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紀念塔建造於硝煙瀰漫的抗戰年代。新四軍第三師在師長兼政委
黃克誠將軍的率領下,擊破了數萬日偽軍的層層包圍,粉碎了敵人的兩次大"掃蕩",鹽阜大地上灑滿了烈士的鮮血。為昭彰先烈,激勵後人,鹽阜區行政公署決定建造紀念塔,以資永久祭祀。
歷史沿革
1943年,鹽阜區行政公署決定以蘆蒲壽安寺舊址為塔址,由鹽阜行署主任
曹荻秋、新四軍八旅政委
李雪三、藝術家
蘆芒組成建塔委員會,由蘆芒負責設計。
1943年6月15日,紀念塔開工。9月10日紀念塔竣工(一說9月4日或9月15日)。紀念塔的正面鐫刻著新四軍代軍長
陳毅的題詞:“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鹽格閥辨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兩側為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副師長
張愛萍、地方著名人士王冀英、王朗山、陳曙東、楊幼樵、鄒魯山、喬耀漢諸先生的詩與詞。背面鐫刻著鹽阜著名士紳
楊芷江先生敬撰的序文和塔銘。9月25日,舉行了紀念塔落成擊盼肯凳典禮暨追悼大會。黃克誠師長、張愛萍副師長、鹽阜區黨政軍負責同志、各界人士代表、新四軍指戰員及當地民眾萬餘人參加了大會,黃克誠師長宣讀了祭文,與會全體人員肅穆恭聽,沉痛悼念烈士。
1947年9月15日,國民黨軍五十一師一三三旅竄進蘆蒲,在廢黃河閥剃和大堆上架起迫擊炮,轟毀了紀念塔。
1959年清明節,時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黃克誠將軍特派夫人、前中共阜寧縣委書記唐棣華,偕當年在鹽阜區戰鬥過的老同志,從北京專程來蘆蒲祭掃烈士墓。
1959年7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撥專款按原樣修復,國家主席
劉少奇親筆寫了"浩氣長存"四字刻在塔的正面,陳毅、黃克誠、張愛萍等領導同志的題詞,分別刻在塔的兩側和背面。
文化大革命期間,紀念塔上劉少奇、黃克誠的題詞被鑿掉,部分烈士墓被平毀,樹木花草被破壞。
1981年8月29日,中共江蘇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了阜寧縣委、縣人民政府《關於蘆蒲紀念塔上恢復中央領導同志題詞的請示報告》。
1983年4月,在江蘇主糊工藝美術廠的大力協助下,紀念塔重新恢復了劉少奇、陳毅、黃克誠等領導同志的題詞,在塔的四周擴展了二十畝土地,栽植雪松、龍柏、法桐、水杉等五百餘株,還培育了各種花草。
1984年又增建了革命烈士光輝事跡陳列館。
紀念塔簡介
塔基地水平面上第1層32.1×32.56米,平台高1.15米,平台的北、西、南三面建榮哀錄紀念碑10塊,鐫刻1749名烈士英名。
第2層平台平面14.6×14.06米,平台高2.6米。
第3層即最上面一層為塔身底層,平台高1米,四邊寬為7.1×7.1米,各邊離塔正身2米四邊各立1.5米高的朝天炮彈4發,計12發,形似守塔的巨人,炮彈與炮彈之間用鐵鏈串連在一起。
塔基四面,從地坪到第1層平台有5層磚徹的踏步台階(寓意為原八路軍五縱隊部隊) ,第1層平台到第2層平台共有12層磚砌踏步台階(寓意八路軍“8”、新四軍“4”勝利會師後(8+4=12)整編為一個部隊新四軍) 。
塔的正面鐫刻著劉少奇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
塔的背面鐫刻著陳毅題寫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鹽阜區士紳民眾恭建 蜀北陳毅沐手敬書 一九四三年十月八日”等。
塔頂有鐵鑄新四軍戰士像一尊,手持鋼槍,凝視遠方,顯得威武英俊,為魯藝華中分院老遙訂跨戰士蘆芒創作。塔下建有三層台階,最上層四周立有大型銅質炮彈十二枚。塔座兩側聳立著十塊八尺高、三尺寬的大理石碑,上刻戰爭年代犧牲的新四軍戰士和地方幹部民眾一千八百九十位(一說為1742位,根據新四軍三師政治部於1943年9月所徵集的《新四軍鹽阜抗日陣亡烈士塔落成典禮大會紀念冊》所載)烈士英名,其中包括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七旅參謀長劉治國、獨立團政委裴勵等團以上幹部四十多名。
塔後有烈士墓六十二座,其中團以上幹部烈士墓九座。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司令員謝祥軍和二縱四師師長殷紹禮兩烈士也安葬在這裡。
碑題及銘文
浩氣長存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精神不死,浩氣長存。
為民為國,轉戰南北,殺敵致果,雖死猶榮。
壯志未成,後充謎說繼有人,建塔立碑,永表忠烈。
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銘並序
