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是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登記管理規定,由全國從事環境保護的科技工作者,以及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科研、教育、管理、產業等領域的個人及單位自願組成,經國家社團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的紐帶和橋樑,是國家環境保護事業和創新體系的社會力量。

1978年5月5日,中國科協正式批准成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1979年3月21日至30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成立大會在成都舉行。1991年9月2日,經民政部部長崔乃夫簽發,民政部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證,確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的有關規定,準予註冊登記。

根據2018年6月學會官網信息顯示,學會設有8個工作委員會、48個分會及專業委員會;有個人會員68000餘名,單位會員1300餘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 外文名: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成立時間:1979年
  • 簡稱:CSES
  •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屬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 現任理事長:黃潤秋
  • 學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紅聯南村54號
歷史沿革,組織體系,機構設定,組織成員,業務資產,建設成就,學術期刊,學術交流,榮譽表彰,人才培養,科技獎項,科普賽事,人才教育,文化傳統,形象標識,學會文化,社團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78年5月5日,中國科協正式批准成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8月,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和全國科協聯合發出《關於籌備召開第一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代表大會的通知》,通知中確定第一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代表大會於1978年底或1979年初召開。11月26日至30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籌備委員會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准,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會議確定環境科學學會第一屆代表大會於1979年2月底3月初召開。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出席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並致辭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出席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並致辭
1979年3月21日至30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成立大會在成都舉行。
1980年2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及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共同成立了全國環境管理、經濟與法學學會。
1981年3月,成立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工程學會。5月11日至13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京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
1983年3月19日至23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工作會議在瀋陽市召開。
1983年12月31日至1984年1月7日,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1989年9月,經二屆九次常務理事會議研究決定正式設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榮譽獎”、“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包括青年環境科技工作者和學會工作幹部)獎”。12月14日,學會成立1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尚勇出席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並致辭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尚勇出席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並致辭
1990年12月27日至29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暨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1991年9月2日,經民政部部長崔乃夫簽發,民政部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證,確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的有關規定,準予註冊登記。
2007年11月21日至23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天津召開了六屆二次理事會全體會議。
2009年4月3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召開第六屆七次常務理事會會議。
2010年12月26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六屆十次常務理事會在北京召開。
2012年1月7日至8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和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12月26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三次常務理事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7年1月6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及第一屆監事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 最高權力機構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其職權是:制定和修改章程;選舉和罷免理事;選舉產生監事會;審議和批准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審議監事會工作報告;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決定名譽職務的設立;決定學會終止事宜;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主席團會議合影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主席團會議合影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經理事會決定召開,須有2/3以上代表出席方能舉行,其決議須經到會代表1/2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代表名額和產生辦法由學會秘書處提出建議,理事會批准執行。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學會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理事會的職權: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常務理事;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決定會員除名;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註銷;決定副秘書長和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制定學會管理制度;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在理事會工作中,理事具有選舉權、被選舉權、表決權、建議權、監督權。3位及以上理事可聯名提出理事會議案。特邀理事、特邀常務理事作為單位會員代表,具有建議權、監督權,可受邀出席理事會擴大會議或列席理事會,並參與有關事項的審議。
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通過,方能生效。理事會至少每年召開一次會議,特殊情況時,經常務理事會決定,也可採用通訊方式召開會議。
學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對理事會負責,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二十二條中除第一、三項以外的職權。常務理事會人數不超過理事會人數的1/3。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通過,方能生效。常務理事會至少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特殊情況時,由理事長提議可採用通訊方式召開會議。
理事會設立名譽理事長和名譽理事,名譽理事長由不再擔任學會理事會領導職務的上一屆理事長擔任,名譽理事由不再擔任學會理事會職務的上一屆常務理事擔任,任期與理事會相同。名譽職務的授予,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徵得被授予者本人同意。
  • 監督機構
學會設立監事會。監事會由會員代表大會主席團提出建議人選,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受會員代表大會委託負責監督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依據《章程》履行職責情況,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監事會設監事長1人,監事6人,任期與理事會相同。原則上監事長由退出理事會的往屆理事會領導擔任,監事由退出理事會的往屆理事擔任。監事應自願擔任,公正、誠實、堅持原則,有能力和精力承擔監事職責。監事會負責監督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是否按照學會的規章開展工作、作出的決議是否符合程式,理事、常務理事和理事會領導是否履行了相應的職責和義務,監督學會財務工作。監事長主持監事會工作,安排監事的監督工作。
