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學第22輯:古代文明與現代史學》是2019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新史學第22輯:古代文明與現代史學
- 作者:陳恆,王劉純
- 類別:歷史類圖書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71100605
《新史學第22輯:古代文明與現代史學》是2019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新史學第22輯:古代文明與現代史學》是2019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輯共收錄文論23篇,內容涉及三個方面,一是研究和論述古代埃及、希臘以及歐洲歷史、哲學和文化,如《試析晚期青銅時代的東地中海世界朝貢體系》《...
中世紀教會史 、中世紀西歐鄉村史 、外國史學經典著作導讀 、英國史專題 研究方向 歐洲中世紀史 掌握語言 英語 科研成果 (一)專著與譯著 專著:《中世紀英格蘭工資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譯著:《十三世紀英格蘭村民》、《大轉型:中世紀晚期的氣候、疾病、社會與現代世界的形成》。(二)學術論文 ...
朱明,男,歷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承擔課程為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史、世界文化史、城市史等。人物經歷 2010年於南京大學世界史專業獲得博士學位,讀博期間赴法國巴黎高師公派訪學一年。2010年入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2012年赴“巴黎手稿研究...
1、《全球史的陷阱》,《光明日報》2006年3月18日。2、《古代文明研究的現代意義》,《文匯報》2005年8月7日。3、《羅馬帝國早期的“造型藝術”與皇帝權威》,《文匯報》2004年6月13日。4、《英雄主義無可挽回的失落》,《萬象》2004年第9期,1-13頁。5、《古典學家尼采》,《萬象》2003年第10-11期,...
2.《中國環境通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國環境出版集團2019年,獨著。2021年入選中國歷史研究院評選2019年度史學前沿五部重要著作之一,同年獲天津市第十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3.《中古華北飲食文化的變遷》(增訂版)生活讀書生活三聯書店2018年,獨著;4.《人竹共生的環境與文明》,入選國家哲學...
86、《論戊戌維新時期中國學術現代轉型的整體萌發——兼談清末民初學術轉型的內涵和動力問題》(合著),《清史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6年第4期全文收錄。2006年 87、《晚清民初現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歷史實踐》,《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6期。《光明日報》“史學版”2007...
邢義田譯,〈古代羅馬政治概念中的自由 (Libertas)〉,收入丘慧芬編,《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林毓生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2005),頁55-99。其它 〈「世界史」抑中國文化立場的「西洋史」?〉,《史學評論》3 (1981):133-147。〈天下一家──中國人的天下觀〉,收入氏編,《永恆的...
(22)《明清之際的西書中譯及其文化意義》,《宋明思想和中華文明》,學林出版社1995年 (23)《中國近代翻譯史上的嚴復與伍光建》,《中國文化與世界》(三),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l995年 (24)《文化新世界的建設者——從事翻譯出版的早期張聞天 》,《檔案與史學》1995年第5期。(25)《文學翻譯史上的中國...
18.翦伯贊傳略,《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家傳略》第一輯 19.中國古代契約形式的源和流,《文史》16輯 20.關於王昭君的幾個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82年6期 21.論秦漢時期三種鹽鐵政策的遞變,《秦漢史論叢》第二輯(1983年8月)22.少林武術與達摩並無關係.《光明日報》1984年2月22日,收入《中國武術論叢》...
吳曉群,女,祖籍四川達州,1966年10月生於貴陽市。1988年畢業於貴州大學歷史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十五世紀以前的世界、古代希臘文化史、古典文明研究專題、希臘悲劇、希羅多德《歷史》導讀、西方古典史學等。個人簡介 1993年於西南師範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8年獲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
〈古典醫學的現代意義〉,發表於中國醫藥學院、台灣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中醫藥暨工程科技研討會」,台中:中國醫藥學院,2001年5月26日。〈灸法的誕生〉,「物與物質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2年6月11-15日。〈古代中國における醫學授予儀式の意義と變遷〉,發表於日本文部省主辦...
王小甫,男,漢族,1952年7月24日生,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終生成員(Life Member)、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國家留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審專家、北京大學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國學研究》編委、唐...
22. 《亨利·皮朗與法國年鑑學派》《古代文明》2007年第4期 23. 《16、17世紀世界文明發展大勢》 獨撰 《東方論壇》 2005年第6期 24. 《歐洲大航海的文化背景》 合撰第2名 《走向現代世界的500年》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 25. 《社會變革與英國貴族階層的命運》 獨撰 《社會轉型時期英國貴族研究》 ...
57.《歷史學本位的鄉村社會史研究》,《1997年中國歷史學年鑑》,中華書局1998年版(與劉志偉教授合作)。58.《明末潮州地方動亂與“民”、“盜”界限之模糊》,《潮學研究》第七輯,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與劉志偉教授合作,第二作者)。59.《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培養現代學術意識》,中山大學教務處編《改革與實踐...
《文學史上白話的地位和新文學中白話的走向--後五四時期提倡新文學者的內部論爭》,《近代史研究》2002年2期;《中國文藝復興之夢:從清季的"古學復興"到民國的"新潮"》,《漢學研究》20卷1期(2002年6月);《送進博物院:清季民初趨新學者從"現代"里驅除"古代"的傾向》,《新史學》13卷2期(2002年6...
