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創立背景,發展歷史,發展根基,特點,魅力,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入門,分類,西方,其他,華語地區,日本,韓國,印度,澳洲,代表簡介,恩雅,班得瑞樂團,奧立佛·香提,卡努納什,莎拉·布萊曼,神秘園,梅德溫,范吉利斯,雅尼,凱文·柯恩,馬修·連恩,Joanie Madden,久石讓,S.E.N.S,姬神,Enigma,林海,喬治·溫斯頓,喜多郎,丹·吉布森,蘇珊·希雅尼,宗次郎,李志輝,
創立背景
60年代末期,德國一些音樂家將電子合成器音響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即興表演方式,啟迪了許多新進音樂家運用更多元的手法開拓新的領域。該時期的音樂己具備了New Age的發展雛形。到了1973年,在舊金山一群素昧平生的音樂家在某個音樂節上相會,這些人忽然發現雖然他們以前沒交流過,可是互相之間的音樂卻有很多共通之處。他們的音樂都是從冥思和心靈作為出發點而創作的,這種類型不同於以前的任何一種音樂,他們把這種非流行、非古典、具有實驗性質的樂風取名為New Age,它指的是一種“劃時代、新世紀的音樂”。90年代的New Age音樂呈現出了多樣化的風貌。音樂界已形成一股百家爭鳴、各擁其妙的新勢力。正因如此,New Age不只是一個單純界定樂風區別的名詞,而是象徵著時代的演變、精神內涵改良的世紀新風貌。
在這裡還有個小典故,New Age 又指The Aquarian Age (寶瓶座時代),西方神秘學家認為人類正進入寶瓶座時代,象徵了人類將從物質的追求過渡到自己內心的探索,雖然在物質方面人類有人種、膚色、語言、宗教信仰等等的不同,但人類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共通點。正因為這一點,所有人都是同宗同源的,平等的。正如Secret Garden的主創羅夫蘭(Loveland)所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秘園。你可以在這裡尋求慰藉。當你一個人靜下心來聆聽《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就會知道此言不虛了。
在80年代中期新世紀已經逐漸成熟,雜誌開始設立新世紀榜單。1986年舉辦的第29屆格萊美獎的獎項中,也增設了[年度最佳新世紀唱片]的獎項,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是演奏豎琴的奧地利籍音樂家:佛倫懷德。這算是New Age首度明確地成為音樂類別之一的標誌,而獲得該獎項最多的獨立藝人當屬Enya這位已經完全代表新世紀音樂的愛爾蘭歌手。
特點:
大多很少具有強烈的節奏
少有刺激和短促的聲音
接近輕音樂
經常在音樂里利用人聲合音與諧音
器樂演奏
樂器獨奏(Solo Instrumental)
新古典樂派(Neo-classical)
新原音樂派(New Acoustic)
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
電子合成
電子樂派(Progressive Electronic)
電子-原音樂派(Electro-Acoustic)
科技-原始部落音樂(Techno-tribal)
人聲演唱
發展歷史
60年代末期,一些音樂家將電子合成器音響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即興表演方式,啟迪了許多新新音樂家運用更多元的手法開拓新的領域。該時期的音樂具備了New Age的發展雛形。
到了70年代,在一群藝術家的不懈努力下,New Age得以正名,他們把這種非流行、非古典、具實驗性質的樂風取名為New Age,它指的是一種“劃時代、新世紀的音樂”。
如今,樂界形成一股百家爭鳴、各擁其妙的新勢力。正因如此,New Age不只是一個單純界定樂風區別的名詞,而是象徵著時代的演進、形而上精神內涵改良的世紀新風貌。
在20世紀80年代初,一位名叫米恰·瓊斯的加拿大鋼琴家寫了一本曲集。那裡收進的樂曲,都有很美麗的、畫面似的標題,例如《彩虹之後》、《夢境之外》、《陽光谷》、《太空蝴蝶》等。他在前言裡面寫了一個自己的小傳,說他曾想成為一個音樂畫家,後來,慢慢地,他找到了自己的音樂語言。這時候,他不再追求用音樂去描繪什麼形象,而是表現感覺,那種靜夜裡雪花落下輕觸地面的感覺;吹過莎草的清風的乾燥呼吸的感覺;遠天閃電的折紋的感覺;傍晚的湖水拍打著岸邊的感覺……
最初,這種音樂還不那么起眼,各家唱片店的老闆又不知道該把它放在哪一欄里,它像輕音樂,沒有什麼深奧的道理,可又有幾分古典音樂的風骨和氣派;它是通俗的,可又顯示著超脫的情調;它是易於流行的,但是卻沒有一般的流行音樂那么平庸或騷動。有些唱片店就只好把它列在所謂最新到貨專櫃下,漸漸的,就成了氣候,港台的一些刊物亦隨之改譯作“新紀元”或“新世紀”音樂。
這種介於輕音樂和古典音樂之間的新樣式。它們大致上可分三大類。第一類是用自然樂器演奏的,包括一般聽眾熟悉的常規樂器,如鋼琴、小提琴、吉他等等,其中被用得最多的,一方面是接近東方樂器音色的樂器,如雙簧管、英國管等,另一方面,民間性質的樂器,如曼多林、手風琴、排簫等也常可聽到;有些演奏者特別喜歡東方的打擊樂器,如小鈴、大鑼和鍾等,還有些新紀元音樂家熱衷於把那些非洲的戰鼓等原始的樂器摻入他們的音樂中,第二類則是電聲樂器,它所製造的音響也偏重神秘的、飄渺的色彩,許多新紀元音樂家都是電腦音樂高手。第三類是前二者的混合。有些唱片商在製作這三類演奏形式時,往往還會加上自然界的音響,如鳥鳴林嘯、風聲鶴唳等等。
1981年,有一位名為坡·文特的薩克斯的演奏家,更是身體力行:拒乘轎車,堅持吃素,最後躲進森林裡去,用他的薩克斯與狼對嘯。他被認為是“新紀元”音樂的教父,然而我們完全可以往前追溯得更多些年代找到更多的祖宗。把“新紀元”音樂家們的作品和早期的浪漫派音樂相比,難道不會使我們發現什麼有趣的相似之處嗎?我們在柏遼茲的《恰爾洛德在義大利》中所感受到的,不也是一種自我放逐的孤獨的快樂嗎?能否把李斯特的《降D大調音樂會練習曲》放在“新紀元”專柜上賣呢?它也不正表現了人們面向大自然時的冷淡和安詳嗎?華格納對16世紀騎士時代的緬懷,與恩雅的那些朦朧而神秘的歌聲,又有什麼不同呢?
