,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3
59. 方丹群、 陳潛, 噪聲的主觀評價, 《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環境物理學詞條,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3
60. 方丹群, 消聲器, 《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環境物理學詞條,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3
61. 方丹群, 噪聲對聽力的影響, 《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環境物理學詞條,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3
62. 方丹群, 噪聲對生理的影響, 《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環境物理學詞條,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3
63. 方丹群、董金英,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環境物理學詞條,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3
64. 孫家其、方丹群, 噪聲測量技術, 《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環境物理學詞條,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3
65. 封根泉、方丹群 等, 噪聲暴露對誘發腦電脈衝回響的影響,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1983,No.1.
66. 方丹群 ,封根泉, 吳遜, 王羽迅, 路遠寧, 劉蘭芹,噪聲對青少年腦功能的影響在誘發腦電脈衝回響指標上的表現, 環境與健康雜誌, 1984 , No.1.
67. 方丹群、陳潛,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及研究,第二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大會學術報告,1984.
68. 封根泉、方丹群 等,心電圖電子計算機分析的六項指標及其套用,北京醫學,1984,No.5.
69. 潘敦銀, 孫家騏, 方丹群 ,董金英, 消聲器流速特性研究及其套用, 噪聲與振動控制,1984.05.
70. 方丹群, 套用物理學基本原理髮展噪聲控制新技術, 物理, 1984. 06.
71. 孫家麒, 戰嘉愷, 陳潛, 方丹群, 郭靜男, 耿曉音, 孫鳳卿, 鉄路隔聲屏障及其效果預測, 噪聲與振動控制。
72. 方丹群、董金英, 噪聲控制114例典型分析, 第四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 1985.
73. 方丹群等,500個工廠噪聲分析, 第四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 1985.
74. 方丹群、劉克、陳潛, 城市交通噪聲預測方法, 第四屆全國聲學學術會議, 1985.
75. 方丹群,中國環境噪聲的回顧與展望,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1985.
76. 方丹群等,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及研究工作,< 安全 >雜誌, 1985.
77. 方丹群, 環境噪聲和噪聲控制技術、裝備,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環境保護裝備展覽交流大會學術報告,1985.
78. 方丹群、陳潛、趙玉豐, 環境物理污染現狀及控制對策,物理,1985 No.12.
79. 方丹群, 環境物理研究進展, 環境保護技術, 1985.
80. 方丹群, 物理污染及對策, 科技導報,1986,
81. 方丹群、劉克, 城市交通噪聲污染評價、預測方法的研究及計算機在防噪中的套用, 第三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大會學術報告,1986.
82. 陳譖、劉克、方丹群,交通噪聲在城市建築環境中傳播規律的探討,第三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1986.
83. 方丹群、陳譖、劉克,城市交通噪聲預測技術的發展、我國噪聲污染預測及控制對策的研究, 第三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 學學術會議,1986.
84. 劉克、方丹群、陳譖, 城市車輛流分布模型及道路交通噪聲預報的研究及計算機在防噪中的套用,第三屆全國噪聲控制工程學學術會議,1986.
85. 方丹群、陳潛、封根泉、吳堅, 噪聲職業性暴露對血壓的影響,環境科學。
86. 方丹群, 我國噪聲控制發展概述,環境污染與治理(上、下),1986,10,12.
87. 方丹群、劉克, 城市交通噪聲污染評價及預測方法的研究, 中國科學,A輯,1988,31(08)。
88. 方丹群,心電多相信息心臟病鑑別診斷系統, 國內外多處多場學術報告, 1988-1990.
89. 方丹群,心臟量子譜及心臟病早期診斷系統, 國內外多處多場學術報告, 2000-2008.
90. 方丹群,環境保護和綠色能源, 國內外多處多場學術報告, 1994-2008.
91. 方丹群, 地球暖化和新能源堀起 , 國內外多處多場學術報告,1994-2008.
92. 方丹群, 環境物理污染和環境物理學科體系, 國內外多處多場學術報告,1994-2008.
93. 方丹群, 多晶矽、納米矽晶及其在太陽能中的套用探討, 國內外多處多場學術報告 , 2005-2008.
94. 方丹群、智乃剛,離心空氣壓縮機噪聲與阻抗複合減壓消聲器研究, 勞動部保護研究所研究報告集刋,第1集,1965.
95. 方丹群,透平鼓風機站噪聲及控制方法研究, 勞動部保護研究所研究報告集刋, 第1集,1965.
