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紹佳

范紹佳

范紹佳,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2年3月生,廣東陽春人。北京大學大氣物理學本科、碩士,中山大學氣象學博士,美國海軍研究生院氣象系訪問學者。1988年7月從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獲碩士學位後到中山大學任教至今。主要從事大氣環境教學科研工作,專長污染氣象學、大氣邊界層、城市環境氣象、建設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氣象和環境監測數據的分析與解釋。現任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第八屆教代會民主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副理事長,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環保諮詢專家、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大氣應急專家、廣東省教育廳應急專家、《熱帶氣象學報》編委、《高原氣象學報》編委、《廣東氣象》副主編。曾任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主任、中山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環境氣象研究所所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氣象學會副理事長、廣州市重大城建項目公眾諮詢監督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大氣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家、廣州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家、廣州市環境保護局決策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紹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陽春
  • 出生日期:1962年3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人物簡介,教育經歷,工作經歷,講授課程,科研方向,科研項目,獲獎情況,論著一覽,

人物簡介

近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973項目子課題4項,國家863項目子課題1項,氣象行業專項以及粵港合作項目、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40多項。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中國環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110多篇。
1990年獲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壹等獎,1996年獲廣東省高等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三屆“優秀科技工作者獎”,2006年被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氣象科技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9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0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山大學2010年卓越人才計畫教授特別津貼,2011年獲廣東首屆“金博獎”。
1999年起招氣象學碩士研究生, 2002年起招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碩士研究生。2007年起同時招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氣象學碩士研究生。2009年起招氣象學博士研究生,2011年起招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博士研究生。2012年起同時招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氣象學博士研究生。現已招收和培養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碩士研究生50多人、博士生10多人。

教育經歷

  1. 1979-1981年, 湛江第一中學高中
  2. 1981-1985年,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大氣物理學專業 本科
  3. 1985-1988年,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大氣物理學專業 碩士研究生
  4. 1998--1999年,美國海軍研究生院氣象系,訪問學者
  5. 2002-2005年,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氣象學專業 博士研究生

工作經歷

·
  1. 1988.7-  從北京大學獲碩士學位後到中山大學任教至今
  2. 1996.3-1997.10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副主任
  3. 1997.11-2000.7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主任
  4. 2000.3-2002.10 中山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
  5. 2000.10-2002.10 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6. 2002.10-2007.7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7. 2002.10-2015.10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氣象研究所所長
  8. 1999.12-2007.7 廣東省氣象學會副理事長
  9. 2002.1-,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副理事長
  10. 2013.1-, 中山大學第八屆教代會民主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
  11. 2013.5-2015.7 廣州市重大城建項目公眾諮詢監督委員會主任
  12. 2014.5-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環保諮詢專家

講授課程

1.本科生課程:環境氣象學;污染氣象學
2.碩士研究生課程:大氣湍流與大氣擴散
3.博士研究生課程:大氣環境變化;大氣科學在空氣品質中的套用

科研方向

主要從事大氣環境方面教學與科研工作,專長污染氣象學、海陸大氣邊界層、城市大氣環境、環境氣象資料的分析與開發套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污染氣象學;2.大氣邊界層 ;3.環境氣象學; 4.區域大氣環境;5.建設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6.氣象和環境監測數據的分析與解釋。