的確,從反叛的角度而言,新紀元和浪漫主義有很多相似之處。音樂史上每一種新的風格,都是在時髦與反時髦的鬥爭中形成的。就像穩健的古典主義是對輕巧的洛可可風格的反叛;感情至上的浪漫主義又是對崇尚形式的古典主義的反叛一樣,新紀元音樂是輕音樂領域裡的後現代主義思潮對傳統審美觀念的反叛。所不同的是,古典的也罷,浪漫的也罷,它們的反叛都是在傳統的審美範疇中進行的。儘管在風格上、思想觀念上有很多變遷,但二者的背後卻有著共同的哲學觀念,那就是對生命、對快樂的理解: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應當活得崇高而有意義。平衡、和諧、安定是這世界上美好的境界。然而二十世紀的哲學新潮——過程主義的擁護者們卻認為,過程和終極是對立的兩個哲學範疇。生活應當是生命的自由的過程,它是最實際的存在;活著,就應當努力去體會這過程。生命如果被外力——例如種種功名利祿的終極目標——所牽制,就被降低為機械而不自由的過程,這也就否定了生命的價值。因此,為著消除這種異化的最好的途徑,就是自我鬆綁,返璞歸真,改變傳統的以未來某個目標為生活中心的人生觀,把自己從功利目的中解放出來。伴隨著這種哲學,西方出現了反理性的藝術,它的主要觀點是,在作品中強調或為著建立一個終極目標——例如高潮或是中心——以及為此所作的種種努力,那是對藝術的本質的束縛。生命既是一種維護和擴展自己的過程,那么和諧、安定、平衡便是不可能永久存在的。追求美好是不切實際的。
發展根基
歐洲應該算是新世紀音樂誕生的地方,而愛爾蘭則是新世紀音樂的最主要發源地,Enya則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說起恩雅(Enya)大家一定不陌生,她代表著愛爾蘭音樂和新世紀音樂成功的獲得全球8000W的唱片銷量,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十大女歌手,她的音樂包含著凱爾特元素,其魔幻的音樂特色正是新世紀音樂最重要的精髓,自第一張個人錄音室專輯[Watermark]在全球獲得成功並創下千萬張的銷量後,新世紀音樂開始進入主流領域,之後Enya的專輯占據了新世紀樂派專輯銷量的前五名分別是[a day without rain],[paint the sky with stars],[watermark],[shepherd moons],[the memory of trees]。葛萊美獎也多次眷顧Enya這位來自歐洲的神秘的白人女子,讓我們期待Enya的最新專輯,愛爾蘭獨立報稱下張專輯將是又一偉大的專輯!
