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經濟

新常態經濟

新常態經濟是與GDP導向的舊經濟形態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經濟形態與經濟發展模式。新常態經濟用發展促進增長、用社會全面發展揚棄GDP增長,用價值機製取代價格機製作為市場的核心機制,把改革開放的目標定位於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不是不可持續增長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新常態經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以新常態經濟為經濟形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新常態經濟學為理論形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是中國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常態經濟
  • 促進:增長用社會全面發展揚棄GDP增長
  • 屬於:中國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
  • 必然結果:中國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發展的
釋義,新常態含意,影響領域,金融領域,商業領域,巨觀經濟,新常態延伸,

釋義

新常態經濟是經濟學範式轉換。新常態經濟是以一般均衡論為基礎、價格經濟學為核心、線性抽象為方法的政治經濟學範式向對稱平衡論為基礎、價值經濟學為核心、複雜系統論為方法的科學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範式轉換。
新常態經濟是經濟發展模式轉軌。新常態經濟是以金錢為中心、價格為核心機制、GDP增長為導向的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向以人民幸福為中心、價值為核心機制、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共有制為基礎、政府巨觀調控常態化法制完善市場規範充分自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轉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中,政府巨觀調控的主導作用與民間市場的基礎作用是統一的而不是對立的。
新常態經濟是經濟成長方式轉變。GDP增長方式向再生型增長方式轉變:由配置型增長方式向再生型增長方式轉變,擠掉配置型增長方式中的GDP泡沫;由經濟結構畸形、產能相對過剩的不對稱態增長方式,向經濟對稱態穩增長結構轉變;由資源低端產品粗放不可再生型增長方式向生態化創新性精細可再生型增長方式轉變;由外延數量增長型增長方式向內涵質量增長型增長方式轉變;由效率型增長方式向效益型增長方式轉變;由出口導向型增長方式向內需導向型增長方式轉變;由資源運營-產品運營-資產運營-資本運營向知識運營轉變。所謂穩增長,不僅是數量上的穩增長,而且是增長方式由低級向高級轉變過程中的自覺性、有序性、持續性,通過發現、培植新增長點與技術、結構創新,自覺推動增長方式由低級向高級轉變,不存在其他自由主義盛行的開發中國家在由低級增長方式向高級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出現的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這樣的增長停滯不前現象。
新常態經濟是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新常態經濟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新常態經濟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長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長,而是把GDP增長放在發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長成為再生型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模式的組成部分。屬於發展範疇、能夠促進發展的可持續的增長速度越高越好,屬於發展範疇、能夠促進發展的可持續的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經濟的追求目標。把減速和高效劃等號、高速和低效劃等號、GDP高速增長和經濟過熱劃等號,把新常態經濟定義為減速增效、增長速度降溫是錯誤的;人為降低增長速度將導致“滯漲”的嚴重後果。新常態經濟就是在找準經濟成長點、實現經濟結構對稱態的基礎上實現經濟高速可持續發展,其中包括高質量無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續增長,即我們講的“調結構穩增長”。
為了實現調結構穩增長的目標,政府實行常態化的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必要的,不能把我國政府積極的財政政策混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周期性的“刺激經濟”。根據再生經濟學原理,無直接經濟效益的長期基本建設投資永遠優先於有直接經濟效益的中短期基本建設投資,基本建設投資永遠優先於生產資料生產投資,生產資料生產投資永遠優先於消費資料生產投資。由於無直接經濟效益的長期基本建設投資只能由政府實施,所以政府投資永遠優先於民間投資。根據再生經濟學原理,只有增量改革才有存量調整,只有新經濟成長點才能最佳化舊產業結構化解產能過剩實現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增長方式轉變經濟質量保證。根據再生經濟學原理,投資永遠主導消費,只有投資主導下的消費才有可持續消費,只有投資主導消費才有經濟結構最佳化經濟可持續增長與發展。由於節約有利於積累,積累有利於投資,投資有利於生產和經濟發展,所以節約、居民高儲蓄率有利於經濟發展,而鋪張浪費、寅吃卯糧不利於經濟發展,所謂“消費拉動經濟”是個偽命題。根據再生經濟學原理,投資驅動和創新驅動是統一的,投資驅動和創新、創業、企業技術提升產業結構升級生產效率提高增長方式轉變經濟質量保證不但不矛盾而且內在一致。只有投資驅動,創新、創業、企業技術提升產業結構升級生產效率提高增長方式轉變經濟質量保證才有基礎;只有創新、創業、企業技術提升產業結構升級生產效率提高增長方式轉變經濟質量保證為主導,投資驅動才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使投資有效。
新常態經濟的核心是價值,新常態經濟的經濟學範式、新常態經濟的經濟發展模式、新常態經濟的經濟成長方式,核心都是價值。價值體現了經濟主客體的對稱;經濟新常態的一切特徵,都是以價值關係為核心的經濟主客體對稱關係的展開。以價值為核心的新常態經濟,與以價格為核心的舊常態經濟有本質的區別,新常態經濟與舊常態經濟的一切區別,都是以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價格為核心這一本質區別的展開。無論投資驅動還是創新驅動,抑或投資驅動基礎上的創新驅動,都是手段,實現經濟高速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目的。如果把經濟核心定位於價格,經濟發展定位於一切向錢看,GDP增長就會演變為GDP增長方式;如果把經濟核心定位於價值,經濟發展定位於生產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可持續發展,GDP增長就從屬於發展。演變為GDP增長方式的GDP高速增長確實會破壞社會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真正提高,這樣的GDP增長確實需要減速;定位於價值、從屬於發展的GDP增長有利於社會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真正提高,這樣的GDP增長不但不需要減速而且還要加速。只要是真正屬於發展範疇的增長,其增長率不封頂不設限。GDP增長率只是增長的參數,既非目標,也非指標;對其預測、評估只有參考價值,其意義不容誇大。
新常態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價值規律而非價格規律是經濟學的核心規律。以經濟為中心是以再生生產力為中心而非以錢為中心,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再生生產力的發展、中國人民創新能力的發展而非GDP數字增長。從現象看經濟發展是社會財富快速增加;從本質看經濟發展是先進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財富快速增加不僅是高樓林立,先進生產力快速發展應落實為社會資源可再生能力、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與人民生活狀況確實改善。改革開放發展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進一步提高、再進一步提高“先進生產力”——再生生產力
新常態經濟發展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再生生產力不能歸結於生產率——再生生產力是質和量相統一的範疇,而生產率只是量的概念。生產率概念產生於工業經濟時期,再生生產力則屬於知識經濟。是把“先進的生產力”放在首位,還是把“生產率”放在首位;是把“再生的效率”放在首位,還是把“配置的效率”放在首位,是“發展”與“增長”的根本區別,是新常態經濟與舊常態經濟的根本區別。
新常態經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作為價值的創造、生產、實現的經濟是整體範疇而不是層次範疇,知識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經濟是立體經濟而不是層次經濟。知識市場經濟沒有外部性,經濟發展就是社會整體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強化政府經濟職能,但只有把政府行為納入法制化的軌道才能使政府經濟職能成為服務型政府的內在環節。新常態經濟發展不僅指社會財富總量或社會有效經濟總量的增加,而是社會福利總水平或社會總的幸福指數的提高與人的全面發展。
新常態經濟發展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經濟發展是對稱的、時空層次相統一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辨證發展過程,經濟全球化是中國經濟後來居上的契機而不是中國重演西方經濟成長史的平台。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是以西方為中心的發展而是以中國為主體的發展,中國經濟的發展邏輯不是西方經濟的增長邏輯而是五度空間相互轉化的邏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體是人民,其成果本來屬於人民而不僅是惠及廣大人民民眾。新常態經濟發展是政府執政能力與民間活力、國富與民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民族主體性與開放性、物資財富增加與人民幸福指數提高的對稱發展。
新常態經濟,是對經濟本義的復歸,對人類經濟活動本義的復歸。新常態經濟把改革開放的目標定位於生產力發展、人民幸福、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不是不可持續增長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世界也許再也無法回到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前穩定的“正常”狀態,它將面臨一個全新的“正常”狀態。什麼是全球增長的“新常態”?這成了昨天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開幕的第40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首場專題研討會的主題。這一由2500多名全球政治和經濟界領袖參加的“思想盛宴”為期5天。年會的主題為“重新思考、重新設計、重新建設”。