科研項目

  1. 國家基金項目41275017“環珠江口地區大氣邊界層精細結構研究”
  2. 國家基金項目40875007 “珠江口西側海風影響下大氣邊界層精細結構研究”
  3. 國家基金項目40645026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氣邊界層精細結構研究”
  4. 國家973項目(2002CB410801)子課題“珠江三角洲典型大氣污染過程的污染氣象條件與邊界層特徵觀測研究”
  5. 國家973項目(2005CB422203)子課題“華南酸雨特徵及春季飛機航測條件研究”
  6. 國家973項目(2011CB403403)子課題“ 珠江三角洲氣溶膠與邊界層相互作用研究”
  7. 國家863項目(2006AA06A306)子課題“珠三角城市群大氣重污染過程的近地層控制因子識別及其套用”
  8.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120171110028)“環珠江口地區邊界層風場特性研究”
  9. 氣象行業專項分項目(GYHY201306042-2)”邊界層結構分析和二次氣溶膠與氣象場相互作用模擬研究”
  10. 高等學校基本業務費項目(13lgjc09)“珠三角邊界層氣象過程及其對空氣品質的影響研究”
  11.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40632 )“廣東沿海地區大氣擴散能力研究”
  12. 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項目“珠三角空氣品質研究”
  13. 香港大學合作項目“空氣污染對老年人健康狀況影響研究”
  14. 港燈新電廠對珠江三角洲空氣品質的影響
  15. 珠江三角洲中小尺度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之技術指導
  16. 珠三角火電廠排放大氣汞的傳輸、化學轉化及沉降特徵的數值模擬研究指導
  17. 珠三角污染治理對空氣品質影響模擬評估
  18. 珠三角大氣氣溶膠吸濕性對光學特性的影響分析
  19. 珠江三角洲地區碳氣溶膠模擬合作研究
  20. 珠三角地區線上氣溶膠及氣體組分分析儀
  21. 城市固體廢物焚燒大氣環境污染防控與管理支撐技術研究之高性能計算服務
  22. 大氣成分儀器海鹽腐蝕防護試驗海鹽分布規律研究
  23. 氣溶膠實驗期間風廓線雷達資料分析合作研究
  24. 廣州市番禺區大氣污染應急安全預測預警模型研究
  25. 花都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點位最佳化及增設方案研究
  26. 東莞市PM2.5污染特徵及防治對策項目研究項目
  27. 東莞市生態城市氣象保障體系規劃研究
  28. 珠海市斗門區環境保護規劃
  29. 珠海氣候變化概況及其對汛期暴雨的影響科研項目
  30. 順德氣候變化概況及主要災害性天氣分析
  31. 佛山市污染氣象特徵初步研究
  32. 廣州市南沙新墾地區海陸風特徵與突發大氣污染事故擴散模式初步研究

獲獎情況

  1. 2011年獲廣東首屆金博獎.(是我國第一個專門獎勵和鼓勵博士開展科普工作的非官方獎項。首屆“金博獎”以“社會發展之科普突出貢獻”為主題,評選出近10年來為廣東科普教育和社會公益做出過突出貢獻的10位優秀博士授予“金博獎”)
  2. 2010年參研成果“區域大氣複合污染研究的技術體系及在珠江三角洲的套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8獲獎人,中大為第4完成單位)
  3. 2009年參研成果“區域大氣複合污染研究的技術體系及在珠江三角洲的套用”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第8獲獎人,中大為第4完成單位)
  4. 2006年被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氣象科技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5. 1999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三屆“優秀科技工作者獎”
  6. 1996年主持成果“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A-P值法及其套用”獲廣東省高等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7. 1990年參研成果“北京市大氣自動監測系統數據分析與研究”獲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壹等獎