特點
魅力
New Age最大的魅力就是賦予聆聽者一個極大的想像空間,你可以不受形式限制,自由地在無限的想像空間中馳騁。粗聽上去,新世紀音樂介於古典樂和輕音樂之間,但新世紀更富於變幻,因為她並不是單指一個類別而是指一個範疇,她包括了幾乎所有不同以往,象徵著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涵之改良的音樂。因此,你會發現能被稱為新世紀的音樂是如此豐富,一切自然界的聲音都可能出現於音樂中,所有種類的樂器在此一視同仁,其中的人聲更是豐富,從歌唱家到土著樂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節奏
New Age的節奏很多是存在於音樂自然的律動與音符的強弱之間。其實,大部分NewAge之所以要摒棄傳統的節奏,是因為有了鼓、貝司與打擊樂器,音樂的形態就會被限制死了,新世紀音樂很少有強烈的節奏(但ENIGMA的音樂卻有很明顯的節奏),這點同饒舌和搖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New Age是自然而自由的,有著風一般的流線姿態。後兩者幾乎通篇就是各種打擊樂,除了節奏還是節奏。對於新世紀而言,有了節奏就可能受限制。
旋律
New Age的旋律就與流行樂完全不同,其即興演奏的味道很濃。聆樂者不僅很難記住旋律,而且更不知道旋律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終止。新世紀的旋律感常常很少。這點不同於流行樂,流行樂需要優美易記的旋律,以便於讓每個人都能唱。有時候聽了好幾遍某首新世紀樂曲,還是記不住她的旋律,這便是新世紀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了。
和聲
New Age所用的和聲大部分是相當和諧的,不協和音在New Age里使用甚少。基礎是是合音與和諧音,她摒棄了爵士和搖滾的發聲方式,因為這會帶來不和諧與不悅耳的感覺。這也是為何New Age聽起來予人非常祥和之感的原因。
音色
New Age的音色是透明的、神秘的,充滿朦朧氛圍, 新世紀音樂總是避免使用刺耳與急促的聲音,因為這會增加音樂的壓力,從而破壞聆聽者的感覺。老實說,聽New Age聽到深處時,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色的變幻。
入門
New Age (新時代) 又指The Aquarian Age (寶瓶座時代),西方神秘學認為這是一個轉型期,正準備進入“寶瓶座時代”。“寶瓶座”象徵人道主義;人類由追求社會的、物質的、科技層面的進步,將演進到注重“心靈”、“精神”層面的探索,找到超越人種、膚色、民族、國籍以及宗教派別的人類心靈的共通點,認知人類的“同源性”和“平等性”,從而達成四海一家與和平的遠景。New Age Music作為20世紀純音樂的最大發現,來自於一種可以帶來內在平靜的審美觀點。通常來說,它們是一些帶著新世紀哲學理念的和諧與非破壞概念的唱片,它們可以鼓舞精神上的超脫和生理上的治療,又能給我們以精神上的恢復,更有一些音樂家,通過他們特別設計的音波和“無污染構思”音樂理念來使聽者的精神境界升華。
新世紀音樂是新世紀哲學的對應,它包容從現代輕鬆音樂一直到冥想型靈魂探索音樂。新世紀音樂採用電子樂器,包括西方與非西方的樂器,及偶爾的歌唱,創造緩和的旋律來適應現代生活快節奏。為尋求精神治療和超越,新世紀音樂人時常借用非西方音樂的元素——就像新世紀哲學對非西方哲學的吸收一樣。一般認為新世紀音樂(New Age Music) 於70年代興起,至80年代中逐漸成熟。1973年,一群多半是素昧平生的音樂工作者,因在舊山舉辦的The San Francisco Festival in Honor of Comet Kohoutek而得以交流。這次音樂節讓音樂工作者,如Joel Andres、 Steven Halpem 等人發現即使他們從前末曾交流及合作,但大家的音樂創卻有許多共通之處。他們的音樂同時是以冥想與心靈層面為出發點而創作,由於這種音樂風格跳脫過去人類所有的音樂型態,於是人們將這種音樂定名為“新世紀”。
New Age 早期的音樂形態是以環境音樂 (Ambient Music) 為基礎演變而成。也有人稱環境音樂為自然音樂、綠色音樂等。New Age Music錄製過程大多以自然聲響及旋律構成,其音樂形態受風行於70年代後期的Fusion (融合音樂,即爵士樂和搖滾樂結合的風格) 樂風所影響,因此New Age Music會如Fusion Music一樣,在音樂當中加進了電子合成音效,如使用回音、電子樂的迴響(Reverb)以及其他利用空間創造出的聲音技巧,營造極其優美的曲風,模擬幻化的空間質感。80年代之後, 許多年輕樂手 (搖滾派/融合派) 放棄了電子音樂的華而不實,重投Acoustic (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人們開始放棄了物質世界的追求,投向追求理性自然的生活,追尋心靈的滿足。因此80年代中期,以尋求心靈與自然滿足的New Age Music發展已經逐漸成熟, 不僅延續修身的冥想,並且不斷加入重視環保、闡揚人文思想、關懷世界的理念,因而奠定它自成一派的寬大視野。