96. 吳衛彬、方丹群等, 工業噪聲調查, 勞動部保護研究所研究報告集刋,第1集,1965.
97. 方丹群、孫家其、王德功、何友靜,首鋼噪聲調查與分析,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研究報告集刋, 第2集,1975.
98. 方丹群、孫家其 等,蒸汽導風器的噪聲控制,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研究報告集刋,第2集,1975.
99.方丹群等, 排氣放空噪聲及其控制,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研究報告集刋, 第2集,1975.
100. 方丹群 ,封根泉 等, 噪聲對青少年腦功能的影響在誘發腦電脈衝回響指標上的表現,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和技術措施 ( 五 ),1985.
101.封根泉、方丹群 、孟福元 等, 心電腦電信息分析指標,微電腦心腦電診斷儀研究 報告,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和技術措施 (五), 1985.
102. 方丹群、孫家其、王德功,風洞消聲器的研究, 勞動保護,1973.1.
103. 方丹群、孫家其,微穿孔板消聲器, 勞動保護,1974.7.
104. 方丹群、孫家其、王德功,振搗台隔聲罩, 勞動保護,1974.11.
105. 方丹群、孫家其等,導風器的消聲,環境保護,1974,12.
106. 方丹群、孫家其,一項新技術-微穿孔板消聲器, 環境保護,1974,7.
107. 方丹群,鼓風機的噪聲控制, 環境保護,1974,12.
108. 方丹群,最近壓氣機械噪聲研究的動向(日文譯文),安全技術與工業衛生,1966.
109. 方丹群,蒸汽系統的消聲(英文譯文), 安全技術與工業衛生,1966.
110. 方丹群,煉鐵廠壓氣機械噪聲與控制, 安全技術與工業衛生,1966.
111. 方丹群,噪聲與消聲器,石油部撫順設計院,1968.
112. 方丹群、孫家其、黃順才, 電動機隔聲罩試驗研究, 石油部撫順設計院, 1968.
113. 方丹群,噪聲與振動控制,鉄道部,1973.
114. 方丹群, 噪聲控制講義,北京市建工局,1975.
115. 方丹群, 噪聲控制與消聲設計, 石油部北京設計院,1978.
116. 方丹群等, 噪聲控制三十七例,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1978.
117. 方丹群、封根泉, 國外噪聲標準綜述,標準化,1978.2.
118. 封根泉、方丹群, 國外噪聲標準的醫學依據,標準化,1979.3.
119. Fang,D.Q 、Feng,G.C 、Sun,J.Q 、Chen,C. 、Dong,J.Y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al Noise Criteri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 Factors,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 1980, Sydney, 1980,7.
120. Fang,D.Q,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Noise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ademy Research of Laber protection, nishi, Yugoslavia,1980,9.
121. Fang,Dan Q. 、Feng,K.C ,Industrial oise criterion and Human Engineering , Ergonomija ( Human Engineering ), 1981, Yugoslavia .
122. Song Z.Z. 、Feng,K.C. 、Fang,D.Q. 、Dong,J.Y 、 Wu,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82. No3
123. Fang Danqun 、Dong J.Y. 、 Feng,G.Q. 、Zhang,S.Z.、Song Z.Z.,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Noise On Information Process of Brain and EK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83. No.7
124. Fang,D.Q. 、Pan,D.Y. 、Sun,J.Q., The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perforated Plate Muffler,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 Paris, 1983,7.
125. Feng,K.C. 、Fang,D.Q.,Effect on EKG with Computer Analysis, 11th ICA, Paris, 1983,7.
126. Feng,K.C. 、Fang,D.Q.,Effect on EEG with Computer Analysis, 11th ICA, Paris, 1983,7.
127. Fang,D.Q.、Chen,C. and et al, code of noise control desig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And their research work, inter-noise,bejing,1987.
128. Zhan,J.K.、Sun,J.Q Tu,R.H.、 Sun,J.Q、 Fang,D.Q. Study on Evaluation Meathods of Envionmental Vibation In Urban Arer, Inter-Noise,Bejing,1987.
129. Fang,Danqun、Liu,Ke、Chen,Q.,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ollution of Urban Traffic Noise in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1989.
130. Fang,Danqun、Liu,Ke、Chen,Q.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ollution of Urban Traffic Noise , Third Western / Pacific Regional Acoustics Conffrence,1988.11, Shanghai.
131. Fang, Dan Qun, J. Miao, G. Feng, H. J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linical Study of ECG Multiphase Information (EMPI) System.,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Sixth Scientific Meeting. New York ,March 1991.