論著一覽

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中國環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110多篇。代表性論文有:
1. 吳蒙,吳兌,范紹佳*. 基於風廓線儀等資料的珠江三角洲污染氣象條件研究. 環境科學學報,2015.35( 3) : 619-626(通訊作者)
2. 廖志恆,范紹佳*,2006-2012 年珠江三角洲地區O3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中國環境科學 2015,35(3):897-905(通訊作者)
3.吳蒙,吳兌,范紹佳*,廖志恆,樊琦,東莞地區冬季大氣邊界層結構對PM2. 5影響的觀測研究,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4(4),158-163轉170(通訊作者)
范紹佳教授范紹佳教授
4. 吳蒙,彭慧萍,范紹佳*,吳兌. 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品質的時空變化特徵. 環境科學與技術,2015,38(2):77-82(通訊作者)
5. 劉建,吳兌,范紹佳,珠江三角洲區域污染分布及其垂直風場特徵,環境科學,2015,36(11):3889-3998
6. 劉建,范紹佳,吳兌,吳蒙,廖志恆,李浩文,珠江三角洲典型灰霾過程的邊界層特徵,中國環境科學 2015,35(6):1664-1674
7. 劉建,吳兌,范紹佳,吳蒙.廣州地區灰霾與清潔過程的污染特徵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15,35( 11) : 3433-3442
8. 趙偉,范紹佳,謝文彰. AERMOD 和CALPUFF 對沿海電廠煙氣擴散模擬對比研究. 環境科學與技術,2015,38(3):189-194
9. 洪瑩瑩,劉一鳴,張舒婷,范紹佳,樊琦,珠三角城市化對大氣邊界層特徵影響的數值模擬,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4(1),116-123轉129
10. 趙偉,范紹佳,謝文彰,孫家仁,煙花燃放對珠三角地區春節期間空氣品質的影響,環境科學,2015,36(12):4358-4365
11. 李婷苑,范紹佳,鄧雪嬌,蔣德海,戴光豐,張旭斌. 基於 GRAPES 模式的廣州地區大氣輸送擴散參數及其對 PM2.5 預報的套用. 熱帶氣象學報,2015,31(5): 673-680.
12. Dong Xiao,Ying Li,Shaojia Fan,Renhe Zhang,Jiaren Sun,Yan Wang,Plausible influence of Atlantic Ocean SST anomalies on winter haze in China, Theor Appl Climatol ,2015,122: 249–257
13. 廖志恆,范紹佳*,黃娟,孫家仁, 2013年10月長株潭城市群一次持續性空氣污染過程特徵分析,環境科學,2014,35(11),4061-4069(通訊作者)
14. Z. J. Lin, Z. S. Zhang, L. Zhang, J. Tao, R. J. Zhang, J. J. Cao, S. J. Fan, and Y. H. Zhang,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estimating hygroscopic growth factor of aerosol light-scattering coefficient: a case study in an urban area of Guangzhou, South China,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4,14, 7631–7644
15. 肖嫻,范紹佳*,蘇冉,2011年10月珠江三角洲一次區域性空氣污染過程特徵分析.環境科學學報,2014,34(2):290-296(通訊作者)
16.吳蒙,范紹佳,吳兌,王世強,黃愛玲,廣州地區近十年來霾天氣近地層流場特徵研究 環境科學與技術,2014,37(5):82-88(通訊作者)
17.L.K.Xue,T.Wang,J.Gao,A.J.Ding,X.H.Zhou,D.R.Blake,X.F.Wang,S.M.Saunders,S.J.Fan,H.C.Zuo,Q.Z.Zhang,W.X.Wang, Ground-level ozone in four Chinese cities: Precursors regional transport and heterogeneous processes.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4 , 14,13175-131882
18. 吳蒙,吳兌,范紹佳*,陳慧忠 ,潘洪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氣污染與邊界層特徵研究進展,氣象科技進展,2014, 4(1),22-28(通訊作者)
19. 李婷苑,范紹佳,鄧雪嬌,張旭斌,鄧濤,李菲,廣州地區PM2. 5區域輸送影響分析,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2014,31(3),403-409
20. 廖志恆,孫家仁,吳兌,范紹佳,任明忠,呂家揚,基於不確定性分析的垃圾焚燒煙氣中重金屬的土壤沉積及生態風險評估,環境科學,2014,35(6), 2264-2271
21.廖志恆,任明忠,孫家仁,范紹佳,吳兌,垃圾焚燒長排放重金屬pb的吸入性健康風險評估,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2014,31(3),410-417