1988年,恩雅(Enya)發行的[watermark],在全球創下千萬張的銷售量,奠定 New Age 的地位,和古典樂、流行樂鼎足而立於吒當今樂壇。在當時,可謂音樂界最大的震撼,音樂界人士都認為新世紀音樂的時代終於來臨了。以寧靜、安逸、閒息為主題的New Age Music ,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New Age Music可以是純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New Age Music 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 Music 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New Age 思潮哲學有莫大關係。New Age Music通常被視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Windham Hill 是最具代表性的New Age唱片公司,New Age 代表樂手有Enya(恩雅)、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喜多郎) 等等。
分類
1.部落(Techno Tribal)高科技音樂與民間音樂相結合的音樂。
2.精神音樂(Spiritual)著重精神感染力的音樂,擴張人想像力。
3.太空音樂(Space)營造無比龐大的空間感,令人飄飄欲仙。
4.器樂獨奏(Solo Instrumental)這種風格是真正的新世紀發燒友喜歡的,比較典型的是BANDARI(班德瑞)這樣通過樂器來體現心靈對自然感悟的音樂。
5.自助音樂(Self-Help)重視個人化的體悟。
6.新古典(New Classical)歐美古典音樂的現代化,使用電子音效代替原本的大型交響樂團,並且將人聲電子處理,進行更新。
7.電子新世紀(New Age Electronic)純電子製作的新世紀音樂。
8.原聲新世紀(New Age Acoustic)人聲為主的新世紀音樂,例如法國的音樂家,將人聲表現得無與倫比。
9.民族混合(Ethnic Fushion)實際上是將世界音樂與新世紀音樂徹底的融合,有很多這樣的專輯,最大好處是保存了許多世界角落裡的根源音樂。
10.氣氛音樂(Atmospheres)著重於音樂的氣氛渲染,像一些與宗教有關的音樂。據說在國外佛教的念佛聲都有新世紀的版本。
西方
o雅尼(Yanni Hrysomallis)(新世紀音樂之父)
o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歌劇女王)
o凱文·柯恩(Kevin Kern)
o格林高利合唱團(Gregorian Chants)
o神秘園/秘密花園(Secret Garden)(其中Rolf是挪威人)
o愛爾蘭哨笛(Joanie Madden)
o謎(ENIGMA)
o卡努納什(KARUNESH)
oPaul Voudouris
oChris Spheeris
o創世紀(ERA)
o艾德里斯(Edelis)
o喬治·溫斯頓(George Winston)
o蘇珊·希雅妮(Suzanne Ciani)
oKoan
其他
o班得瑞(Bandari)(瑞士樂團)
o丹·吉布森(Dan Gibson)
o梅得溫·古多爾(Medwyn Goodall)
o馬修·連恩(Matthew Lien)
oCera & Poggi
o黛妮(Denean)
o凱爾特女人/美麗人聲(Celtic Woman)
o菲·庫爾特(Phil Coulter)
o金·布里克曼(Jim Brickman)
o喬許·葛洛班(Josh Groban)
oOmar Akram(葛萊美獎獲得者)
o麥可·鍾斯(Michael Jones)
o比爾·道格拉斯(Bill Douglas)
o尼克拉斯·根(Nicholas Gunn)
o大衛·蘭茲(David Lanz)
o大衛·阿肯斯頓(David Arkenstone)
o史提夫·洛奇(Steve Roach)
o韋恩·格勒茲(Wayne Gratz)
o保羅·溫特(Paul Winter)
o麥可·芝特爾(Michael Gettel)
o麥可·窩蘭(Michael Whalen)
o奧特瑪·利伯特(Ottmar Liebert)
o第叄勢力(3rd Force)
o傑絲·庫克(Jesse Cook)
o埃里克·廷斯達&南茜·蘭波爾(Eric Tingstad&Nancy Rumbel)
o布勒利·約瑟夫(Bradley Joseph)
o約翰·提什(John Tesh)
o2002
o叢林深處/森林物語/黑森林(Deep Forest)
o銀杏花園(Ginkgo Garden)
o舞動精靈樂團(Groove Coverage)
o橘夢樂團(Tangerine Dream)
o瑪尓斯·雷薩(又譯馬爾斯·拉薩爾)(Mars Lasar)
oYara
oBella Sonus
oBernward Koch
oRasa
oLibera (天使之翼合唱團)
oMoya Brennan
oMaksim
o范吉利斯(希臘音樂大師)(Vangelis)
華語地區
o胡淼峪
o劉星
o林海
o李勁鋒
o范宗沛
o朱哲琴
o何訓田
o何訓有
o鄧偉標
o李志輝
o薩頂頂
o哈雅樂團(HAYA)
o石進
o曾檐
o葛莎雀吉
o央金拉姆
o鄭瑋瑩
o王俊雄
o楊錦聰
o何真真
o何靜
o希客
o郭虔哲
日本
o喜多郎(Kitaro)
o宗次郎(Sojiro)