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召開會議應通知監事會派監事列席,由監事確定參會人數是否達到法定人數,會議是否按照規定程式進行,表決方式是否符合規則,所作出的決議是否符合《章程》規定等。理事會有不當行為時,監事會應提出糾正要求。理事違反《章程》或長期不能履職,監事會可向理事會提出終止其理事資格的提議。會員或分支機構對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的處罰有異議時可向監事會申訴。監事會作出決議須得到半數以上監事的同意。監事會向會員公開工作報告,有關正式檔案須存入學會檔案。
監事會工作所需費用列入學會預算,監事會的日常事務工作由學會秘書處承擔。
  • 分支機構
根據2018年6月學會官網信息顯示,學會下設56個分支機構(其中有8個工作委員會、48個分會及專業委員會)。
序號
分支機構名稱
掛靠單位
負責人
成立時間
1
學術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處
倪晉仁
2002年11月15日
2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處
高吉喜
2002年11月15日
3
環境教育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處
賀克斌
2002年11月15日
4
科技與產業發展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處
任官平
2002年11月15日
5
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處
任南琪
2002年11月15日
6
諮詢評估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處
陸新元
2002年11月15日
7
科技評價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處
曲久輝
2002年11月15日
8
組織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處
王燦發
2015年8月6日
9
環境管理分會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夏光
2002年11月15日
10
環境工程分會
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岳清瑞
2002年11月15日
11
國防環境分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
郭東風
2002年11月15日
12
環境影響評價專業委員會
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崔書紅
2002年11月15日
13
大氣環境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城市大氣)
柴發合
2002年11月15日
14
生態與自然保護分會
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高吉喜
2002年11月15日
15
環境物理學分會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楊軍
2002年11月15日
16
環境標準與基準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標準研究所
2002年11月15日
17
環境監測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李國剛
2002年11月15日
18
環境醫學與健康分會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
郭新彪
2002年11月15日
19
環境生物學分會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吳振斌
2002年11月15日
20
海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
中國海洋大學
高會旺
2002年11月15日
21
環境化學分會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王亞韡
2002年11月15日
22
環境地學分會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
崔保山
2002年11月15日
23
生態農業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
舒儉民
2002年11月15日
24
環境法學分會
中國政法大學
王燦發
2003年12月30日
25
固體廢物分會
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
胡華龍
2003年12月30日
26
水環境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
鄭丙輝
2003年12月30日
27
核安全與輻射環境安全專業委員會
環保部核安全中心
潘自強
2003年12月30日
28
綠色包裝專業委員會
何錦風
2003年12月30日
29
環境經濟學分會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
王金南
2003年12月30日
30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專業委員會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余剛
2008年1月23日
31
環境規劃專業委員會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
吳舜澤
2008年1月23日
32
室內環境與健康分會
北京大學
張寅平
2008年9月16日
33
機動車(船)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中心
鮑曉峰
2008年9月16日
34
植物環境與多樣性專業委員會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莊娛樂
2009年1月8日
35
土壤與地下水環境專業委員會
清華大學
李廣賀
2009年1月8日
36
環境信息系統與遙感專業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
顧行發
2009年1月8日
37
環境風險專業委員會
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許振成
2011年10月20日
38
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防治專業委員會
華南理工大學
邵敏
2011年10月20日
39
重金屬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
北京理工大學
曾慶軒
2011年10月20日
40
環境監察研究分會
環保部環境信息中心
陸新元
2012年4月9日
41
氣候變化分會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
陸軍
2014年8月21日
42
綠色金融分會
北京日川聯合投資有限公司
曹和平
2014年8月21日
43
生態產業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
喬琦
2014年8月21日
44
環境與熱能利用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楊朝飛
2014年8月21日
45
環境審計專業委員會
北京大學經管學院
王立彥
2014年8月21日
46
環境信息化分會
環保部環境信息中心
程春明
2015年8月6日
47
能源與環境分會
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賀克斌
2015年8月6日
48
生態食材與生境保護專業委員會
華文國際漢學文化交流中心
馬中
2015年8月6日
49
環境史專業委員會
中關村漢德環境觀察研究所
王利華
2015年8月6日
50
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
清華大學
胡洪營
2015年8月6日
51
環境損害鑑定專業委員會
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高振會
2015年8月6日
52
循環經濟分會
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
李金惠
2016年10月13日
53
傳統文化與生態哲學分會
北京華夏中環國學文化研究中心
盧風
2016年10月13日
54
清潔生產分會
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
段寧
2016年10月13日
55
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專業委員會
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
凌江
2016年10月13日
56
沉積物環境專業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范成新
2016年10月13日
參考資料來源
  • 地方學會
北京環境科學學會
天津市環境科學學會
河北省環境科學學會
山西省環境科學學會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科學學會
遼寧省環境科學學會
吉林省環境科學學會
黑龍江省環境科學學會
上海市環境科學學會
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
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
安徽省環境科學學會
福建省環境科學學會
江西省環境科學學會
山東環境科學學會
河南省環境科學學會
湖北省環境科學學會
湖南省環境科學學會
廣西環境科學學會
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
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
貴州省環境科學學會
雲南省環境科學學會
陝西省環境科學學會
甘肅省環境科學學會
青海省環境科學學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科學學會
寧夏環境科學學會
海南省環境科學學會
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
大連市環境科學學會
青島市環境科學學會
寧波市環境科學學會
廈門市環境科學學會
深圳市環境科學學會
參考資料來源
  • 秘書處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設辦事機構為秘書處,秘書處的日常工作由秘書長負責,負責學會重大活動的組織實施和辦理日常事務。學會秘書處下設辦公室、學術部、科普部、國際部、會員與網路部、科技諮詢評價與推广部、環境損害鑑定評估中心、期刊部等職能部門;另有《中國環境科學》編輯部、《環境與生活》雜誌社有限公司和《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社等期刊編輯發行機構。