22. M. Wu, D. Wu, Q. Fan, B. M. Wang, H. W. Li, and S. J. Fan*,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the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poor air quality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China,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3,13, 10755–10766 (通訊作者)
23. 吳蒙,范紹佳*,吳兌,颱風過程珠江三角洲邊界層特徵及對其空氣品質的影響,中國環境科學 2013,33(9):1569-1576(通訊作者)
24. 周楊,范紹佳*,飛機起降過程污染物排放對機場周邊大氣環境影響研究回顧與進展, 氣象與環境科學,2013,36(4),62-67(通訊作者)
25. 藍靜,陳柏緯,余緯,范紹佳,馮業榮,樊琦香港地區一次低能見度事件的數值模擬研究,熱帶氣象學報,2013,29(6),993-1000
26. Z. J. Lin, J. Tao, F. H. Chai, S. J. Fan*, J. H. Yue, and L. H. Zhu,Impact of relative humidity and particles size distribution on aerosol light extinction in urban area of Guangzhou,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Discuss. 2012, 12, 15639-15674(通訊作者)
27. 張人文,范紹佳*,李穎敏,2008 年秋季從化山谷風觀測研究,熱帶氣象學報,2012,28(1): 134-139(通訊作者)
28. 周軍芳,范紹佳*,李浩文,樊琦,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對環境氣象要素的影響,中國環境科學,2012,32(7):1153-1158(通訊作者)
29. 吳蒙,范紹佳*,吳兌,廖碧婷,李海燕,廣州地區灰霾與清潔天氣變化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環境科學 2012,32(8):1409-1415(通訊作者)
30. 鄒德龍,羅栩羽,范紹佳,鐘流舉,樊琦,不同天氣系統影響下廣東省酸雨特徵對比分析—-氣象場數值模擬,中國環境科學 2012,32(8):1439-1446
31. 李婷苑,鄧雪嬌,范紹佳,吳兌,李菲,鄧濤,譚浩波,蔣德海,2010 年廣州亞運期間空氣品質與污染氣象條件分析,環境科學,2012,33(9),2932-2938
32. 楊武,羅秋紅,李曉娜,范紹佳,2006—2008 年秋季廣州市重大氣污染過程特徵研究,熱帶氣象學報,2012,28(1): 123-133
33. 羅栩羽,吳志權,鄒德龍,范紹佳,林文實,樊琦,廣東省春季一次酸雨過程的數值模擬,環境科學學報,2012.32( 11) : 2693-2703
34. 蔣承霖,吳 兌,譚浩波,鄧雪嬌,李 菲,范紹佳,廣州地區紫外輻射特徵和模式對比分析,中國環境科學 2012,32(3):391-396
35. S. J. Fan, Q. Fan,W. Yu, X. Y. Luo, B. M. Wang, L. L. Song, K. L. Leong,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6: measurement and model results,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1,11(13),6297–6310
36. 張人文,范紹佳*,珠江三角洲風場對空氣品質的影響,中山大學學報,2011,50(6),130-134(通訊作者)
37. 李穎敏,范紹佳,張人文,2008 年秋季珠江三角洲污染氣象分析,中國環境科學, 2011,31(10):1585-1591(通訊作者)
38. 王蓉,范紹佳,鮑若峪,廣東沿海地區大氣穩定度的分類方法探討,熱帶氣象學報,2011,27(2),251-256
39. 陳欣,宋麗莉,黃浩輝,劉愛君,范紹佳,中國典型地區風能資源特性研究,太陽能學報,2011,32(3),331-337
40. 余緯, 羅栩羽,范紹佳,劉潔,馮業榮, 樊琦,珠三角一次重空氣污染過程特徵分析及數值模擬,環境科學研究,2011,24(6),645-653
41. 吳兌,吳晟,陳歡歡,廖碧婷,鄧濤,譚浩波,李海燕,陳慧忠,范紹佳,珠三角2009年11月嚴重灰霾天氣過程分析,中山大學學報,2011, 50(5):120-127
42. 樊琦,羅栩羽,范紹佳*,易建平,丁知明,鐘流舉,王安宇,馮瑞權,湖南衡山春季一次酸雨過程氣象條件的數值模擬研究,中國環境科學 2010,30(7):879-887(通訊作者)
43. 陳歡歡,吳兌,譚浩波,李菲,范紹佳,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氣過程特徵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10,26(2),147-155