o姬神(Himekami)
o和平之月(Pacific Moon)
o久石讓
o菅野洋子
o川井憲次
o池賴廣
o和田薰
o千住明
o佐橋俊彥
o梶浦由記
o石川智晶
o黑石瞳(Hitomi)
o志方あきこ
o加賀谷玲
o吉俁良
o石田勝范
o松谷卓
o高見優
o和野伸
o橫山菁兒
o武部聰志
o山下康介
o白井良明
o杉山卓夫
o萩田光雄
o鳥山雄司
o玉置浩二
o和泉常寬
o大野克夫
o岩代太郎
o三枝成彰
o菅野由弘
o毛利藏人
o林光
o澤田完
o京田誠一
o高梨康治
o折戶伸治
韓國
o李閏珉(YIRUMA)
印度
oNamaste Flowering
澳洲
oTerry Oldfield
代表簡介
恩雅
Enya(Enya)——新世紀音樂女王、世界天籟美聲代言人
恩雅的真名是Eithne Ni Bhraonain,這位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崛起的愛爾蘭女歌手,有著中世紀的幽靜和飄逸。身為音樂奇才的她在專輯中集作曲、演唱、編曲和演奏於一身,甚至連混音與合成都一手包辦。她週遊於流行樂和古典傳統樂之間,天籟般美妙的嗓音迷煞了世界上大部分的聽眾。
從《Watermark》一路走過來,恩雅締造了超過7500萬張唱片銷量,這在New Age和World樂派中無人能敵,榮獲4座葛萊美獎、多座世界音樂獎、德國回聲獎、全英音樂獎、美國音樂獎、愛爾蘭音樂獎、金球獎、奧斯卡獎、拉斯維加斯電影評論獎、Billboard音樂獎、廣播電影評論協會“評論家選擇獎最佳歌曲”等數百個獎項和提名,數十個國家頒發成百上千的白金唱片和金唱片,為《青蛙王子》、《指環王》、《綠卡》、《越來越遠》、《純真年代》等多部世界著名大片配樂。1988年的《Watermark》和1991年的《Shepherd moons》創下的2300萬張唱片銷量,使她成為名副其實的新世紀音樂女王、聞名全球的天籟女神,之後《Enya》(1987年)的翻錄專輯《The Celt》(1992年)、1995年的《The Memory Of Trees》又創下1000多萬張的銷量,1997年的恩雅世紀精選《Paint the sky with stars》創下1200萬張的銷量,成為了世界十大最暢銷的女子精選唱片,使恩雅成為了和麥當娜、席琳.迪翁齊名的世界頂級天后,2000年發行全新大碟《A day without rain》,此專輯狂售1500萬張碟之多,僅美國就賣出700萬張(7白金),蟬聯美國Billboard榜單199周,平了自己《Shepherd moons》(1991年)創下的美國Billboard榜單199周記錄,使恩雅成為2001年世界最暢銷的女歌手,《A day without rain》也成為21世紀最暢銷的唱片之一,恩雅已是世界十大最著名/最暢銷/最有影響力/最有影響力/最受歡迎的女歌手之一,2001年恩雅受導演Peter Jackson之邀,為《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創作並演唱了主題曲《May it be》,世界為之震動,2005年,闊別5年之久,恩雅攜全新專輯《Amarantine》華麗回歸樂壇,榮登當年全球銷量第15位,《Amarantine》全球銷量已售出680萬張,2008年年底,恩雅再度發專輯《And winter came》此專輯首周就榮登聯合榜第3位,前六周在聯合榜內的銷量均超出20萬張,聖誕周更達31.2萬,輕鬆登上了2008年全球銷量第25位,銷售銷量已過500萬張,正如恩雅的製作人Nicky Ryan所言,《And winter came》不代表結束,而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
班得瑞樂團
Bandari(班得瑞)樂團--自然全接觸
班得瑞是瑞士AVC公司旗下的一個品牌,由一群年輕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源採樣工程師組成的,1990年發跡瑞士。他們從開始執行音樂製作,便深居在阿爾卑斯山林中,直到母帶成品完成。置身在自然山野中,讓班得瑞樂團擁有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也擁有最自然脫俗的音樂風格。班得瑞的音樂里,展現了他們獨特的編曲手法,以清爽的配樂架構出零壓力、零負擔的樂曲,他們細酌每一軌聲道的解析度,使音域更寬廣,音場效果更具空靈感,完全讓你融入到大自然中去……
官方專輯
1. 情境音樂 –《仙境Wonderland》(1990年1月)
2. 優美名曲 –《寂靜山林Silence with Sound from Nature》(1990年1月)
3. 自然音樂 –《春野One Day in Spring》(1999年)
4. 冥想音樂 –《藍色天際Heaven Blue》(2000年1月)
5. 放鬆音樂 –《迷霧森林Mist》(2002年)
6. 心靈音樂 –《日光海岸Sunny Bay》(2002年)
7. 靈感音樂 –《夢花園Garden of Dreams》(2002年)
8. 清晰音樂 –《琉璃湖畔Crystal Lake》(2002年)
9. 舒柔音樂 –《微風山谷Breezy Valley》(2003年)
10.沉思音樂 –《月光水岸Moonlight Bay》(2004年)
11.山林音樂 –《霧色山脈Misty Land》(2006年2月)