組織成員

根據2018年6月官網信息顯示,學會理事會有7位名譽會長、1位理事長、12位副理事長、1位秘書長;有有個人會員70000餘人,團體會員單位1528個,分別來自中國從事環境保護管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領域的相關人員和有關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及學術團體,分布在全國各省區市及台港澳地區。

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一、開展學術交流,組織召開學術年會、專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學術會議,營造良好學術環境,促進環境學科發展與技術創新。
二、開展環境保護科普工作,面向社會公眾普及環境科學知識與技術,提高全民環境科學素養。
三、為會員和環境科技工作者服務,反映其意願和訴求,維護其合法權益;組織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開展職業水平評價和認證;按照規定經批准開展表彰獎勵,舉薦優秀人才。
四、有序承接政府委託的工作和轉移的職能,包括但不限於科技評估、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認定、技術標準研製、科技獎勵等。
五、建設環境智庫,針對環境保護領域的科技創新、戰略規劃、管理政策和產業發展等組織相關研究,為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或機構提供諮詢建議。
六、為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服務,包括科技成果評價、技術鑑定、舉辦相關展覽展示和技術交流等,提供科技成果引進、推廣和交易服務,推動產學研用結合。
七、編輯出版發行環境保護領域學術、科普、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期刊圖書資料、音像和多媒體製品。
八、推動國際民間環境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環境科學技術團體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促進環境保護領域科技人才職業資格國際互認。
九、發揮學術共同體自律功能,推動建立學術誠信與監督機制,促進良好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
十、創辦符合學會宗旨的社會公益事業。
  • 資產管理
學會經費來源為:會費;捐贈;政府資助;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
學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會費標準須經會員代表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通過。學會開展表彰獎勵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經費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事業發展的支出,不得在會員中分配。經費收支使用情況接受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監督,並向會員公開。
秘書處按國家對社團的管理規定,建立和執行財務管理制度,並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會計資料應合法、真實、準確、完整;應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人員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學會資產屬於社團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資產的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和有關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向社會公開。
學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應接受財務審計。秘書處工作人員的薪酬制度由秘書長制定,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通過後向會員公開;社會保險和福利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建設成就

