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從業經歷,人物生平,人物品質,
從業經歷
1913年1月2日生於廣東潮州市畢業於城南國小,金山中學,1929年考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1931年到北平從事報刊的編譯工作,1935年在北平 (今北京)參加左翼作家聯盟。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期間,為中共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員會成員,後任書記。創辦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譯報》、《每日譯報》,並主編《華美周刊》 、《求知文叢》 、《 上海一日》 。1938年翻譯英文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人物生平
梅益,原名陳少卿,1913年1月2日生於潮州西門(今湘橋區)一戶貧困的人家,父親陳彥生在韓江划船度生。梅益上學晚,13歲才在城南國小畢業,同年考上了潮州省立四中,也就是金山中學。
因為家裡窮,梅益的哥哥國小畢業後就到藥鋪記賬。梅益剛畢業,父親就到處托人,讓他當學徒或乾別的差事。學校開學已經半個多月了,梅益卻因繳不起學費而未能入學。後經其兄的同學龔文河告知校長杜國庠。杜國庠非常同情梅益,遂破例不收學費讓其入學。梅益借了別人學過的課本,就這樣上學了。
上學之後,梅益很用功,課外還讀了不少書刊。後來,因為參加地下革命工作,哥哥被捕、龔文河犧牲,杜校長被逼出走,這些都給梅益極大的刺激,他產生了離開潮州的願望。高一下學期,梅益班裡有3位同學要到上海讀大學,要他一起去。於是,他們4個人一起到了上海,買了偽文憑,考進了由胡適和馬君武先後當校長的中國公學。但是梅益不但交不起學費,連吃飯也沒錢,深秋時候又害了傷寒。當時在中國公學讀書的潮州人洪應堃老師,給他找到回城南國小教書的機會,另一位做紙張生意的鄭雪痕先生給了他30元,就這樣梅益又回到潮州,在城南國小任教,月薪27個龍銀。
教了一年半的書,1932年夏天,梅益獨自到北平,一面尋找革命組織,一面到北京圖書館自學英文。從1934年開始,他在北平的《晨報》、天津的《庸報》、上海的《申報》等副刊和一些刊物發表一些散文和譯作,開始靠稿費度日。
1935年初,梅益參加“左聯”,同年秋赴上海,在上海一民立中學教書,可是很快因為他讓班上的學生參加示威遊行而被學校開除。
後來,梅益和上海“左聯”的負責人共同編機關刊物《每周文學》。1937年,梅益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上海淪陷後,為突破日偽的新聞封鎖,梅益和夏衍根據黨組織的決定,出版了四開日報《譯報》。《譯報》是完全刊登翻譯訊息、文章的報紙,南京大屠殺和八路軍勝利的訊息就是在當時上海這家唯一的中文報紙報導的。1938年《譯報》改名為《每日譯報》後,梅益任總編輯。
抗日戰爭期間,在上海主持《譯報》,並籌辦新四軍江淮大學及南通學院,1942-1945年在中共華東局宣傳部任職。
1945-1946年任中共上海文委書記,1946 年任中國共產黨駐南京代表團發言人 。
1947—1949年在延安、太行新華通訊社總社任編委、副總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局長、黨組書記 。
1957 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1978年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副院長、黨組第一書記,《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986~1996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總編輯。1987~1990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
曾任全國政協第一、五屆委員;全國人大第一 、二、三屆代表 ,第六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一、二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梅益論廣播電視》、《梅益論百科全書》,譯有《西行漫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2003年9月13日在京逝世,享年90歲。
人物品質
梅益老先生的品質
80多歲的梅益先生有一次會見來訪的俄國專家。
專家說他兩次縱覽中國,言語中不乏自傲。
噢,噢,梅老先生客氣地應著,末了淡淡地說一句:我10次到過貴國。
他們一直談語言比較,談風俗禮儀,談世事變遷。才出校門的中國小翻譯一直操著引以自豪的流暢俄語。
梅老從“您好”到“再見”一直用中文。
梅益,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總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