12.環境音樂 –《翡翠谷Emerald Valley》(2007年5月)
13.心情物語 –《旭日之丘Sunrise Hill》(2009年6月)
14.《班得瑞20周年精選集Bandari 20th Collection》(2010年02月)班得瑞官方精選集
奧立佛·香提
Oliver Shanti(奧立佛·香提)的生平充滿了傳奇色彩,遊歷了大半個地球,將其所見所聞所思融入他的音樂。在他的音樂世界中體現出的世界音樂,不僅是民風的形,更是東方和西方文化哲思的交匯。從跑船人到創立SATTV MUSIC王國,奧立佛·香提正以滲透生命最初靈的原聲撩掀世界音樂排行榜的狂焰!而來自德國的他,致力消除民族隔閡,促進民族間相互融合的工作,同時也對第三世界的兒童付出關懷與協助。
卡努納什
同樣頗具傳奇色彩的還有Karunesh(梵語中偉大的憐憫之意)。曾在印度遊歷學習,這也是為什麼他相當一部分音樂作品是充滿了空靈催眠性質的冥想音樂的緣由,這類音樂的代表作就是《Zen Breakfast道禪》。
另外出生於德國的Mars Lasar,他的作品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常在一段基本旋律上反覆變奏並襯托以豐富多彩的配器變化,呈現出層層疊疊的獨特美感。他的早期作品電子味十足又富於幻想,因而贏得了“科幻派”的美譽。代表作《Karma因緣》被很多人認為是2000年跨入新世紀以來最出色的新世紀音樂專輯之一。
英國也是歐洲新世紀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湧現出大批優秀的音樂人。
莎拉·布萊曼
莎拉·布萊曼說:我只是盡我所能,發揮上帝賜予我的天賦。在美麗、冷艷的外表後面,她遊走於音符之間,放任在流行與古典的邊緣。她的歌聲充滿了個人特質,讓人充滿迷惑與想像,能給航行在海上的水手帶來一種方向感、歸依感。她的音質純淨、通透,尤其演唱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時格外惹人憐惜。
作品首推其巔峰之作《LA LUNA》?月光女神。這是一張以“月亮”為概念的專輯,其中收錄了古今歐美知名的與月亮有關的單曲,包括流行歌曲、電影配樂,甚至是古典音樂重新填詞,再經過高雅精緻的編曲混音,搭配上莎拉·布萊曼的空前美聲,該專輯絕對給你一種充滿迷惑與想像的輕鬆飄逸感。
格林高利合唱團
Gregorian Chants(格林高利合唱團)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由 12 位擁有深厚古典基礎,並在英國倫敦樂界有一定地位的男演唱家所組成。因為古羅馬時期的格林高利聖詠是純男聲的無伴奏的宗教音樂,如果你親自聽過,再比較來聽格林高利合唱團的作品,你不光會明白,更多是讚嘆,因為他以現代的配器手法加上了伴奏,對格林高利合唱團,有一句絕妙的形容:“他們讓上帝穿上了牛仔褲”。
神秘園
Secret Garden
——怎能不神秘
神秘園是一支著名的新世紀音樂風格的樂隊,它由挪威作曲家兼鍵盤手Rolf Lovland (羅爾夫·勞弗蘭)和愛爾蘭女小提琴手Fionnuala Sherry(菲奧諾拉·莎莉)組成。音樂以鋼琴和小提琴為主線,時而輔以人聲或其他樂器。兩者的音樂風格,更是揮之不去的愛爾蘭風土鄉情,可以說他們為愛爾蘭音樂的普及起了不可或缺的推廣作用。樂隊融合了愛爾蘭空靈飄渺的樂風以及挪威民族音樂及古典音樂,樂曲恬靜深遠,自然流暢,使人不知不覺便已融入其中。
其首張專集《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的傷感絕對能殺死人,讓人像迷失在神秘的叢林裡,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這樣的黑暗中,像一個人孤獨地坐在路邊大樹的陰影下,靜靜看路上人來人往,別人看不到你,你也不想被看到,因為你害怕,因為你孤獨,你知道這不是什麼好事,但只有這樣,受傷的心才能感到一絲安全,這樣的孤獨一直在誘惑你。其中的《夜曲》(Nocturne)一曲是樂隊的成名作,曾獲1995年歐洲歌唱大賽冠軍。另一曲《來自神秘園的歌》(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在組建樂隊前就在挪威發表並流行。迷幻之樂配以天籟之音,整首曲子讓人聽完後如同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難怪身邊總有人按下REPEAT鍵,一次又一次讓這段旋律在耳邊迴旋。
愛爾蘭是一個盛產音樂家的地方,除了以上列舉的,還有 Medwyn Goodall,Matthew Lien(馬修·連恩), Phil Coulter(菲爾·柯爾特),Bill Wheland,Annbjorg Lien,Michael Danna & Jeff Danna兄弟,Ron Korb,Ronan Hardiman等等都是凱爾特音樂名家。
梅德溫
Medwyn Goodall
范吉利斯
Vangelis
