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行報

《新華行報》1933年2月26日在上海創刊,半月刊。上海新華信託儲蓄銀行總行研究室編輯並發行。於1933年12月15日停刊,共出21期,後改名為《新語》,屬於金融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華行報
  • 創刊時間:1933年2月26日
  • 出版周期:月刊
  • 出版地:上海
人員編制,欄目方向,

人員編制

主要撰稿人有王志莘、郭漢章、張志勤、康寶錕、康寶鈺、王逢辛、楊遜陶、屠廷容、錢家驥、華文煜、黃延社、梅笙、胡桀、丁崧申、王大鴻、憲文、馬獻璞、程良能、周毅夫、曹浤、方彭年等人。

欄目方向

該刊設有總行訊息、同仁介紹、同業紀聞、總分行訊息、新華史料、儲蓄銀行廣告格言、滬市要聞等欄目。特別是總行訊息一欄,涉及銀行總分行的行政業務訊息、業務記錄,使總行與分行間能夠互通有無,不僅便於業務的辦理,還形成了一種即時的內部聯絡系統,頗具時代氣息。
該刊主要研究怎樣互通行內訊息,如何發展銀行業務。其專供總分行處同人閱讀,旨在交換意見,溝通訊息,謀該行業務發展。側重銀行總分處同人論著及行務紀聞,內容有國內經濟要聞,銀行總分行的行政業務訊息、業務記錄,並有銀行理論和實際工作經驗、金融市況、工商見聞和同業訊息等,供行內全體同仁自由發表意見。該刊所刊登的文章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銀行與顧客》、《婦女儲蓄之我見》、《小額信用放款之研究》、《天津漢沽渤海化學工廠調查記》、《馬相伯先生訪問記》、《書和麵包》、《談匯兌管理》《談通貨膨脹》、《談通訊儲蓄》、《通訊儲蓄的我見》等文章就是從現實的角度去告誡人們應怎樣管理、投資和培養正確的理財觀。
該刊緊密聯繫民國的實際問題,刊登了行內的理論與實踐、建議及行務計畫等內容。作為一種金融刊物,它內容豐富,見解深刻,是民國時期的重要報刊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