新常態含意

新監管 新市場 新增長
“新常態”這一由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埃里安提出的概念,成為本屆論壇的關鍵字,若干天內的多場專題討論會,都將圍繞這個議題展開。分析人士認為,“新常態”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

影響領域

金融領域

“後危機”時代的金融體系不可能簡單回歸到危機之前,“新常態”的金融體系代表著更低的金融槓桿與更多的政府干預的結合。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賓塞所說,“我們將會有一個非常不同的金融系統,它的新常態將是被嚴格地監管,資本需求會很高,銀行系統會更有效”。

商業領域

危機後消費群體和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商業環境也已改變,全球企業界需要撥開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迷霧,思考企業在“新常態”中的定位,以適應這種變化。本次論壇安排了“誰是新的消費者”、“重設消費模式”、“重新界定行銷方向”等專題研討會,供全球商業領袖們共同探討“後危機”時代新的市場戰略。

巨觀經濟

“新常態”被西方媒體形容為危機之後經濟恢復的緩慢而痛苦的過程。美國媒體稱,大多數美國人都在慢慢適應經濟形勢的“新常態”。但白宮首席經濟顧問薩默斯則認為,美國經濟不會出現這種“新常態”,實現快速增長的可能性猶存。

新常態延伸

一半議題談復甦
在“新常態”理念的引導下,本屆論壇將全面探討危機後各個經濟領域復甦和發展新模式。在200多場研討會中,一半以上將是經濟復甦議題。
經濟前景好於預期
論壇年會前夕,全球各經濟機構紛紛發布全球經濟研究報告,認為復甦好於預期,開發中國家是復甦排頭兵,但全球經濟二次衰退風險猶存。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3年《世界經濟黃皮書》、《國際形勢黃皮書》發布暨世界經濟與國際形勢報告會”今日在此間舉行。會議探討了世界經濟與國際形勢發展的熱點事件和面臨的挑戰,展望了2013年全球政治與安全格局下的世界經濟和國際形勢變化的最新動向及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在會上介紹《世界經濟黃皮書》時表示,2012年世界經濟成長總體上比2011年略有下降,2011年黃皮書預測2012年的全球增長按購買力平價來算是3.8%,按市場匯率計算為3.0%。事實證明預測還是樂觀了。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經濟成長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是3.3%,按市場匯率來算是2.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