在希臘,Vangelis(范吉利斯),一位堪稱偉大的音樂家。他集創作、演奏和音樂製作於一身,是一個真正的音樂全才,被評論家譽為“現代的華格納”。孩童時期,范吉利斯那獨特的音樂天賦就顯露無疑。他沒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卻4歲開始創作音樂,6歲就舉行了自己作品的首次公演。最知名的作品如1981年的《Chariots Of Fire(烈火戰車)》,1983年的《Theme from Antarctica(南極物語)》,1992年的《1492~Conquest of Paradise(哥倫布傳)》等等,都是享譽全球的巨作。其中烈火戰車以及哥倫布傳更都榮獲當屆的奧斯卡最佳配樂獎,他的許多音樂,包括以上的三大名作、Pulstar(脈衝星)、喜馬拉雅山等等,都曾被不計其數的影視作品和廣告引用過,相信許多人聽過他的專輯後可能都會發出恍然大悟的一聲讚嘆。
雅尼
Yanni
Yanni(雅尼)——音樂也講創新
對於普通人都不會太陌生的名字。1997年那場北京紫禁城音樂會,讓無數老百姓們認識了他,並曾先後在印度泰姬陵、希臘衛城舉辦音樂會。他1954年誕生於希臘的卡拉馬塔,本名克里索馬里斯,高中後便前往美國 Minnesota(明尼蘇達)大學進修。在大學期間自學鍵盤、作曲、製作,並加入Private Music,盡展其音樂天賦,一鳴驚人,是Private Music有史以來銷量最好的藝人,整個80~90年代,他一直活躍不息,發行過超過30張專輯,而且全都水平不俗。
雅尼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具有創新精神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之一,他成功地掀起了一陣熱潮。他最擅長的事情是通過音樂與人達到共鳴,無論是通過他的音樂會還是通過電視和電台的廣播,或者通過他的音樂專輯。
強力推薦的是他的專輯《雅尼雅典衛城音樂會》,作為他的第十個個人專輯包含了他那些最經典的音樂作品(專輯包括了“桑巴林島”、“給想像鑰匙”和他那首白金熱門曲“熱情的反射”),管弦樂隊在新版本中並不是追加的,而是作為整個音樂的整體。作為一個作曲家,Yanni從來不去遵守那些過去確立的規則,在這個專輯裡也不例外,他打破了交響樂團那些傳統的經驗,這么做的結果是產生了豐富的節奏並且優雅的音樂。
凱文·柯恩
Kevin Kern
Kevin Kern,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鋼琴碩士,著名鋼琴演奏大師。開創了他自己的鋼琴流派,以鋼琴為主體演繹音樂的心情和旋律。珍愛今生的鋼琴,散發出活躍、引人深省的聆賞魅力,即使是在極弱到幾乎無聲的樂段 ,依然洋溢出無法言喻的深刻情感,前三張暢銷專集《In the Enchanted Garden》、《Summer Daydreams》、《Beyond the Sundial》在全球銷售皆已突破金唱片,張張皆為行家指定收藏的新世紀名盤。
馬修·連恩
馬修·連恩出生地在聖地亞哥,置身加拿大育空地區,卻因為想要接觸大自然與原野,而之身前往加拿大北方一個名叫白馬的小鎮。
首屈一指的音樂家,作家,攝影家,冒險家和印地安人,與極地荒野里的馴鹿最感人肺腑的接觸。其作品源於自然,反映出他對原野的熱情,以自然為師。
來自加拿大育空的馬修·連恩是國際知名環保推動者、創作家、音樂家也是歌手。他推出的專輯「狼」、「馴鹿宣言」、「海角一樂園」、「美麗新世界」等都獲得相當大的迴響,他的音樂取嚮往往包括自然聲音以及台灣和其它國家原住民的歌聲。雖然他的音樂傾向新世界。
Joanie Madden
1965年生於紐約;當她十幾歲時就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六孔哨笛演奏者了,到1984年她贏得了全愛爾蘭的六孔哨笛錦標賽的最高獎,而以前還從來沒有一個美國人得此殊榮。Joanie Madden 為了推廣並延續傳統文化,還組成 Cherish The Lady 六位女子樂團,這一個傳統性的愛爾蘭組織,專門演出凱爾特音樂。並在1992年出版了他們首張專輯《The Back Door》;兩年之後,她出版首張獨奏曲專輯《A Whistle on the Wind》,1996年的哨笛專輯《Song Of The Irish Whistle 愛爾蘭哨笛》和1999年的《Song Of The Irish Whistle 2 愛爾蘭哨笛2》。
久石讓
久石讓,日本著名作曲家、歌手、鋼琴家,以擔任電影配樂為主。特別是宮崎駿導演的作品,從《風之谷》至《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的二十多年間所有長篇動畫電影的音樂製作,為宮崎駿作品中不可欠缺的配樂大師。“久石讓”這個名字的來源是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製作人昆西·瓊斯。他把“Quincy Jones”這個名字改成日語發音,聯上近似的漢字姓名,就變成了“久石讓”。他的英文名JOE,也可以說是為了向美國配樂大師QUINCY JONES致敬。
S.E.N.S
神思者(S.E.N.S.)是日本的一隊擅長電子音樂兩人團體,其兩位成員分別是深浦昭彥和勝木由佳里。樂隊成立於1984年。是日本新世紀音樂的重要音樂團體。他們因為在1988年日本NHK製作的記錄片《絲綢之路》的《海上絲路》中擔任作曲、編曲與演奏的工作而聲名大噪。而之後,為了讓樂迷們能夠更加加深對他們的印象,才改名為融合了"SENSE"(感性)和"CENSE"(焚香)兩種意義的"S.E.N.S.",再之後就是1989年憑台灣電影《悲情城市》的作曲獲得金獅獎最佳傑作獎,並且廣為流傳。而代表作《故宮的記憶》更是被中國大陸許多電視媒體廣泛引用。
姬神
