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軍官禮服

新軍軍官禮服

新軍軍官禮服,雲南省博物館館藏辛亥革命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軍軍官禮服
  • 館藏地點:雲南省博物館
文物歷史
辛亥革命中,清政府編練的新軍,後來發展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革命力量。清末,清軍在對外戰爭中接連失利,迫使清政府認識到必須採用西法,創建新軍,從官兵素質、軍事裝備、訓練方法等方面全面學習西方。1902年,雲南開始編練新軍,至1909年雲南新軍編練成一鎮(師),定為暫編陸軍第十九鎮。經過幾年努力,編練成軍的新式陸軍較之以往確有很大進步,軍官大都受過軍校教育,尤其是在日本留學的學生,相繼畢業後回到雲南,如李根源李鴻祥謝汝翼唐繼堯、趙復祥、庾恩暘張開儒鄧泰中等。他們受革命思潮的影響,有不少人在留學時加入了同盟會。他們在滇任職,為雲南新軍傳播革命思想打下了基礎。
新軍除官兵素質得到提升外,裝備也得到極大改善,其中也包含了軍裝換新。以雲南省博物館藏“李鴻祥新軍軍官禮服”為例,該軍裝參照德軍軍裝設計,採用立領中長上衣,對襟式單排扣,綴平圓紐扣7顆。領章綴金色飛蟒,飛蟒抱藍珠,似游龍戲珠,領口邊緣包裹一道金邊。袖章為盤花金辮,袖口綴一條金線、一條紅線(代表步兵)。通過領章和袖章判斷,這件禮服應屬於中等第三級“協參領”。理由如下:第一,新軍禮服領章上的寶珠顏色“上等抱紅珠,中等抱藍珠,次等抱白珠”;第二,領章邊緣金線,一級三道,二級兩道,三級一道;第三,袖章的表示方法參用領章,衣袖口橫綴一至三條金線區分三級。這套新軍禮服從顏色、標識、樣式等方面全面模仿西方軍隊,在軍服近代化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身著西式軍裝的新軍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甚至引領了時代風尚,一些地方民眾紛紛以穿著西式軍服為時尚,以致各地新軍不得不張貼告示,嚴禁民眾冒穿軍服。
根據清末新軍軍銜與職位設定,中等第三級“協參領”軍官一般被任命為“管帶”(營級指揮官),結合李鴻祥生平,這套禮服很可能是李鴻祥被任命為新編陸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七十三標第三營管帶前後配發的。
宣統三年(1911年)五月,李鴻祥被任命為七十三標第三營管帶。1911年10月30日,正當李鴻祥所部在北校場分發武器準備起義時,為北洋系值隊官唐元良發覺。所部士兵見事機敗露,開槍擊斃唐元良。李鴻祥即召集全營誓師起義。七十三標“標統”(團級指揮官)率衛隊前來鎮壓,李鴻祥率部奮勇迎頭痛擊。隨後革命軍蜂擁入城,圍攻昆明五華山軍械局巡防隊,雲南總督李經羲急調部隊,與李鴻祥部在黃河巷一帶巷戰數小時。當夜3時,蔡鍔率大隊進城,炮擊總督署和軍械局。31日中午12時,革命軍占領全城。兩日後雲南軍都督府成立,蔡鍔為都督,任命李鴻祥為省城衛戍司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