民國癸未春,敵寇以數萬兵力,掃蕩我鹽阜區。鐵蹄所至,村市為墟;據點成叢,刁斗相應。而我英勇新四軍部隊,運動於羅網之中,艱苦支持,有難言者。乃能應付有方,整飭行列,伺機反擊,義不回顧,卒將大小據點摧毀十數處。其中駭人耳目、策立其勛者,厥有三役焉:一曰單港之役,二曰陳集之役,三曰八灘之役。其爭戰之激烈,犧牲之重大,洵有可歌可泣者矣。然此三役者,鹹為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之功。若分晰言之,則單港之役,第二十二團任之也;陳集之役,第二十三團任之也;八灘之役,第二十四團任之也。三團成功,後先輝映;光榮歷史,閱久彌彰。本區各界人士,為上慰忠魂,下勵來者,爰公建烈士塔以表揚之。塔成,徵文於余,余為之銘曰:
癸未仲春,敵寇肆虐。縱橫蹂躪,夷我城郭。廣置據點,密似羅網。我軍神勇,穿織如梭。伺暇蹈隙,乘機觀變。倏現倏隱,閃爍如電。或避其鋒,或摧其堅。視宜而動,所向無前。單港首試,猛如乳虎。斬將搴旗,光耀千古。陳集繼作,制勝出奇。聚敵殲滅,靡有孑遺。八灘雖微,地居孔道。扼我咽吭,浴血申討。凡茲三役,烈烈轟轟。奪敵之氣,成我之功。嗚呼烈士,作鬼猶雄。名垂金石,並塔永崇。瞻懷憑弔,孰不動容?視伊懦怯,愧恧其終。
地理位置
單位榮譽
先後被命名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江蘇省德育教育基地”“江蘇省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
2019年10月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2層平台平面14.6×14.06米,平台高2.6米。
第3層即最上面一層為塔身底層,平台高1米,四邊寬為7.1×7.1米,各邊離塔正身2米四邊各立1.5米高的朝天炮彈4發,計12發,形似守塔的巨人,炮彈與炮彈之間用鐵鏈串連在一起。
塔基四面,從地坪到第1層平台有5層磚徹的踏步台階(寓意為原八路軍五縱隊部隊) ,第1層平台到第2層平台共有12層磚砌踏步台階(寓意八路軍“8”、新四軍“4”勝利會師後(8+4=12)整編為一個部隊新四軍) 。
塔的正面鐫刻著劉少奇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
塔的背面鐫刻著陳毅題寫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鹽阜區士紳民眾恭建 蜀北陳毅沐手敬書 一九四三年十月八日”等。
塔頂有鐵鑄新四軍戰士像一尊,手持鋼槍,凝視遠方,顯得威武英俊,為魯藝華中分院老戰士蘆芒創作。塔下建有三層台階,最上層四周立有大型銅質炮彈十二枚。塔座兩側聳立著十塊八尺高、三尺寬的大理石碑,上刻戰爭年代犧牲的新四軍戰士和地方幹部民眾一千八百九十位(一說為1742位,根據新四軍三師政治部於1943年9月所徵集的《新四軍鹽阜抗日陣亡烈士塔落成典禮大會紀念冊》所載)烈士英名,其中包括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七旅參謀長劉治國、獨立團政委裴勵等團以上幹部四十多名。
塔後有烈士墓六十二座,其中團以上幹部烈士墓九座。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司令員謝祥軍和二縱四師師長殷紹禮兩烈士也安葬在這裡。
碑題及銘文
浩氣長存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精神不死,浩氣長存。
為民為國,轉戰南北,殺敵致果,雖死猶榮。
壯志未成,後繼有人,建塔立碑,永表忠烈。
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銘並序
民國癸未春,敵寇以數萬兵力,掃蕩我鹽阜區。鐵蹄所至,村市為墟;據點成叢,刁斗相應。而我英勇新四軍部隊,運動於羅網之中,艱苦支持,有難言者。乃能應付有方,整飭行列,伺機反擊,義不回顧,卒將大小據點摧毀十數處。其中駭人耳目、策立其勛者,厥有三役焉:一曰單港之役,二曰陳集之役,三曰八灘之役。其爭戰之激烈,犧牲之重大,洵有可歌可泣者矣。然此三役者,鹹為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之功。若分晰言之,則單港之役,第二十二團任之也;陳集之役,第二十三團任之也;八灘之役,第二十四團任之也。三團成功,後先輝映;光榮歷史,閱久彌彰。本區各界人士,為上慰忠魂,下勵來者,爰公建烈士塔以表揚之。塔成,徵文於余,余為之銘曰:
癸未仲春,敵寇肆虐。縱橫蹂躪,夷我城郭。廣置據點,密似羅網。我軍神勇,穿織如梭。伺暇蹈隙,乘機觀變。倏現倏隱,閃爍如電。或避其鋒,或摧其堅。視宜而動,所向無前。單港首試,猛如乳虎。斬將搴旗,光耀千古。陳集繼作,制勝出奇。聚敵殲滅,靡有孑遺。八灘雖微,地居孔道。扼我咽吭,浴血申討。凡茲三役,烈烈轟轟。奪敵之氣,成我之功。嗚呼烈士,作鬼猶雄。名垂金石,並塔永崇。瞻懷憑弔,孰不動容?視伊懦怯,愧恧其終。
地理位置
單位榮譽
先後被命名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江蘇省德育教育基地”“江蘇省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
2019年10月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