《姬神》系列作為日本電子音樂界的大牌,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推出的專輯幾乎張張都是精品,從音樂製作到外型包裝設計都無可挑剔。
Enigma
Enigma這支來自德國的樂隊,或多或少你都應該有所耳聞。他們是早期準許引進大陸的國外音樂之 一。從1996年的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宣傳片的主題曲Return To Innocence(返璞歸真)一定給大家留下 了不少深刻的印象。
Enigma!謎一般的音樂……
Enigma!一種難以形容的聲音……
Enigma!帶來令人神往的意境與旋律……
林海
“具有George Winston親和而強烈的旋律性,及Keith Jarrett豐富而充滿想像的思考性。”
喬治·溫斯頓
喬治·溫斯頓(George Winston)是1949年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的作曲家兼鋼琴家。1972年錄製個人首張演奏專輯《Ballads&Blues》。他選擇了田園式的居謠音樂作為演奏和錄製專輯的風格。其柔美優雅極富文人氣息清新獨特的曲風,使他成為新世紀(New Age)音樂界中極具代表性的著名人物。喬治·溫斯頓的曲目是鋼琴美學史上最純淨逸品之大成,他的音樂舒俊流暢、旋律優美,極具可聽性。他因其優異的音樂才華而多次獲得格萊美大獎和格萊美聯社大獎提名的極高榮譽。
喜多郎
喜多郎,原名高橋正則(Masanori Takahashi),日本音樂家,在1953年於愛知縣豐橋市出生,日本作曲家、音樂家,他的家庭信奉神道教。他的的曲子韻律自成一格,從自身生活環境悟知到的諸如自然的雄渾、荒遠、溫暖、冷漠等種種情感反映到創意的想像世界中,音樂旋律優美,意境深邃,風格獨具。喜多郎所創作的樂曲《絲綢之路》風靡全球整整20年,喜多郎憑藉著對中國音樂的間接認識和音樂人對歷史特殊感悟,創作出了充滿中國韻味的絲綢之路樂曲,並由此一舉成名。
丹·吉布森
自然音樂大師——Dan Gibson
丹.吉布森對藝術的敏銳度、對自然的熱忱、以及他篳路藍縷的精神,不只彩繪了Dan的生命,也造就了Solitudes的成功。丹·吉布森以歲月與努力所建立的“自然聲音圖書館”,包括了他的兒子葛登·吉布森、漢尼·貝克(Hennie Bekker)、隆·艾倫(Ron Allen)、霍華·拜爾(Howard Baer)、克勞德·狄賈登(Claude Desjardins)、約翰·赫柏曼(John Herberman)及邁可·麥斯威爾(Machael Maxwell)等優秀音樂家。
蘇珊·希雅尼
享譽全球的New Age女鍵盤音樂家Suzanne Ciani(蘇珊·希雅妮),在她7歲那年開啟了她的音樂生涯。曾四次獲葛萊美獎最佳新世紀音樂專輯提名。同時更是Billboard排行榜上“新世紀音樂”的常勝將軍。她被美國樂壇喻為“自然、純淨,彷佛是潛意識裡最嚮往的溫柔。”
宗次郎
宗次郎(Sojiro),本名野村宗次郎,出生於1954年10月10日,日本第一奧卡利那笛演奏者、作曲家。他出生於群馬縣館林市,1975年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奧卡利那笛的美妙音色、回音,並被深深地吸引。從那一年起,他追求著自己夢寐以求的音色,開始正式製作奧卡利那笛。
李志輝
李志輝,中國新世紀音樂教父級代表人物,最被聽眾愛戴的新世紀音樂家。他的音樂唯美,清新,融入了民族絲竹的東方氣質與西方柔和溫暖的電子元素,渾然天成,絲絲入扣。體現了中國古典音樂的風骨和現代音樂的動感。旋律繞樑三日,韻味十足。有著深刻的感染力,讓你不知不覺就融入到了他營造的或喜悅或感懷的心靈家園。聆聽之後能使你的心靈掙脫壓力與束縛,回歸到平和,安靜和喜悅。常常在想,是怎樣的脫俗的心靈,才能創作出如此動人的天籟之音?
李志輝善用現代音樂的表達方式,挖掘中國五千年深厚文化。將儒釋道融會貫通,提煉精髓。他的音樂靈感,全部來自於古老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情懷。猶如濃墨淡彩的水墨畫徐徐的展開,娓娓道來訴說著自己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對中國文化的眷戀情愫。
他還在中國創造了“地理音樂”概念,多年間遊歷於中國的大江南北,忘卻塵世浮華,一門深入靜心創作,潛心深入哲思,不斷啟發心靈內在的智慧。非常感謝中國多元文化賦予自己源源不斷創作靈感。希望自己能在音樂當中修行,他一直試圖用音樂為聽者找尋心靈的歸宿。 李志輝的個人音樂專輯發行了22張之多,《我們遠去的家園》《我們遠去的家園2》《八吉祥》《吟唱山水間》《帶你的耳朵去旅行音樂會DVD》《和雅音》《江南》《帝宮》《補天》《秦川》《牧游》《女媧》《天邊的草原》《景泰藍》《紫禁花園》《塬》《青城之山》《戀愛之城》《夜舞精靈》《私房音樂集》等一大批高品質音樂發燒唱片,他是繼雅尼、喜多郎之後的新生代NEWAGE音樂家。
李志輝《帶你的耳朵去旅行》音樂會曾進行多場次巡演,每到一處,必定引發一股新世紀音樂的風潮!李志輝的音樂會在被許多海外的音樂界大師欣賞後,稱讚他為“21世紀最具靈性的音樂家”,稱讚他的音樂為“最具中國元素的世界音樂”,稱他為“未來20年的音樂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