學術期刊

  • 《中國環境科學》
《中國環境科學》是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於1981年創刊,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是Ei源期刊,被Ei、CA、ASFA、SCOPUS、CSCD、中國知網、萬方數據、重慶維普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中國環境科學》在全國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均被列為A類核心刊物,也是各高校環境科學和相關學科碩士、博士生髮表論文的指定核心期刊。
  • 《環境與生活》
《環境與生活》是面向環保工作者及關心生態環境和低碳生活方式人士公開發行的環境科普類國家級期刊,是中國國內環保領域期刊。
  • 《安全與環境學報》
《安全與環境學報》於2001年創刊,是安全與環境學科的學術性雙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庫來源期刊,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化學文摘(CA)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收錄期刊。
  • 《中國花卉盆景》
《中國花卉盆景》是半月刊,於1984年創刊,是集賞花養花、園藝生活、製作盆景於一身的園藝科普雜誌。面向廣大園藝盆景愛好者及生產者,發行遍及中國國內外。

學術交流

  • 綜述
2017年,學會主辦或參與主辦中國國內外學術活動近30場,參與交流人數超過1萬人。
  • 環境科學與技術年會
2017年10月,在廈門主辦的“環境科學與技術年會”集會展一體,包括26個分會場、6個論壇、2個國際研討會以及創新套用示範項目權威發布、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創新成果展等多個環保科技成果推介、展示專場活動,參會人員逾2300人。年會圍繞國家環境保護工作,搭建環保科技“產學研用”學術交流平台,深化服務環境科技工作者技術交流、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推廣。
  • 第十五屆國際水協會厭氧大會
2017年10月在北京參與主辦的“第十五屆國際水協會厭氧大會”,參會外籍專家超過300人。
  • 國際環境法醫學聯盟學術年會
國際環境法醫學聯盟學術年會(INEF)是由皇家化學學會環境法醫學聯盟在2009年發起並主辦的學術系列年會,已相繼在加拿大、英國、瑞典等國家舉辦召開了7屆會議。
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聯合皇家化學學會環境法醫學聯盟、中科院大學等23家學術機構共同舉辦的國際環境法醫學聯盟2017年學術年會暨環境法醫及損害賠償國際研討會(以下簡稱“INEF2017”)於2017年7月9-12日在京召開。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加拿大、奈及利亞、烏干達、挪威、德國、愛爾蘭、波蘭和台港澳地區的近200餘位專家學者及國際組織代表出席研討會。
  • 全國沉積物環境與污染控制研討會
為推進中國沉積物與環境的基礎理論研究,促進沉積物污染控制和治理技術的發展,交流和研討關於“沉積物環境”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提升中國關於沉積物環境風險研究和底泥污染治理的研發能力,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了“全國沉積物環境與污染控制研討會”。截至2017年底已舉辦了五屆。
  • 環境法醫及損害賠償國際研討會
2016年4月25-27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聯合國際環境法醫學聯盟在青島舉辦召開了首屆環境法醫及損害賠償國際研討會(ED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專業委員會具體承辦。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以及中國國內環保、司法、海洋、農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科研和管理人員,律師、諮詢顧問以及國際組織的代表總計200餘人出席了會議。
  • 礦山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國際研討會
礦山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國際研討會推進中國金屬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治理,建立和完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的考核指標體系,加快礦山修復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推進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推動先進的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在礦山生態修復中的套用。
2017年10月27-29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聯合中國地質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北京礦業研究總院、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中南大學等單位在北京召開“2017礦山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國際研討會”。
  • 土壤與地下水國際研討會
土壤與地下水國際研討會(SG)專題研討會自2014年起由學會主辦,並堅持為中國國內外參與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保護相關領域的人士提供國際學術和技術交流平台。通過相互交流,激發創新,推廣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和創新產品,分享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管理經驗。
2017年8月26-28日,學會聯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學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北京)、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上海污染場地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湖南省長沙市共同舉辦“2017土壤與地下水國際研討會”。
  • 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環境科技創新與合作青年學者論壇
為搭建青年學者間的交流平台,加強合作,共同建設美麗中國,學會定於8月4日在2018年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與技術年會期間舉辦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環境科技創新與合作青年學者論壇。論壇圍繞“青年推動科技創新與合作”這一主題,邀請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的青年學者共同交流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技術方法,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榮譽表彰