132. Esunge, Peter M., hassan Hlimi, Hong-Kui Jin, Liang Piaxin, F. Fillette, Dan Qun Fang. ,LVH Determination By the New EMP1 Computer System.,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40th Annual Scientific Session. Atlanta, Georgia March 1991
133. Dan Q.Fang,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me and Space of Cardiovascular Early Diagnostic System, General Hitech,1992,USA.
134. Dan Q.Fang, introduces of Space absorber, muffler, noise barriers ,AMWEST Environmental 1993.USA
135. Dan Q. Fang, The Global warming and new energy emerging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 Amwest Environment Academy of Science,1993.USA
136. Dan Q. Fang, the environment Physics system to Explore, Amwest Environment Academy of Science,1993.USA
137. Dan Q.Fang, Status of AMWEST international program ,AMWEST Newsletter,Vo.1, No.2.1993.7. USA.
138. Dan Q.Fang, Status of AMWEST Equipment and Manufacturing, AMWEST Newsletter, Vo.1, No.2.1993.7.
139. Dan Q.Fang, Goals and Strategic Plans For Amwest Environmental Academy. AMWEST Newsletter, Vo.2, No.1. 1994.7. USA.
140. Dan Q.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ment By AMWEST, AMWEST Newsletter, Vo.2, No.1. 1994.7. USA.
141. Dan Q.Fang,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Amwest Internatoional, AMWEST Newsletter, Vo.2, No.1. 1994.7.
142. Dan Q. Fang , Maxwell's equations and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mwest Environment Academy of Science,1994.USA
143. Dan Q.Fang, introduce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AMWEST Environmental 1994.USA
144 Dan Q.Fang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SCCAEPA, USA, 1994.
145. Dan Q.Fang,Force、heat、sound、light、 electromagnetic In Large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physics , Amwest Environment Academy of Science,1995.USA.
146. Dan Q.Fang, Heat pollution in the Earth'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cast, Amwest Environment Academy of Science,1995.USA.
147. Dan Q.Fang,Environmental Physics Pollution and Control, SCCAEPA, USA,1996.
148. Dan Q.Fang,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mwest Environment Academy of Science,1996.USA.
149. D.Q.Fang、Jemes Lu, New Method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ment, 1997 International Chine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ference. Los Angeles, July 1997.
150. Jemes Lu、。 D.Q.Fang, Tire Recycl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97 International Chine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ference. Los Angeles, July 1997.
151. Fang, Dan Qun. , Cardiac Ultra-Phase Information Diagnosis: The Rainbow of EKG – An Easy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y., International Congress IX On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 Arizona ,February 1997. 1.
152. . Esunge , Peter M.、 Hongkui Jin、 Hassan Hlimi、, Frederic Fillette、Dan Qun Fang, PHD,,Improved ECG Interpretation using the early ECG Multiphase Diagnostic System for Angina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national Congress IX on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 Arizona February 1997.:
153. Dan Q.Fang, Introduction of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 Lectur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000, Los Angeles, USA.
154. Dan Q.Fang, Explore of System and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life Internet system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 Micro Bio- Physic laboratory, 2003. USA.
155.Dan Q.Fang, CSD System and Web Site, Micro Bio- Physic laboratory, 2003. USA.
156. Dan Qun Fang, New Technology–Cardiovascular Disease Early Diagnostic System(CKG/BKD/CSD)And Natural Healing Science, Nanhua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f Natural Healing Science.1st Conference on Natural Healing Science Collaborations, Taiwan, Apri 2004.
157.Dan, Q.Fang,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form system of biophysical information, Micro Bio-Physic laboratory, 2004. USA .
158. Puddu, Paolo Emili、 Michele Schiariti、 Cuturello,G M、 Dan Q. Fang.,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by Cerebrocardiogram Is an Accurate New Tool.” Ital Heart J 5 Suppl. 1 (2004):
159. Dan Q.Fang, Diagnostic System for Lacation of Obstuction in the Main Coronary Artery and its Branch,Micro Bio- Physic laboratory, 2004. USA.
160. Dan Q.Fang,Emerging New technology-New Invetion,early Diagnostic System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Sd/CKG/ BKD),CSASc Newsletter 04, 2004,USA.
161. Dan Q.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 energy TransAmercan Internation,2005.USA.
162. Dan Q.Fang, Heart disease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system of Heart disease, Micro Bio-Physic laboratory, 2005. USA .