東方系的三位教授各有分工,顧立雅擔任第一年漢語、古代史和思想史外,柯睿格(Kracke)擔任第二年中文、中古史和政治制度等課程。他專攻宋史,著有《宋初文官制度》(1953年)、《宋代職官銜名英譯》(1957年)等書,也是國際宋史研究計畫的創始人。鄧嗣禹講授中國近代史、中國目錄學、中國史學方法和現代中文,他將...
《古代中國的節慶與歌謠》(與張宏明合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與楊玉靜、劉傳珠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獻祭的性質與功能》(與梁永佳合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現代人類學經典譯叢》(與梁永佳共同主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晚明敘事”的現代性話語轉型與建構》,《文學理論前沿》(第四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中西比較詩學研究的瓶頸現象及反思》,《文學評論》2005年第6 期 《從“風骨”研究看古代文論的困境》,《文學遺產》2005年第4期 《對“美”的現象學還原》,《求是學刊》2005年第 4 期。(人大複印資料《...
在數十年的教學實踐中,他曾先後講授史學方法、中國通史、中國上古史、殷周史、秦漢史、西洋通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西洋近古史、西洋文化史、外國史學史、外國史學名著選讀、物質文明史等各種課程。雷海宗在《西洋文化史綱要》第48章中,首先對18世紀到20世紀初西方社會科學的研究...
14、《宋以前中國社會倫理相對薄弱的家族因素》(15000字),《現代哲學》2007年第6期 15、《漢唐時期儒家倫理落實的種種問題》(6000字),《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2007年度文集》第11卷《人文教育:文明·價值·傳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三)宗教 著作 1、《宗教,一種文化現象》(13萬字,本人...
我通過對近現代典當業材料的學習,發掘出古代典當業記載中的有關信息,對中國古代典當制度進行相當程度上的復原。從而加深了人們對古代典當業的認識。出版圖書 教學指導 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工作,為研究生開沒了中國古代經濟史、歷史研究法等專業課程,指導研究生畢業論文。嚴格要求、認真指導。得到歷屆研究生的...
但《文選》派所推崇的魏晉風度、六朝文章,經章太炎及魯迅、周作人兄弟的努力轉化,卻成為現代中國最值得重視的傳統文學資源。對於“文學史”,劉師培並不陌生。早在1905年,他就以《文章原始》、《南北學派不同論·南北文學不同論》等文縱論文章之起源、發展歷程和不同地域的文學發展歷史,且引澀江保的《羅馬文學史...
《浙學與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之江青年學者研討會,2017.12.16 《從華夷變態到東亞連盟:近代日本型華夷秩序的形成與轉型》,外交史年會,2018.2.2 《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發展趨勢》,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2018.2.13 《歷史研究與品德教育》,唐仲英基金會,2018.04.11 《台灣調查委員會與國民黨台籍精英的挫折...
所以一直對以教科書式風格寫成的論文保持距離,寧願閱讀以故事方式講史的通俗書籍,直到多年以後,出自對宋史的偏愛和寫小說的需要,我開始閱讀宋代史料文獻原文,也找了一些近現代學者寫的史學論文來看,才漸漸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論文都枯燥。例如,張邦煒教授的文章。起初並不怎么留意論文作者名字,但在網上看到喜歡的...
季羨林、李賦寧等均為比較文學界之中堅,特別是錢鐘書,以其《談藝錄》和《管錐編》將現代釋古學提到了新的高度。哲學系強調橫切面的哲學問題的研究,強調論證、邏輯和概念分析,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所缺的,其中金岳霖的《邏輯》、《論道》和馮友蘭的《貞元六書》、《中國哲學史》影響較大;歷史學系在繼承國學院傳統倡導...
長期致力於中世紀史、史學理論、比較史學(歷史文化比較和現代化比較)、歷史哲學與科學哲學和歷史學與經濟學、發展學、文化人類學的跨學科研究。生平簡介 龐卓恆,1935年生,重慶市人。195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1962年到天津師範大學(原天津師院)任教至今。1986·12—1987·7,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訪問教授;1990年...
這一觀點發展了郭沫若首創的戰國封建論而自成體系;田昌五先生還第一個明確提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史學的時代課題,並進行了艱苦細緻的長期探索,涉及到華夏文明的起源及其發展道路、古代社會土地形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創新等等。進入90年代,田昌五先生系統升華以往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體系,...
、《孔子傳》、《孔子與論語》、《孔子略傳新編》、《靈魂與心》、《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歷史與文化論叢》、《人生三步驟》、《雙溪獨語》、《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古史地理論叢》、《中國文學論叢》、《宋明理學三書隨札》、《現代中國學術論衡》、《中國史學...
經濟和文化內涵,同時解析了由這些術語演變而來的“奴婢制”、“農奴制”與“奴隸制”的區別以及它們在近代後如何嬗變為社會形態史的中心概念並滲透於中國現代古史研究的背景原因和過程,嘗試解明世界文明古國大多未經歷過奴隸社會的實態,旨在恢復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中被“階級鬥爭史學”摧殘得面目全非的中國古代社會...