獲獎年度
獎項
頒獎單位
2016年
2016年全國學會十佳優秀黨建通訊獎
中國科協
2016年
微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5A”獲2016最具活力微博獎
科普中國微平台
2016年
2016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鑑》“優秀組織單位”獎
中國科協
2016年
學術期刊《中國環境科學》核心影響因子五連冠
《2016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
2016年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科技部、中國科協、教育部
2016年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最佳組織單位
科技部
2016年
2016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 全國科普日優秀組織單位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中國科協學會能力提升工程“優秀科技社團”一等獎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年度中國科協黨建研究會調研課題優秀論文獎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年度全國學會“黨建強會計畫”特色活動組織獎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年度中國科協“黨建強會計畫”“建家交友”系列活動平台優秀組織獎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年雙創科技文獻信息套用項目完成優秀單位
中國科協
2013年
2013年度全國學會“黨建強會計畫”特色活動組織獎
中國科協
2012年
“十一五”國家環境保護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環境保護部
2011年
全國科協系統先進集體
中國科協
2011年
《環境污染致健康損害案例特點與趨勢分析》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科協優秀調研報告一等獎
中國科協
2011年
《“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決策諮詢系列報告》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科協優秀調研報告二等獎
中國科協
2011年
2011年度中國科協優秀調研報告評選活動優秀組織獎
中國科協
2011年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實施工作先進集體
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
2011年
“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決策諮詢系列報告榮獲2011年中國科協優秀決策諮詢成果二等獎
中國科協
2010年
“大學生志願者千鄉萬村環保科普行動”被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評為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優秀案例。
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
2010年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
2008年
“大學生志願者千鄉萬村環保科普行動”榮獲第九屆“福特汽車環保獎”“生態文明傳播獎”三等獎
“福特汽車環保獎”組委會
2007年
全國“先進學會”獎
中國科協
2005年
全國農村科普先進集體獎
中國科協
2005年
科學技術普及先進獎
中國科協
2003年
全國科普先進集體獎
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
參考資料來源

人才培養

科技獎項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科普類)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科普類獎勵旨在獎勵在環保科普創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調動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和環保愛好者參與科學傳播的積極性,繁榮科普創作,促進環保科研成果套用和環境科學文化傳播。獎項參照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科普成果的評審範圍,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科普類)的評審範圍暫限於正式出版發行的科普圖書、科普電子出版物、科普音像製品,申報獎勵的環保科普成果要突出以傳播和普及生態環境知識、方法、思想、文化、精神為宗旨,以提高公眾環境科學素質為目的。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科普類)獲獎成果將在環保科普工作中套用和宣傳,並擇優推薦申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環保科普創新獎
環保科普創新獎旨在繁榮環保科普創作,豐富環保科普資源。圖書類和音像類分別設定一二三等獎,所有獲獎作品均對主要創作人員授予證書和獎金,原則上每部作品授予證書者不超過3人。參評作品需要符合國家頒發的有關出版和環境保護的各項政策法規;作品內容體現環保、低碳、綠色生活創意,反映環境科技理念、知識與方法,以及國家環境保護的重點,百姓關注的熱點;具備一定的科技知識含量,概念和科技術語表達準確嚴謹、主題明確、內容新穎、實用性強;在表現形式上具有時代感,創新性,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編輯製作藝術水平高、質量好。
2017年4月,第六屆“環保科普創新獎”共收到申報作品39部,共評出《中國生態六講》等14部作品。

科普賽事

  • 全國環保科普創意大賽
為了促進環保科普事業與社會文化事業的共通共融,以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參與的方式,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加強環保科學知識的傳播,繁榮環保科普作品創作,引領社會公眾踐行環保時尚新生活,自2012年開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和相關行業協會共同組織舉辦“心環保 新生活,全國環保科普創意大賽”系列大賽。環保科普創意大賽創意作品徵集形式包括:動畫、漫畫、微電影和攝影作品。