163. Dan Q.Fang, Global warming and new energy emerging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 TransAmercan Internation,2007.USA.
164. Dan Q.Fang, Bioelectrical and life information, Bionetek, 2007. USA
165. Dan Q.Fang, quantum mechanics Analyse of Nanometer silicon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solar energy . TransAmercan International,2008.USA.
166. Dan Qun Fang,Noise Pollution,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Symposium on Global Emerging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Governmen Responses, SCCAEPA, USA,4,2008.
167.Dan Q.Fang, Introduce of functions and characteteristic Of The CardxECD ,Bionetek,2008.
168. 方丹群, 消聲器的套用, 科學小報,1964,3.
169. 方丹群, 吸聲和隔聲,科學園地,1964,3.
170. 方丹群, 噪聲和噪聲控制,科學實驗,1973.2.
171. 方丹群, 吸聲和消聲器, 科學實驗,1976.8
172. 方丹群, 隔聲與減振, 科學實驗, 1973.2.
173. 方丹群, 噪聲的基礎知識,環境保護,1973.12.
174. 方丹群, 噪聲測量, 環境保護,1974.4
175. 方丹群, 噪聲控制技術 (之一), 環境保護,1974.6
176. 方丹群, 噪聲控制技術 (之二), 環境保護,1974.12.
177. 方丹群, 一項新技術-金屬微穿孔板消聲器, 環境保護, 1975.4.
178. 方丹群, 微穿孔板消聲器介紹,科學普及, 1975.
179. 方丹群, 聲音和噪聲的一般概念, 勞動保護, 1974.5.
180. 方丹群, 噪聲標準鑑定會,勞動保護,1978.6.
181. 方丹群, 噪聲及其控制,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科學技術專題講座,1978.10.
182. 方丹群, 噪聲控制之一,中央電視台科學技術節目專題講播,1979.1.14.
182. 方丹群, 噪聲控制之二,中央電視台科學技術節目專題講播,1979.1.21.
182. 方丹群, 噪聲控制之三,中央電視台科學技術節目專題講播,1979.2.
183. 方丹群, 基本粒子, 北京日報,1979.
184. 方丹群, 天體演化, 北京日報,1979.
185. 方丹群, 生命起源, 北京日報,1979.
186. 方丹群, 氣流噪聲與消聲器, 工人日報, 19791.4.
187. 方丹群, 噪聲污染與噪聲控制, 光明日報, 1979.2.25.
188. 方丹群, 新型毒藥--噪聲,人民日報,1979.2.28.
189. 下決心控制噪聲, 人民日報短評 (方丹群起草供稿), 1979.11.9.
190. 解決噪聲危害,保障人民健康—-衛生部和國家勞動總局頒發工業噪聲衛生標準, 人民日報文章 (方丹群起草供稿), 1979.11.9.
191. 認真做好噪聲防洽工作, <勞動保護>社論 (方丹群起草供稿),1979.11.
192. 方丹群, 簡談噪聲控制, 勞動保護,1979.12.
193. 方丹群, 淺談噪聲及防治技術,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1980.3.
194. 方丹群, 威脅健康的噪聲,環境之聲,1980.7.
195. 方丹群, 殺人的刀子--噪聲, 我們愛科學,1980.
196. 方丹群, 噪聲的危害及控制技術, 杭州市科普報告, 1980.
197. 方丹群, 環境物理污染及控制, 光明日報, 1981.4.25.
198. 方丹群, 淺談環境物理,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1981.7.
199. 方丹群, 環境物理污染, 光明日報, 1981.7.18.
200. 方丹群, 害人的噪聲, 從小愛科學,1980.
201. 方丹群, 噪聲防治, 四機部系統科普報告,1974.
202. 方丹群, 噪聲控制初步, 七機部系統科普報告,1975.
203. 方丹群, 噪聲控制概述,北京市技術交流站科普報告,1976.
204. 方丹群, 噪聲和消聲器, 石油部系統科普報告,1977.
205. 方丹群, 謾談噪聲,勞動人民文化宮科普報告,1978.
206. 方丹群,對辦好我國研究所的幾奌意見,人民日報,1981.4.4.
207.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付所長方丹群提出進一步發揮知識分子作用的三條建議,光明日報 (頭版),1983.7.12.
208. 方丹群,研究所要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科技報,1986.11.3.
209. 方丹群,我們創建了學會,學會也造就了我們(回憶錄),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三十周年。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