44. Zhisheng Zhang, Guenter Engling, Chuan-Yao Lin, Charles C.-K. Chou, Shih-Chun C. Lung, Shih-Yu Chang, Shaojia Fan, Chuen-Yu Chan, Yuan-Hang Zhang ,Chemical speciation, transport and contribution of biomass burning smoke to ambient aerosol in Guangzhou, a mega city of China,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0, 44( 26), 3187-3195
45. R. L. Verma, L. K. Sahu, Y. Kondo,N. Takegawa, S. Han, J. S. Jung,Y. J. Kim, S. Fan, N. Sugimoto,M. H. Shammaa,Y. H. Zhang, Y. Zhao,Temporal variations of black carbon in Guangzhou, China, in summer 2006,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0,10,6471-6485
46. Sun, M., Y. Wang, T. Wang, S. Fan, W. Wang, P. Li, J. Guo, and Y. Li,Clou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cipitation chemistry in south China: Water-soluble components and pollution transport,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0, 115, D22303, doi:10.1029/2010JD014315,
47. 黃繼章,范紹佳*,宋麗莉,植石群,劉吉,邱軍,劉愛君,廣東博賀近海海面的一次冷空氣過程強風特徵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09,25(5),635-640(通訊作者)
48. 樊琦,王東海,黃聰敏,范紹佳,王安宇,馮瑞權,一次廣東省大霧過程的數值模擬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09,25(5),589-595
49. Chen Xunlai, Feng Yerong, Li Jiangnan, Lin Wenshi, Fan Shaojia, Wang Anyu, Fong Soikun, and Lin Hu,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Effect of Sea-Land Breezes on Atmospheric Haze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Assessment,2009,14(3),351-363
50. Jinsang Jung, Hanlim Lee, Young J. Kim, Xingang Liu, Yuanhang Zhang, Jianwei Gu, Shaojia Fan,Aerosol chemistry and the effect of aerosol water content on visibility impairment and radiative forcing in Guangzhou during the 2006 Pearl River Delta campaig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0(11),3231-3244
51. I. Trebs, B. Bohn, C. Ammann, U. Rummel, M. Blumthaler, R. K¨onigstedt, F. X. Meixner, S. Fan, and M. O. Andrea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2 photolysis frequency and the solar global irradiance,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 2009, 2, 725–739
52. J.M. Zhang , T. Wang , A.J. Ding , X.H. Zhou L.K. Xue , C.N. Poon , W.S. Wu , J. Gao , H.C. Zuo ,J.M. Chen , X.C. Zhang , S.J. Fan,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peroxyacetyl nitrate (PAN) in suburban and remote areas of western China,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9,43,228–237
53. Shaojia Fan, Baomin Wang, M. Tesche, R. Engelmann, A. Althausen, Ji Liu, Wei Zhu, Qi Fan, Minghua Li, Na Ta, Lili Song, Kacheng Leong,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tructures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n October 2004 over Pearl River Delta are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 42(25),6174-6186