人才教育

  • 黑臭河道治理技術培訓班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部署、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關於印發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做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培訓,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全國開展“黑臭河道治理技術”知識更新培訓項目。
培訓班邀請水環境檢測、黑臭河道治理技術、工程方案編制、河道維護與管理等方面的專家,針對黑臭河道治理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技術方法及相關案例等進行講解。旨在為河長制的推行提供技術人才保障。
培訓對象為河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河道環境保護相關研究課題組以及大專院校水利、城建、水環境保護、環境化學、生態學等相關老師;環境評估以及諮詢機構相關管理及技術人員、城市建設工程機構負責人及水利工程建設,以及有意向從事環境污染損害鑑定相關事務人員。
  • 環境法醫學及損害鑑定評估培訓班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2010-2020)》的部署、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關於印發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做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培訓,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於2014年發起了“環境法醫學及損害鑑定評估”知識更新培訓項目。
培訓班邀請環境監測、環境法學、環境經濟學及環境法醫學等方面的專家對環境法醫及環境損害鑑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技術方法及相關案例等進行講解。
培訓對象為環境保護科研單位環境污染相關研究課題組以及大專院校環境法醫、環境法學、環境科學相關老師;環境評價以及諮詢機構相關管理及技術人員、司法鑑定機構負責人及鑑定人、律師實務所環境法律師;環境執法等從業人員,石化、冶金、製藥、造紙等企業安環人員以及有意向從事環境污染損害鑑定評估事務相關人員。
  • 土壤與地下水修復技術高級研修班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2016年高級研修項目計畫的通知》要求,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委託,定於2016年6月12-17日,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辦“土壤與地下水修復技術”高級研修班。研修人員為全國環保系統的政府有關部門、環保科研院所、各重點環保企業中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共70人。
  • 環境績效評估及審計實務高級研修班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關於印發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做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崗位培訓,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舉辦環境績效評估及審計實務高級研修班,研修班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環境法律法規、企業環境風險和質量管理進行講解,同時結合環境審計實操內容和與會代表共同研討和交流。
研修對象為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環境保護系統相關人員律師事務所專門從事環境訴訟的律師;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企事業單位相關內審、財務人員;擬從事環境績效及審計的工作人員;尋求在環境績效及審計領域獲得個人發展的人員。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徽由兩個同心圓組成,外部為學會中英文名稱,內部為山水狀抽象圖及創立日期。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學會文化

  • 宗旨
學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的紐帶和橋樑,是國家環境保護事業和創新體系的社會力量。學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公德;履行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堅持民主辦會,發揚學術民主,倡導求真務實,發揮學術共同體作用,團結依靠廣大會員和環境科技工作者,促進環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的普及;培育和舉薦環境科技人才,反映環境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建議,維護環境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科學文化氛圍,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貢獻力量。
  • 目標
新時期以“四個全面”為指導,圍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學會的目標,更好地履行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能,圍繞環保科技創新全鏈條搭建“大學術”平台,推進普惠共享、立體互動的“大傳播”平台建設,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提供科技公共服務,緊密團結和凝聚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共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
領導題字領導題字

社團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名譽會長
蔣正華、韓啟德、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姜春雲、周光召、宋健、趙南起
理事長
黃潤秋
副理事長
丁仲禮、王燦發、曲久輝、任官平、任南琪、劉文清、鄒首民、陸新元、武維華、賀克斌、倪晉仁、高吉喜
秘書長
王志華
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任職時間
職務
姓名
任職信息
1979年3月21日—1984年1月
理事長
李超伯
國家建委副主任、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秘書長
陳西平(兼)
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1984年1月4日—1990年12月
理事長
李景昭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顧問
秘書長
曲格平 (兼)
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
1990年12月29日—1995年12月
理事長
曲格平
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
秘書長
陸雨村(兼)
國家環境保護局機關黨委書記
1995年12月14日—2001年4月
理事長
解振華
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
秘書長
鮑強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高工
2001年4月12日—2006年6月
理事長
葉汝求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研究員、顧問、國務院參事
秘書長
鮑強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高工
2006年6月—2012年1月
理事長
王玉慶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原副局長
秘書長
任官平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
2012年1月—2017年1月
理事長
王玉慶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原副局長
秘書長
任官平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
參考資料來源(包括第一屆至第七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