54. 陳訓來,馮業榮,范紹佳*,李江南,林文實,王安宇,馮瑞權,離岸型背景風和海陸風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灰霾天氣的影響,大氣科學,2008,32(3),530-542(通訊作者)
55. 樊琦,范紹佳*,鐘流舉,王安宇, 馮瑞權,華南地區典型酸雨過程氣象條件的數值模擬,中國環境科學,2008,28(3):279-283(通訊作者)
56. 李明華,范紹佳*,王寶民,吳兌,祝薇,劉吉,秋季珠江口地區海風對城市群空氣污染的影響,中山大學學報,2008,47(4),114-117(通訊作者)
57. 樊琦,段獻忠,蔡志盛,范紹佳*, 王安宇,馮瑞權,華南地區逆溫個例的數值模擬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8,47(1),103-107(通訊作者)
58. 陳訓來,范紹佳*,李江南,劉吉, 王安宇, 馮瑞權,香港地區空氣污染的典型天氣背景形勢,熱帶氣象學報,2008,24(2),435-440(通訊作者)
59. 李明華,范紹佳,王寶民,吳兌,祝薇,劉吉,余冠明,鮑若峪,樊琦,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氣邊界層溫度和風廓線觀測研究,套用氣象學報,2008,19(1),53-60
60. 樊琦,東野晴行,馮業榮,范紹佳,王安宇,廣州市氮氧化物的數值模擬及暴露影響評價,環境科學學報,2008,28(7),1475-1481
61. 李明華,崔少萍,吳乃庚,張子凡,范紹佳,楊柳,半個世紀來惠州氣溫的變化特徵,熱帶氣象學報,2008,24(4),435-440
62. DENG Xue-jiao, WU Dui, SHI Yue-qin, TANG Hao-hua, FAN Shao-jia, HUANG Hao-hui, MAO Wei-kang, YE Yan-xia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CRO-AND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FOG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NANLING MOUNTAINS,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08,14(1),11-14
63. Wei Wang, Lihong Ren, Yuanhang Zhang, Jianhua Chen, Hongjie Liu, Linfa Bao, Shaojia Fan, Dagang Tang,Aircraft measurements of gaseous pollutants and particulate matter over Pearl River Delta in China,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 42(25),6187-6202
64. Y.H. Zhang, M. Hu, L.J. Zhong, A. Wiedensohler, S.C. Liu, M.O. Andreae, W. Wang, S.J. Fan,Regional Integrated Experiments on Air Quality over Pearl River Delta 2004 (PRIDE-PRD2004): Overview,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 42(25),6157-6173
65. Xingang Liu, Yafang Cheng, Yuanhang Zhang, Jinsang Jung, Nobuo Sugimoto, Shih-Yu Chang, Young J. Kim, Shaojia Fan, Limin Zeng,Influences of relative humidity and particle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aerosol scattering properties during the 2006 PRD campaign,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 42(7),1525-1536
66. 吳兌,廖國蓮,鄧雪嬌,畢雪岩,譚浩波,李菲,蔣承霖,夏冬,范紹佳,珠江三角洲霾天氣的近地層輸送條件研究,套用氣象學報,2008,19(1),1-9
67. Y.H. Zhang, H. Su, L.J. Zhong, Y.F. Cheng, L.M. Zeng, X.S. Wang, Y.R. Xiang, J.L. Wang, D.F. Gao, M. Shao, S.J. Fan, S.C. Liu, Regional ozone pollution and observation-based approach for analyzing ozone–precursor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PRIDE-PRD2004 campaign,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 42(25),6203-6218
68. FAN Shao-jia, WANG An-Yu, FAN Qi,LIU Ji,WANG Bao-min, TA Na,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CONCEPT MODEL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ITS APPLICATION,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07,143(1),8-13
69. 李明華,范紹佳*,王寶民,吳兌, 祝薇,劉吉,2004年10月珠江口西岸海陸風特徵觀測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7,46(2),123-125(通訊作者)
70. 劉吉,范紹佳*,方杏芹,王安宇,李江南,樊琦,陳訓來,馮業榮,馮瑞權,劉英偉,風廓線儀研究現狀與套用初探,熱帶氣象學報,2007, 23(6),693-697(通訊作者)
71. 鄧雪嬌,吳兌,唐浩華,范紹佳,黃浩輝,毛偉康,葉燕翔,南嶺山地一次鋒面濃霧過程的邊界層結構分析,高原氣象,2007,26(4),881-889
72. 吳兌,趙博,鄧雪嬌,畢雪岩,范紹佳,南嶺山地高速公路霧區惡劣能見度研究,高原氣象,2007,26(3),649-654,
73. 陳訓來,馮業榮,王安宇,李江南,范紹佳,林建恆,馮瑞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灰霾天氣主要污染物的數值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7,46(4),103-107
74. 鄧雪嬌,吳兌,史月琴,唐浩華,范紹佳,黃浩輝,毛偉康,葉燕翔,南嶺山地濃霧的宏微觀物理特徵綜合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07,23(5),424-434
75. 韋意雙,蔡旭暉,范紹佳,宋宇,陳家宜,郭懷成,北京地區冬季SO_2濃度的時空分布和年際變化特徵研究,環境保護科學,2007, 33 (6 ),1-4,
76. 黃虹,李順誠,曹軍驥,鄒長偉,陳新庚,范紹佳,廣州市夏、冬季室內外PM_(2.5)中元素組分的特徵與來源,分析科學學報,2007,23(4),383-388,
77. 黃虹,李順誠,曹軍驥,鄒長偉,陳新庚,范紹佳,廣州市住宅室內、外PM_(2.5)中碳污染來源解析,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7,4,85-91
78. 黃虹,李順誠,曹軍驥,鄒長偉,陳新庚,范紹佳,廣州市住宅室內PM_(2.5)排放源的定量計算,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7,1,64-69,
79. 黃虹,李順誠,曹軍驥,鄒長偉,陳新庚,范紹佳,基於PM_(2.5)濃度的室內通風調控,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7,2,51-53,
80. 李明華,崔少萍,羅鳳明,范紹佳,統計軟體SPSS在氣象中的套用,廣東氣象,2007,29(1),50-52
81. FAN Shao-jia, DONG Juan, GUO Lu-lu, WANG An-yu ,SONG Li-li LIU Ai-jun, XIE Jian-wei,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urban growth on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Guangzhou.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12(1) ,24-28
82. 范紹佳,王安宇,樊琦,劉吉,王寶民,珠江三角洲大氣邊界層特徵及其概念模型,中國環境科學,2006,26(Suppl.),4-6
83. 范紹佳,王安宇,陳訓來,湯仕文,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對邊界層的影響(氣候變化與氣候變異、生態-環境演變及可持續發展),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82-86
84. 劉吉,范紹佳*,張鐳,陳長和,陳訓來,孟智平,蘭州市冬季大氣顆粒物的污染特徵分析, 蘭州大學學報,2006,42(6),45-49(通訊作者)
85. 黃虹,李順誠,曹軍驥,鄒長偉,陳新庚,范紹佳,廣州市夏、冬季室內外PM2.5質量濃度的特徵, 環境污染與防治,2006,28(12),954-958
86. 范紹佳,祝薇,王安宇,郭璐璐,董娟,珠江三角洲地區邊界層氣象特徵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5,44(1),99-102
87. Fan qi, Wang anyu, Fan Shaojia,Li jiangnan,Wu dui, Kacheng Leong,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of a Marine Fog Event in Pearl River Estuary Region. ACTA Mete.Sinica, 2005 ,19(2),231-240
88. 范紹佳,王安宇,樊琦,劉吉,王寶民,珠江三角洲大氣邊界層概念模型的建立及其套用,熱帶氣象學報,2005,21(3),286-292
89. 范紹佳,董娟,郭璐璐,王安宇,城市發展對廣州溫度場影響的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05,21(6),286-292
90. 吳兌,鄧雪嬌,范紹佳,葉燕翔,毛偉康,黃浩輝,唐浩華,南嶺大瑤山霧區鋒面降水的雨水化學成分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5,44(6),105-109
91. 黃虹,李順誠,曹軍驥,鄒長偉,陳新庚,范紹佳,廣州市夏季室內外PM215中有機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徵,環境科學學報,2005 ,25(9):1242-1249
92. 樊琦,王安宇,范紹佳,吳兌,梁嘉靜,廣州及其鄰近地區輻射霧的數值模擬,氣象科學,2004,24(1),1-10
93. 樊琦,吳兌,范紹佳,蒙偉光,李江南,鄧雪嬌,王安宇,廣州地區冬季一次大霧的三維數值模擬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3,42(1),83-86
94. 鄧茂芝,范紹佳,鄧奕,程聰,室內空氣污染防治研究,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16(增刊),65-67
95. 汪華莉,范紹佳,A-P值法在新經濟開發區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計算中的套用,廣州環境科學.2003,18(2),17-19
96. 鄧奕,范紹佳,沿海大氣穩定度分類莫寧-奧布霍夫長度L分類標準研究,大氣氣溶膠及其對氣候環境的影響--新世紀氣象科技創新與大氣科學發展,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3,97-101
97. Fan qi, Wang anyu, Fan Shaojia,Wu dui,Deng xuejiao,Liu yingwei, Numberical Prediction Experiment of an Advection Fog in Nanling Mountian Area. ACTA Mete.Sinica, 2003, 17(3), 337-350
98. 范紹佳,WANG Qing,鄧茂芝,汪華莉,北冰洋春夏季海洋大氣邊界層特徵的初步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2,41(1),91-94
99. 鄧茂芝,范紹佳,賈輝,套用經濟手段強化大氣環境管理,上海環境科學(網路版),2002年10期
100. 唐浩華、范紹佳*,吳兌,鄧雪嬌,南嶺山地濃霧的微物理結構及其演變過程 中山大學學報,2002,41(4),92-96(通訊作者)
101. 蒙偉光, 樊琦,王雪梅,林文實,范紹佳,王安宇,鐘流舉,於群,梁嘉靜,歐洲部分國家城市大氣污染研究進展,上海環境科學(網路版),2002年12期
102. 林文實,范紹佳,王雪梅,黃美元,周玲,郭學良,山地冰雹雲的數值試驗研究,高原氣象,2000,19(1),59-65
103. 范紹佳.譚康初.李智勤.馬淑琴.廣東沿海地區風場特徵研究, 面向21世紀的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科學出版社 2000年8月,208-211
104. 林文實,牛國躍,王雪梅,范紹佳,山谷環流的二維數值模擬,中山大學學報, 1999, 38(3),90-93
105. 范紹佳,林文實,蘇雄暉,陳小燕,馬淑琴,理查遜數Ri在沿海地區大氣穩定度分類中的套用, 熱帶氣象學報 1999,15(4),370-375
106. 范紹佳,譚康初,李智勤,馬淑琴,廣東沿海地區風場特徵, 中山大學學報, 1998, 37(4), 94-97
107. 林文實,范紹佳,祝薇,劉黎明,肖萬能,潘榮慶,珠江口高解析度下墊面特徵的氣象學分析,中山大學學報增刊,1998,37,144-147
108. 范紹佳, 沿海地區近地層風的特性研究,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14-15
109. 范紹佳,鮑若峪,羅小芬,羅經貫,廣東沿海地區大氣穩定度及其分類探討, 中山大學學報,1997,36(1),79-83
110. 范紹佳,朱海明,林雪蘭,馬淑琴,沿海地區大氣擴散參數的初步分析,環境科學學報,1997,17(4),506-508
111. 范紹佳,譚冠日,廣州邁向國際大都市的大氣環境生態問題,中山大學學報增刊,1996,35,158-162
112. 黃志興,劉嘉玲,范紹佳, 1995, 珠江崖門出海口大氣邊界層特徵分析, 熱帶海洋,1995,14(3), 36-43
113. 黃志興,范紹佳,劉嘉玲,1995, 城市大氣環境規劃方法與實踐, 氣象出版社, 1995.3
114. 黃志興,劉嘉玲,范紹佳,1994, 珠江三角洲中小城市大氣環境規劃初探,熱帶海洋,1994,13(3),77-83
115. 范紹佳, 北京市大氣環境二氧化硫濃度分布初探, 環境科學學報, 1994, 14(3), 282-286
116. 范紹佳,黃志興,劉嘉玲,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A-P值法及其套用,中國環境科學,1994,14(6),407-410
117. Fan Shaojia, Huang zhixing, Liu jialing, The A-P value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total atmospheric pollutant emis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4,5(4),369-373
118. 范紹佳,陳家宜, 城市大氣自動監測系統監測資料的處理及其套用,環境科學,1994,15(2),86-88
119. 范紹佳,陳家宜, 大氣自動監測系統監測數據“有效性”討論,環境科學,1994,15(6),34-35
120范紹佳,北京市大氣環境二氧化硫濃度分布初探,環境科學學報,1994,14⑶,282-28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